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妃突然疯了般推开婢女,长长的指甲险些划破婢女的脸,她慌乱地后退几步。
“娘娘!”几个婢女赶紧扶住庆妃的身体,她们只当她是被突然飞来的白鹤吓到了,于是纷纷说道:“娘娘别怕,奴婢这就去找人来,把这鹤收拾走。”
“别去!”
庆妃的声音都变了调,使劲拉住婢女的手,雨夜中原本端丽的脸庞,竟显得苍白而吓人。
“好,好,奴婢不去。”婢女点着头,安抚地又站回到了庆妃的身边。
半晌后,那地上的白鹤仿若死了,并没有再发出声响,庆妃也渐渐缓了神来,抚着心口说道:
“这大晚上的,也不必惊动旁人,明日……明日那洒扫的太监看见了,自会处置的。”
主子都这么说了,那些朱衣婢女们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打算继续搀扶庆妃向前走去。
可就在这时,一个青年男子的声音,却在她们身后响起。
“庆嫔娘娘。”
“谁!”庆妃只觉心头巨颤,她骤然转过身去,却见身后只有空无一人的长廊。
“你们,有没有听见刚刚有人在叫我?”
周围几个小婢女显然也被她这样子吓到了,迟疑地点点头:“有……奴婢听到有人叫您,庆嫔娘娘。”
庆妃的手抖得几乎扶不住婢女,她使劲压了压心神,艰难地说道:“走,快走,我们回宫。”
婢女们忙应着,架着双腿发软的庆妃,又要往前走,谁知她们的背后却又清晰地传来一声:
“庆嫔娘娘。”
“啊——”庆妃惊恐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挣开身边的婢女,不管不顾地向前跑去。
那些婢女们也彻底慌了,追在她的身后,一个劲地喊着:“娘娘您当心,您等等奴婢们……”
可就在这些婢女们娇嫩而又慌乱的声音中,庆妃分明却又听到了那个男子的声音。
他抛却了记忆中的温润与儒雅,带上了戏谑的嘲弄,轻轻地唤道:“庆嫔娘娘,您等等我——”
庆妃越发恐惧,惶惶中她踩上了自己繁复的衣裙,重重地摔倒了,最先触及地面的手心顿时一阵剧痛。
跟在后面的婢女也因此,终于追上了她,忙俯下身去搀扶庆妃。
而这时,在周边巡逻的侍卫们也听到了长廊中的响动,疾步赶了过来。
兴许是因为人多了的缘故,庆妃稍稍安心了些,但仍是双眼无神地看着四周,而那男子的声音也就此消失了。
“娘娘可是摔伤了?属下去为您传轿辇吧。”
“不,不必了”庆妃还是心神不宁,只想快些离开这里:“你们,把我送回华英宫就是。”
几个侍卫有些为难,他们毕竟是男子,庆妃如今倒在地上,他们是扶也不是抱也不能,只得还是让那几个婢女先将庆妃搀起来。
庆妃这时才觉手上疼得厉害,转过手来本以为会看到一片擦伤,却不想那保养得细白的手心上,没有半点损伤。
有的只有一方,不足两寸的印痕。
深深的字迹,清晰可辨——荣王李修承印。
--------------------------
宫墙之外,同样是下着秋雨的夜晚,虽然街巷上的行人少了些,可铺子房檐下,那一盏盏点燃的灯火,却令人觉出了别样的暖意。
五味斋里也难得早早歇了业,张顺子磨磨蹭蹭地,收拾着几样没卖完的点心。转头就看到黄狸儿贴着门边,从后院里蹭了过来,轻盈地跳上柜台,自己找到只小竹篮窝了进去。
“哟,你又被掌柜的哄出来了?”张顺子伸手摸摸它的小脑袋,黄狸儿却理都不理,只用自己的小爪子,遮住了眼睛。
张顺子摇摇头,捞起了小竹篮抱在怀里,嘟囔道:“行了,天怪冷的,我进收留你一晚吧。”
黄狸儿嫌弃地看了他一眼,终究没有从篮子里跳出来,它呼噜呼噜几声,跟张顺子挤一挤总比睡柜台要好。
至于它原本安在钟棠房间里的小窝——今晚怕是回不去了。
朱色床帐重重落下,将桌上那盏油灯的光晕遮挡在外,只泄出些许海棠湿雨的香气。
钟棠枕在李避之的胸前,情动过后微微酸涩的身体,仍旧紧紧地缠在道长的身上。白皙的皮肤上残留温度让他耐不住,想要探出锦被去,却又被李避之拢了回来,搂在手臂之间,而后低头点点吻过他的肩头。
“别动,小心着凉。”
钟棠被他吻得有些发痒,细软的手指胡乱推拒着李避之的后背,可仍是舍不得那怀抱的温暖,几下之后便放弃而顺从地,又缩了回去,声音哑哑地念叨着:“师兄身上那样暖,我怎么着凉……”
这话虽然说着,但他的脚尖却冷不防地,又蹭到了李避之足腕上的铁镣,那冷冰冰的触感让他忍不住瑟缩了一下,补充道:
“除了这里,都很暖。”
李避之轻轻拍抚着钟棠的后背,让他被凉到的足尖在自己腿上蹭暖:“太晚了,睡吧。”
钟棠轻轻地哼了几声,又将头拱进李避之的肩窝,嗅着对方难得热乎乎的气息,仿佛下一刻就要进入美梦中。
可就在这时,房间的门却被人敲响了:“李师叔,李师叔,你在里面吗?”
