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主公奉天子以令不臣(穿越重生)——何日不生尘

时间:2021-07-29 19:30:22  作者:何日不生尘
  然而没过多久,又一条消息不胫而走——几大商户已经囤积了四十多万石的粮,足以让京城支持几个月,并使粮食价格回落,但他们只是秘密囤积,慢慢发售,让市场价格继续居高不下。
  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再对比朝廷慷慨平价发售的行为,所有百姓的怒火再次重燃。这一次,无论各大商户怎么解释,民众都已经不买账了,他们刚刚好转的生意再次跌落谷底。
  皇宫里,吕承泽和户部的几个官员,加上岳祈,一起悠然的向皇帝禀报这些日子的战果。其实这些政事,不对皇帝说也是可以的,不过吕承泽分外兴奋,想和帮过他忙的皇帝一起分享这快乐。
  吕承泽江若淇和岳祈等人自八月十七日秦公达处的赋税送到时,就已经开始让人售卖给几大商户粮食,到西川的粮食送到时又卖出了一部分,剩下的便自己囤在了国库。
  九月五日时,官家粮铺开始发售平价粮食,到十月十二日,几大商户终于顶不住压力,彻底败阵,血本无归,并且其他的生意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于是几个或长或幼的臣子聚集在垂拱殿中一边谈论,一边不时大笑。布局与收网时间从盛夏跨越到入冬时分,粮价高涨问题彻底解决。并且这一回,财政问题也解决了,某朝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他们这边是商人破产,朝廷得利。
  另一边,几大商家焦头烂额的应对手中各商行入不敷出的情况,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要还朝廷或私人借贷家族的巨额贷款。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开始将手下的产业抵押或直接卖出,一些精明的商家立刻抓紧时机,低价购得这些产业,于是几大家族垄断市场的情况得到大大的缓解,原本的小商户纷纷扩充了产业。
  十月二十日起,几大商户在经过再三思量后,找到官府,言说可以将名下的一些商铺抵给官家,以偿还借贷。官府在几日后只应允抵押一部分,剩下的铺子还是由他们自己变卖,官府没有精力管太多铺子。
  于是几大商户无奈之下,只得继续向其他商人售卖铺子。那些商铺售卖给私人商户之后,就基本没有再买回来的可能了。
  十月三十日,京中出了一件虽然不大,但传遍全城,让所有人津津乐道的事——郑家二房的二公子,以及韦家的大公子,不约而同的跳了东西两端的汴河,然而很快又被路人救上来了。据说路人听说救的是他们二人之后,纷纷一脸惋惜和懊悔。
  “听说没,郑家的郑云河和韦家的韦济跳了汴河!”某条街上,两个认识的人相遇,立刻凑到一起窃窃私语。
  “听说了听说了,可惜被救上来了。”
  “活该,真解气,哈哈哈!”
  于是这几天,全城都弥漫着快活的空气,吕承泽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也毫不意外。后世多少商家在遭逢巨大的市场落差的时候,接受不了,跳楼自尽了,只是本朝楼的高度不够,他们没法跳楼,只能跳河。
  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正是还借款和利息的最后期限,他们估计是刚还完钱,承受不住打击了,尤其他们还是冲在一线,与供货方对接的人,估计会承担家族不小的指责。那些掌权人也不想想,子孙的行为是经过了他们许可的,他们也以为京城的粮价一年内不会有大变动。
  然而人性的弱点终究不可避免,那些人遭受巨大损失,恼羞成怒后,总是找各种理由迁怒于旁人,更何况他们还是高高在上,平时无大事也要教训子女的父辈。
  这个时候,几大商家还在担心另一个问题——他们已经看出了这次官府是有备而来,故意整治他们这些扰乱商场的大商户,然而朝廷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他们最初将粮草卖给朝廷的敌人勤王军的行为,准备将他们问罪,他们却一无所知。
  财产损失了,尚能重来,但性命丢掉,他们可就全完了。于是几个商家族人都是战战兢兢,仿佛头上悬着利剑,不知道何时掉下。
  
