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三国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5-07-12 09:11:39  作者:醉酒花间
  “不太清楚,但是我知道汉末三国时期并州的存在感特别低。吕布都没想过回老家发展,估计那儿已经成了羌胡的天堂。”荀晔换个姿势,眨巴着眼睛请李二陛下开堂授课,“义父,您读书多,并州现在具体什么情况?”
  可惜不能暴露守护阿飘的存在,不然直接拿个小本本做笔记再方便不过。
  没关系,他记性好,听一遍也能复述下来。
  李世民:……
  “你这主意虽偏,仔细想想也不是不行。”李二陛下本身就是太原起家,很清楚如何利用山西的表里山河,“吕布不回并州是因为他兵败时并州铁骑已经所剩无几,现在这个节点并州军主力还没有损失太多,他们放弃中原调头回并州的话未必不能打羌胡个措手不及。”
  都说三国争霸谁家吃亏了不顺心都转身打附近的番邦蛮夷出气,但是并州是个例外。
  东汉时朝廷无力掌控内附羌胡匈奴鲜卑各部,郡地失于羌胡,边境汉人百姓不断内徙,到灵帝在位为止能控制的地盘甚至不足版图的三分之一。
  袁绍称霸北方时号称掌控冀、幽、青、并四州,并派他的侄子高干担任并州刺史,但是高干能控制的只有并州东南的上党、太原等两三个郡。
  到建安年间,朝廷甚至连表面的遮羞布也不要了,直接官宣将控制不住的地方省并,并州由此并入冀州。
  虽说后来曹魏复置并州,但是那时的版图和东汉初年已经没法比。
  荀晔听的唏嘘不已,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啊,“难怪五胡乱华从并州开始,人家有从东汉开始积攒的老底,瞅准机会肯定要南下。”
  李二陛下瞥了他一眼,继续说道,“并州很乱,而且吕布并不是一个谋略出众的人,你确定能把他劝回老家?”
  谋略不行还不听劝,闭着眼选也不能选这样的老大。
  而且打天下最重要的是人,并州九郡加起来都没有中原一个郡多,先天条件就比中原差了许多。
  如今的并州有一小半在南匈奴手上,吕布的老家五原郡是鲜卑的地盘,八百里太行山中藏匿的山贼就更多了,黑山贼、白波贼各种贼,每一伙都是“聚啸数万”。
  他承认吕布很能打,但是猛虎难敌群狼,吕布的性子连胡人都不一定斗得过,更不用说那边拥兵自重的汉人。
  首先成大事者得先沉得住气这一条他就不行。
  退一万步讲,就算吕布真的能在并州站稳脚跟,臭小子还能一辈子给那大傻子当小弟不成?
  荀晔眼神略显飘忽,“那时候啊,那时候就该换我赵爹出场了。”
  李世民:……
  噗~
 
 
第7章 惟晔晔明光
  李二陛下大笑着结束一对一教学,虽然小憨憨劝吕布回老家并州的计划疏漏百出,但是他现在着急回去和赵大分享快乐,下次过来再好好分析“找个老大当小弟”和“给吕布当小弟”的区别。
  这年头从军很容易,他们家小憨憨和他一样天生神力,这体格去投靠谁都能不会被拒绝。
  但是容易也有个前提,臭小子要从军得先得到亲爹的准许。
  “你先去试探一下你父亲的态度,看看他对各方势力的看法再做决定。”李世民最后叮嘱几句,“小子,记住,不管别人有什么意见,最终做决定的只有你自己。”
  荀悦荀彧这些长辈的话要认真听,他和其他三位皇帝的话也要认真听,不过他们的话得有选择的听。
  每个小世界的情况都不一样,就算大趋势雷同,细节方面的差异也不能忽视。
  后世有无数本汉末三国题材的作品,所有的作品都是三家归晋,可以说那么多作品都一模一样吗?
  他们都没亲身经历过这个时代,但是分析情况时下意识会有偏向。史书上写的不可尽信,所以他们的分析也不能尽信,万一他们按照《三国志》来分析,结果现实却是《三国演义》或者《三分事略》或者《大魏枭雄志》呢?
  聪明的脑袋瓜是个好东西,有就得用上,别在那儿杵着当摆设。
  李二陛下说完之后不等小憨憨有反应便消失不见,留下“杵着聪明脑袋瓜当摆设”的小憨憨对着空气无能狂怒。
  他好不容易想了个降低游戏难度的办法,这就又给他拉回去了?
  再强调一遍,不是所有人都是唐太宗!
  大佬的世界都是这样吗?怎么那么难沟通?
  寒冬腊月的风噼里啪啦砸在脸上,小倒霉蛋感觉他的身心和大汉的江山一样千疮百孔。
  好吧,不是大佬难沟通,是他天真的对现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没关系,干爹靠不住还有亲爹,不管义父们认知中的三国是低武三国高武三国还是神话三国,他和亲爹的世界观都绝对相同。
  勇敢牛牛!不怕困难!加油你可以!
