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穿越重生)——丹锦

时间:2025-06-26 08:49:26  作者:丹锦
  只要他能在这边干得好,过个五六年调回京,凭此功劳足以进入政事堂。
  姬安听了上官钧的推荐,出发前就找李震士好好谈了谈。李震士虽然吃惊,但仔细考虑后也答应下来。只是,姬安听得出,他和朝中多数官员一样,对这次西征的结果并不是很看好。
  此刻,姬安和上官钧说到这里,忍不住笑道:“你说,李震士接到我让他立刻到金武就任的旨意,会不会怀疑那是矫诏?”
  上官钧:“那就要看,是陛下的旨意先进京,还是军报先进京了。”
  姬安又和上官钧聊了聊准备调过来的一些官员,都是这几年在西北各地政绩出色的。
  两人说着话吃完饭,内侍小厮们将碗碟撤下,上官钧劝着姬安休息一会儿。
  姬安从半夜熬到现在,还一直担心战事,此时放下心,的确感觉累了,就听话地上床躺下。
  上官钧也脱衣上床,搂着姬安扯好被子,突然问:“陛下准备何时回京?”
  姬安本已闭上眼睛,听见这话,又睁眼看他:“你想什么时候回去?”
  虽然姬安先前说三个月,不过现在他已完成了协调三方的作战任务,的确可以回京了。
  上官钧原本就不愿意姬安来冒险,自然是回道:“越快越好。至少,也先撤回泠州。”
  姬安抬手圈住上官钧的腰,再往他怀中蹭了蹭,凑过去在他唇上亲一亲。
  上官钧叹了口气:“陛下,君子不立危墙。”
  姬安贴着他,轻声道:“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草原呢。来都来了,赤源就在前面,等打下赤源再走嘛。”
  他看上官钧还要再劝,抢先一步续道:“我想和你一起在草原上跑马。”
  上官钧看着姬安那双满含期待的双眼,突然就有点明白——当初姬安迫于自己的压力,应下这次作战计画之时,是种什么样的心情了。
  他在姬安后腰轻轻按了下:“以陛下能坚持的跑马距离,完全不需要草原。”
  姬安啧一声,但也从这话里听出了上官钧的妥协之音,又笑眯起眼。
  上官钧看得心头有些痒,凑过去在姬安耳边低语几句。
  姬安听得脸上渐渐泛起红,心里几经挣扎,还是没抵得过男朋友的诱惑,低低地“嗯”一声。
  上官钧翘起嘴角,轻抚着姬安后背:“快睡吧。”
  ○●
  杜阳睡了一觉,醒起来走出营帐,发现天边都有了暮色。
  紧接着,他闻到一股香味,肚子被勾得“咕噜”一声,就抬脚往那边走去。
  这里是铁甲军的营地。金武的布防是燕家父子一同商议的,铁甲军虽待在城内,却没有住进屋中,而是择地扎营。在不熟悉的城里,营区反而更便于守卫。
  杜阳现在的职务是炮兵队的“参谋长”,跟随铁甲军行动,也就住在这个营地。
  等他顺着香味寻过去,见有一大群人围着数堆火在烤肉,师晟、燕似山和炮兵队众人都在。才想起睡觉之前好像是说过,圣上给送了点补给过来,晚上一同吃。
  那边见着他,自然是纷纷笑着招呼他过去。
  杜阳走到炮兵队众人旁边,师晟给他挪了个位置,他就坐下来,接过有人递来的肉和汤。先喝一口烫乎乎的汤,舒服地长呼一口气。
  这时,又有几个军士走过来加入,显然也是才睡起来的。
  有一人刚靠近就哀嚎似地说一声:“哎呦!又是胡萝卜!”
  顿时引起一阵笑。
  杜阳咽下嘴里嚼的胡萝卜,不解地问:“胡萝卜怎么了,不是一直在吃吗?”
  胡萝卜虽是姬安给的新奇东西,但在这里的所有人,都至少吃了一年半的胡萝卜。不说餐餐有,每日也总有一餐少不了。
  旁边燕似山笑着回他:“有些人不爱这口。”
  杜阳奇道:“是吗?我觉得挺好吃呀,甜甜的。”
  旁边有人跟着起哄。
  “就是,平常都难得吃点糖,有口甜的吃还不好。”
  “这可是圣上专程送来的,一定得吃下去啊。”
  那人嘀咕:“我就是觉得它有股味怪怪的……”
  但说归说,还是连着汤一起倒进了嘴里,皱着眉头嚼起来。
  这时,又有人道:“不过,还真别说,圣上让我们吃了这么久的胡萝卜,我的确是感觉晚上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了。昨晚走最后二里地时那么黑,也没觉得眼前一片糊。”
  就有几个人附和他。
  师晟跟着说:“我打听过,这胡萝卜啊,就只有河关和京中皇庄种了一些。河关的供给你们,京里的供给炮兵队,我算是沾了光,别处想吃还吃不上。”
  这消息倒是众人头一回知道,不由得纷纷感谢天恩。
  杜阳有点吃惊:“没有推广吗?”
