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胡成挥出右臂,若是被这一拳砸到,不死也要断几根骨头。然而喻苏脚步未动,面色不改,只上身飞快后避,拳风从正面扫过带起鬓角的发丝,喻苏以掌泄力,直接将胡成摔翻在地。
“嘭”地一声,地面扬起尘土。
寂静过后,教场爆发出剧烈的喊声。
都是靠军功吃饭的汉子,想在军中立足,没什么比用实力说话更快的方式。
今日教场相搏,喻苏成功抹消了不少人心中的不忿,他这个监军的位置也算是彻底坐稳了。
喻苏用袖子擦去额头的汗,这动作带了几分不羁的味道,看得军汉们羡慕得很。城中不少小娘子就喜欢顺王这样文质彬彬的,奈何他们没有这样的好相貌。
这些军汉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皆因阳池民风开放,男女间表达爱意的方式更是大胆。
遇到合眼的郎君,虽不至于当街阻拦,但私下里却会派人去打听一番。若是没有婚配且门第相当,指不定就会寻了媒人主动去说合。
昨日喻苏和宓葳蕤打马进城,好在两人戴着幂篱,不然只怕会引来好一阵轰动。
喻苏伸手拉起躺在地上的胡成,期间身形未动,足见下盘之稳。
起身后,胡成还有些懵,却仍没忘表达对喻苏的佩服。
喻苏难得笑了下。
只是这笑意还不待挂上眼角,便看到站在比武台边的夜九。视线挪动,宓葳蕤并不在人群中。喻苏猛地握拳,飞快走过去,“国师呢?”
“殿下,此处不便。”夜九左右看了看。
“怎么了?”秦越走过来,看到夜九也意识到不对,压低声音,“去军帐中再说。”
“张兄杨兄,我与监军有事相商,今日练兵便拜托二位了。”秦越朝着张杨二人说道,后者点点头,示意并无问题。
夜九也借着需给京中送信,宫中近卫支开。
留下的五名暗卫,在外人看是惠仁帝亲信,实则皆为喻苏的人。
秦越吩咐亲兵在外守着,示意喻苏稍安勿躁,接着厉色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属下失职。采药途中偶遇大夏探子,敌众我寡,没能看顾到国师,让人钻了空子。”夜九见喻苏神色愈来愈冷,心中愧疚更甚,“本想上前夺人,却被国师制止。”
“属下见国师神色似有所打算,迟疑间,大夏探子已迅速撤离。”
听完夜九的话,喻苏多少清楚了宓葳蕤的打算。
他咬住牙槽,气宓葳蕤先斩后奏,又止不住的担心。早知道会出这种事,就不该将查到的东西对宓葳蕤和盘托出。
“阿娆。”秦越安慰道,“大夏集结大军已久,却始终并未发兵,可见有所顾忌,是以国师被擒尚有转圜的余地。”
“三哥,我知晓。”喻苏揉着山根,心中疲惫,“你将当时的情况细细说来。”
夜九应是,将事情始末道来。
喻苏边听边思忖。
有些事未定,此时还不宜说与秦越,喻苏心知应当相信宓葳蕤的判断,但那到底是敌营。
“今日跟去的还有宫中近卫,此事定然瞒不住京城。”秦越开口。
“八百里加急再快也要五日,一来一回,十日的功夫,足够了。”喻苏语气十分笃定,像是同样在劝服自己放下忧虑,“三哥不必担心,国师此举并非莽撞,定是能顺利脱困,才会如此行事。”
“那便好。”秦越不再多问,“国师被擒,等同于宣战,不论打不打,都需表明态度。”
“三哥所言甚是。”喻苏强迫自己静下心神。
秦越看出他的焦躁,不知如何安慰,只得拍了拍喻苏的肩。
得知国师被擒,军中气氛陡然紧绷,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还未接到塘报,一场阴谋也悄然开始酝酿。
宓葳蕤不在,每日为惠仁帝针灸的事情便落在了朱济善头上。
许是之前下了大力,又有朱济善每日精心照料,宓葳蕤离开后,惠仁帝的身体维持的不错,也并未出现大碍。
又一次针灸后,惠仁帝舒畅地起身,紧接着就听到柳四喜来报,说贤王殿下等候在外。
近来,贤王打着尽孝的旗号频繁入宫,有时是变着话给惠仁帝逗趣儿,有时是寻上些稀奇的宝贝敬献给惠仁帝。
贤王此举让群臣不解,却又寻不到错处,是以只能静观其变。
唯有知晓皇上将要命不久矣的朱济善猜测,贤王是不是从哪得知了惠仁帝的身体状况。
事实证明,朱济善并未料错。
此前德妃打算让贤王揽下监军之事,却不想翠珠从青云阁的药师口中得知皇上已油尽灯枯。
单单几句话,并不能让德妃信服,靠着埋在宫中所剩不多得钉子几番求证,才终于确定翠珠听到的消息并未作假。
皇上随时都可能驾鹤西去。
此时若是离宫,有个万一,岂不是失了先机。
德妃算盘打得极好,却不知自己已经一脚踩进了圈套之中。
作者有话要说: 修个错字!
