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说今晚要请客,家里太吵。”宋仁青理直气壮地往他床上一钻,手冰凉凉的,一把伸进被窝里就躺下了。外头雪夹风,吹得窗纸猎猎作响。
飞戈也懒得赶他,转身给他腾出半边位子。两人就那么背对背,聊着不知道能不能记住的话。房间里只有旧式顶灯发出昏黄的光,等待墙角的钟慢慢敲过一下又一下。
雪很大,声音很小,世界都被裹进棉被里,只留下呼吸和心跳。
仁青常穿着一件藏蓝色的外袍,是他妈扯布送出去做的。飞戈也有一件,是青色的。两家关系很好,几乎是共过年共过饭的亲厚,两人年纪又相仿,基本不分彼此。所以偶尔飞戈会穿上的件藏蓝色的袍子,而仁青会穿上那件青色的。
飞戈说他其实觉得仁青穿他的那件青色袍要好看许多。
他说这话时,眼神中带着些许的温柔和惋惜,是我所从未见过的。
飞戈说宋仁青应该天生是青色的。所以他好多次在宋仁青宿在他家时早起床抢他的袍子穿,这样他就会穿上自己那件青色的。这是张飞戈的秘密,宋仁青一直不知道。他一直以为是飞戈喜欢他那件藏蓝色的袍子,于是偷偷又叫妈妈扯布送了一件给飞戈。
宋仁青就蹲在门口,嘴里咬着半块酥油糖,笑着说这回你不用抢我的了吧。
飞戈说宋仁青的眼睛很漂亮,像是一汪秋水,人是看不得的,只怕记住一眼,日后便徒增了许多遗憾 。
所以当张飞戈再次见到宋仁青的那件藏青色袍子时,它已经带着血迹,而且被草屑和尘土糊得不像样。可能来自他们在后山上打的那一架,拳拳到肉挥出的鼻血被随意地擦在了衣袖口,变成了更深的棕色,染了一大片,不知道是谁的血。
岗仁的冬天总是很长很长,长得像永远不会结束的思念。巨大的白浪裹挟着一切冲下山谷,天地间只剩下风雪的咆哮,这是来自天地的宣判。
是一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葬,没有尸骨,没有经幡,只有无边的白。
再后来,他握着宋仁青的十七岁,带着草屑和尘土糊,挂进了衣柜,靠在木柜的角落里,外面套了自己青色袍子。
仁青说得对,这里太小了,困住了人的一辈子。
岗仁不大,但一生走下来,也挺长。
此后飞戈十八岁,考到了南方的师范大学。坐了很久的火车,从岗仁一路往南,雪变成雨,风变成湿漉漉的树影。他带走的东西不多,行李箱很轻,只有一些课本,一本日记,和一扎酥油糖。
他再没穿过袍子。
南方的冬天没有雪,模糊了岗仁城的天光,很多事情他都记不太清了。他只能在夜里梦见一些零碎的片段,巷子、袍子,还有雪沫子。
飞戈说故事讲完了,快进山了,换人吧。
他把关于岗仁的回忆,轻轻折好,放回了原位。
舒里踩了一脚刹车,解开安全带跟他换了座位。
车子重新启动,慢慢爬升上坡。
岗仁已经在不远的前方了。
皮卡车很宽敞,我一个人躺在了三个人的位置上,身体舒展地躺着。风顺着窗缝灌进来,着天边慢慢沉下去的日头,轮胎碾过路面的沙石,发出轻微的响动。我问飞戈,宋仁青真的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吗?
飞戈的眼睛没有离开前方,说:“仁青真的很好很好。”
我叹了口气,微微皱眉:“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飞戈点了点头:“知道。”
舒里不紧不慢地说:“那好吧,既然这样,那我就当他真的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吧。”
飞戈感叹,但愿人长久啊。
那年的岗仁,下了十七岁的雪。
我躺着躺着就开始怅然,明明啥也没干,就光躺着,像是城邦里的国王。
“我知道该写什么了。”我突然开口,声音在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舒里懒懒地应了一声:“哦?岗仁么?”
“是春分。”我说。
飞戈的手指在方向盘上敲了一下,像是习惯性的思索:“春分?”然后猛踩了一脚油门。
“嗯。”我望着窗外的天色,缓缓说道,“春分是个界限,昼夜平分,寒冬到头,春天未满,所有的事情都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方,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很适合平衡来自冬天的冻疮。
雪下也会有冒出头的青草。
飞戈说题目还挺有意思的,还有吃酥油糖吗?
我说不用,我吃棒棒糖。
人不一定非要长久。
但春分之后,日子就要变长了。
第38章 种子
我可能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时而干涸,时而湍急。赶路时,脑子时不时飞溅而出了很多灵感,为了把它们全盘接下去创造春分,我经常因为晕车吐个晕天岸地,不知道有沒有高反的成分在?
