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白帝春深(三国玄亮同人)——艾草

时间:2018-02-07 09:29:43  作者:艾草
关于屈原的故事总带着几分诗意的浪漫。然而此刻的吴军怕是无心情作此悠然感慨。东吴水军自败溃巫峡,退至三峡峡口的秭归县,借长江天险,沿水陆设防。汉军顺流而下,一路追击至秭归的茅坪镇。
长江的江流在此放慢了脚步,江面也渐宽阔起来。两岸陡峭的山崖变作起伏的丘陵,山势渐渐舒缓。茅坪镇背依山丘,面临长江,上扼巴蜀,下控宜沙。战略地位十分关键。陆逊倘若守不住秭归,便只剩夷陵可以固守。若再失夷陵,江东门户大开,当是无险可守,坐待亡国了。
东吴水师吃了一个败仗,军心动摇,若再交战当是难以取胜。而茅坪镇无城池可守,陆逊只得率陆军应战,陈兵列阵,与汉军对峙于秭归。
旌旗猎猎,玄甲耀日,数万虎狼之师呈方阵相对。两军阵前,主帅通常会派出使者,于阵前对话,再决定开战或退兵。刘备失其股肱,荆州被夺,自是怨愤已深,然犹守君子之礼,应陆逊之请求,亲自来到阵前。
于是,陆逊惊讶地看见,汉帝出征,并不搞帝王仪仗,羽葆华盖,前后鼓吹那一番排场。刘备此次出师,一如以往。只有旌旗较之前稍华丽些。这位于马上征战一生,年已六十的大汉天子,立于车上,手按佩剑,仍有英雄之姿,顾盼生威,由御者载至阵前。
陆逊怔然凝视了刘备片刻,他不得不承认,即便相隔甚远,他也能感受到这位人主兼统帅的雄健弘毅。这位汉天子亦不折不扣是一个勇武果敢兼备的将军。他向来以为,刘备不过是一个狡猾的老兵,善于收买人心。而今见了真人,他也有那么一瞬间为这位帝王的雄姿杰出所折服。然而他心底也清楚得很,刘备此时早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于是他高声问:“陛下九五之尊,何必亲临阵前,大兴士众,犯我疆界?”
“朕遭家不幸,虽登九五之位,未能扶保汉室,致使先帝流离不知生死,天下百姓困于豺狼之吻,心实惭愧。况荆州之地,本非东吴所有。而是我众多大汉士卒之故乡。朕是以不得不亲率三军,来复故国。”刘备朗声道。
话虽平淡,说得却极是厉害。字字激励着汉军每一位士卒之心。陆逊不料刘备如此冷静答对,一时竟无言以对。只听刘备缓缓一字一句道:“足下之身世,朕素有耳闻。尔父母早丧,由祖父卢江太守陆康抚养成人。想陆太守少举茂才,即有义烈之名。仕为县令,则树立恩信为方法,百姓悦之。入为议郎,则规谏孝灵皇帝,莫为铸造铜人而陷民于贫苦。便为奸佞所谗而遭贬抑,亦不改其节,终拜为忠义将军。袁术叛逆不仁,陆太守闭门不与之来往,整修备战。袁术大怒,遂派孙伯符攻之,将庐江城池层层包围。”
“陆太守率军固守,手下士兵有休沐在外者,闻讯皆返庐江,乘夜越城,回来帮助守卫。陆太守年事已高,坚守孤城二年,忧劳而逝,城陷之时,陆家宗族百余人,逢此战乱饥荒,死丧大半。朝廷念陆太守之气节,拜其子陆俊为郎中。”
汉军士卒多有不知陆逊故事者,听刘备这一番绘声绘影的描述,都觉惊心动魄,更增敌忾之心。刘备一口气说罢,望着陆逊,冷然道:“陆家世受国恩,素有忠烈之名。朝廷亦未曾亏待于汝。今汝何以不思祖父忠义之名,兴乱横夺大汉疆土,阻我义兵北上,以奖王室?复又不念尔祖为政之仁德,乃欺我大汉五溪子民以暴!孙策诛尔宗族,而足下乃认贼作父,贪图富贵,娶其女为妻。非但为汉之乱臣,亦为陆氏家族之叛逆!莫非以为身为吴主宗室,便可塞天下悠悠之口?!”
