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穿越重生)——丹锦

时间:2025-06-26 08:49:26  作者:丹锦
  姬安都没去赤源城,而是就将营地扎在草场,先去视察了一番打骨鲁养的马——现在这些全是大盛的战马了!
  不过,有一点让姬安很失望——新草还没长起来,放眼望去都是一片枯草和黄土,只零星有一些嫩苗冒出点头。
  上官钧看着姬安脸上的失望之色,靠马过去哄:“等明年夏季,我们再来一回吧。”
  姬安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问他:“我们跑跑马?”
  上官钧失笑:“陛下想跑马,我自会奉陪。只是为着安全,还要先做些准备。而且今日陛下也骑挺久的马了,还是先休息吧。”
  姬安点点头,听劝地回了营。
  所幸燕伯善派的人手够,上官钧安排两万人用营区围出一大片地界,再派骁骑卫先来回跑上几趟,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反正以姬安的体力和骑术,跑不出多远去,跑过一回应该也就过瘾了。
  第二天,姬安如愿以偿地跑了一回马。
  他的白马座骑非常有灵性,从小跑开始,渐渐提速,最后才彻底地撒开四蹄。
  姬安还是头一回骑这么快的马,身体随着马背快速起伏,疾风吹起鬓发,地面在飞速后退。
  适应这个速度之后,姬安微微转头,就看见上官钧对自己一笑——上官钧的黑马始终跟随在他身侧。
  姬安不禁跟着笑开,畅快感充满心间,连刮得脸颊有点疼的风,都彷佛温柔了起来。
  两人的马本就神骏,难得有机会这样随意地奔跑,都不用如何控制,就载着两人欢快地前进,时不时还发出高兴的叫声。
  这样的疾驰中,姬安感觉对时间的概念似乎都模糊了。
  直到上官钧伸手过来拍拍白马的脖子,白马才开始渐渐减速,最后停在一条小河边。
  上官钧先跳下马,过来扶姬安:“陛下,歇一会儿便回转吧。”
  姬安也下了马,往后头一望,见跟在后方的卫士们纷纷驻马,隔着些距离警戒。
  上官钧拉着姬安走动走动,问:“可有哪里不舒服?”
  姬安刚才处在高度兴奋中,还没什么感觉,下了马心跳缓下来,才察觉出累,回道:“有点累了。”
  上官钧也没叫人过来,自己取下黑马驮的一条毯子铺在地上,然后拍拍两匹马,让它们自己去喝水。
  姬安坐到毯子上,等着上官钧取下背着的保温杯,两人分着喝了半壶温水。
  他又摸摸肚子,问上官钧:“要不要吃点东西?百宝囊里还有一些。”
  上官钧却道:“陛下一会儿要想跑马回去,最好别吃,怕颠得吐出来。”
  姬安犹豫片刻,到底还是跑马的念头占了上风,干脆身子一歪,靠在上官钧肩上。
  上官钧揽着他一同向后躺下。
  身下地面有些许不明显的坡度,睡下来倒是挺舒服。
  姬安先望望横卧在左过远处、山顶积雪的祁连山,再转头望望右边的焉支山,深深吸一口河西走廊的空气,说:“今年就能收复西北了。”
  上官钧轻声回应:“全赖陛下英明神武。”
  姬安拍他一下:“不用拍我马屁,是三军将士用命才打下来的。”
  只不过,声音里还是含着笑意。
  上官钧替姬安理着被吹乱的鬓发:“若没有陛下,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就收复西北。”
  上一世,他经营了十年,也只收复河西走廊,未能攻克怀平、金武那样的坚城。而这一回,不仅前线打得顺利,朝廷甚至都没有为西征额外收税。
  就在上官钧再次感慨万千之时,姬安转头回来看他:“现在,只剩云朔了。”
  上官钧眸光闪了闪——河西和云朔,从大盛开国起,就一直是朝廷的两块心病。
  他突然半撑起身,打了个响亮的唿哨。
  姬安有些莫名,顺着看过去。
  只见在水边踱步的两匹马正小跑着回来。先是黑马来到上官钧侧后,卧在地上。白马再跟上,和黑马呈一个角度,也卧在地上。
  姬安不解地问:“它们怎么了?”