  这边正捏着拳头给自己鼓气,远处忽然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阿牞侄儿,你父亲喊你回家吃饭。”
  郭嘉斜倚在门口的老树上,拖长的尾音自带慵懒。
  怎么看怎么不正经。
  “来了来了。”荀晔应了一声,用力揉揉脸平复心情,然后才大步往回走,走到郭嘉面前还煞有其事的拱手道谢,“有劳奉孝兄。”
  郭嘉听到这个称呼遗憾不已,但还是不死心的试探道,“我与你父同辈相交,你应唤我叔父。”
  荀晔在村口已经被哄着喊了好几声“叔父”,这会儿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留,直接照搬郭某人的原话回怼,“那是你们的事情,和我没有关系,我只知道我们俩没差几岁。”
  俩人一边拌嘴一边往回走,等他们洗完手落座时饭菜已经准备妥当。
  避难时节不适合设宴迎接,山里也没那么大的地方给他们折腾,再加上郭嘉不算外人,今天的晚饭就只是比平时丰盛了些。
  荀晔和亲爹还有几位叔父一一打过招呼,然后眼睛亮晶晶的期待今天的饭菜。
  以前在乡下隐居的时候饭菜都是他和他爹自己做,父子俩的手艺都只能说是能吃。现在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做饭这种事情自然要还给专业人士。
  美人爹只是不爱住在人多的地方,不是没苦硬吃。
  事实证明,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专业人士来。
  汤饼、蒸饼、麦饭、煎肉、鲫鱼豆腐汤,哇,今天竟然还有柏叶酒和两个橘子。
  感谢客人!水果万岁!
  郭嘉连日赶路胃口不太好,勉强吃了一碗汤饼便放下筷子。
  再然后,他就看到了旁边堆满了碗碟的食案。
  少年郎随父隐居乡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亲爹手把手教,举止间的小细节和他爹几乎一模一样。
  吃饭的动作称得上斯文,就是消灭食物的速度实在没法和“斯文”沾边儿。
  郭嘉:愣住.jpg
  他知道这个年纪的少年郎饭量大,但是这是不是太大了点儿?仲豫兄隐居的时候真的没让孩子饿肚子吗?
  荀悦察觉到落在身上的目光,再看看对每一顿饭都抱有极大热情的傻儿子,有些愧疚的说道,“阿牞这些年随我隐居的确吃了不少苦头。”
  荀晔听到他爹的话抬起头,看到郭嘉眼中没来得及收回去的震惊后不用想也能猜到他爹为什么会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正是长身体的年纪,饭量大多正常。
  “没吃苦头,我在家也吃这么多。”
  虽然家里的饭没有这儿的饭好吃,但是他又不是什么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饭菜能吃就足够了。
  这年头讲究食不言寝不语,郭奉孝你不吃也别捣乱,别人还没吃饱呢。
  郭嘉讪讪笑笑,拱手朝气鼓鼓的小傻蛋道了个歉,控制不住的想看这小子到底能吃多少。
  荀彧擦擦嘴角,起身将坐不住的郭某人带去刚给他收拾好的茅草屋。
  荀晔欢快的朝他们挥手,等俩人都出了门才回过头再次强调,“阿父别多想,我真没觉得以前在吃苦。”
  他好歹是活了两辈子的人,虽然两辈子加起来也没多少年,但是上辈子的见识足以让他对古代封建社会的生活水平不报任何希望。
  别的不说,就他这饭量得亏生在他们家,放到寻常农家得天天饿肚子,可能等不到长大就饿死了。
  路见不平一打五是做梦,一个贼兵能打五个面黄肌瘦的他。
  真的,不是所有的爹都能养出他这种英姿飒爽举世无双的儿子,阿爹厉害着呢。
  不远处的茅草屋中,郭嘉弱弱开口,“我没觉得阿牞吃的多,就是第一次见有点吃惊。”
  “无妨,我们第一次见时也很惊讶。”荀彧让他不要多想,“那小子不觉得饭量大是坏事,但是如果你继续一脸震惊的盯着他看,他会拉着你一起继续吃。”
  别人劝酒他劝饭,被劝之人看他吃的那么香都会不自觉的跟着继续吃,等感觉到撑得慌的时候已经晚了。
  刚在山里安顿下来的那几天,除了兄长外家里所有兄弟都没逃得过积食的下场,包括他自己。
  他们家的人身体康健,积食的话出去走走就好了,郭奉孝没那么好的身体可以折腾,不想接下来半个月只能躺在床上就消停点儿。
  “受教了。”郭嘉听的搓搓胳膊,小小阿牞竟恐怖如斯,看来以后逗弄时要更加小心。
  茅草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车夫护卫住在隔壁,附近还有用瓦土搭起来的灶台。
  仆妇已经将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郭嘉简单扫了一眼便招呼荀彧坐下,“我知道我今天对阿牞的关注有点多,但是还是有几句话想问。”
  荀彧挑了挑眉,“什么话?”