疆场上一片静默。惟有秋末冬初的飒飒寒风吹动旌旗之声响。原野之间风声鹤唳,遍布肃杀之气。虽两军尚未开战,刘备字字句句却有如千支利箭,激励着汉军士气,也挫动着敌方军心。
陆逊发话冷笑道:“两军阵前,本不当多言前朝旧事。然既是陛下要与我论祖,在下倒要请问,陛下处处以汉室为幌,自居皇室宗亲。然却无可稽考。不知欺世盗名者,可配于万军阵前,提义烈之名?”
刘巴冷冷道:“大都督何以出此粗鄙之言。中山靖王一脉自汉末衰微,即世居涿郡。父老乡亲,皆可为证,安能有假!陛下生就龙凤之姿,龙准之鼻。高祖之风,英雄之器。流的自是高帝尊贵血脉!”
“这位…是刘令君吧。”陆逊凝望了刘巴片刻,笑道:“吾素闻子初自居文人高士,不愿屈就粗鄙低下的武人。怎么如今出此自相矛盾之语?”
“……”
见刘巴无言,陆逊又道:“汉祚至今,天数已衰,帝王无道,民心尽失。有周八百年,失道而秦代之。有汉四百年,失道而魏代之。汉祚之所以不能长久,难道不是因为先祖粗鄙无德吗?高皇帝出身泗水亭长,原来也不过一乡里间游手好闲之徒。世祖皇帝不过田野小民。至于陛下织席贩履,人所共知。非比我主孙武之后,睿智英明,为古陈国王室,虞舜之子孙,将以定天下。刘令君自诩高士,何以弃明珠而投泥淖?”
刘巴冷冷瞧着陆逊,并不言语。一旁的傅彤早忍不住,戟指怒目,骂道:“两军阵前,尔竟敢出此无君无父之言!”
“孙武之后?”刘备朗声笑道:“是什么时候杜撰出来的?亏尔等想得出!”一面说,一面暗暗握紧了宝雕弓。
“陛下不必与之多言。”刘巴低声道:“可试射之。”
刘备点头,弯弓搭箭。汉军尽皆屏息,见陛下将硬弓开满二石五,羽箭转瞬破空射出!
---咚!
吴军亦早有防备,陆逊身边护卫已举盾掩护。羽箭射在盾牌上,深入寸许,犹自微微颤动,余劲未消。吴军纷纷鼓噪起来。而汉军皆为他们陛下的勇武而高声欢呼。
兵戈已出,大战在即。
陆逊在兵卒掩护下退入阵中,吴军阵型变换。汉军亦是不遑多让,八阵转换之际刘备亦退入中军阵中。先锋吴班领精锐之师在前,刘巴亦随行在旁,观看吴军阵势。
“陆伯言行军布阵,号令分明,确有章法,甚得其祖之风。”刘巴观望片刻,点头道:“可惜陆逊威望不足驯服孙氏三代手下的骄兵悍将,这一点上便大逊我军。将军请看,吴军的精锐部队只不过是中军里那些亲兵罢了。请分出一些精兵来攻击吴军的左右两军,再集中三军攻打中军的亲兵,一定能把他们打得大败。”
吴班迟疑道:“我尝闻吴军最出色的武士都在中军,且人数众多。令君…”
“吴军亲兵,皆是贵族子弟。你看他们现在就鼓噪不安,遇上交战会更吵闹。再者陆战本非吴人所长,又水军受挫,现在个人只注意自己的退路,没有斗志,贵族子弟也并非精兵。”刘巴道。
“……”
“将军若再迟疑,徒然错失良机。”刘巴见吴班仍一脸困惑,便取过鼓槌,亲自擂起战鼓。
古者兵车,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车右都是勇力之士,执干戈以御敌。而今刘巴身为运筹帷幄之人,一介文士,亦抱病自掌旗鼓,激励三军!
