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洵也自认吃过不少山珍海味,可这十年间,他最想念的仍然是梁嘉木烧的菜。
这世界上厨艺高超的人有很多,但为他量身定做每一道菜的,却只有梁嘉木一个。
他怎么能不想念呢。
第41章
冯莹莹要控制体重,几乎不吃主食,菜也吃得很少,最后是宁洵把四道菜全部光盘了。
他把一次性餐具收拾好,拿起手机给梁嘉木发了条消息以示感谢。
宁洵:菜很好吃,辛苦你了。
几秒钟之后,他觉得光说这句话太过生硬,便又挑了一个小狗送花的表情包发了过去,然后补了一句:谢谢梁大厨。
两人要打卡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整个寨子的最高处,也是网红观景台。
天已经黑下来了,站在观景台上,能看到吊脚楼的灯光次第亮起,与月光交相辉映。
整个寨子被河水一分为二,月色却不偏不倚的铺洒到这里的每一处角落。远山云雾缭绕,近处灯火辉煌。河水的粼粼波光化作乐谱,而游客身上的银饰随着他们的脚步叮当作响,自成一曲悠扬古老的民族歌谣。
冯莹莹趴在观景台边远眺,忍不住感叹:“洵哥你快来看,太漂亮了。”
宁洵也走过去,站到她旁边:“是啊,”他伸了个懒腰,任由晚风灌进自己的衣领,“感觉我都要舍不得离开这儿了。”
他仰起头,看着天上弯弯的月亮,想起今早偶然听到一位导游给游客介绍景点时说起的《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的神话中写,金神造太阳,银神造月亮。
宁洵漫无边际的想,是不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多佩戴银饰,所以这片土地上的月亮才会如此耀眼。
又或许每个人看到的月亮都是不同的。
失意时它黯淡无光。
得意时它皎洁明亮。
那梁嘉木呢,这十年里,他会不会偶尔看一看头顶这轮明月,看到的时候又会想些什么?
贵州的夜晚很凉快。
这里地势高,又没有高楼大厦阻挡,夜风很轻易的就吹了过来。
宁洵舒服的闭上眼睛,感受到自己身上的银饰都被风吹的轻轻晃动。
片刻后,他打开和梁嘉木的聊天界面,用相机拍下一张照片,点了发送。
宁洵:贵州太美了,金主爸爸能不能出资让我们多来几次?
彼时梁嘉木刚结束一场会议,笔记本还没来得及合上,就看到了宁洵发来的消息。
梁嘉木笑起来,拍了张办公桌的照片发过去,迅速打字:已经在努力赚钱了。
宁洵看着他的回复笑出了声,之后又盯着屏幕出了会儿神,嘴角从始至终都没放下去过——虽然他俩的对话可以说是毫无营养,但他心里挺美。
不出意外,五个人都顺利完成了任务,并且集思广益,顺利推断出了工作室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大家可以顺利开启明天的学习。
教大家打造银饰的张庆茹张老师是这里有名的银匠,她的父亲和爷爷也都是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
为了节目录制,张老师也换上了苗族的传统服饰,姚新回归老本行,又当起了主持人,引导摄像机对准张老师胳膊上戴着的手镯,说:“我们可以看到啊,张老师头上,脖子上,包括手上戴的银饰都特别的漂亮,而且花纹也是多种多样的。”
摄像机跟进,给了张老师的衣服一个特写,姚新在一旁问道:“张老师,您衣服上的这些花纹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寓意啊?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老师对着镜头打了个招呼,亲切的笑起来,一边给大家展示自己衣服上的花纹一边回答说:“我们苗族有一首谚语,‘无银不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从上至下,无处不饰。以大为美,以多为美。’像我身上戴的这些包括银冠、银项圈、银手镯等等,都是我自己做的。”
“因为战争,我们的祖先需要不断迁徙,所以就把这些银饰戴在身上,一是象征一个家族的财富,二是来记录民族的历史和故事。”
任紫嫣凑近过去,问张老师:“听说在苗族,银饰象征着富贵和美好,女孩子们认为戴上华丽的银饰,能够展现自己的美丽和幸福,是这样吗张老师?”