钟棠当即听出了这是方和风的声音,心道肯定是那问威又无事生妖,来打扰他和师兄的好眠,于是便又紧紧攀在李避之身上的手,往他怀里再挤挤。
李避之也不愿这时候打扰钟棠的安睡,可门外的方和风却没有停歇的意思,又叫了几声:“李师叔,李师叔?”
这下钟棠是彻底睡不成了,愤愤地掀开被子坐起来,浓郁的海棠香气瞬间洋溢在整个床帐间。
“你先歇着,我下去看看。”李避之无奈地将自己的外衫披到钟棠的身上,而后起身走到了门边,冷声问道:“何事?”
方和风终于听到了师叔的声音,忙不迭地嘟囔道:“是二师叔让我来的,他说宫里传来消息,庆妃娘娘遇妖了,让您明日一早便回观。”
作者有话要说:
小妖精:什么二师兄!连黄狸儿都比他懂事!!
理了一下大纲,发现琵琶的故事还要拖后一点~另外前文里西隶进临安联姻的时间,也拖后了一个月~
明天起尽量恢复日更
第59章 冤玉归魂(三)
钟棠第二日醒来时,自觉时辰尚早,他蹭蹭身边还有余温的被褥,这才发现自家道长已经不在了。
“师兄?”钟棠迷迷糊糊地轻唤了一声,搭在枕边的手刚刚探出床帐,便被人握住了。
床帐微微掀开,带进些许初秋的冷气,李避之将钟棠的手塞回到被子里,轻拍着他的身体说道:“再睡会吧,我回金乌一趟,若无事很快就回来。”
钟棠如今虽还未醒透,可是到底愤愤地记恨了问威一个晚上,这时候心里头明白得很,缠着李避之的手臂不放:“怎么可能无事,咱们那好二师兄大半夜都遣人来找你,必然是有事的。”
“有事,我也尽快回来。”李避之知钟棠还在为昨夜的事生气,只得俯下身来,轻吻着他的额头说道。
可不想正是这个动作,让钟棠得了机会,伸出两条细白的手臂,牢牢地勾在了李避之的脖子上,棠色的唇开开合合:“师兄……再陪陪我。”
李避之眸色稍暗,钟棠的身上仍旧残余着,昨夜情动时散发出的棠香,丝丝缕缕似与他那手臂一起,勾撩着李避之的心神。
“莫闹。”他一面克制着自己,但双手已然托住了钟棠的身体,大半锦被随之滑落,露出怀中人莹白肩头的点点红痕,分外令人怜惜。
李避之随即伸手,又将那被子拉起,尽可能的裹住钟棠的身体,可钟棠却并不配合地,只往他怀里钻。
“就要闹了,师兄能把我怎样?”钟棠干脆不讲理起来,张口便咬住了李避之的衣带扣,含糊地说道:“就不许师兄去,除非——”
李避之无奈挑眸,又怕钟棠着凉,只好搂着他问道:“除非怎样?”
钟棠从李避之怀里扬起脸来,眨眼笑道:“除非,师兄带我一起去。”
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李避之心知若是钟棠真想同去,自己拦着也是无用,倒不如从头到尾好好栓在自己身边,总归能够放心些。
于是等钟棠磨磨蹭蹭地洗漱完毕,又由着李避之为他穿好新制的朱色秋袍,而后赶回到金乌观时,却被告知问威早已入宫去了。
只剩下守了大半早上门的方和风,苦着脸将他们往观中引道:“二师叔走前,已经将事情都报给师父了,说等李师叔回来,就请您直接去师父那里,还说……不许让小师叔跟着误事。”
钟棠当年被元初真人收作弟子的事,其实问寂、问威等人一直知道,只是按着元初与李避之的意思不曾提起。
前日里在元翊殿中讲开后,金乌观中的众弟子也便默认了钟棠的身份,一律称他为小师叔。
只是此刻,听着方和风这番话里,那一大堆的师父师叔,钟棠不由感叹,倒是难为他搞得清楚。
钟棠脚下跟着李避之往观中走着,又听方和风重复几遍,半晌才像是琢磨过来什么,转头看看身边这个矮矮傻傻的小道长,惊讶地说道:“原来你是问寂的徒弟?”
