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相乱欲何如(历史同人)——长空asakori

时间:2021-05-27 16:41:33  作者:长空asakori
  “昭容……”中书舍人面有难色,这么紧急的事情没有立刻下去传达,而是愣在那里,像是有什么话不敢说出来。
  婉儿眉头一皱,问:“怎么了?”
  中书舍人纠结着开口:“圣人……圣人昨日下旨……免去苏相公的相位,迁为扬州长史……”
  “什么!”皇帝的突然袭击比天灾还令人可怖,婉儿觉得那股晕眩感更加明显了,也不顾僭越的罪名,竟然扬声问道,“圣人为什么这么做?”
  “是……是苏相公出镇河北前抓了一个术士,叫郑普思的,皇后认为苏相公抓错了,几次请他放人,苏相公不肯,陛下严旨不从,故而……”
  婉儿来回踱了几步,烦闷到极点:“那如此重要的诏书为什么没有经门下省审批,为什么不报上来!”
  “圣人说……昭容近来日理万机,形容憔悴,这种杂事就不必打扰您了……”
  婉儿觉得这种理由简直荒唐得可笑,罢免一个宰相,竟然被说成是“杂事”。自知与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争执没有意义,婉儿强压下怒火,抱着最后一丝侥幸问:“诏书发下去了没有?还能追回吗?”
  强压怒火的沉静比直接发怒还令人害怕,中书舍人颤颤巍巍地回答:“特使昨夜就已经赶去河北了,只怕不日就要到达……”
  话音刚落,兵部的传员大声喊着“军报”,静谧的大兴宫中,他的脚步如军情般紧急,刚到殿门,就喊出了声:“昭容!突厥南下!鸣沙告急!”
  几个值员全都站了起来,婉儿只好撂下苏瑰的事,着急地过去抢过军报,一面看着一面吩咐:“兵部的地图!”
  这样紧急的军报让懒散的值员们不得不打起精神,兵部立刻送来朔方地区的详图,往地上一铺,婉儿倒拿起笔架上挂着的毛笔,太极殿众人围拢在大大的地图前。
  “突厥有十万骑兵突袭鸣沙,是有备而来,鸣沙不可守,要以坚城抵御突厥骑兵。”婉儿仔细地分析地图,最后把毛笔落在两座城池上,“突厥南下并不为挑衅大唐,多是为掠夺百姓,会州和原州毗邻大河,世有屯田,突厥人只怕是冲着这两州去的。传令朔方军的张仁亶将军,让他务必死守城池,不得出战,待突厥疲敝再酌战机。”
  兵部的官员一听,却支吾起来:“昭容……”
  “怎么了?”婉儿依然盯着地图。
  兵部官员低下头,小声说:“昭容,前些天……皇后授意宗尚书……把张将军调……调回来了……”
  “什么?”前有苏瑰,后有张仁亶,皇后到底还调走了多少能臣,婉儿十分震惊,积攒的怒气使她把手里的笔倏地掷在地上,厉声道,“这么大的人事调动,为什么没有传奏!”
  “是……是皇后呈给圣人直批,宗尚书直接下的兵部令……”声音越来越小,说的事却越来越大。
  婉儿心知大事不好,晃了晃身子才勉强定住,强压怒火,冷静地问:“现在朔方军大总管是谁?”
  “是沙吒忠义将军。”
  “沙吒忠义……”婉儿的脑子里飞速划过这位将军的作战履历,忽然起身,到案边拔笔写下一张小笺,唤道,“来人!”