  师晟:“不是主食,所以没有大力推广吧。往后应该会慢慢推广开。”
  燕似山扬扬手里的烤肉:“估计就和这辣椒一样,等过个五年十年的,就会传开了。”
  众军士都哈哈笑起来:“还好将军跟圣上、大司马关系好,讨来这么样好东西。”
  只有杜阳吃不得辣,看着燕似山那块烤肉上的厚厚辣椒粉,感觉舌头都彷佛有点发麻,赶紧再喝一口汤压压幻觉。
  他嚼着微甜的胡萝卜,心里想着——自己这回也算立了点功,要不,回京之后去向圣上讨点种子?
  ○●
  打骨鲁国都被破,皇帝和太子被俘,这消息不仅在打骨鲁国内迅速传开,甚至也飞快地传到了图国。
  因为有少数打骨鲁残兵逃到图国,缺乏补给,就想去劫图国的小部落。
  和师晟做过两次羊毛交易的那个小贵族首领,就抓到了几个打骨鲁兵。等问出金武的详细消息,他不禁想起先前那支经过自己部落草场的“商队”。
  首领犹豫一番,还是派人快马赶往国都,将事情详细报了上去。
  孙太后召集心腹臣子讨论了一下,众人一致认为,那支“商队”绝对是盛国派去偷袭金武的军队。
  至于他们要给出什么反应,意见却不统一。
  有人认为,现在盛国刚打下打骨鲁,士气大振,既然不准备交恶,就还是当成不知道为好。
  也有人认为,总要表达一下不满,也可趁着盛国经略西北,问盛国要一些“赔礼”,或者说“借道费”。
  孙太后犹豫不决,最后决定先看看西北的情况再说。如果盛国真的吞掉打骨鲁,那今后的邦交策略也要有相应改变。
  不过,这事不仅太后党知道了,帝党也知道了。
  一群帝党官员立刻进宫见了图国皇帝,力劝他对盛国用兵。
  “陛下,趁着盛国正对西北用兵,难以两线兼顾,正是发兵的好机会!”
  “现今太后一党势大,陛下虽名为亲政,却没有多少实权。国都多是亲盛派,陛下若下令对盛用兵,必可取得仇盛派的支持!”
  “陛下,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能不能从太后那里夺权,就在此一举了!”
  十四岁的小皇帝紧皱着眉头,背着手在议事殿里转起了圈圈。
 
 
第210章 河西
  之后几天的战局,果然一如姬安和上官钧的预料。
  金武得到稳固的同时,在最后一座火炮轰击下的怀平,因国都陷落、皇帝被俘的消息而士气萎靡。怀平守将摸不清盛军的虚实,犹豫了一晚,第二天开门献城。
  燕伯善还在金武主持大局,燕似山的铁甲军休整一日就再次上路。这回是一人三马,从金武直扑西庆,堵截攻打西庆的打骨鲁军后路,依旧由姬安当后勤。
  攻打西庆的打骨鲁军人数不少,前后两批加起来有八万之众。怀平被围之时,打骨鲁王考虑到调近处的北边驻军应该足够,这边远一些,而且西庆也重要,就没往这边传令。因此这边没有得到消息。
  这边的打骨鲁军倒是确认了姬安和上官钧在西庆城内。因为有几个打骨鲁的俘虏趁着盛军“不备”,逃回那边大营,将消息带了回去。
  而且,他们虽然听出逃的守军说了盛军的新火器,却没有见到,城头上依旧是盛军拿手的床弩和投石机。因此战意颇为高涨,势要将盛国皇帝和大司马抓回去。
  哪知,这里正打得热闹,突然就有好些国都的臣子狼狈地跑来,带来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怀平被围,国都城破!
  这些臣子在轰鸣声中逃出来,甚至都说不明白盛军是怎么攻进国都的。
  于是大营里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是说,打骨鲁王肯定也逃了,得先找人。一是说,回兵去救国都。
  吵来吵去,最后决定回国都——因为他们的粮草是国都供应,国都没了,他们的粮支撑不了几天。同时也派出一支小队找人,并且去河西走廊西边的几座城要粮草。
  然而,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盛军竟会来得这么快!
  当天晚上,打骨鲁大营遭到了南北两面夹击的夜袭。而且,他们也终于见识到了盛军的新火器。
  现在留言板在燕似山手中,姬安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给西庆城里的盛军将领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并且把三座火炮都调回了这边。
  这一晚的西庆城外,火炮轰着打骨鲁前营,铁甲军切割着打骨鲁后营,最后大军冲进营区。
  等到天亮一点数,八万打骨鲁军溃逃一半,死伤、被俘一半。
  姬安先拉着上官钧去慰问了一番铁甲军,回来后脸上却现出点愁容。
  上官钧奇道:“陛下在愁什么?”