吴班震惊地看着他,上千精锐士卒也与他一样惊讶于尚书令只着轻铠,居然亲自领阵冲锋。鼓声咚咚,顷刻响遍全军。羽檄交驰,旌旗层层翻滚,战马难耐地刨着地面,汉军士卒们也吶喊起来。
早在刘备被困雒城,诸葛亮领兵入川时,也曾身着戎装,亲自击鼓,率众攻城。羽扇纶巾,翩翩名士的诸葛亮,也有如此威武强毅的一面。庞统亦是曾经如此,竟不幸中箭身亡。
而刘巴,竟是不遑多让。于运筹帷幄之外,必要时,也亲临阵前,自提枹鼓,激励士卒。
夫有知己之主,则有竭命之良。
吴班不再迟疑,挥动令旗,下了进攻命令,高呼激励士卒,带头奋勇向前。
汉军身着红色戎衣,有如暗红的潮水,向吴军扑去。
前锋已发动进攻,中军的刘备观望战况,见刘巴不但没有依约定返回他身边,反而随吴班冲锋,不由急得骂道:“一介文士也随军冲锋!刘子初!!你给朕回来!!”
“陛下,勿辜负令君一片苦心。”马良身为侍中,随行在侧,朗声道。他亦手执令旗,下令变阵,续道:“待敌左右军败溃,陛下当率军直扑中军,乘胜追击。”
刘备不及阻止,只得怒视马良。却见温良的青年冲他微微一笑:“陛下,要让臣独自领兵追击吗?”
“胡闹!”刘备斥道。见他身边的程畿不知何时已不见了,便转身对傅彤道:“替朕保护好季常!”即双剑出鞘,自与冯习率中军前进。
此时的汉军前锋,刘巴正执令旗指挥。千军阵中从事祭酒程畿乘马冲过来,低喝了一声令君珍重,战戟挥处,敌兵纷纷倒下。刘巴挥动令旗,命汉军首先攻击敌方右军。吴班领命率军奋勇冲杀,吴军的右军不久便溃败。
刘巴又命张南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退,吴将潘璋受骗追击,冯习与刘备率领汉军中军精锐兵力向吴军拦腰冲杀。刘巴又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陈武,吴军的左军亦溃败。吴班见汉军大获全胜,狂喜之下回头才发现刘巴抱病随军冲杀,一路颠簸,脸色早就苍白了。
“令君…!”
“陆逊及早收兵不动,所以他的中军没有溃败。”刘巴冷然道:“吴军虽败,退却得法,仍旧能保留元气。不可不慎。”
“…末将领命。”
汉军水陆并进,追击而下,抢占秭归,兵锋直逼夷陵。
 
5. 卿云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古诗.卿云歌》
 
 
江东之主孙权睡在白玉床上,将自己裹在蜀锦织就的锦被里。然而他睡得并不安稳。毕竟包裹着他的是倾国的危机,昔日的盟友,今日的敌人。
睡梦中他彷佛看见了诸葛亮羽扇轻摇,对他微笑着:“孙将军,自作孽,不可活。何苦化玉帛为干戈呢?”
时光瞬间倒流,回到十年前在建业会见刘备之时。这个年已半百的将军脸上虽已被沙场风霜隽刻了沧桑,但依旧像是洒满了阳光。他笑着告诉他:“孤虽屡败屡战,至今也只勉强有一个立足之地。然而只要有兄弟知己在侧,便不枉此生。江山毕竟是可以失而复得的。”
而人一旦逝去,永无复生。何况是一位威震华夏的沙场名将。
毁杀他的兄弟,是刘备所绝不能容忍之事。
画面一转,孙权又再次看到关羽那高傲地扬起的头颅,神态轻蔑,冷冷吐出四个字:“有死而已。”
十三年前,诸葛亮出使东吴,那骄傲地微扬起头的样子几乎与关羽如出一辙:“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安能俯首帖耳,去服侍国贼?”
