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战心惊的跟着白忆走了三个时辰,沈谕注意到前面已经有非常平坦的小路了。看来这凶险的旅途,到此结束了。
第62章
沿着平坦的小路一直往前走, 渐渐地,沈谕好像看见了屋舍的轮廓。
不知道是为了放松沈谕的心情还是怎样,白忆突然开口说道:“其实吧, 我师父,挺慈眉善目一个人,而且很有才气。把你们江南的几个有名的才子叫过来跟他吟诗作对都不一定能赢呢。我的名字,就是他取的。”
沈谕正想说你不是公主吗怎么还让高僧取名,转念一想, 当今圣上, 姓百里啊。
百里,白忆.......
原来如此啊,沈谕恍然大悟。
靠近寺门, 整个建筑群的轮廓完全显露出来,的确是佛寺应有的样子。
沈谕注意到,寺门门口有好几个精壮的少年站得笔直,看样子应该就是在站岗。
看着这佛寺很是清冷, 沈谕歪头冲着白忆嘀咕道:“你这寺庙寥寥无人, 哪里来的香火钱........”
白忆瞥了沈谕一眼, “你想想啊,我们可是从后山密道上来的,哪里有什么人啊。整个寺庙大着呢, 最前面才是烧香火的地方。泰临仙山上的这座泰临寺,可是远近闻名的仙寺,前面香火旺着呢。”
两人慢慢靠近寺门,门口站岗的小和尚看见她俩立马戒备起来,其中一个高声道:“来者何人,胆敢擅闯仙寺!”
白忆撇撇嘴, 往前大步走了几步,同样高声道:“有些时日没回来,连你大师姐都不认识了?”
小和尚们闻言皆是一惊,先前喊话的那位小跑着上来,看清楚了白忆的面容立马浮现出惊喜的神色,笑道:“大师姐,你回来了。”
小和尚笑着说完,看见沈谕的时候面色变了变,看向白忆说道:“大师姐,这位是.......”
“这是我的朋友,我要带着她去见师父。”白忆大大方方地介绍道。
“既是大师姐的朋友,那我们也就不拦着了,师姐快快请进吧。”小和尚在前面带着路,把沈谕和白忆二人引进去。
进了寺庙门,白忆回头看向小和尚,说道:“能不能给我们找匹马,我即刻就要去拜见师父。”
小和尚闻言,朝着寺庙里面小跑而去,没多少时候就牵出来一匹马。
“师父还在原先的佛堂里吧?”白忆翻身上马,朝着小和尚确认道。
小和尚点点头,白忆放心下来,招呼沈谕上马,径直朝着寺庙里面奔腾而去。
两人深入了一段距离,在迈过一道红色拱门后白忆勒住缰绳,让马停了下来。
“这是规矩,进到了内寺,不是情况特殊都不能策马。”白忆解释道。
白忆站着不动了,沈谕四下打量一下,两边全是红墙,脚下是宽宽的青石板路,路的尽头好像来了一个住持,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和尚。
这些人完全出现在视野里的时候,为首的那位住持开口说话了:“公主殿下驾到,我等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还望公主恕罪。”
白忆笑了笑,往前走了两步,说道:“济源住持客气了,还是叫我白小姐吧,今日我还是仙寺的大师姐。”
说完,白忆又说道:“师父呢,他老人家在哪?”
住持笑了笑,回道:“白小姐一路奔波,不妨先休息休息用点午膳,方丈刚吃过歇下了,二位晚些再拜访他吧。”
“那行,我还回我的地方,等我师父醒了烦请住持派人通报一声。”白忆说完,朝着住持略施一礼,就拉着沈谕朝另一个方向走了。
白忆在这寺庙里住的地方跟那些小和尚完全分开的,她大概是这些弟子中,唯一一个能享受独门独院待遇的。
沈谕听白忆说,他们现在是在规矩森严的内寺,里面的弟子大多都会武功。而人数庞杂的外寺,主要就是用来赚取信徒的香火钱,也收很多前来修身养性的俗家弟子,其中不乏很多名门贵胄,男女老少皆有。
午膳一上来,清一色的素菜,沈谕还没有说什么白忆先皱了皱眉。