倒也不是因为别的,他着实有些想象不出,问寂那般几欲成仙的人物,会收方和风这样呆呆的小徒弟。
“是,是呀,”方和风挠挠头,有些不太明白钟棠怎么忽得问起这个,但很快眼看着钟棠就要迈入金乌观的大门了,他马上把所有事都抛到脑后,死死地拦在钟棠与李避之身前:“李师叔!二师叔说,说不许小师叔跟着呀。”
李避之脚下稍顿,钟棠满脸无辜地抬头看着他,手里还攥着一角暗青色的道袍,故作奇怪地说:“师兄怎么不走了?”
方和风擦了把头上的汗,忙又重复道:“二师叔真的,跟我下了死令,不许小师叔跟着。”
钟棠却还是不放手,甚至又往李避之身边蹭了一步:“师兄。”
半晌,李避之终是叹了口气,握住了钟棠的手,对方和风道:“二师兄那边,我自会解释。”
说完,便带着钟棠走入了金乌观中。
初晨已过而晌午未至,这会正是大多数金乌弟子修课之时,故而外观之中虽有不少信士,但并不算特别热闹,倒像是也受了那秋凉似的。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问寂真人并没有守在内宫元翊殿里,而是负手立于一处侧廊下,像是在仰头欣赏身前缀满金叶的梧桐。
他远远地便听到李避之与钟棠来了,侧脸微笑着向他们招招手。
李避之带着钟棠,沿回廊走到问寂的身边,行礼告罪道:“大师兄久等,是我们来迟了。”
对着问寂钟棠向来放肆,但面对眼前这待人宽和的问寂,他却也收了性子,老老实实地跟着李避之行礼。
问寂听后,却只是摆摆手笑道:“哪有什么迟不迟的,你怎知不是时辰刚好?”
这样的宽慰,李避之自是不答,问寂看着眼前时时坠落的梧桐金叶:“近来临安多事,你二师兄有些心急了。”
“庆妃娘娘遇妖,事关皇家,二师兄着急也是应当的。”李避之垂眸,淡淡地答道。
问寂又低笑着摇摇头:“你二师兄急的,可不是这个。”
钟棠并不十分明白,他们在打什么哑谜,不过他倒是想起之前听李避之说过,那问威似乎与皇家有什么联系。
不过还没等他弄清楚,便见着一个小道匆匆地向他们行来,看模样却是问威平时身边跟着的人,
“师伯,李师叔,小师叔,”那小道士来后匆匆向三人行礼,也并不多废话,直截了当地说道:“弟子奉师父之命,来请李师叔入宫,去往庆妃娘娘处探询。”
问寂并不意外于此,冲那弟子点点头,又向李避之笑道:“如何,我说是吧,你二师兄这便来催了。”
“那避之就去了。”李避之对此倒没什么异议,反倒是钟棠,看着眼前的小道士,挑眸问道:“你师父让你来请李师叔,可叮嘱你什么了?”
小道士有些无措地看了看钟棠,到底还是说道:“师父起先交代,让弟子传话不许李师叔带小师叔您进宫……但弟子临走时,他又说这话传了也是白传,便让弟子不必再说了。”
这话一出,钟棠是气也不是笑也不是,最后只好又记了问威一笔,被李避之牵着,一起往宫中去了。
翠芳宫里,朱衣小婢女轻手轻脚地走到窗边,为那鎏金的博山炉添上些许安神静气的香料,生怕惊动了正靠在软榻上的主子。
只一夜的光景,庆妃便如生了场大病般,精心保养过的乌发中竟生了几根白丝,面容亦是憔悴得厉害。
她的手心虽未受伤,但却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像是在遮掩什么。
可惜,已经遮掩不住了。
庆妃遇妖的消息,仿佛生了翅膀,在整个皇宫中传得沸沸扬扬。而这传言之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便是庆妃手上的那枚印痕——荣王李修承印。
谁是荣王李修承?那因为造反而死去的前太子,在及冠时初得的封号,便是荣。
可前太子又与庆妃有什么关系?
宫中人一时想不到,但却禁不住猜测……会不会是,当年前太子造反之事有冤,乃是庆妃构陷,如今前太子的冤魂回来索命了?
诸如此类的猜测,频频而出,传着传着便越发有模有样了。说是当年庆妃正得盛宠,所出之子端王李修乾也很得圣意。庆妃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扫平前路,便使了那阴毒的法子,引得前太子造反,才有了后来的种种。
庆妃虽昨夜受惊,留在翠芳宫中休养,可这些消息却拦都拦不住,尽数传到了她耳中,险些又让她晕厥过去。
好在一大早皇帝便派太监来传谕安抚,其子端王也进宫探望,才让庆妃好歹撑住了些。
“娘娘,金乌观的李道长来了。”这时,一个五十余岁的老嬷嬷,小心翼翼地在庆妃身边,请示道。
36/67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