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三国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5-07-12 09:11:39  作者:醉酒花间
  没毛病!
  其他人:……
  你们开心就好。
  多师课堂完美结束,接下来就是去哪儿。
  荀晔想的简单,有力气去哪儿都不怕,张辽最近干的就是募兵的活儿,他直接去河边军营说他要从军就行。
  长辈们开的小灶很有用,京城和地方的局势全部清晰明了,他的嘴皮子也不是吹的,现在让他照葫芦画瓢也能唬住不少人。
  乱世以武安邦,但是他的脑袋瓜不是摆设,必要时也能伪装一下谋士。
  有长辈们珠玉在前,他只要说出他是颍川荀氏子弟,对面肯定不会觉得他的脑袋瓜不好使。
  荀彧想了想,问道,“不先进京谋个一官半职?”
  今时不同往日,虽然局势很乱,但是家中小辈入仕却比前些年容易,先谋个一官半职和直接白身从军的处境大不相同,现在安排还来得及。
  荀晔摇摇头,“我觉得我能凭拳头打出来个伍长或者什长。”
  京城水深,他这种不起眼的小水滴掉进去激不起一点儿水花,比起动脑子他还是更喜欢动拳头。
  “伍长什长?”郭嘉挑挑眉,煞有其事的劝道,“小阿牞,咱们要封候拜将,不能那么小家子气。”
  “饭要一口一口吃,先定个能达成的小目标,然后再封侯拜相。”荀晔说完自顾自的点点头,然后压低声音说道,“朝堂太复杂,我怕进去就被人吃干抹净,各方势力勾心斗角太可怕了。”
  “也是。”郭嘉怜爱的看着小傻蛋,“我们阿牞单纯心善,还是少和那些老奸巨猾的家伙打交道为好。”
  局势乱成现在这样,诏董卓进京的袁氏至少要担一半的责任。
  董卓看似粗鄙没有头脑,但是能抓住时机挟救驾之功入住朝堂一步登天的狠人不可能没脑子。就算董相国本人真的不太聪明,他身边的谋士幕僚也足够他和袁氏打擂台。
  汝南袁氏的确显赫至极,但是天下不只袁氏一家世代簪缨,转移矛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很好用,只要挑拨的巧妙,世族之间的内斗就能让袁氏焦头烂额。
  荀晔:……
  这是夸他还是在挤兑他?
  算了,就当在夸他。
  郭鬼才说的对,袁氏这次确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们家叔祖只是被董卓破格提拔都差点被戳断脊梁骨,手把手将董卓提拔上来的袁隗更不可能逃过口诛笔伐。
  董卓明摆着不愿意再听袁氏调遣,他提拔上来的士人属于名声有瑕疵但得了实权,袁氏众人则是面子里子都丢的干干净净,名声没了在朝中还要受打压。
  眼看关东讨董联盟就要成立,京城只会越来越乱。
  隐约记得董卓为避关东军锋芒还丧心病狂的焚毁洛阳迁都长安,所以进京谋官的速度大概率真的没有他去军中靠拳头打来的快。
  荀悦荀彧耐心听着,没有替他做决定的打算,“阿牞自己有主意便好。”
  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怕傻小子要去冒险,就怕他热血上头什么都不想就去冒险。
  各州郡义军讨董声势浩大,董卓有亲信凉州精锐可供调遣,张辽年轻又出身并州,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不会调遣到他身上。
  从军不能怕打仗,但是现在要去当兵的是他们家孩子,可以的话他们还是希望上战场的那天能晚一点到来。
  傻小子要打点行囊去军营,他们也要收拾家当去冀州,几位叔父将能叮嘱的都叮嘱完便各自去忙。
  密县离颍川只有两百里,冀州却是在千里之外,离乡时很多人都想着避过风头再回去,并没有远去冀州的打算。
  山里不能久居,若乡人百姓不愿同行,他们还要再想法子将人护送回颍川。
  正好奉孝也要回颍川,虽说带着护卫,但是外面兵荒马乱实在让他放心不下,不如和乡人一起回。
  郭嘉小声嘀咕了句什么,看到荀彧回头立刻正经起来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说。
  荀晔:捂嘴.jpg
  我举报,郭某人说文若叔像鸡妈妈。
  郭嘉挥挥手让好友去忙,然后逮住偷笑的小傻蛋问道,“张辽随时可能拔营,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择日不如撞日,待会儿就去看看。”荀晔捏捏拳头,“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跟他走。”
  经过李二陛下和亲爹叔父们的轮番教导,他现在对即将到来的军旅生涯充满期待。
  李二陛下说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他带兵多年也没少吃亏。