“怎么,你不是从小在这长大的吗?寺庙里哪能开荤?”沈谕存心调侃白忆,故意说道。
白忆面色有些发苦,“在深山里折腾一上午,午膳连油水都没有。我给你说,以前我都是骑马跑到外寺去,一直到外面有很多供信徒或者旅人商贾停留的酒馆客栈,在那里能大吃一顿。今日来的匆忙,竟然把这给忘了,算了,将就着吃吧,吃完我们好去见师父。”
吃饱喝足了,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犯困,白忆回到了她的小床,沈谕去了床边的软榻,两个人都沉沉地睡过去。
睡了约莫两个时辰,沈谕先醒了。
她在不熟悉的地方很难睡的熟,脑子里始终紧绷着,休息了一会儿自己就醒了。
醒来她走出房门,在门槛上随意地坐下了,目光穿过前院,一直看到门外。
白忆好像没有关院门,沈谕能看到门外的过道上不时走过几个穿着袈裟的和尚。
有几个路过院门朝这边看,看到沈谕皆是一惊。
这样子,沈谕觉得还挺好笑。
在门槛上坐了没多久,沈谕就看到一个小和尚朝这边跑过来,到了院门口还敲了敲门。
“进来吧。”沈谕高声叫道,朝小和尚挥了挥手。
小和尚这才小跑过来,对沈谕说道:“我来通报大师姐,师父在佛堂等着她。”
沈谕点点头,回道:“晓得了。”
她起身回了屋,一直走到白忆的床前,轻轻把人拍醒了。
“你师父等着你呢,快起来吧。”沈谕低声说。
闻言,白忆迅速地起身,略微收拾了一下仪容就带着沈谕往佛堂那边走。
廊道七拐八拐的,道路两旁的红墙又极高,显得整个寺庙很是森严庄穆,人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高僧所住的地方离内寺还有一段距离,甚至可以说都不在整个寺庙里,更是在地势更高的一座小山头上。
过去要攀登许多台阶,还要经过一条极高的吊桥,一路上还都有着精壮的弟子看守,当真是供佛一样供着。
两人穿过吊桥来到这,周围的景象跟刚才在寺庙里完全不一样,建筑寥寥无几,也见不到几个和尚,放眼望去全是周围的群山和飘渺的云雾,好像进入到了世外之境。
引入眼帘的就是眼前极高极厚重的红色大门,门口两尊高大的石佛慈眉善目不怒自威。
这般气势的威亚下,沈谕忍不住挺直了身板,凝了凝心神。
大门缓缓地打开了,里面传来一道苍老但又爽朗的声音:“知道回来了?别在门口站着了,赶快进来吧。”
沈谕偷偷瞥了一眼白忆,感觉她好像有点喜上眉梢。
两个人进了佛堂,大门就在身后缓缓关闭了。
穿过前面一动古朴典雅的厢房,到了后院,沈谕就看见院子铺上一块毛毡,精神矍铄的老人端坐在一块蒲团上,面前摆着一尊茶案,上面刚烧的茶水还在汩汩地翻滚。
白忆先跪下了,沈谕不知所措,跟着在她身后也跪下。
“拜见师父。”白忆恭恭敬敬地说,那姿态腔调,真的是沈谕见过最虔诚庄重的白忆了。
老人挥挥手让她起来,指着面前两个蒲团,示意她们坐下。
沈谕向前走的时候偷偷去瞥老人,发觉洪道高僧没有一点垂垂老矣的样子,面色还算红润,眉毛又细又长,垂垂然落下,和斑白的须发一起随风飘扬,一派仙风道骨。
白忆直入正题,说了沈谕和元一剑法的事。
洪道高僧听完,笑道:“元一剑法,你果然还惦记着,只是这一次,不知道你够不够格把元一剑带出山。”
白忆也笑了,“师父,我虽然有些时日没回来了,可是在外面我也没荒废了剑法的修习,相信这一次,我已经足够有实力,把它带出山。”
洪道高僧看向沈谕,思索着说道:“你是姜原的弟子,老朽跟姜原,的确是有好多年没有再见过了,是他让你来此学习的?”
沈谕回道:“回方丈,庄主已经失踪多年了。”
还不待沈谕说下去,白忆替她回答了,“师父,是我带她来的。她习武天分很好,剑法也卓越,既然跟元一剑有缘,何不学完剑法,好随我一起出山呢?您是知道的,我此次出山,就是要助我皇兄一臂之力的。”
洪道高僧有些惊讶,看向沈谕说道:“姜原失踪了?有多长时间了?”