大汉全国上下,彷佛一个庞大的家族。牵一发而动全身。何况损伤其手足。本来满以为刘备的臣下,或者诸葛亮能劝阻他东征,谁知道诸葛亮非但不劝,反而全力帮着刘备灭吴。
虽得荆州,反引来倾国之祸啊…
孙权一惊而醒,昏黄灯火间,似见数尺外有一人跪着。该不会又是战败的消息…!
他一跃而起,跳下床急走上前。侍者忙上来替他披衣。待得走近他不由一惊:“子瑜?!”
诸葛瑾垂首跪在堂下,不知已跪了多久。孙权忙上前相扶:“子瑜,怎么了!”
“瑾…特来为弟请罪。”诸葛瑾低声道。
“……”不得不说,江东文武百官之中,若说有谁让孙权拿他没办法,就是这个诸葛子瑜。张昭脾气刚硬,直言敢谏,常惹他不快。但慈柔温厚的诸葛瑾,总是善于温言开导于他。
…可恶的诸葛孔明才气虽高,于这一点上绝对比不上孤的子瑜。孙权默默地想,拉起诸葛瑾,扶着他走到自己榻上坐下,叹道:“子瑜啊,那些鬼话孤都听说了,你以为我会在乎那些话吗?你跪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岂不是教孤心疼。”
打从刘备东征首战告捷开始,就有不知哪里来的流言,说诸葛瑾暗自串通刘备。而刘备也放出话来,说随时欢迎丞相兄长弃暗投明,来归大汉。
“至尊…”
“你等着…”孙权握了握诸葛瑾冰凉双手,又拉过锦被盖在他腿上,这才下床拉出一个箱子,翻出几卷文书,全一把塞入诸葛瑾怀里:“他们上的表都在这里,要烧要撕随你。你如果想留着他们的名字,一个一个去修理,孤也不过问!”
诸葛瑾笑起来,随手把文书放入一旁火炉内:“至尊把我当成法孝直吗?”
“你…”孙权一愕,大笑起来,紧握着诸葛瑾之手:“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负子瑜,子瑜亦不负孤。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子瑜曰:‘弟已事玄德,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其言足贯神明。今日岂肯降蜀乎?”
“至尊,你想到哪里去了。”诸葛瑾摇摇头:“我从南郡赶回,不是为了这个事。”
“……?”孙权一脸疑惑。
“我想…再去见刘备。”诸葛瑾叹了一口气:“瑾知道,这个时候我再往汉营跑,会有更多人说我找孔明去了。可是,我们实在…不应再战了。水军既溃,水人居陆,不能久处…”
“哈哈哈哈!”孙权大笑:“这个时候还肯往汉营跑,也的确是子瑜才干得出的事情!”
诸葛瑾笑意温然。而孙权笑过却沉默了下来,片刻道:“孤本来就想派你去了。现在只有你能救孤与三军了。只是孤担忧你的安危…现在毕竟已经开战,万一刘备扣下了你…”
诸葛瑾摇摇头:“瑾自有脱身之计。”
孙权凝望他半晌:“你从南郡赶回,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个吗?”
“瑾说了,瑾是来替孔明请罪的。”诸葛瑾笑道:“待到灭了蜀,瑾亲自押他来向至尊请罪。”他说着,起身把被子堆回孙权身上:“战况紧急,瑾就此告辞。”
“哎!子瑜…!”孙权取了架上自己的羔裘,追上去披在诸葛瑾身上:“夜露寒冷,旅途劳顿,你不要着凉了…”
诸葛瑾报以一笑,穿上羔裘,深深一揖,便快步而去。
孙权坐回床上,呆了片刻,摇摇头低声道:“待到灭了蜀…哎!这得待到何时。你总安慰我吧…“
等等…子瑜你要用什么方法劝刘备。现在根本不可能劝他退兵的…
瑾自有脱身之计。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