  上官钧:“我叫的。”
  姬安刚想再问“为什么”,就感觉眼前一暗——是上官钧翻到了上方。
  紧接着,下巴被上官钧轻轻捏住,抬起。
  吻落下来。
  姬安顿时心里一片柔软——上官钧还照顾自己脸皮薄,怕后面的卫士们看到。
  他抬起手圈住上官钧脖子。
  雪山之下,小河边上,马儿们悠闲地晃着尾巴。
  守护着一对拥吻的爱侣。
  良久,上官钧才支起身,手指抹过姬安绯红的眼尾。
  他声音带着哑:“回去吧,若不然……”
  姬安喘着气,轻轻应了一声。
  两人两马终于站起。
 
 
第211章 返程
  京城启阳。
  天子与大司马离京西征,朝中之事由政事堂众宰相主持。
  如今京中的气氛就有些许微妙。主要是姬安还没有子嗣,引得不少人都暗暗留意起琳琅王府来。
  不过,当然不会有人傻得现在就冒冒然有什么行动。
  对于此次天子亲征河西,朝中众官员虽不看好,却也并不觉得姬安和上官钧会有多大危险。
  西北为了防犯打骨鲁,长年驻兵二十万,这次中央军又先后去了八万人。虽然官员们不知道具体作战计画,但有二十八万大军在,姬安和上官钧的安全还是可以保证的。
  只是,朝中上下也基本默认了,此次西征必然会以劳民伤财、损兵折将告终。但,天子与大司马一意孤行,又没有多耗国库,就有一部分人觉得,让姬安和上官钧去栽个跟头也好。
  这部分人以这几年被边缘化的那些官员为主体,现在又以汤大学士为内核——因为汤大学士在先前领带众人“赢”了一回,“逼”得姬安重锁后宫。
  他们本来也无甚要事可忙,最近两个月便时常聚在一处,畅想着等姬安回京之后,该使些什么手段能重回朝中。
  “圣上还是太过年轻气盛,吃回败仗也好,就会知道稳扎稳打才是长远之道。”
  “高祖皇帝和太宗皇帝当年多能打,还不是没能收复河西走廊。现在的打骨鲁可不比以前,人家也有城池据守,还全民皆兵。就是打穿河西又如何,人家北边的兵一下来断掉后路,全完。”
  “后宫已锁,待圣上回来,就该劝圣上赶紧立后选妃、开枝散叶了。天子膝下空虚、国祚不稳,万一下回圣上再想亲征,朝中也不至于像这回这么慌乱。”
  “事关国本,汤大学士再牵头,这次应该能多拉到不少人属名。”
  这日,众人在茶楼雅间正说得热闹,忽听外头街面上载来一阵锣声。
  靠近窗边的人便探头去看,随后回一句:“好像是送军报的。”
  众人听闻,纷纷起身凑到窗边向下张望。
  因姬安和上官钧都在前线,军报往京里送得并不频繁。上一回的军报还是大半个月前,甚至相当于没开战,只说中军到了泠州、准备渡河,前军已经攻下乌鞘岭谷口。
  骑马敲锣的人很快来到近处,穿着军服,的确是军报。
  这军报送得相当地大张旗鼓。
  那送信的兵不赶着往宫里去,反而是敲一阵锣,便放开嗓子喊几句:“西北大捷!圣上已收复金武、怀平、西庆!攻陷打骨鲁国都,活捉了打骨鲁王!”
  街面上已经沸腾了。
  京里的百姓不一定知道金武、怀平、西庆在哪里,但他们听得懂后两句啊。那意思岂不就是——灭掉打骨鲁国了?!
  一阵阵的欢呼声里,传讯兵不紧不慢地敲着锣往皇宫去。
  茶楼雅间当中,刚才还议论得热火朝天的众人却是面面相觑——竟然打赢了?!还是这么大的战果?!那他们的计画……不,别说计画了,等天子和大司马回京,他们还能在京里待得下去吗?!
  不过,也难怪他们先前那般得意。别说这些盼着姬安不好的人,就是农学令李震士这个铁杆“帝党”,最近两月也是愁眉不展。
  姬安离京前曾和他谈过,如果此战顺利收复西北,会设置都护府,想派他去署理民政,甚至细说了治民的原则。李震士从政多年,自有见识,一听便知这是自己将来进入政事堂的一条坦途。
  但,前提是收复西北。
  而要收复西北,谈何容易?
  他虽应承了下来,这两月也对农学署做了些布置,可内心却并不认为姬安的想法能实现。
  两名副手不知内情,尽管知道他必是在为圣上担忧,却也觉得他似乎忧思过重了。
  今日午间用完饭休息,就忍不住问:“李令也觉得不该出兵?”
  李震士低声一叹:“只要是大盛的热血男儿,谁没有收复河西、云朔的志向。可仅仅一场雪灾,还不至于让打骨鲁伤筋动骨。我的确认为,此时不是发兵的好时机。不过,圣上和大司马该是另有考量。”
  三人议论过几句,起身准备继续工作。
  就在这时,一名小吏冲进来,脸上表情十足怪异,都说不上是惊还是喜。他对李震士急声道:“李令!政事堂传您过去!刚有军报进京,西北大捷!圣上攻陷了打骨鲁国都,活捉了打骨鲁王!”
  这一串话把三人打得都有点蒙。
  “打赢了?!真的?!”