  太极殿门外常年驻守翊卫,是可以交代机密的亲军。门外的人闻讯进来,在看到竟然是薛崇简时,婉儿有些意外。
  有他这样的身份反而更好了,至少不会被挡回来。婉儿把小笺夹在军报里递给他,吩咐道:“速去呈递圣人,朝廷要动兵,请圣人的示下。”
  “突厥南下,鸣沙告急,可使张仁亶将军速返朔方军,守会、原二州,二州坚城,更兼张将军名望,可阻突厥铁骑。”拟办笺交到韦皇后的手里,来传信的薛崇简见她从头到尾读下,竟然笑了起来,“沙吒忠义不会打仗吗?为什么一定要张仁亶去?沙吒将军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凭着二州坚城,怎么就不能抵挡突厥人了?回去跟她说,圣人不许!”
  “等一下……”李显还是第一回收到军报,自然地有些怕,忙拦下韦后,劝道,“军报上说,突厥有十万之众,已经逼近鸣沙,好像很是危急,是不是回宫讨论一下?”
  “陛下此时回宫,裹儿的婚礼怎么办!”韦后瞪圆了眼,不敢相信这是李显说出来的话,“大唐兵强马壮,哪能被那蛮族十万人就威胁边境了?陛下不知兵事,信上官婉儿的危言耸听,怎么不怀疑她如此保举被换下来的张仁亶,是收买人心想篡夺陛下的兵权!”
  “怎么会有这种事……”李显总是被妻子的气势震慑住,想要替婉儿说话又不敢,只好讷讷不言。
  韦后见他不说话了,在屋里一团大红喜气中抽笔写了两句,也夹进军报里,扔给薛崇简:“不必议了,烦请薛少卿把圣人的批复送回去。”
  “突厥南下掠夺是常事,有沙吒将军坐镇,尚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寥寥几句话就把她打发了,看着手里署名李显却明显是韦后的字迹,婉儿拧紧了眉。
  沙吒忠义虽然历过几次战阵,但从未当过主将,更谈不上“坐镇”之说,突厥虽然时常南下,但此时竟然聚集十万之众,又瞅准方才以唐代周的时机杀过来,正是来势汹汹势在必得,若是没有一个有经验又有名望的将军坐镇,只怕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沙吒将军初任朔方军,不如张将军常驻朔方,有军心所向,突厥此次入侵恐不同以往,择鸣沙突袭,是考虑到此地为大唐、突厥与吐蕃三国交界,各方军力混乱,可趁机而入。故此战不容败绩,必须有十分的胜算,若是会、原二州因此陷落,便可向东横扫至凤翔府,届时京师西门大开,大唐危矣!况此战一旦火并,必须速战速决,含嘉仓见底,河北山东的灾荒仍在横行,国内粮食调补已趋艰难,若是再摊上恒久的战事,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拟办笺上的字更多了,如此恳切的请求在韦后看来依然是掩不住的私心,正在里面照料女儿,第二次被送信的崇简唤出来,韦后心里堵满了恼怒。
  “谁不知唐军善战,西域诸国闻风丧胆,不管他突厥挑哪个位置突袭,都不足以拔我一城一地!灾荒这种晦气事也送过来,圣人又没有卡她的钱粮,她既居其位,不能妥善处置,是她的罪过,反倒逼起圣人来了!”韦后连批复也不写了,急着把崇简打发走,“回去跟她说,今天是安乐公主的婚礼,圣人就这么一个未出阁的女儿,识相的不要再拿这种事来烦人,边将的事边将自己会处理,不用她这个昭容插手!”
  被踢来踢去的军报再次回到了婉儿手里,沾上婚礼现场的香粉,金戈铁马被绮丽风华掩盖。婉儿觉得扎眼,伸手拂去那上面的红粉,手持着军报,紧皱着眉俯瞰铺了满地的地图上,那个叫鸣沙的地方。
 
  ☆、第八十二章
 
 
  大婚的喜气刚刚散去,西北的硝烟已经在京师悄悄弥漫。
  太极殿的军令因为没有获得皇帝的审批而未能发往朔方军,朔方军大总管沙吒忠义轻敌冒进,主动令会州和原州的守军开城而出,赴鸣沙寻突厥人决战,果然被人抄了后路。突厥人毫不费力地拿下了两座州城,借助着原属于唐军的防御系统,痛击仓皇回援的唐军,唐军战死六万余人,两座州城多年积蓄的钱粮,一夜之间被突厥人掳掠殆尽。
  “这是国耻!”太极殿上久违地开了大朝会,面对默不作声的群臣,韦后从皇帝的身边站了起来,那坚定而愤怒的眼神,几乎不会让人怀疑她在急着撇清责任,“沙吒忠义深受皇恩担此重任,竟然没能抵挡住突厥人!他还有脸逃回来,这是主将严重的失误!”
