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三国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5-07-12 09:11:39  作者:醉酒花间
  荀彧提前和要经过的各个县城打过招呼,避难大军一路安稳抵达密县。
  他们那么多人肯定不能进城,于是在本地官员的指引下到城西鸡洛山安顿下来。
  临近年关,避难也要过年。
  大人会发愁躲到什么时候粮食够不够吃,小孩子们不知道发愁是什么,趁大人不注意就凑到一起烧竹子,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很有过年的感觉。
  荀晔也想烧竹子玩,但是他已经不是五六岁的小孩儿,群居生活也不像以前只有他和他爹两个人时自在,十五六岁的大孩子不能和以前一样幼稚,于是只能无奈放弃。
  好消息:时隔半个月,他信号不太好的义父终于想起来还有个义子流落在外。
  坏消息:一出现就布置任务。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一伙士兵试图在祭灶的时候杀良冒功,勇敢的天命之子,你是踩着七彩祥云从天而降的救世主吗?】
  【士兵数量:5人】
  干巴巴的系统音中,李二陛下明光铠加身,身后长枪通体乌黑,唯有枪尖在阳光下闪着寒芒,出场跟加了特效一样炫酷。
  荀晔:???
  就是说,这个系统还正经吗?
  “任务”俩字一出来弄得他感觉不像在学习,更像以玩家身份沉浸式玩游戏。
  ——我,即天灾。
  继这个大汉不正经之后,本来就不靠谱的系统也开始不正经了是吗?
  李世民解释道,“系统说它最近学了不少新经验,顺便更新了培养计划。为了刺激你的积极性,以后我们出现会尽量带个任务。”
  随机在附近找,什么任务都有可能。
  “学习网游的先进经验?”荀晔额上划下三道黑线,“请问完成任务有奖励吗?”
  李二陛下随手挽了个漂亮的枪花,轻飘飘一眼扫过来,“奖励?”
  荀晔立刻站好,“义父来回辛苦,孩儿本就亏欠良多,怎敢再讨要奖励?”
  李世民:……
  是不敢,而不是不想。
  臭小子在这儿玩文字游戏呢。
  李二陛下懒得和半大孩子计较,在没有人的地方试了下臭小子的本事,确定他有本事解决那伙贼兵才说道,“去和你爹说一声,然后出发去救人。”
  这武力值,啧。
  被盯上的村子离他们有一段距离,贼兵杀良冒功会等到祭灶时将村民一网打尽,再磨蹭下去待会儿就只能看到贼兵分赃了。
  荀晔迅速行动起来,他要出门很容易,借口进山打猎就行。
  和美人爹报备完,带上平时用的短刀和自制的弓箭,然后踏上不存在的七彩祥云直奔被贼兵盯上的村子惩恶扬善。
  可惜不能骑马,不然更快。
  一人一魂悄悄靠近村子入口,他们来的不晚,那伙等着烧杀抢掠的家伙正在村口处的林子里躲着。
  李世民眸光微冷,虽然没法手刃这些名为兵实为匪的家伙,但还是习惯性的握紧了枪杆,“这个时期军中编制分六个级别,伍、什、队、屯、曲、部,五人一伍、二伍为什、五什为队、二队为屯、五屯为曲、二曲为部。等天下彻底乱起来,手上有一千兵马便能找个偏僻的地方据城自守。”
  荀晔一边听一边分析情况,系统给的人数没有错,五个人全部配有环首刀,还有一个带着长戟,看身上的装备应该不是中央禁军。
  早就听说董卓入京后纵容士兵劫掠,没想到在这儿都能撞上。
  连荀彧叔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避祸之地都不能保证一定安全,看来别的地方情况更糟。
  李世民眯眯眼睛,“看到对面的长戟了吗?抢过来。”
  荀晔心里有点打鼓,刚才只顾得说话,忘了对面五个人都得他来对付。
  以他的身手抢长戟不算难,但是让他一打五……
  “真让我自己上啊?”
  “此地离洛阳三百多里,凉州精锐都留在董卓身边,要抢掠也不会跑这么远。这几个士兵大概率是临阵脱逃不敢回营,这才动了歪主意屠杀良民伪装成讨贼来逃脱处罚。”李世民耐着性子解释,“现在让你打精锐肯定不行,但是对付五个只敢对普通百姓下手的软蛋足够。”
  荀晔深吸一口气,再睁开眼睛还是有点怂,“干爹,我怕。”
  跟人打和跟山里野兽打完全不一样,虽然他会武,但是一下子打五个真的不太行。
  这是现实不是游戏,死了没法复活啊干爹。
  “你是要上阵打仗的人,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说怕。”李世民活动活动筋骨,周身气势悄然变化,“枪者,百兵之王。所谓月棍年刀久练枪,只要枪术有成,轻松压制其他兵器不在话下。”
  大唐的武器五花八门,他以骑射见长,原本常用的兵器是巨阙天弓和长槊。长兵器这种东西一法通万法通,今天不是马战,便随手挑了长枪随身。
  荀晔看的两眼晶晶亮,“哇!天策上将!”