  连超级六边形战神李二陛下都打过败仗,他一个小兵还没打过仗就担心这担心那实在没必要。
  乱世以武安邦,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战场上闯出名声,而不是待在家里发愁世道不太平。
  迈出第一步最难,但是只要第一步迈出去,接下来才有无限可能。
  怎么说呢,现在的情况比他预想中的好太多了。
  他是看过百家讲坛的人,虽然现在什么都没有,但是一想到那劳什子明君辅导班还是下意识就联想到催人泪下的“荀彧之死”。
  析毫剖芒的深入分析是一点儿都不带听的,一集看下来就记住了曹荀关系破裂分道扬镳。
  开始时他还担心美人爹和几位叔父觉得他的想法不行,董卓声名狼藉,这时候去找张辽好像有种和正义背道而驰的感觉。
  但是仔细一想,董卓是董卓张辽是张辽,现在的张辽还年轻,董相国知不知道麾下有个叫张辽的小将都难说,小透明的选择不会对局势造成任何影响。
  再说了,他们家叔祖是董卓亲自提拔上去的,能说叔祖是董贼的爪牙吗?不能。
  长辈们更看重家族利益,考虑的更多是如何在乱世中保全并壮大家族,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忠君报国。
  很好很好,总算不用担心将来被逐出家门了。
  荀晔已经做好准备,和留在院中的美人爹还有郭鬼才打过招呼便背上弓箭离开。
  马上就要过年,前两天还有点过年的氛围,这几天变故太多,仅剩的那点年味儿也消失不见。
  河边军营,张辽百无聊赖的坐在营帐里,连练兵的兴致都提不起来。
  之前募兵好歹是有事情做,如今董相国大权独揽,并州出身的将士备受排挤,他又是丁大人推荐到何大将军府上的将领,不尴不尬的愣是落了个无所事事的处境。
  京城太复杂,他想回并州。早知道进京会是这样,当初他说什么都不会来。
  被丁大人举荐到京城的从事不只他一人,先前灵帝以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统帅禁军,丁大人便派武猛从事张扬率领士兵听从蹇硕号令。后来灵帝驾崩,蹇硕被何进所杀,部众尽归大将军府,张扬又被何进派回并州募兵顺便平乱。
  募兵不是什么好活儿,但是带兵平乱是。只要剿匪剿的好,升官发财少不了,世上再没有比带兵平乱更好的差事。
  他刚进京到大将军府时豪情万丈,以为等着他的是和张扬一样的备受重用,万万没想到何大将军看他年岁太轻根本瞧不上他,只见了一面就打发他去募兵。
  他好不容易招了一千多连打架都不会的新兵蛋子回京,结果还没来得及交差大将军府就没了,没几天他的旧主执金吾丁原也被董卓设计杀害,各方交锋杀的你死我活,弄得他想分析情况都不知道该从哪儿分析。
  何进看他年轻觉得他不堪大用,董卓有那么多凉州带来的亲信更用不上他。虽然这一千多新兵蛋子上战场也只会添乱,但是好歹来个人把粮饷发了,随手指个地方让他安营扎寨等候调用算什么?
  董相国和麾下亲信将领贵人多忘事,猴年马月才等得到调令?
  何大将军没了,丁大人也没了,他这个并州来的将领就连京城的大门都进不去了是吗?
  这都什么事儿啊!
  冷风吹过,守在帐篷外头的士兵通报,“将军,外面有一自称想从军的少年求见。”
  “想从军?”张辽揉揉手腕,扔下手里根本没蘸墨的笔起身出去,“走,去看看。”
  当兵多是为了混口饭吃,这种在遇到募兵的时候就会结伴从军。孤身投军的也有,不过多是惹上人命官司的乡里恶霸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倒霉蛋。
  闲着也是闲着,让他看看这位想从军的少年是什么情况。
  然后……
  “荀晔,字明光,颍川颍阴人。”张辽看着手里的过所,神色复杂,“颍川荀氏?”
  他没记错的话,当朝司空荀爽便是颍川荀氏。
  不是,这出身直接去董相国手底下当差都使得,真不是来消遣他的吗?
 
 
第10章 辽哥牛牛弟
  荀晔来时考虑过出门闯荡要不要换个名字,想了想又觉得不妥。
  虽然这年头兵荒马乱,但是出远门什么的依旧要随身携带过所,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户口本。
  一般来说只要不和官府打交道就用不上过所,那上面登记的体貌特征过于简略,即便是官吏也没法一眼分辨真假,所以很多人犯事儿后为了躲避官府追捕都会改名换姓。
  但是过所在官府有存档,体貌年岁有可以模糊的范围,人际关系却没有。查验关文的官员不在意也就算了,一旦较真去查肯定能查出猫腻。
  他没干过违法犯罪的事情,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更不是别有用心混入军中的敌方细作,清清白白的良家子没有刻意造假的必要,完全可以大大方方亮证件。
  张辽拿着过所翻来覆去看好几遍,再看看眼眸清亮的少年郎,确定人和证件对得上后更加想不明白,“小郎要从军?家中长辈可知晓?”