  “还活捉了打骨鲁王?!”
  李震士反应快,回过神就抬脚往外走,一边吩咐:“牵我的驴来!”
  自姬安和上官钧离京,众宰相便一直聚在政事堂办公,方便随时商议事情。
  李震士赶到之时,政事堂里已是一片喜气洋洋,正议论著简直堪称奇迹的西北大捷。
  他见着众宰相的神色,才有了些真实感,行礼之后没先问自己的事,反而道:“不知可否让下官看看军报。”
  刘叔圭笑着递过去:“李令的确该仔细看看,马上要去西北上任,得清楚情况才好。”
  众人皆知李震士得姬安青睐,尚书左仆射唐武接道:“调你往西北的事,圣上可与你说过?”
  李震士此时也顾不上不礼貌,一边快速浏览军报一边应:“是,圣上离京前说过。”
  唐武:“明日政事堂与吏部的文书便会送到农学署,你准备一下,择日起程吧。最好不要拖太久,虽然会先调西北的官员过去,但那边还等着人主持大局。”
  李震士看完军报上的作战过程,心中一片激荡。
  这一仗打得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也太漂亮了!尽管许多细节没写,但他作为亲眼见识过好几次“仙术”的人,一看便明白——没有姬安,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胜利!
  李震士抬起头时,双眼闪烁着灼灼之光:“下官后日便启程,定为圣上收复西北民心!”
  西北之患有望消除,全京城好几日都沉浸在战事胜利的喜悦当中。
  然而,李震士离京的第二日,又有两封军报悄悄送进京来。
  政事堂再次震动。
  这回却和上一回不同,众宰相都是又惊又怒。
  “什么?!图国两路大军来犯?!”
  ○●
  姬安在还没长草的草原上住了两三日,过了一把跑马的瘾,也就不在河西久待,和上官钧一同启程回京。
  他们带过来的五万中央军却是留下了,姬安只准备让一万禁军护送回京。
  燕伯善不放心,坚持要再加派两万兵。
  姬安却说:“打骨鲁有两名王子出逃,现在已知有一名在西边收拢军队。此刻我们是骄兵,他们是哀兵,你切不可急进,稳扎稳打向前推,以巩固战果为先,决不可给打骨鲁翻盘之机。
  “因此军队人数很重要。不用担心我们,一万禁军都是精锐骑兵,我们过了黄河便不会有危险,人少点也能走得快些。再说,若是路上真有个什么事,我还可以调用火箭车,甚至火炮。”
  燕伯善看上官钧都没有劝,这才作罢,于是点出两万兵送姬安和上官钧渡过黄河到泠州。
  姬安依旧是在城外扎营,休整一番做些补给。也接上了送到泠州来的打骨鲁王一家,和打骨鲁皇宫的金银珠宝,一同带回京去。
  说到打骨鲁王这一家,倒也足见燕伯善的谨慎。为了最大程度防止打骨鲁军中途劫人,燕伯善特地调了几艘船,让打骨鲁王一家子从黄河上走,再转葫芦川进入大盛。没船的打骨鲁人只能望河兴叹。
  黄河上游虽有渡船,却极少沿河行船。哪怕只走那一小段,姬安听闻时都不得不感叹一声燕伯善的大胆——万一翻了船,宁可让打骨鲁王淹死也不能被劫。
  而对于战利品,姬安本来没准备要,想留着犒赏军队和建设西北。但上官钧对他说:“总不能还要用我大盛的税钱养那一家子。”
  姬安一想也对,就让人先搜刮一轮打骨鲁皇宫,带回去再逐年赐给打骨鲁王好了,反正也只是一小部分战利品而已。
  其实按着姬安的本心,是根本不想带这一家子回京的。但政治需求,他也只能忍下,所幸一年里也见不上几次面。而且对方可比他憋屈得多,想到这个,姬安就又舒服了。
  回程全是骑兵,行军速度比来时快。加上打了胜仗,又是回京,众人心情都很轻松,一路上还有兴致欢歌笑语,走得颇为热闹。
  姬安还是半日马半日车,也不知道是出来历练一回体力更足了些,还是心里高兴的原因,竟也不觉得路途上难捱了。
  这一日午间,姬安和上官钧依旧是在车里吃饭。
  饭菜端上来没一会儿,先吃好午饭的禁军就继续上路。
  姬安在晃晃悠悠的车里吃着饭,心中算算路程:“今晚在宜全驻扎,明日就可以换水路了吧。”
  上官钧:“对,刚才斥候回报,船队昨日就已到了,正等着陛下。”
  姬安:“不知道京里怎么样了……会不会碰上李震士?”
  上官钧:“没有需要陛下决断的事报过来,就是一切正常。李震士不走这一路,他走另一条支流,从高东寨那边北上更快。”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