  虽然陛下很帅,但是他还是觉得不太行。
  比起先夺兵器再一打五,他选择进村喊人五十打五。
  义父稍等,孩儿去去就回。
 
 
第4章 怒壮怂人胆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在皇帝老师不能肉身来到到身边的情况下,荀小兵根本不带怕的。
  不光不怕,还振振有词。
  “空有武力那叫莽夫,有勇有谋才是真英雄。”
  李世民嘴角微抽,臭小子乳臭未干还想当真英雄?知道英雄俩字怎么写的吗?
  好在李二陛下大人有大量不和小屁孩儿一般计较,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有自己的想法就按自己的想法做,撞上南墙知道回头就行,不然就算做成了也老是惦记。
  荀晔假装没有看到林中异样,背好弓箭光明正大朝村口走去,警惕的同时还不忘分心和李二陛下讲他的计划。
  他这不是怂,他是有自己的节奏。
  贼兵不可能认识村里的每一个人,看他大大方方的进村肯定会觉得他就是本村的村民。
  那几个人按兵不动,他能安然无恙抵达村中和村民报信。
  那几个人要是跳出来拦路就更好办了,打不过还能跑不过?当他这几年白练的吗?他一个飞毛腿就跑进村喊救命。
  义父莫急,帅气招式可以回去再学,他不在生死之间顿悟也能学到精髓。
  等他学成出师,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天策上将。
  李世民扛着长枪飘在旁边,对小憨憨的愿景表示鼓励,“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他天生力大无穷,这臭小子的力气也没差哪儿去,只要肯好好学,和他一样入千军万马如无人之境不是梦。
  就是胆气不行,还得练。
  村口处,垂髫小儿蹦蹦跳跳的玩耍,大人们忙着清扫屋舍搭祭供桌,忽略不远处等着烧杀抢掠的贼兵也算气氛祥和。
  临近年关,每天都有要忙活的事情都很多。
  灶王爷升天是汇报工作,百姓送灶神会特意选又甜又黏的食物当贡品,希望能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到天上别说坏话,如此来祈求来年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糖和粮食都很珍贵,但是祭祀和别的事情不一样,而且仪式过后贡品还能收回来分着吃,所以很少有人在这上头省。
  对最大的烦恼就是如何填饱肚子的百姓而言,祭灶祈福非常重要,一万个上心也不为过。
  村口玩耍的小娃娃们看到生人都一脸警惕,其中一个腾腾腾跑回村里,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布衣荆钗的瘦小妇人跑出来将孩子们全部带走。
  荀晔伸出尔康手,一个字都没来得及说,村口便只剩下他自己在风中凌乱。
  李世民笑的促狭,“过来报信?”
  得亏离那伙贼兵有一段距离,不然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对劲。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世道那么乱,我又背着弓箭,小娃娃们有警惕心是好事。”某人嘴硬不服软,没理也能辩三分,“刚才是没来得及开口,等我找到乡老里正和他们解释清楚,他们肯定夸我英雄出少年。”
  李世民不置可否,让他赶紧进村找主事人好听人家夸“少年英雄从天而降拯救全村,不得了不得了真是不得了”。
  荀晔:……
  找就找!
  他在颍川时经常和村里打交道,世上就没有他交涉不了的里正。
  少年郎气鼓鼓的进村,看到里头的房宅门都虚掩着赶紧调整好表情。只要他表现的足够清澈,就能让村人对他放松警惕。
  咚、咚、咚。
  简陋的木门被敲响,院中妇人听到动静以为是邻居来借东西,抬头看到门后露出一张唇红齿白的少年脸庞着实愣了一下,“你是?”
  虽然没有直接让他进去,但是好歹没和村口几位那样直接变脸关门。
  荀晔靠刷脸得到说话的机会,当即表示有紧急之事想见里正,“您别紧张,我住在西山里,不是坏人。”
  妇人知道西山最近多了不少别处逃来避难的人家,以为山里生活不便来借东西,于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带他去找里正,“今日祭灶,小郎怎么孤身出门?”
  山路难走,就算男丁少也得给这小郎君找个伴儿,路上出现意外怎么办?
