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文家的家庭关系比较特殊。
但再怎么样,一大家子聚在一块儿吃饭,表面功夫还是得做,不能把心思都挂在脸上。而且今晚过来吃饭的人不止她们几个,另外还有十来个堂亲和表亲,阵势搞得挺大。
来之前,文宁备了双份礼物,连带着青禾的那份一并买了,一个是上好的茶叶,一个是前阵子淘来的字画。老爷子对这两份礼物很满意,难得给个笑脸,态度都柔和了许多。
老爷子对待文宁和文恩承向来一视同仁,明面上不会太偏心,这回高兴了,便当着所有人的面乐呵呵的,还单独拉着文宁去楼上的书房,说是要单独聊聊。父女俩嘛,一两个月没见了,怎么都得叙叙旧。
施念英的脸色不大好看,眼神微沉,当即就拉了拉自己的儿子。
文恩承还小,可已经懂得察言观色,小男孩挺机灵,立马就乖巧地大声说:“姐姐,我帮你和爸爸泡茶!”
众多亲戚都在场,谁都不会以恶意去揣测一个半大的孩子,几个长辈还笑了笑,夸文恩承懂事。
老爷子回头看了眼,却不说什么。
文宁毫无反应,似是听不见。
父女俩一同上楼,连背影都不留给楼下的众人。
文恩承觉得委屈,小嘴一瘪,眸中隐隐有泪光,眼巴巴地望着他们上去。
青禾在一旁看戏,心里好笑。
小兔崽子年纪不大,倒是挺会争宠,也不看看场合,现在一脚踹到钉板上,分明就是自找憋屈受,还哭呢,有够没出息的。
她没在楼下久待,不想掺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争斗,不一会儿就去了楼上的房间,打算等文宁谈完事出来。
独栋别墅是三层楼的洋房,三楼最东侧就是文宁的房间。虽然这人早就搬出了文家,但老爷子一直坚持把这间房单留给她,谁都不能动,不仅定期打扫,还让家里的阿姨定期上来换被褥这些,以便文宁会突然回来住。
青禾有那间房的钥匙,可以随便进去。
房间的布置跟上次来时差不多,窗帘拉开,采光效果极佳。
也许是光线太好,青禾进门后就瞧见了书架上的相框。上次过来书架上还只有书,没有这玩意儿。
照片是一张大合照,上面有四个人,除了文宁,还有齐瑞安,连贺敏,以及一个从来没见过的陌生女孩子。
青禾愣了愣,不由得缓步走近。
第17章
照片的背景是耶鲁大学图书馆,约摸是秋季,后方的树木叶子掉得光秃秃,只剩黄褐色的干瘪枝丫。照片上的四个人看着才十几二十岁的模样,正当青春年少,与现在的差别很大,完全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样子。
曾经的文宁不似如今这般冷淡,她的眼神是温柔的,眸子里深邃,头发及肩,身穿黑色长风衣,戴围巾,脚上是当下正流行的尖头靴,气质清冷却不失温和。
陌生女孩子挽着她的胳膊,脑袋稍偏,笑盈盈地望着镜头,眼里宛若有光。这姑娘生得挺好看,长卷发,杏眼,一张脸精致,都没有化妆,干干净净的。
文宁长得高,齐瑞安和连贺敏也高,只有女孩子矮一些,一米六左右。由于一定的身高差,拍照时女孩子不由自主就侧偏着身子,都快斜靠到文宁肩上,姿态颇为亲昵。
不用猜,她俩的关系一定很好,远胜齐瑞安和连贺敏。
青禾把相框拿了起来,对着光细细看了会儿。
其实她从来都不了解文宁,不清楚这人的过往,更不知晓对方心里藏着什么,文宁是怎样的人,曾经经历过哪些事,一概不知。她只知道文宁有钱,脾气不错,能忍受自己,勉强算个合格的妻子,她俩在私底下的交流少得可怜,相互之间都不会过问对方的个人生活,更别提那些有关于过去的一切。
她俩在床上的交际最深,别的都太浅,都无关紧要,不值一提。
指腹在相框边缘刮擦两下,须臾,青禾还是把东西放回原位。
这张照片是老照片了,边角处还泛着陈旧的黄,应当有好些年头,估计是被文宁珍藏起来的,亦或是一直放在某个地方,相册里、书页中……然后家中的哪个人发现了,于是好心将照片裱起来放着。
反正不会是文宁自己,这人之前还在法国出差,哪有空闲时间专程过来一趟。
思及此,青禾迟疑半晌,终究还是不继续留在房间里,只在这儿站了两三分钟,接着像是从未进来过一般,出去,将门带上,找个没人的地方独自待着。
文家其他人都在楼下忙活,聊天,拉拉家常,气氛还算和谐。
文恩承的茶水未能送进二楼书房,小孩儿没胆,眼泪花花半天啥也不是,只敢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等。他平时都被众星捧月般供着,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唯独每次文宁一回家就受气,怎么都讨不到老爷子的欢心,仿佛做什么都是错的。
小孩子嫉妒心重,一根筋不会想事,有些道理还不懂,越是深想就越钻牛角尖,从心底里就感觉是文宁抢了他的爸爸,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宠爱。他难受得紧,又不能哭出来,窝囊地把眼泪憋回去,俨然一副不争不抢的低调样。
施念英心疼儿子,心头的火气直冒,可当着众亲戚的面不便发作,只能强行挤出笑脸,优雅得体地招呼大家,再喊了文恩承一声,让小孩儿过去给长辈们倒茶。