  朝上没有人敢说话,谁都知道那位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沙吒将军要倒霉了,韦后追问责任的时候如此义愤填膺,一席话却都没有放在如何解决兵祸危机上去。
  “还有吐蕃人!会州和原州就在他们的边境之上,既与大唐结为甥舅之国,突厥人这样猖狂,为什么拒绝派兵相助!”韦后将吐蕃送来的国书往地上一扔,“兵部修书求援,他们竟敢下国书来请求和亲!要我们送公主过去才肯发兵?他们是忘记了五年前是怎么被大唐打得不敢越界的吗?如今竟敢趁人之危,犯我天颜!大唐一定要发兵,一定要打过去!”
  韦后独自在阶陛上振振有词,坐在主位上的李显却是一言不发,身为兵部尚书的宗楚客掂量着兵部的家底,也不敢出声附和韦后的豪言壮语。韦后扫视一眼不敢与自己争锋的群臣,忽然意识到有人没有来:“上官婉儿呢?圣人命她主持朝政,朝廷出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来上朝!”
  “昭容……昭容她去户部查账了……”有官员小声回禀。
  “都什么时候了,还去户部查什么账!”韦后用愤怒来掩盖自己面对战事的不知所措,不容李显说一句话,她便直接用手指着外面,传令道,“翊卫在哪里!让上官婉儿回来议政!”
  其实从接到被敷衍送回的军报起,婉儿就立刻动身去了户部,那一夜长安城里为了安乐公主的婚事狂欢了一宿,户部却挑灯夜战,把算筹摆了一宿。有了吏部越权行事的前车之鉴,婉儿也不敢相信户部报上来的钱粮名目,拣择与战事相关的几个仓库,实地查验一番,再将数据一核算,果然在户部充盈的账目下,实际的仓储早已被蚕食得不堪入目。
  从户部度支的名目相当繁多,包括安乐的大婚、婚前置办的宅子、梁王私宅的修缮、皇后别苑的建筑,乃至宫中禁苑饲养珍禽的开支,尚膳局为满足公主宴饮苛刻需求的鲜品……最近的一例,竟然是为上官昭容置办宅第,没有写皇后的授意,也没有婉儿的签名,户部理应拦着的事情,全都由皇后力荐的户部尚书杨再思亲自操刀办理,这些本应由皇帝内帑出资的项目,全都由国家和民众买了单。
  比这更加糟糕的是,那天不许婉儿过问的三百名县官只是冰山一隅,这些食民禄的“硕鼠”在短短一年间已经遍布,他们兼并前朝力推政策发给百姓的受田,成为一方地主,百姓要向朝廷和地方官交两份税,甚至朝廷该收的赋税收不上来,大宗的钱粮反而落入了地方官的口袋里。朝廷第一年的财政就是赤字,前朝积累下来的钱粮像被投入了无底洞,急速地消减下去。
  婉儿刚刚还朝时,在六部中就尤其注意吏部、户部和兵部,如今越发确定,这样的骇事,是由吏部开始的大腐败。武皇最讨厌拔擢官员先看门第,不仅是武皇踩着门阀上位所致,更表现出武皇集权的决心。官员一旦把门第看得比皇帝重要,就会各为其主,陷入无穷无尽的党争,武皇扩大科举、开创殿试,其实都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她一生都在努力打破门阀,却在宾天后仅仅一年,就被她的儿子把门阀的案翻了过来。只不过如今的新门阀既不是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又不是功臣新贵,而是欲望永不能平的皇后,和地位尴尬唯有发展势力才能自保安全的梁王。