  荀晔笑的软和,不着痕迹的朝旁边飘着的李二陛下眨眨眼睛,然后指着身上的弓箭回道,“我带着武器,山里的野兽伤不到我。”
  “还是得小心些。”妇人叹了口气,没有再多说。
  里正家离的不远,几句话的时间就到了,妇人帮忙引荐完就走了,留少年郎自己和里正交涉。
  村里的里正干干瘦瘦的看不出具体年纪,但是看那满脸的沧桑也能看出年岁不小。
  贼兵随时可能进村,事不宜迟,荀晔简单说了下他打哪儿来,然后便把有几个兵丁打扮的人守在村口的事情告诉里正。
  他住在西边鸡洛山,今天本是出门打猎,不料路上遇到几个兵丁鬼鬼祟祟,一路暗中跟随才发现他们可能要进村做坏事。
  “这、这可如何是好?”里正脸色大变,原地转了两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小郎,村口当真只有五人?”
  这年头兵贼不分家,村口那几个家伙没进村还可以心存侥幸觉得他们在歇脚,等他们进村开始烧杀抢掠再防备就晚了。
  荀晔点头,“只有五人,都配有环首刀,其中一人带着长戟。”
  “小郎大恩,某代村民在此谢过。”里正行了一礼便匆匆回屋,很快,屋里三个妇人和两个五六岁的小娃娃都跑了出去,“村口有人,敲锣恐会打草惊蛇,只能出此下策。”
  先让家人去通知各家,老人孩子躲屋里关好门,劳力带上趁手武器出来,不拘是钉耙、锄头还是棍子,手边有什么就拿什么。
  近些年兵丁屠村的事情屡见不鲜,他是里正,不至于天真到觉得有士兵在村口守着会是歇脚。
  五个士兵看着不多,但是五人都有兵器,依旧能对村子造成巨大的威胁。
  他们村子只有六十多户人家,青壮都被朝廷募去当兵,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妇孺。
  就像他家,两个儿子在外生死不知,只有他和老妻带着儿媳孙儿生活。
  荀晔看着里正匆忙召集村民,以为马上就能带着村中男丁大杀四方,然而等人到齐就傻眼了。
  想象中的壮劳力一个没有,只有二十多个拿着锄头钉耙、和里正一样瘦的皮包骨头的妇人,连和他差不多大的少年郎都没有,除了妇人就只剩下个头还不到他腰间的小孩儿。
  别说出去和披坚执锐的兵丁打了,就是风大一点他都担心把人吹倒。
  李世民幽幽开口,“到处都在打仗,官府豪强招募不到足够的兵丁就会掠捕百姓,百姓当兵是强制还是自愿全看运气。”
  很不幸,这个村子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老话说的好:贼来如梳,兵来如篦。
  对百姓而言遇见兵比遇见贼更可怕。
  经常有将领打完仗纵容士兵劫掠,一来是发泄情绪,二来是补充物资。更有甚者,招兵的之后直接讲好条件,当兵没有饷银,能抢多少就拿多少。
  此法虽伤天和,但极能鼓舞士气。
  李二陛下仗着其他人都看不到他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在他们家小憨憨头顶绕着圈儿的说,“密县在洛阳附近,你觉得这儿的村寨经历过多少次征兵募兵?”
  朝廷派人募兵动不动就跑到千里之外,为什么?因为周边已经被“招募”干净没得“招”了。
  杀良冒功也是有讲究的,大部队杀良冒功不在乎村里有多少人,五个人凑在一起想杀良冒功肯定会提前探查村里的情况。
  动动那不怎么灵巧的脑袋瓜,如果村里青壮多,区区五个贼兵敢挑这里动手吗?
  臭小子虽然不是锦衣玉食长大,但也从未短过吃穿,更没受过颠沛流离的苦,这辈子受过最大的惊吓可能就是见到他们几个阿飘。
  荀氏再怎么受党锢牵连也还是世族,只要没有彻底撕破脸就只有他们招兵买马主动投奔的份儿,没有别人强征到他们头上的道理。
  没有见识过真正的乱世,自然想象不到战火天灾之下民不聊生意味着什么。
  这个村子只是开始,随着战祸蔓延,将来他们会看到更多。
  饥不得食,寒不得衣,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济世救民不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得心里有团火一直烧着,要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李二陛下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想想又觉得没有必要。孩子总是不听劝的,说的再多也不如亲身经历效果好。
  吃过亏挨过打,然后才能沉下心思考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
  就像现在,臭小子沉没沉下心不清楚,心里的火气肯定烧的特别旺。
  荀晔确实又气又难受,他以为这个村子和老家的村子差不多,早知道情况是这样他就不进村了。
  一打五就一打五,有阿飘陛下看着还能打死他不成?
  少年郎握紧拳头,让里正先别行动,等他探探那几个贼兵的深浅再说。
  里正:???
  “小郎?危险啊小郎!”
  里正大惊,他们村里人少战力弱不假,可他也没想让好心来报信的少年郎替他们去送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