文恩承很听亲妈的话,吩咐什么就做什么。
十岁的孩子能做到这种程度是非常讨喜的,倒茶的举动赢得了一众人的称赞,大家都挺喜欢他。
青禾下楼时就恰巧撞见了这一幕,登时心里门儿清。
即便只跟施念英见过一面,一点都不熟,但青禾在第一次过来时就摸清了对方的本性,知道这是个什么人。
施念英的原生家庭还是可以,算不上豪门,可也没到缺钱那种程度,她毕业于南城大学,就读于医学专业,是在市医院认识了老爷子,之后不到半年就嫁进了文家,继而当上了富太太。
可能是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带来了诸多不适应,以及生活质量的陡然升高蒙蔽了眼睛,施念英对文宁渐生敌意,生怕被抢走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有些话不好摆到明面上讲,可大家都晓得,老爷子今年已经五十六,再过十四年就七十了,到时候肯定不能再管理庞大的家业,还是得传给儿女,但那时候必定会面临着另一个艰难的选择。
传给女儿还是传给儿子?
十几年后,文宁势必比现在还厉害,手段自是更强硬,届时二十来岁的文恩承如何比得过?羽翼未丰的毛头小子能做什么与之抗衡?
且不说那时候,就拿姐弟俩同岁时期来比,文宁十岁那会儿早就不会哭鼻子了,不仅成绩优异,弹琴画画都会,还多次登台拿过奖,甚至有一次还去国外的一个大型演出上拉小提琴。反观文恩承,小孩儿成绩平平,除了听话啥都不会,没天赋不说,还被这么一个糟心的妈畸形引导,以后会长成哪个样还不一定。
所以施念英防着文宁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按她的教育理念,成天给孩子灌输一些不该有的敌对思想,恐怕再多生两个都还是望尘莫及。
青禾见过太多这样的人,头一回进门就把施念英母子俩摸得透透的。进到客厅,她不跟施念英说话,也不跟别的亲戚多聊,仅是坐在沙发角落干熬,一分一秒地消磨时间。
文宁和老爷子不多时就下来,父女俩谈得差不多了,少有的和和气气一回。
一家人吃饭不像外面的饭局那么麻烦,人到齐了就可以开宴,吃的都是些家常菜,而且大圆桌上的都是亲戚,氛围还是较为轻松。
青禾坐在文宁左手边,距离老爷子只有一个位子。她没怎么加入这一家子的闲聊阵营,自始至终都在吃东西,只有别人问话了,她才会回两句。话不多,简短应付完就了事。
文宁给她加了一筷子菜,算是当众维护她。
她默默端起碗接下,可一口都没吃,而是不着痕迹地把这筷子菜埋到饭碗底下,将其剩到最后。
吃完饭还不能离开,下午得留在这边,陪着长辈喝茶下棋什么的。且青禾和文宁晚上都没事,还要在这边吃顿饭才行。
青禾不会下棋,不喜欢喝茶,大家聚一堆唠嗑时她就看着,纯粹凑凑热闹。这个家里没她什么事,其他人都不怎么会找她说话,更不会把话题扯到她身上,直到施念英蓦地开口问:“有一阵子没见了,小禾最近在做些什么?”
其余人忽而安静,纷纷看过来。
青禾一怔,她在走神,一时没缓过劲来,压根没注意到施念英在问什么。
施念英倒是体贴,微微一笑,再问:“还在阿宁公司帮忙吗?”
青禾回神,慢半拍地说:“对,当秘书,做点杂务。”
施念英点点头,“那挺好的,给阿宁当贤内助,既能一起工作,也能时常见到,不耽搁你俩的感情。”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却不太中听,尤其是贤内助三个字,仿佛话里有话。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青禾不辩解,纵使有点不太舒服,她还是暂时忍下,不去计较太多,走过场般嗯声,全当应答了。
施念英笑笑,又问了些别的话,生活上、工作上,有的没的一大堆,还问及文宁上次去法国出差,也不知是考虑不周还是有心发问,施念英疑惑青禾作为秘书怎么不跟去,是不是在忙别的事。
周围人都在听着,青禾不吭声。
忍耐有个限度,过了那条线就是故意冒犯,不说话就已是最大的让步。
然而施念英好似不会看脸色,兀自叨叨着,神情倒是和善。
坐在老爷子旁边的文宁在这时开口:“她有自己的主职,当秘书只是有空过来帮我。”
施念英霎时止住话头,约摸是未料到这人会插嘴,怔了怔。
文宁沉着声音,眼眸一抬,不缓不急地说:“她在做音乐,不是无事可做。”
这客厅里无事可做的仅有两个人,一个是文恩承,一个是施念英,小孩儿不干活理所应当,大人不做事就是吃白饭,只会花钱享清福。
当然,说得好听点这叫太太。
有的人就是没有自知之明,自己是哪样的角色都不清楚,还有脸拿捏别人。
施念英面上青一阵白一阵,着实难堪。
青禾低下眼,不再参与进去。
后面这几个人又在聊些什么,她没注意听,脑海里在想另外的事。
一直到离开文家,坐车回江庭,进了房间,再次攀着文宁的肩。
房间里惯例熄了灯,伸手不见五指。
文宁捏着她的下巴,湿润的唇落到她脸侧。
“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的,怎么了?”
