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那小皇帝的说法,帝王禅位那么重要的事情不能仓促,必须要走完整个流程,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禅位的皇帝和受禅的皇帝都是渊清玉絜德容兼备的大好人。
天子自知有愧于天下百姓主动禅位,小将军尽节竭诚拒绝受禅;天子再次开口,群臣联名劝进,小将军再次拒绝;天子第三次开口,群臣以及德高望重的地方耆老一起劝,小将军第三次拒绝;天子第四次开口……
“三辞三让”中的“三”是虚数,意思是推辞很多次,不是只有三次。
他们都是体面人,禅位也要办的风风光光,面子功夫必须做足。
所有人:……
天子说完之后,所有看向杨太傅的目光中都透着几分同情。
陛下如此真性情,难为太傅还能这么心平气和。
杨太傅四平八稳,杨太傅人淡如菊,杨太傅表示习惯就好,他要是不习惯早在两年前就辞官回老家了。
他已经习惯了,其他要经常和天子打交道的最好也尽快习惯。
郭鬼才感慨万分,他以为他郭奉孝已经很出格,没想到小皇帝甚至比他还要离谱。
也不知道这个年纪的小孩儿哪儿来那么多奇思妙想,禅位这种场面对让出皇位的皇帝来说很光彩吗?
得亏没让小皇帝和他们荀小将军亲自见面商量禅位细节,俩人凑到一起还不知道要琢磨出多少稀奇古怪的点子。
荀晔平复心情恢复正常,乍一看跟刚才被脏东西附身了似的,发疯的是附在他身上的脏东西,他还是那个沉稳干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荀明光。
“叔,颍川具体是什么情况,还请细细说来。”
始皇陛下也不要着急,儿臣已经过了激动的阶段,快请入座。
郭嘉嘴角微抽,确定他们家小将军不会再抓着他大演特演才放下心来进入说正经事情的状态。
嬴政深吸一口气,如果这两个家伙在他的朝堂上,敢这么多废话就都先去牢里清醒清醒。
每天处理那么多政务不累吗?怎么还有力气上蹿下跳?
每天处理政务很累,但是该玩还是得玩,人在捣乱的时候精力无限,他一点儿都不觉得演戏发疯累。
可喜可贺,房间里终于正常了。
颍川的情况很简单,朝廷举家搬迁,搬过去后查出来几乎九成的人都曾侵吞国库财产阻碍赈灾,消息公之于众后引起民愤,颍川百姓都在为司隶百姓打抱不平。
幸好他们不归朝廷管,不然遇上天灾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
太残忍了,真是太残忍了,世上怎么会有如此残忍如此不将人命放在心上的朝廷?
为了防止百姓和昔年的黄巾一般振臂高呼“反了这鸟朝廷”,已经快成光杆司令的天子决定主动退位让贤。
出面交涉的甚至不是一直挡在前面的杨太傅,而是天子本人。
所有人都知道天子是摆设朝廷也是摆设,他们荀小将军才是天命所归,就算小将军不当皇帝也依旧是万人之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当?
就当,就当。
旧天子指定的新天子人选,有问题吗?
超凶.jpg
他们来推心置腹的讲一讲,百姓在乎的是谁当皇帝吗?不是,百姓在乎的是跟着谁能过上安生日子。
大汉朝廷活着不如死了,刘氏没有人能力挽狂澜,天底下有出了荀小将军这等天纵之才,长眼睛的人都知道该选哪个。
往好处想,他们这新旧交替进行的平和又顺利,比秦朝亡国的时候好多了。
他不和好的比,他和坏的比还不行吗?
始皇陛下:……
荀晔:……
虽然他们没有亲耳听到小皇帝说这些话,但是听郭嘉的复述也能想象出当时的场面。
荀晔不着痕迹的朝低气压的阿飘爹眨眨眼,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秦朝短命也不影响他们始皇陛下的一世英名。
不生气,咱不生气。
猪猪陛下都能当推翻大汉培训班的老师,始皇陛下这才哪儿到哪儿?
深呼吸,冷静,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想想即将成功的任务,心情是不是立刻就好了?
他的眼神可以传递出海量的信息,以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始皇陛下一定能看懂他要传达的意思对不对?
嬴政摩挲着指尖,手已经放到腰间的佩剑上。
荀晔立刻停止输出,坐在那里眼神坚定的像要入党。
郭嘉狐疑的四下打量,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屋里除了他们俩还有别的东西。
荀晔抬手在他面前晃晃,“叔,我父亲他们是怎么回的?”