“是的,是的。”张老师笑着点了点头。
何宜轩忽然心血来潮,把目光转向王侃,问:“王导,节目录完之后我能不能把自己做好的银饰带走啊?想给我妈妈做一对耳环。”
王导笑了笑,不客气的回答:“你先做出来再说。”
他说到这儿,宁洵看向镜头,笑着打趣:“大家不知道吧?莹莹昨天已经在银饰店消费一波了。”
“对,”何宜轩指了指自己的耳钉,“莹莹姐还给我们每个人带了礼物。”
冯莹莹也跟着笑起来,伸手把自己的碎发捋到耳后,有点儿不好意思的说:“店里的银饰都特别好看,每一个都想买。”
张老师走到桌子前,拿起一个银片向大家展示起来,“这个就是我们要用到的主要材料,还有银条、银丝等等。”
“第一步是熔银,”张老师将手里的银料放到银窝里,接着把银窝放置在风箱炉上,“用木炭盖好之后要鼓风来增高温度,等到银料完全融化就可以了。”
“因为银的熔点比较高,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个火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步是锻打。
张老师拿起手边的小锤子,“我们要用这个来像这样反复的敲打它,让它形成一个类似银条的形状。”
第三步则是用拉丝板把银条拉成丝。
张老师继续介绍:“这一步比较复杂,要把它从最粗的孔拉到最细的孔。”
看着张老师娴熟的手法,姚新不禁感叹:“这个真是技术活啊。”
最后又经过搓丝、掐丝、剪裁、焊接、镶嵌加固、洗涤等许多步骤,一对银耳环终于呈现在大家眼前。
张老师把做好的耳环拿给何宜轩,“这个你可以拿回去送给你的母亲了。”
何宜轩受宠若惊,一边和张老师道谢,一边把耳环接过来,捧在手心里朝镜头展示了一番。
因为锻造银饰需要多道工序,且对技术要求很高,所以节目组给五个人降低了难度,安排的任务就是照猫画虎,用三天时间仿制一对这样的耳环。
前两天宁洵都没有再看到梁嘉木,直到第三天,他吃过午饭回房间休息时,才收到梁嘉木发来的消息。
梁嘉木:这两天有些工作要处理,又临时来上海出差,忘了问你,胃还疼吗?
原来梁嘉木已经不在贵州了。
什么时候离开的?竟然没和他说一声……
宁洵捏着手机发了会儿呆,直到屏幕快要熄灭了才回复他:已经好了,你忙吧,不用担心我。
梁嘉木的消息就在下一秒弹出来:等回了北京,可以见面吗?
感觉到自己的耳朵烧了起来,宁洵在心里骂自己没出息,可这双手却又像不受控制似的,怎么都打不出“不可以”三个字。
宁洵:本来就欠你两顿饭呢。
上次吃饭也是梁嘉木买的单,再算上机票钱,宁洵仔细一想,觉得自己欠他的越来越多,他俩怕是又要扯不清楚了。
梁嘉木:好,休息吧。
下月中旬《蹈锋》就要播出了,为了宣传预热,水果台给几位主创安排了综艺,时间就定在明天晚上。
所以宁洵当天下午刚结束《走近你》的录制,便要一刻不停的赶往机场。
坐在回北京的飞机上,宁洵本想打个盹儿休息一下,可闭上眼睛后却怎么也睡不着,心里隐隐有些担忧。
明天的《大笑趁今晚》不只有《蹈锋》一个剧组,还有另一个剧组一起同台录制,他们要宣传的电视剧叫作《他乡》
《他乡》是一部以主角杨光的成长史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后祖国的发展进步为暗线的年代剧,讲述了以杨光为代表的一批北方青年响应时代号召,南下经商,并最终成为一代传奇的故事。
这部剧的女主是徐星灿,而男主是视帝段一燃,也是宁洵曾经的床/伴。
两人是在五年前一场盛典上认识的,当晚活动结束后,宁洵突发奇想去吃了个宵夜,结果在回酒店的路上,他的车抛锚了。
说来也巧,段一燃恰好经过那里,又恰好对宁洵的脸有些印象,便很好心的停车问他需不需要帮忙。
宁洵答应了,留司机和赵桐处理剩下的事,自己则上了段一燃的车。
那天晚上他们两个都喝了酒,不知是谁先撩/拨了谁,总之宁洵最后也没回自己住的酒店,而是跟段一燃厮/混了一夜。
段一燃不仅长得帅,而且温柔体贴。宁洵是第一次,难免生疏,他便耐心的做足了前/戏,尽量不让宁洵太过难以承受。
后来宁洵才发现,段一燃床/上/功夫了得,人也挺好相处,于是他们两个便一发不可收拾,做了对方整整两年的床/伴。
直到有一次两人被拍到同一天晚上进了同一家酒。
段一燃把照片买下来后,宁洵还是心有余悸,担心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就和他彻底断了。
这几年他们都没再见过。
昔日炮/友如今要同台录节目,宁洵想想就有些头疼。不过成年人的世界这种事儿多了去了,他俩又是好聚好散,见面时虽然难免尴尬,但总不会剑拔弩张就对了。
第42章
《蹈锋》剧组参加录制的一共三个人。除了宁洵和女主角姜瑶之外,本来还有女二的,但她因为档期原因不能到现场,节目组就请了男二江知乐。
《大笑趁今晚》的主持人是姚新和他的搭档邹黎。
宁洵走上台,正和台下的观众挥手,就听姚新说:“哎呀小宁,真是好久不见啊。”
“可不嘛,”宁洵接住他的话头,笑着打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么算咱俩可是三年没见了。”
邹黎闻言,当即摆出嫌弃的表情:“你们俩好肉麻!”