“已有六年了,自他南下一次后,至今下落不明,不知所踪。”沈谕回道。
洪道高僧眼里闪过一丝惋惜,叹道:“当年,还算年轻的时候,我跟归铉曾走南闯北,游遍天下,遍结豪杰。在一次寻宝经历中于一处遗迹发现了山河枪和元一剑,似乎同是出自过去一位锻造大师之手。”
“正好我和归铉一枪一剑,自然是如获至宝。后来姜原遇见了归铉,成了他的弟子。归铉曾多次跟我吹嘘姜原的聪颖和天资,让我对这个年轻人也很是好奇。”
“再后来,我遇到了一点麻烦,归铉派了姜原南下助我。他帮了我很多,为了表示感谢,我决定传授他元一剑法。他身上担子不少,不仅仅有归铉那边的琐事,听说身后还有一个大山庄。因此在我这里没有久留,仅仅学了前两式就告辞了,跟我约定日后有机会回来再学。这些事儿至今,已有十数年了吧。”
“这些年变化好多,归铉那老东西驾鹤西去了,连姜原也不知所踪了么......”洪道高僧喃喃说道。
听着这些往事,沈谕心里也很是悲切,她满心满意都想着姜沂,想让她也来听一听,姜庄主的过往。
“既然你来了,想必也是天意,姜原没学完的遗憾,你来替他完成吧。”洪道高僧看着沈谕,笑道。
沈谕会意,立马弯身拜下,“弟子沈谕,见过师父。”
洪道高僧在两人身上扫视一圈,淡声道:“这方天地,够你二人清修了,不学成不许出山。”
“是。”沈谕白忆齐齐出声,皆是恭敬的拜下。
谁都没想到,在这仙寺的闭关修习,一修就是半年。
直到来年正月,沈谕和白忆,才得以出山。
第63章
建安十二年, 正月。
还是那扇高大的红门,沈谕和白忆,一如半年前站在红门之外。
可心境, 已是跟半年之外截然不同了,甚至可以说是焕然新生。
这半年来,每逢月初月末,二人便会前往佛堂,当面聆听高僧的教导。除此之外, 一直待在下面的仙寺里修习, 除了白忆偶尔眼馋美酒佳肴带着沈谕出去过几次,两人甚少离开仙寺。
这些时日,日益精进的, 有武艺也有心境。
起初的时候,生活很枯燥,修习很疲惫,沈谕很想念姜沂。
以往在灵烟阁的时候, 生活很忙碌, 每日接触形形色色的人, 累的时候去春陵苑见见黎姐和洛潇,日子过的很快,也很有乐子, 也没那么想念姜沂了。
但是在泰临寺,平淡的日子日复一日,里面的小和尚大都性子很和善,从不挑事,对二人也是毕恭毕敬的,这样的生活, 就把空虚和无聊无限放大了。
若是没遇见姜沂,沈谕对这样什么压力都没有只顾得清修的日子还会觉得轻松惬意,可是有了姜沂,感受过那种拥抱亲吻带来的幸福与满足,感受过那种心被爱意盈满的充实感,这样平淡的生活,就愈发的显得难耐了。
年也是在寺庙度过的。
沈谕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她跟姜沂把话说开了,彼此坦诚相见。她记得去年的正月初一,姜沂在酒会上宣布了对山庄的主权,那日她喝了很多的酒直至酩酊大醉。
沈谕放心不下她,离开宴席就直奔沂府。
那天晚上,姜沂跟她说了好多她的过往。离开沂府之前,沈谕永远不会忘记,姜沂拽过她的手一把把她拉过去,温香软玉撞了个满怀。
她尝到了她嘴里的酒香。
而今年这个年,在寺庙过的格外清淡乏味,以至于沈谕愈发的思念姜沂来。
等这次回去,见了姜沂,她一定要好好地........好好地抱抱她。
“你们在这待的也久了,此番出山,好好回去过个年吧。”洪道高僧的身影自红门后出现,微笑着看着两人。
“谢谢师父。”沈谕和白忆同时出声,皆是恭恭敬敬地拜下去。
这半年,沈谕跟着洪道高僧学到了不少,不仅仅是剑法轻功等武学招式,更重要的还有心境。
那种释然看淡的心境,让她整个人都如一块打磨好的璞玉一般,比起之前通透了不少,沉稳了不少。
“下山吧。”洪道高僧上前走了两步,仔仔细细地看了看二人,最后视线落在了白忆身后背着的用黑布包裹着的长剑上。
“元一剑,交予你了。希望你谨记教诲,不忘为苍生谋幸福。”洪道高僧又叮嘱了一句。
这话说的白忆有些眼热,她沉声道:“师父放心,徒儿定不负所望。”
两人再次拜过洪道高僧,便转身通过吊桥,离开了佛堂。
沈谕过了吊桥往回看了一眼,就看到红色大门还没有关闭,洪道高僧仍然立在原处,定定地目送着二人。
她心里也唏嘘起来,这半年,好似做梦一般。
不知此番出山,这三州,又是变了怎样的光景。
二人下山的时候仍是走的最初来时的后山密道,不过此番出山,已然跟以往完全不同了。这些日子里,二人练习轻功和体力,没少在密道上往来,连沈谕都对各路机关障碍了如指掌了。
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二人就下了山,到了原先卖马的村镇里。
两人在村子里重新买了马,就朝着烟州灵县的方向疾驰而去。
沈谕归心似箭,白忆没她那么着急但是也很顾得上她的感受,两个人都没怎么休息,几乎一直在赶路。
在灵县城门外,已是第二天的下午。
沈谕看着高大的灵县城门,看着进出来往熙熙攘攘的人群,最后看向了白忆,笑道:“你进去吧,我要改道回云州了。”
“你不跟我进去了?”白忆有些讶异。
沈谕摇了摇头,回道:“不进去了,我想我师姐了,过了元宵我应该还会回来,毕竟我还是负责我们两家合作的人。”
42/58 首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