郭嘉压下疑心,继续说道,“按照正常的流程,最开始肯定要拒绝,但是陛下先一步把所有的拒绝都说完了,所以我就被发配来京城找你了。”
小皇帝说了,在外人面前要三辞三让做足表面功夫,他们自己人不用讲究那么多,直接来商量后续流程就行。
黄道吉日怎么选?封禅台建在哪儿?什么时候昭告天下?什么时候正式登基?
后面要操心的事情多的很,不要在前面浪费时间。
始皇陛下缓缓开口,“应该把刘彻喊来一起听。”
刘氏能有如此奇才,也算是另一个角度的回光返照吧。
荀晔捏捏耳垂,等郭嘉说完才又说道,“最近可能不太合适,马腾韩遂刚刚投降,司隶也不算安稳,如果真的那么着急,接下来只能劳烦各位叔父多操心。”
降将不能留在原籍,让他们回原籍是放虎归山,所以马腾韩遂只能留在司隶。
正好南边荆州益州打的正火热,关中一时半会儿要不需要西凉兵帮忙,于是他就派俩人去打汉中去了。
拿不下汉中就没法打益州,而以如今益州的情况,没有汉中这个大门挡着跟开门迎客没有区别。
刘焉活着能主持大局,刘焉一死,益州内部也是一团糟。
他活着的时候没有敲定继承人,死后两个儿子之间必定要争权。
刘瑁是刘焉属意的继承人,身边有一群拥护他的旧臣,刘璋不是刘焉属意的继承人,但是益州本地豪强看重他性子软好拿捏非要推举他上位,强龙不压地头蛇,那些随刘焉入蜀的外来势力面对咄咄逼人的本地人只能选择退让。
但是他们真的服气吗?未必。
刘瑁本人不服气,他身后的势力也不服气。
刘焉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当年能因为相面之人的话让儿子娶有大贵之相的女子看重的就是那个“大贵”。
什么叫“大贵”?天子才叫大贵。
他给儿子娶个有大贵之相的女子就意味着他儿子有成为天子的资质,他儿子有成为天子的资质那他这个当爹的自然也能成为天子。
刘焉能因为吴氏女有大贵之相下聘,随他入蜀的吴氏肯定也想着从龙之功。
结果现在不光从龙没着落甚至连益州都没了,他们找谁说理去?
以吴懿为首的外来势力心里很不乐意,看到软弱无能被赵韪等人玩的团团转的刘璋更是不满。
主君当杀伐果断,被臣下牵着鼻子走算什么主君?
吴懿等人看不上刘璋,刘瑁更不愿意将州牧之位拱手让给无能的弟弟,益州豪强不支持他那他就抢,只要他的手段足够强硬,到时有没有朝廷的任命诏书根本不重要、
于是乎,在刘璋忙于应对刘表的发难时,刘瑁等人也在筹划夺权。
这些都是裴潜送来的消息。
裴大人去益州最开始只是想忽悠几个擅长水战的将领去扬州丰富水师将领籍贯多样性,到地方后看到益州四分五裂各怀异心又有了点儿新想法。
益州本地豪强那边他就不说了,野心太大不好掌控,需要他们家主公来杀杀锐气,光动嘴皮子没用。
倒是那些试图跟着刘焉谋从龙之功的外来士人,一个个的好像都有点缺心眼儿。
想要从龙之功跟什么刘焉啊?他们家主公难道不是更有真龙天子之相吗?
刘焉活着的时候不行,刘焉死了他儿子更不行。
吴懿也是,与其指望妹子生下外甥凭借外甥当外戚,还不如直接一步到位追随他们家主公。
益州闭塞消息不通,但是当官的肯定会注意外面的局势,应该不会有人到现在还没听过他们家主公的名字吧?
吴懿的妹子嫁给了刘瑁,要是舍不得妹子也有法子,可以让妹子踹了刘瑁另寻如意郎君,小夫妻感情好的话那就旁敲侧击看刘瑁离开益州的意向强不强。
说真的,益州虽好,但想有前途还是得去京城。
裴大人说他在益州如鱼得水,基本上没有人能拒绝他的建议。
如果这时候传出天子禅位的消息,裴潜那边能进行的更加顺利,甚至可能在马腾韩遂打下汉中之前让益州再易一次主。
所以说,在司隶尚未完全走上正规的情况下再加个送上门的益州,他接下来会忙成什么样子他自己都不敢想。
也就是凉州离的太远,没有马腾韩遂这两个大势力后剩下的小势力都翻不起什么水花,并州也能分出拥有和胡人打交道经验的官员和麹义打配合,不然他就是分成三个人都忙不过来。
人到用时方恨少,明明已经很注意搜罗人才,还是感觉不够用。
郭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也就是说,我不去西凉也行。”
“西凉?”荀晔侦探附体,“莫非我那冷心冷情的文若叔原本说的是发配西凉,是奉孝叔再三苦求才变成发配洛阳?”