其他三个人又逐一做了自我介绍,按照流程,就要请出《他乡》的两位主演了。
邹黎一句话便将全场的气氛烘托了起来:“接下来要出场的这个人,大家肯定都认识,”她指了指大屏幕,上面正播放着段一燃在《他乡》中的几个片段,“我已经听到台下的尖叫声了,太帅了是不是?”
下一秒,段一燃便唱着歌走了出来,台下的观众席顿时掌声雷动。
邹黎也配合着鼓掌。紧接着,她走到段一燃身边,问道:“一燃不是第一次来咱们《大笑》做客了,这次来感觉如何?“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宁洵总觉得段一燃刚才似笑非笑的瞥了自己一眼。
他愣了一下,又迅速调整好表情。
下一秒,他听到段一燃说:“熟悉的舞台,熟悉的人,我相信今晚一定会玩得很开心!”
姚新适时说道:“对,熟悉,哎小宁,你看这个熟不熟悉?“
大屏幕上播的不再是《他乡》,而是宁洵和徐星灿大学排练《雪花》时,林锡帮他们两个录的一段视频。
《大笑趁今晚》在正式录制前一天是有彩排环节的,虽然宁洵没赶上,但他也很清楚流程。
可就算提前知道节目上会放这个视频,真的看到时,他还是难免心头一颤。
宁洵几乎已经记不清十年前的自己长什么样子了。
他不是个恋旧的人,尤其十年前和梁嘉木那段不尴不尬的关系结束的实在称不上顺心,也不太光彩,所以这么多年来,宁洵总是有意无意的避免提起那段时光,好像能够以此掩盖住什么。
可是最近,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儿总是逼着他想到以前。
他记得《雪花》首演那天下了雪——自己或许一直被困在那场大雪里。
一旦天儿放了晴,再厚的积雪也会融化,那些他不愿示人的,甚至自己都不敢回想的过往,也会在春回大地时无可避免的裸露出来。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他,那些过往就赤/裸/裸的摆在那儿,遮掩也没用。
宁洵仰起头看向大屏幕。
视频里,他的声音略显稚嫩,面对林锡的“采访”,他笑着说:“希望我们能把最完美的状态呈现给观众,对得起大家的努力,对得起《雪花》这个剧本。”
思绪回到现实,宁洵举起话筒,他听到自己的声音传遍演播厅每一个角落:“这是星灿我们两个大学演的话剧,已经十年了啊。”
徐星灿在他讲话时就已经走了出来,在一片掌声中,宁洵听到她说:“虽然是老同学,但今天我是来宣传新剧的,玩游戏可不会放水哦。”
徐星灿和十年前几乎没什么两样,走的依旧是活泼路线,她各方面都很优秀,当年更是靠《雪花》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校园女神,从北影毕业后很快就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女主戏,是当年话剧社那些人里发展的最好的。
姜瑶开玩笑说:“游戏还没开始,我怎么就闻到了火药味儿?”
宁洵也笑:“星灿,一上来就宣战吗?”
“今天这个嘉宾阵容……”段一燃“啧啧”两声,“节目组搞事情啊!”
江知乐是前年刚出道的,能拿到这部剧的男二,一是因为他演技好,很适合这个角色,二是导演和制片也愿意给新人机会。但事实上他几乎没有名气可言,今天这个舞台上,不仅有徐星灿、宁洵几个当红艺人,甚至还有视帝段一燃,他的镜头自然少之又少。
宁洵对江知乐印象很好,不忍心看他一个镜头都没有,便主动cue他:“虽然我是个游戏黑洞,但我们有三个人,在人数上占优势。“
姜瑶立刻明白他的意思,很快就说:“对,而且知乐玩游戏可厉害了。”
江知乐站在舞台最右边,此时终于有一架相机对准了他。他感激的看了宁洵和姜瑶一眼,努力扯出个笑容,“今晚我一定努力不拖洵哥和瑶姐的后腿。”
第一个游戏就是很经典的你划我猜。
邹黎出题,第一组宁洵负责表演,姜瑶和江知乐猜,第二组则是段一燃表演,徐星灿和姚新来猜,规定时间内猜对较多题目的队伍获胜。
29/52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