第136章
惠平九年, 夏初。
伽邑命使者与大夏送去书信,令其交出国师, 大夏虽未斩来使,却当场撕毁信件。
自此,阳池出兵。
两国于朔北几次交战,战况焦灼不下。宓葳蕤并未被拉倒城头,而是在后方由专人看守。
又一波不疼不痒的进攻防守后,双方再次鸣金收兵。
夜色降临。
大军驻扎处燃起篝火。
伙夫架锅造饭,不多会儿营中便飘起饭香, 沐语安走过来, 期间有兵卒站起身想要行礼, 被他抬手按住,“不必。”
“可能用饭了?”
伙夫捞起两个碗,盛满后递给沐语安,“将军请。”
“嗯, 多谢。”无关军务,平素里沐语安并不自恃身份, “诸位也赶紧用饭吧。”
“将军,今日不如由卑职去送饭。”一人主动请缨, 引得周围众人看过来。
这几日皆是沐语安亲自给宓葳蕤送饭,若哪次不是, 宓葳蕤是动都不会动一下。不少人早就心中愤愤, 不过一个俘虏,还这般拿乔, 真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
然而沐语安却摇摇头。
“伽邑国国师疑心甚重,还是我去得好。”沐语安按住说话之人的肩,“我知晓你是好意, 但此人身份不同,不能轻易取其性命。若是出了岔子,敌军便没了后顾之忧,且伽邑有秦行之,兵力也不比大夏弱。拿捏住他,还能让对方心生顾虑,不敢轻易攻城。”
众人恍然大悟,就连素来喜欢与沐语安唱反调的李商都未出言反驳,当初他出口让人擒住宓葳蕤便是为此。
一番解释后,众人不再愤愤不平,显然这个说法成功说服了他们。
沐语安将他与宓葳蕤达成交易之事掩饰的很好,唯有派去送信的亲兵知道,待抓出军中细作,便是交易结束之时。
棉布帘被掀开,站在帐内的宓葳蕤侧身看去,没瞧见守在沐语安身边的黑猫,他有些意外地挑眉。
“今日的晚膳。”沐语安语气疏离,注意到宓葳蕤的目光后不禁皱眉,又是这种琢磨不透的视线……
“劳烦将军了。”对沐语安仍带着审视的目光,宓葳蕤只做不知。
如今两人看似达成交易,可他的身份到底是俘虏,为防万一,是以手中仍捏着底牌。
一碗饭下肚,宓葳蕤很是文雅地用粗茶漱口,“细作一事,将军可有眉目?”
沐语安抬起头,嘴巴动了动,“不出两日,到时我会将许家通敌的证据给你。”
“将军言出必行,我自是放心的。”宓葳蕤说完,见沐语安眉头紧锁,略微斟酌后意有所指道,“不过,之后将军打算如何。”
“既是细作,理应当斩。”沐语安目光沉沉。
“我指得并非此事,将军何必装傻。”宓葳蕤将话挑明,“细作确实当斩,可这细作若是冲着将军去的,又该当如何?”
沐语安起身欲走。
宓葳蕤并不阻拦,而是接着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夏储君既然欲以妻弟为刀陷害将军,将军难道真以为能悄无声息的处理掉细作。只怕细作一出问题,使计之人便会想方设法给将军扣上谋逆的帽子。”
“若是一人也罢,可惜据我所知,将军双亲具在,京中亲族便接近百人,能使出这样的毒计,难不成还会动什么恻隐之心。”
帐外风声呜咽,犹如猛兽哀嚎,衬得帐中气氛更是冷寂。
“国师所从之人与本将军皆囿于此,有担心本将军的功夫,国师不如多替顺王考虑考虑。”见沐语安停下脚步,宓葳蕤继续道,“顺王自是与将军不同。”
“有何不同?”沐语安试探。
“驻守阳池的秦将军与顺王乃是莫逆,王爷此行也并非逃亡而是为了避开京中纷乱。有人在背后使坏,不过是想害他性命,可惜有秦将军护着,此事便无成功的可能,但是将军却不一样。”
“如今李商对将军虎视眈眈,试图揪倒错处谋夺兵权。殊不知他也不过是个马前卒,使计之人是既想害你性命,还要给将军扣上顶谋逆的帽子。”
“以此来看,将军是腹背受敌,而顺王不过是清理门户。”
宓葳蕤将形势看得分明,他相信沐语安也心中有数,装作不知,不过是对他这个敌国国师仍有所防备罢了。
“你倒是好心。”沐语安语焉不详。
“只是与将军身边的黑猫有缘罢了。”宓葳蕤抛出诱饵。
“什么黑猫?”沐语安先是不解,随后猛然看向一脸深意的宓葳蕤,“国师莫不是在装神弄鬼。”
“怎会。”扫过沐语安攥到发白的骨节,宓葳蕤笑笑,“我不仅知道将军身边有只黑猫,还知道你幼时曾有过一劫,能活下来,全因黑猫以命换命。”
沐语安心惊,幼时中毒命悬一线之事,乃是不为外道的秘辛,宓葳蕤怎会知道的这么详细。
“你到底想做什么?”