  吏部选官一旦出了问题,这些不学无术只会谄媚上司的下臣,不知忠君为何物,不知报国有何门,更不知体恤下民,不明白县官是国之根基。于是户部的亏空便理所当然,这些官员只知道自己对出身门第的责任,不知道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地方官为自己敛财,分得应纳赋税的一部分去“孝敬”门第;中央官也为自己敛财,分得户部大仓的一部分去“孝敬”门第。钱粮落入门第手里,用以修建豪宅和运输山珍海味,奢侈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尽头?于是钱粮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些不必要的消耗品里,朝廷的仓库越掏越空。
  户部的仓空了,由国家养起来的军队就断绝了粮饷来源。边关屯田,士兵拿的是朝廷和屯田的双份粮禄,朝廷把粮饷克扣下来,士兵就只能自食其力,本就有被朝廷抛弃的无力感,有名望的将军坐镇时,尚可稳定军心,一旦将军无过被调走,军心就更加容易动摇。士兵的钱粮没有保障,将军里又混杂着靠门第晋升的庸人,这些人占据了军功升职的位置,士兵作战便毫无动力。在这样的军政大势下,婉儿荐张仁亶回去领兵已经是冒险之举,偏偏连这样的建议也不被允许,横遭了韦后的猜忌,用稳不住军心的沙吒忠义,其实沙吒忠义又何尝不是冤屈?
  用人不当,就会盘剥本属于国家的经济利益,国家没有经济支撑,战争就必然失败。其实在这三类事务中,但凡有一部的尚书看得清,但凡有一个监察御史能直言,冒死进谏一番,或是对立操作一阵,都不会使鸣沙的战事迅速败绩。可偏偏吏部尚书韦巨源和户部尚书杨再思都是韦后的门第,兵部尚书宗楚客是武三思的门第,三个重要的职位,都被门第之官占据,形成了这个败坏朝廷的闭环,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昭容!皇后请昭容回去上朝!”忙忙碌碌的户部门口,跑来宣政殿的翊卫。
  账已查完,本就要回去议事了,婉儿放下账目,闭了闭眼消除用眼过度的模糊,起身跟着他去:“走吧。”
  庄严肃穆的宣政殿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位常秉军国大事的上官昭容身上,仿佛只要她一站上朝堂,再艰难的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办法。
  吐蕃送来的国书被韦后扔在地上,没有人敢上去捡,于是婉儿进殿时便一眼看见,俯下身,轻轻把它拾了起来。
  “鸣沙之战败了。”见她也不说话,韦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没好气地出声提醒,“宗尚书向吐蕃求援,吐蕃人竟然送过来和亲的国书,昭容看看,怎么办吧。”
  婉儿仔细地把国书读完,从容不迫地说:“请张仁亶将军替换沙吒将军,阻击突厥骑兵。至于吐蕃,别无他法,和亲吧。”
  “和亲?”主位上的李显也坐不住了,瞪着婉儿声音颤抖,“你说和亲?”
  “上官昭容。”韦后变得严肃的一张脸旁,鬓角下隐隐滴下一滴汗来,“大唐从未有过被逼和亲的先例,太宗朝文成公主是大胜而和,彰显大唐宽容之德,如今既已结成甥舅之国,哪里有再次和亲的道理?况且一受威逼就妥协让步,你让圣人的脸面往哪里放?”
  知道问题严重了,话里就拉上“圣人的脸面”,方才越过圣人在朝堂上大吼大叫,毫不顾忌圣人脸面的却不知是何人。婉儿觉得好笑,挽手站立,问:“不答应和亲,难道殿下想要两方开战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