舒里骂我有病吧,飞戈只是大笑着让舒里别管我。就这样,在那种半清醒半混乱的状态下,我混沌的在车厢中,捕捉着属于我的春分,人写的故事总有自己的影子。
这次旅程留下了很多丑照,来自同一个神经病。岗仁借给我了一支青山笔,我写下了关于春天的万千层绿,也绘尽了岗仁万里川。
我无比快乐,高原的空气重新洗刷了我的循环系统。春分是我写的最快的一个台本,只花了我三天,字写的乱七八糟的。我很喜欢手写,有时候打字还没有写得快。
故事关于季春生,我笔下第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潮的那两位角色,我压根没取过名。他们像是被埋在海水里的旧梦,潮起潮落,影影绰绰,而季春生不同,她是春天里的一颗钉子,钉进泥土里,生锈,也生长。
那三天像是从混沌里挣扎出来的梦,我把自己困在车厢里,困在字里,困在日头一点点偏西的旅途中。高原的空气太干净了,像一把无形的刻刀,把我的神经雕刻得敏锐又尖锐,灵感像被挤压出来的雪水,一旦开了口子,就再也止不住地流淌。
春生啊春生,春分啊春分。
我写的季春生出生在春分,天光正好,雨水刚歇,院子里那棵老桃树开了一夜的花。母亲说他命好,赶上了春天的一半,一年里最好的时辰,可季春生自己却一直觉得,春分是个很难缠的日子,它卡在冬天和春天之间,是未完成的过渡,既不能彻底温暖,也无法完全寒冷。
季春生一年的记忆中,是外婆院子里摇晃的竹椅,是门前的溪水在春天时淌得欢腾,到了秋冬便只剩下嶙峋的石头。她的姓氏是母亲给的,父亲在他出生前的那个冬天便消失了,像是被融雪带走的旧影子。
季春生的故乡小春山四季模糊,一年当中最明显的好像只有夏和冬。她就这么和黑狗腊八,坐在山口,过了一年又一年。
直至她在某一年的春分,听到了一声布谷鸟鸣。
于是,春光乍现,见春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那一个春天美好的就像渔人描写的桃花源一样。
可惜她叫谷雨,春天的尾巴。
春天的尾巴,如何能留下长久的痕迹呢?渔人一旦离开,就算处处志之,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她问她,你会走吗?
谷雨问春生会怪她走么?春生没回答,她只是说,谷雨,我托着你走。只有出了山口,才有水泥地。
春生在雨夜拉着谷雨在山林土路狂奔,差点掉进泥潭。春生告诉谷雨去吧,你应该去读书,不该止步于此。
谷雨问春生愿意跟她一起走吗?春生愿的,可惜春生是春天里的一颗钉子,土生土长,钉在这里的泥土里。
这片泥土地有母亲,有外婆,腊八,还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春天。
于是季春生蹲在山口的水泥路上想,原来春分是在春天分别啊。
你去吧谷雨,春不留你。山路崎岖,出了这里,就不要回来了。
分别后的时间总是长的难熬。春生终于在四季不分明的小凉山体会到了节气的变换。春分之后,日子变长了。太阳挂在天上的时间久得像是存心跟她作对,每一个黄昏都显得漫长无比。
她继续过着往常的日子,帮外婆晒辣椒,赶着腊八去镇上一起买盐,一个人沿着溪水走很远的路回家。
可她还是时常会梦见她,在黄昏里,在雨夜里,在溪水旁。梦里的谷雨还是那样站在她面前,带着点无奈的笑,问她:“你还在这里啊?”
春生想说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梦总是这样,留不住人,也留不住话。她在梦里伸手去抓,可一睁眼,只有天光透过窗棂,落在床前的一角。
布谷鸟不叫了,春天走了,春生还在。
“你就不能写点好结局的?”舒里翻着我的草稿,擦了擦鼻子。
“我也想啊。”我扯扯嘴角,“可是春天太短了。”
舒里没说话,随手把草稿揉成一团,扔进了副驾驶的储物格里。
“那就写夏天啊。”她说,像是在骂我一样,“谁规定春天结束了,故事就得完了?”
我问她好看么?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反问她。她说好看倒是好看,但这也不是我写be的理由。我说V我50,解锁隐藏结局。
飞戈在旁边笑了一声,没插话,专心开着他的车。皮卡颠簸着碾过山路,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吹得人昏昏沉沉。我眯起眼睛,想了想舒里的话,嘴角却慢慢翘了起来。
我躺在后座说好看就对了,哪来那么多阖家欢结局。而且谁告诉你这是坏结局?这是开放式结局,oe好吧,我会考虑写写后续的。
毕竟他们都还在,事情就还有转机,不是吗?