郭嘉磨了磨牙,皮笑肉不笑的当黑脸谏臣,“事有轻重缓急,如今最重要的是受禅之事,其他事情都要退让,将军英明神武,应该不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现在裴潜在益州只能暗戳戳引导那些人往他们身上想,等到受禅登基就不一样了,到时候这小子就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
天子要接管地方郡县需要理由吗?完全不需要。
和受禅相比,其他所有事情都得靠边。
郭谏臣郑重道,“将军,您现在要考虑的是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而不是小小益州。”
这些事情他们会商量着给出几个选择,但是最后做决定的只能是他荀明光一个人。
荀晔同款郑重,“我觉得,得把叔祖接回颍川拿主意。”
什么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光听见这几个字他都头疼,这种事情得有文化的人来参谋,他可以做决定,过程就不用让他知道了。
还有就是,奉孝叔既然被发配到京城那就得有身为发配人员的觉悟,从今天开始这间书房就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办公场所。
郭嘉看看桌上那摞的老高的公文,感觉去西凉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听说凉州风景瑰丽,嘉心向往之。”
“那就向往着吧,奉孝叔也就只能向往向往了。”荀晔小小的白了他一眼,“那边羌人部落众多,各部落之间的恩怨情仇也很精彩,我准备派裴大人过去让那边的恩怨情仇更加精彩。”
某人头上还悬着英年早逝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更安心。
郭嘉挑了挑眉,“裴文行?他愿意?”
荀晔扬起唇角,“以凉州刺史的身份。”
郭嘉点点头,“那确实愿意。”
行吧,要说的事情已经说完了,他先去休息,明天再继续商量改正朔、易服色等事。
荀晔让人带他去客院,等人走远才长出一口气。
再一转身,四个阿飘爹整整齐齐。
猪猪陛下摩拳擦掌,“来吧崽,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
第177章 诏书发天下
*
刘彻对改正朔、易服色这种事情非常感兴趣, 他的皇位是从父祖手上传下来的,那时候大汉已经步入正轨根本没给他机会操心这个。
现在多好,开国的流程全都能在他手上过一遍。
李世民和赵匡胤已经找地方坐下, 他们原以为还要再等些日子才能到王朝更替,没想到好大儿的进度这么快。
当然,汉室那位小皇帝也功不可没。
所以崽的新朝要选哪个字当国号?
两个人对视一眼, 眸中皆是凛然战意。
“唐!”
“宋!”
秦汉都不能用, 能竞争的只有他们俩。
哈哈哈哈哈哈哈。
嬴政懒得搭理他们, 把人喊过来就什么都不管了。
荀晔看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阿飘陛下们, 勤勤恳恳的把没处理完的公务挪到始皇陛下跟前。
各忙各的, 互不干扰。
他就在知道始皇陛下最心疼他呜呜呜呜呜。
嬴政:……
“夏天炎热搞大场面太折腾人, 禅位大典也需要准备,没有意外的话我爹他们商量出来的良辰吉日应该在秋收之后。”荀晔照例一心二用,“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两个月的空闲时间, 我们努努力应该能在禅位大典之前搞定益州。”
他已经和裴潜说好益州事毕便让他以凉州刺史的身份出镇西凉,在益州的事情上裴大人比他着急。
不怕底下人想往上爬, 就怕他们无欲无求, 有目标才有干劲儿,有目标才能跟他一样从早到晚的当牛做马。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开卷!
反正就是,眼下不需要让益州多老实, 只在明面上降服即可, 镇压豪强安抚百姓那都是之后的事情, 没有谁能在拿下地盘后立刻就把所有事情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禅位那么大的事情也不能一直分隔两地的商量,等我爹他们商量的差不多了肯定会到京城做最后的准备。”
新莽末年赤眉军起义导致关中地区经济凋敝, 相比之下洛阳富庶且交通便利所以光武帝定都洛阳。
他们这儿的司隶一带也曾被战乱波及过,但是受到的损害远不如中原,而且洛阳为国都已经深入人心,城池建设的基础也都在,没必要把国都也一起换了。
所以,他的意思是,现在不用忙,可以等过些天颍川那边商量好之后再做决定。
不过来都来了也别闲着,几位陛下可以和始皇陛下一起再体验体验生前执掌大权的美好,整个书房的公务都能给他们当道具。
别害羞,也别忽悠他说魂体碰不到实物,他已经不是那个对系统和阿飘陛下们一无所知的荀牛牛,那种低级骗术已经骗不住他了。
185/196 首页 上一页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