“待将军从此事中顺利脱身,再谈其他。不过在此之前,为表诚意,给将军看看也不是不可。”
原先不在沐语安身边的黑猫在他用言语施压时便冒了出来,不仅频频挥爪,还冲着他的衣摆又扯又咬。
奈何黑猫如今只有灵体,对宓葳蕤根本造不成实质性伤害。
宓葳蕤无视反抗,一把将挡在沐语安身前的黑猫捞起。
沐语安紧盯着他的手,灵气拂过,黑猫渐渐现出身形,熟悉的金瞳,沐语安看到就知道不会错。
宓葳蕤手一松,黑猫便扑进了沐语安怀中。
只存有灵体的黑猫即便看得见也没有实感,但沐语安的动作仍旧小心到像是抱着一件易碎品,看着笑而不语的宓葳蕤,沐语安低声道:“国师当真是老谋深算。”
“将军过奖了。”看着黑猫已然开始黯淡的身形,宓葳蕤心中微动,“伽邑有秦家,大夏有沐家,开战不过是鹬蚌相争,分不出高下不说,最终还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这仗不该打,也不能打。此前将军手握三十万大军都不曾出兵,想必便是看清了眼前形势。”
“如今有人欲以万万兵卒的性命来铺出一条登天之路,这样的人做了天下之主,必使得生灵涂炭。将军与我所行之事,皆是为匡扶正统,要知,先下手者为强,错过了时机还会反受其害。”
第137章 (补全)
宓葳蕤说得话, 沐语安何尝不知。
只能说权力当真诱人,即便不择手段, 也要扫除他们这些所谓的障碍。
十多年前下毒不成,如今又使出鬼蜮伎俩。
沐语安苦笑了下,他该庆幸好在伽邑上下也并非一心,不然如今哪还有机会让他和宓葳蕤对坐于此。
“国师之意,我已知晓。”话音间,沐语安神色坚定起来,“后日子时, 军中会潜入刺客, 国师到时可借机趁乱离开。”
如他所料, 沐语安并非没有准备。
只不过在他将话说开前,仍对他存有戒心,是以有所保留。
“将军是明白人。”得到肯定的答案,宓葳蕤神情也不似之前严肃, “待我离开,还有一事须得将军帮忙。”
“何事?”沐语安问。
“还请将军放出消息, 军中大火,国师所在军帐亦未能幸免, 帐中之物皆付之一炬,国师生死不明。”宓葳蕤一字一句道。
“国师难道没想过, 此举会陷大夏于不义。”以宓葳蕤的心思, 不可能想不到这些。
“非也。”果不其然,宓葳蕤笑着摇头, “若这些刺客皆出自伽邑呢?”
沐语安细细一想,看向宓葳蕤的眼神又变了变,“国师多智近妖, 在下佩服。”
“不过是所处位置不同,考虑得不一样罢了。”宓葳蕤并未故作谦虚,但沐语安显然并不这么认为。
后日行动的刺客乃是受太子指使前来暗杀李商,打算事后嫁祸与他,从而寻到借口对他和国公府发难。原本沐语安计划拿到人后以此来策反李商,顺道让宓葳蕤趁乱离开,却没想到宓葳蕤的谋算不止于此。
不得不说,宓葳蕤这招可谓是一举多得。
若是放出刺客出自伽邑的消息,既能暂时迷惑太子一方,还能免除宓葳蕤失踪后各方猜度。
同样地,对宓葳蕤而言,也给了他妥当离开大夏且不被认作内奸的理由。
既然是伽邑的刺客,国师失踪那极有可能是被救走了,到时宓葳蕤不论出现在伽邑何处,都更显合理。
沐语安没有异议,宓葳蕤便知此事已十拿九稳。
只要能确保沐语安执掌兵权,大夏与伽邑便不会轻易开战,宓葳蕤假装被擒至大夏,便是为此。
62/69 首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