飞戈说他同意,人没死就还没结局,同理老了总比死了好。舒里在副驾驶上翻着手机,不时地嘀咕几句。
风从窗缝灌进来,把车厢里的纸页吹得一页页翻过去,像是有人在翻看故事的后续。我闭着眼,感受到车轮碾过山路的起伏,有一瞬间恍惚,像是还在梦里。
梦里春分的树还在开花,谷雨还没走,春生在溪水边坐着,两只脚泡在水里,笑着喊她“你快来啊,水不冷。”我站在坡上看着她们,一时间竟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一边,是梦里的人,还是梦外的写作者。
舒里撑着脸:“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写她的后续?”
我闭着眼想了想:“等我真的不再梦见她的时候。”
说起来,是周汀种下的种,关于我当下所做的一切。
她曾夜夜抱着我说,小翎以后会是最好最好的导演,周汀以后要把全部身家投给小翎。这时候我就会咬着她的耳朵说这可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钱从我的口袋过一遍,又会回到你的口袋里。
周汀家里是做影视的,甚至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我之前鞭策我自己,如果不努力,混的不好,以后可能在外头都见不上周汀,想想都胆寒。
现在好了,如果混的不好,不止外头见不到,是永远见不到了。
不过难说啊,我懒懒地伸了个懒腰,继续闭上眼,脑袋轻轻晃动着,像是要跟着车的节奏入梦。人写的故事总有自己的影子,连我也不清楚种子最后会生出什么芽呢。节气是标点符号,把人的思念截成格律。
我在春天播种下的名为春分的种子。
我种出的果实,会是金石榴么?
第39章 假肢
天快黑的时候,飞戈把车开上盘山路,开到了岗仁山城,从家里拿回了那两件交织的袍子,叠得整整齐齐。
然后他对我说,走吧,余翎,我带你去见个人。
那是一个偏远的地方,四周都被苍茫的山脉包围,身边长着半人高的青草。
然后我见到了一个苍茫如山的人,并非苍莽,是壮阔。身上是一件脱皮的狍皮褥子,上头绒毛已经随着时间飞走了,露出粗粝的皮革。
晚上很冷,塘里的火苗颤着,与之对比是他磨刀的手。
刀和手都闪着银白色的闪光,像是岗仁的星星。
他坐在火塘边,刀刃在指间翻转,映着跳跃的火光。他的手指很稳,虽说是装了假肢。但动作依旧流畅得像是在完成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那只手,一半是真骨,一半是铁的。锋利的刀锋轻轻擦过木头,带起一缕细碎的刨花,落在火塘旁的灰烬里,瞬间便被夜风卷走。
他的脸埋在阴影里,只有偶尔火光映上去,才显出几道深刻的皱纹,像是被山风和雪水雕刻过的岩壁。他没有抬头,只是在手里的东西上继续雕琢,开口:“来了?”
飞戈嗯了一声,跪坐在席上,然后开口:“叔公,我想请您帮个忙,就当是帮帮仁青。”
那人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慢悠悠地收起刀,吹掉木屑,抬眼看向飞戈。他沉默了很久,火塘的光映在他脸上,浮起一层深色的阴影。他的指尖无声地摩挲着刀柄,抚摸上头的雕纹。
他淡黄色的眼睛盯着火光许久,终于缓缓地、缓缓地吐出一口气。
“说吧。”他低声道。
飞戈把我拉到他跟前,说:“和您的情况一样,样外事故。”他举起了我的左手,然后向那人摊开,了当的展示了出来,毫无保留。
“嗯……多久了?”他摩挲着下巴上的白色胡茬子问我。
“去年冬天,十二月十九。”我动了动左手。
“又是积雪的时候么?”火塘的光映不清他的脸,只勾勒出他轮廓分明的侧影。刀锋收回刀鞘,他的手掌顺势覆在膝上,假肢的金属触感在跳跃的光影中泛着暗淡的冷色。
“仁青的那场雪崩。”他说,嗓音嘶哑,像是被风雪打磨过,“我也在。”
我一愣,飞戈没有看我,仍然专注地盯着火塘。被唤作叔公的那人抬起手,火光映着他的手掌,三个指节齐齐地断在指根处,剩下的两根手指轻轻敲了敲膝盖,像是常人计数的动作。
“命大,三根手指换了条命,够本。”他轻描淡写地说着,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他的袖口下露出连接手腕的假肢,旧金属与岁月磨出的粗糙皮肤相接,宛如嶙峋的山石与冰川冻结出的裂隙,既突兀,又生生嵌合在一起。
他的手臂上纹一只鹰,我想说,真是漂亮极了。跟我在岗仁山上拍的金雕简直一模一样。
他低低地笑了一声,伸手拨了拨火塘里的木炭,火光跳了一下,他眼底的颜色更加苍黄。他缓缓地抬眼看向我,“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我说叔公,我叫余翎。
他哼哼地笑了两声道:“你的手跟我差不多,不严重。能做,但要等。”
22/42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