青禾躲了躲,“没……”
文宁手下微微用力,摸着她的背。
“别说谎。”
青禾用脸抵着这人的颈侧,闷着不应声,许久,小声说:“文老板,我下周有个演出,七月有两场比赛,还要为G市的音乐节做准备,可能要请个长假,不回来了。”
文宁一顿,未有言语。
青禾缓缓抬起头,一会儿,与这人唇挨着唇,热乎地传渡着各自的温度和气息,伸手摸摸她的耳垂,又说:“我想洗个澡……”
深夜沉寂,不多时,浴室的灯亮起。
外头细风吹拂,树梢的枝条摇动,大半个小时后,一切才归于平静。
第18章
六月底的气候不稳定,暖和了没两天,转眼就降温,一夜过去刷地变成十一二度,连院里的老树都被冷风吹落了一地的叶子。
青禾真走了,背着一只托特包,收拾了一箱子的衣服,连带上贝斯和一些演出用具,一大早就离开别墅,独自打车走的。
她狠得下心,走之前都不知会一下,早在前两天就收拾好行李,清早醒过来偷摸下床,悄悄就出了门。
文宁醒的时候动手一摸,旁边的被子空落落,温度都凉了。
彼时浴室里一塌糊涂,浴缸里还满着水,昨夜未能放掉,滑溜的地面湿漉漉,到处都是水渍,水池台上也乱糟糟,瓶瓶罐罐东倒西歪,那一堆东西里还夹杂着一个拆开的粉红盒子。
房间内外最终是家里的阿姨来收拾整理,费了好些时间。
.
青禾银行卡上只有五位数,不能乱花,一分钱都得使在刀刃上。她去了西河街投奔叶希林,二话不说就搬进朋友的两层楼旧房子,独占二楼最西面的大房间。
叶希林收到微信知道她会来,昨天就把地方腾出来了,好心收留她一阵子。
青禾厚脸皮搬进去,先把唱片给对方,接着在这里蹭一顿热腾腾的早饭,不客气地嗦掉一大碗青菜面,再脸不红心不跳地上楼睡回笼觉,把碗筷留给叶希林洗。
她就是懒皮子,不知趣,死性不改。
好在叶希林并不计较这些,多洗一双碗筷就是顺手的事,不觉得麻烦。
中午天上露出太阳,可还是不够暖和,穿两件单衣都冷,西河街冷清萧条,风一刮,马路上灰尘飞扬,到处都乌蒙蒙一片,环境差得可以。
她俩下午要见熟人朋友,为周六的演出提前合一下,试试节奏。虽然乐队成立时间不长,但青禾与叶希林的演出经验都挺丰富,毕竟是十来岁就开始玩音乐的,对这些流程早已烂熟于心,哪会怯场。熟人朋友也是,十几年的底子摆在那儿,整个一老手,有他的加入肯定是强强联合,环城北路的演出算什么,纯粹就是练手。
青禾对接下来的安排很有信心,就凭她们仨,这个星期每天练习一两个小时便足以应付,剩余的空闲时间还能编编曲写写词,出首新歌,过后的比赛也能用得上。
然而想法只是想法,顺畅的打算中总有岔子出现。
下午到点了,朋友临时有事来不了,家里出了点状况,不得不赶回去处理。朋友还算仗义,知道如果自己不来,她们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吉他手顶上,自觉是自个儿给人添麻烦了,于是好心地找到一个人来替。
新人是朋友的表弟,十九岁,还在读大学,叫张铭。
青禾对此倒没说什么,终归还是她们欠朋友的人情债,总不能挑挑捡捡的,不论怎么样都得暂时将就,至少把环城北路的演出搞定。
叶希林也是这么想的,直接拒绝人家就是不给面子,真说不过去。
既然来都来了,那就赶紧试试手,先合一场再做打算。
这不合还好,一合差点让两人顺不过气来,张铭吉他solo还勉强过得去,但其它方面简直生涩,完全跟不上她俩的节奏。
小男生仅有的演出经验就是拿了学校的歌手大赛第一,才接触摇滚不久,很多东西都不懂,有时候听她俩说的话就跟听天书一样。他的专业储备不足,堪比新手误打误撞进入决赛圈,干什么都是一脸懵。
11/59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