  郭嘉谨慎的压低声音,“听说幼儿天眼未合能见鬼神,阿牞早年魂游天外,会不会至今依旧能看到鬼神?”
  他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心觉得有这种可能。
  白天在村口相遇时就感觉那小傻蛋会时不时走神,进山后分给他的茅草屋没有收拾好,他便在附近随意转了几圈,不料又看到那小傻蛋在无人处表情丰富的自言自语。
  村口那次可能是他多心,刚才总不能还是他多心吧?
  荀彧:……
  这家伙在冀州到底经历了什么,离开时还好好的,怎么回来就变的神神叨叨?
  “你清醒些,世上没有鬼神。”荀彧嘴角微抽,语气格外肯定,“阿牞从未和贼人打过交道,今日遇到贼兵劫掠村寨难免会害怕。在家里表现的太明显会让兄长担心,不找个无人处平复心情难道还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哭鼻子?奉孝,孩子大了,知道要面子了。”
  “好像有点道理。”郭嘉顿了一下,后知后觉意识到他刚才的想法才不合理,“看来真的要好好睡一觉,休息不好脑子都糊涂了。”
  荀彧无奈摇头,留他自己在屋里好好休息,“你先歇着,有什么事情明天睡醒再说。”
  郭嘉有气无力的挥挥手,让他出门时别忘了把门带上。
  他应该是身体走的太快不小心把脑子丢在了路上,容他睡一觉等脑子找回来,明天醒来他还是那个多谋善断的郭奉孝。
  另一边,荀晔完全不知道他的守护阿飘差点暴露。
  小憨憨烦恼不往心里搁,没有什么事情是吃顿好吃的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顿。
  太阳快要落山,去处理后续事情的几个部曲终于回来复命,一回来就把小郎君千叮咛万嘱咐要带的长戟送来。
  河边军营的张辽张将军是个嫉恶如仇的好将军,审出那几个贼兵不是第一次干劫掠村寨的事情后当场就把他们拉去营门口砍了,也算是告慰那些被他们害死的百姓的在天之灵。
  荀晔磨了磨牙,“杀贼兵还得靠自己抓,真是没天理了。”
  不过没天理归没天理,再来一次他还是不敢杀。
  山里的傍晚透心凉,不一会儿就彻底黑了下来。
  荀晔把长戟放在院子里,进屋到他爹身旁坐下,“阿父,您说我去当兵怎么样?”
  荀悦握着书简的手颤了一下,好一会儿才轻声道,“战场凶险,稍有不慎便会身死他乡。”
  “大丈夫当捐躯赴国难,不惧马革裹尸还。”荀晔攥紧拳头正气凛然,然而喊了一句后立刻恢复原形,“外面那么乱,山里也不会一直安全,我们总不能一直搬家一直躲?”
  荀氏有部曲,不是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村寨,遇到少量心怀不轨的贼兵有一战之力,可万一遇到的数以万计的山贼呢?
  朝廷已经靠不住,之后崛起的各路诸侯也可靠不到哪儿去,与其提心吊胆躲避战祸,不如亲身下场打出个能够安稳居住的地盘。
  当然,打地盘什么的离他还很远,现在说出来只会让美人爹担忧,还是等他在战场上打出点名头再说吧。
  “阿父不求你拜将封侯,只愿你能平平安安。”荀悦无声叹气,他知道孩子大了会飞走,但是当父亲的哪儿能没有私心,“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阿父也不会阻拦。”
  荀晔犹豫了一下,想想即将到来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还是郑重其事的说道,“阿父,我要从军。”
  荀悦定定看着仿佛一瞬间就长到这般大的儿子,心里再多不舍也只能强忍着,“如今京城暗流涌动,各州郡讨董义军此起彼伏,阿牞想去哪一方?”
  “我想明天先去河边军营看看。”荀晔小声说道,“张文远嫉恶如仇还年轻,应该不难相处。”
  且不说历史上的张辽有多厉害,只看他今天能干脆利落的处置违反军令的士兵就能看出是个有担当的人。
  万一那几个贼兵有个同样喜欢劫掠百姓的上官,张文远得为这事儿负责。
  再有就是,虽然他的最终目标是吕布,但是吕布的名声现在已经不太好,把目前从属吕布又和吕布没多亲密的张辽拉出来可以大大减少投奔的阻力。
  荀悦揉揉傻儿子的脑袋瓜,稳住声音温声道,“也好,京城离得近,你叔祖和堂兄都在那儿,如果觉得不合适就再回来。”
  朝中争权夺利暂时波及不到底下将领,傻小子有力气长得好,还有长辈能看顾一二,只要他自己不胡来,想丢掉性命也有难度。
  至于各州郡的讨董义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