  姬安叹气:“原先忘了考虑战俘……一下多出几万人,哪怕一日一餐,都得多消耗多少粮食。”
  上官钧愣了下,随即不禁莞尔:“陛下放心,他们自己还有点粮,而且也吃不了多久,过几日就押回金武去了。打骨鲁是全民皆兵,青壮都被抽调,地就没人种。现在才三月中,押回去来得及春耕。”
  姬安听得这话,眉头才打开。又想起先前西庆的不少俘虏其实也是这般处理,人放回家去,向各家征的粮草也发回去,只取大贵族的粮仓,倒是很得民心。百姓只想好好过日子,哪管上面谁打谁呢。
  只是这回的俘虏姬安一时没想起来处,脑子就打了个结。他左右看看,见无旁人,飞快在上官钧脸上亲一口:“还得是二郎。”
  上官钧眉头微动,也是一叹:“原以为能拿回留言板了。”
  刚才燕似山和师晟要归还留言板和定位器,但姬安让他们先留着。
  铁甲军作为战力最强的精锐,保持灵活性对战局有利。当然,高机动性背后需要粮草支撑,姬安趁着一月放假时,足足准备了六十日的粮草,只要铁甲军行动,他就能充当后勤。
  只是往后怎么打要看燕伯善的安排。如此一来,双方能保持联系会更为方便,而且也能让姬安更快了解西北军情。
  姬安瞥一眼上官钧——打仗的事,上官钧可比自己清楚得多,说这种话,不就是想自己哄他。
  哄就哄吧。
  姬安温声软语地哄:“仗打完就会还回来了。反正这段时日我们都在一处,也用不上留言板。”
  上官钧反驳:“完全收复西北,估计要到五六月。待陛下回到京中,我们一日间还是会分开半日。先前我已用惯了留言板,回去了用不上实在难受。”
  姬安心下好笑——原来在这等着呢。
  他也就顺着话说:“在收回留言板之前,我们就在一处办公好了。”
  上官钧:“不打扰陛下?”
  姬安:“那必然是打扰的,所以等拿回了留言板就照旧。”
  上官钧想了想,得寸进尺:“若是以后陛下再让我把留言板借出去……”
  姬安又无奈又好笑:“都比照这样,可以了吧!”
  上官钧这才满意地点下头。
  *
  西庆暂时安宁下来。
  接燕似山带来的燕伯善军令,这边的一位将领带上三万兵作为前锋,先向河西走廊的下一座重要城池——赤源推进。
  西庆和赤源分别处在前后两片不同水系的绿洲上。赤源北边有山脉阻挡大漠风沙,气候比西庆这片绿洲更好,也就有着一片极为广阔的草场。
  当河西走廊被中原王朝控制之时,赤源草场便是最大的养马地,源源不断地为朝廷提供战马。一旦失去河西,中原王朝在战马数量上立刻会断崖式下跌。
  而大盛不仅失去了河西,还失去了同样拥有草场的云朔之地。后来打下河关,才有了一点放牧的地方,但能提供的战马数量也远不足以和那两地相比。
  太宗皇帝只得颁布鼓励民间养马的优惠政策,多年休养生息之下,朝廷的马匹数量才慢慢充盈一些。可也只是数量,从质量来说,依旧劣于草场上训养出的战马。
  因此,姬安对赤源势在必得。要不是为了整体布局,先前大军也不会停在西庆不动,早去打赤源了。
  铁甲军随前锋军同去,步兵走得慢,他们可以边走边休整。师晟依旧跟随铁甲军,姬安也就把三座火炮直接送到前线军营。
  赤源出乎意料地好打。燕似山一箭将打骨鲁王的亲笔劝降书射上城头,之后还没等三座火炮轰完一轮,城头就竖起了白旗。
  盛军将领还担心有诈,做好了周密的布置,才叫赤源守将和官员自缚出城来。
  燕似山、师晟和姬安熟些,不像燕伯善那样只在必要时汇报。这天进了赤源城没事做,就用留言板跟姬安聊了快一整晚——主要在说赤源的马。
  姬安一句句转述给上官钧,心都要飞到草原上去了。
  又过得两日,姬安终于等到燕伯善。
  燕伯善是从背后乌鞘岭过来的,原是带了一万骑兵,准备把谷外那支打骨鲁军打掉。哪知一路上畅通无阻,那支该有两万人的打骨鲁军已经不知所踪。燕伯善让骑兵回转金武,自己带着亲兵进了西庆。
  他过来了,这边就没姬安和上官钧什么事了。
  姬安很是嘉奖勉励了燕伯善一番,就拉着上官钧要去赤源草场。燕伯善不放心,点出两万兵护送。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