  不是他胆小怕事,而是这身份他真的不敢收。
  “长辈知晓。”荀晔听出了这人的言下之意,紧跟着解释道,“昨日有贼兵欲劫掠村寨,幸有张将军执法如山为民做主。家中长辈盛赞将军不畏风险嫉恶如仇实乃我辈楷模,晔心向往之,故特来投效。”
  他不是偷偷离家出走,是心慕张将军风采特意找过来。
  家中长辈知道他要从军,不光知道,还很支持他的选择。
  是他聪明伶俐能让家中长辈放心?不,都是张将军的功劳!
  张辽受宠若惊,“竟是如此?”
  原来昨天送那几个贼兵过来的是荀氏部曲,昨天只顾得唾骂凉州兵就知道欺负百姓和塞外胡人一个德性,等砍完人想起来问话人已经走了。
  他张文远何德何能,荀氏长辈真的如此夸他?夸他的是司空大人还是荀氏其他长辈?除了说他嫉恶如仇还夸了什么?
  咳咳,他的意思是,颍川荀氏竟然有人知道他张文远是谁,真是太令他惊讶了。
  二十岁的张辽还没学会如何隐藏情绪,从无精打采到精神焕发只差几句夸夸,要不是身边有小兵看着他都想直接和这小郎君勾肩搭背。
  京城不好混,难得碰到一家有眼光的可得好好珍惜。
  不过高兴归高兴,该问的问题还是得问。
  他相信颍川荀氏不会害家中小辈,也自信是个出类拔萃的可靠将领,但是这世道光有自信没用,他要是真有本事也不会被打发到京城之外候命。
  密县离洛阳三百里,快马加鞭过去也要两天,就算董相国身边亲信都死光了终于想起来犄角旮旯里还有个的张文远能用,等他到洛阳城能赶得上什么?黄花菜都凉了好吧!
  怪他生不逢时赶上了董卓当政,运气不好谁来都没办法。
  他承认拳头大是硬道理,但是有个好出身真的能省很多事,连董相国都是靠汝南袁氏的提拔才有今天,他哪儿来的本事让世家子跟他干?
  讲真,他觉得不该是小郎君来找他,应该是他带着手底下这一千多新兵蛋子去求荀氏帮他们谋个出路。
  要是早知道附近山里有世家避难,没准儿在小郎君过来之前他就先送上门了。
  跟着他只能在角落里坐冷板凳,要不小郎君再考虑考虑?
  “不必如此,晔今日前来已是三思而后行。”荀晔笑着回道,“张将军天纵之才,假以时日定能出人头地。”
  张辽身为大将军何进的直属部下,又曾是执金吾丁原的故吏,在何进和丁原相继被杀后待遇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文若叔一直关注着京城的情况,出门之前就已经把张辽的处境给他分析的清清楚楚。
  他不去京城谋官也关系,家里可以帮他在别处运作,比如将备受冷落的张辽和麾下新兵运作回京城。
  自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比起傻乎乎的一起等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来的调用,让张辽欠他个人情更利于将来在军中发展。
  文若叔运筹帷幄智谋无双,听他的准没错。
  不过话不能这时候说,也不能说的那么直白,不然显得他在挟恩图报,一不小心就交好不成反结仇了。
  张辽看他态度坚定,嘴角控制不住的往上扬,“此处不是说话之地,且到我帐中一叙。”
  虽然感觉投奔他不是什么好选择,但是荀氏的小郎君放弃唾手可得的光明前途来找他还说他是天纵之才依旧让他心花怒放。
  不愧是世家子,说话就是好听。
  他不是那些去哪儿都能被奉为座上宾的名士,小郎君没必要大老远找过来消遣他,所以夸他肯定是真心这么觉得。
  没错没错,他张文远现在是虎落平阳,等他时运来了肯定能名扬天下威震四方。
  他就是小郎君口中那假以时日定能一鸣惊人的旷世奇才哈哈哈哈哈哈。
  荀晔很擅长和人打交道,张辽和郭嘉年龄相仿也没比他大几岁,年轻人之间的友谊不需要铺垫,短短一会儿俩人就从生疏的“张将军”“小郎君”变成了“文远兄”“明光贤弟”。
  可惜帐中实在简陋,不然他们俩能当场来一出青梅煮酒论英雄。
  张辽刚到密县安营扎寨,上头只让他在这儿安顿没提粮草怎么供应,手底下一千多张嘴要吃饭,他这几天一直在发愁怎么找京城要粮。
  不管以前是谁的手下,现在他都归董相国管,就算驻扎在密县也必须由京城负责。
  他又不是讨伐那什么的义军,没道理让他散尽家财供应军队。就算他现在要改换门庭讨伐那什么,他也没家财可散。
  荀晔听的直摇头,他知道张辽处境不好,但是没想到能差成这样。
  董卓也是,怎么连麾下将士的衣食都无法保证?还是说只有凉州来的亲信是他的兵,其他兵马爱咋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