 
  ☆、落定
 
 
  岳家府邸,会客厅内,甄家族长甄致远坐在座上饮着茶水,昔日的风采早已不见,唯余满面颓然之色。他颤颤巍巍的放下茶杯,对岳祈拱手道:“岳兄,我也不多话,与兄长直说了罢。弟此来是想问,兄长可知朝廷是怎样的打算,会不会……”
  甄致远的话没有说完,但两个人都明白,他问的是甄家有没有抄家灭门之祸。岳祈看着这位非常熟悉的亲家,叹了一口气,说道:“贤弟,朝廷已经给过机会,让你们选择,可你还是囤积了大量货物,并且隐瞒不发,且不及时降下粮价。”
  甄致远听完这话,顿时面如土色,半晌才神情恍惚道:“朝廷还是不会放过我们了么……”
  岳祈见到他心里有了最坏的结果,这才又说道:“非是贤弟想的那样,我只是惋惜贤弟本可不必有如此巨大的损失。至于赶尽杀绝这种事,朝廷是不会做的。”
  甄致远愣了一下,眼中又放出光彩:“是么?”
  “没错,天下方经战乱,休整未久,会与民休息,少杀伐之事。你们已经付出了代价,朝廷再把你们逼到绝路,又能怎样呢。”
  甄致远神色泫然,几欲痛哭失声,然而缓了一会儿后,站起来哽咽道:“如此,谢过朝廷宽宏大量之恩,我等必吸取教训,不再犯错,不再办些钻营逐利,不利民生的事。”说罢,拱手深深一拜。
  岳祈也起身,走到堂下把甄致远扶起,叹道:“贤弟知错就好,以后一定要本分行事,不可有侥幸之心,再有下次,谁也救不了你们了。”
  “是,弟记住了,绝不再犯。”
  虽然几大商户从岳祈这里探听到了朝廷的口风,但还是战战兢兢,怕朝廷对他们出手。几天后,朝廷户部官员分别召见各商户管事人,对各商户哄抬物价的行为施以处罚,大商户罚款三十万两,其他小商户罚款两三万两到十万两不等。
  收到关于财产的处罚后,几个大家族方才长舒一口气,略微放下了心。关于粮草事件的惩罚,基本是是尘埃落定了,虽然罚款很多,需要还的债务也很多,但也不是凑不来。
  这段时间里,几大商户变卖了京外以及京内的许多产业,又把囤积的粮草转让了一大批给其他商户和朝廷,京畿市场逐渐归于平静。短短的几个月,京畿商户的势力便被重新洗牌,原本的几个商业大户损失了一大半产业,成为三流商家。
  罚款收上来一批后,朝廷又多了许多收入,如果放在后世,倒是可以给粮价飞涨地区的百姓以钱款补偿,但是在古代直接给百姓发钱显得有些奇怪。
  于是,朝廷宣布拥有京畿户籍以及在京停留一年一上者,每户可领米面豆豉等共五十升,环京地区同样粮价有所上涨的地方每户领二十升粮。
  开仓放粮在古代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多数时候是在饥荒的情况下对灾民的救济,现在发放的粮食则纯属是对大众的补偿加福利。朝廷已经减了一半的赋税两年,对民众来说是不小的的补偿,不过吕承泽还是觉得直接发点东西更快乐,正好庆祝一下这次的大获全胜。
  最后,得到免费粮食的民众果然很快乐,纷纷交口称赞当今朝廷的仁政。且当权者不仅对内仁政,对外又具有威权,竟然能要到好多年都要不回来的赋税。
  于是,许文和走在街上,听到百姓们对朝廷以及当权者吕少保的称赞的时候,觉得有些感叹,如果主公继续这样当政的话,以后说不定能不违民心的接过帝位。
  他现在还看不出来当今陛下到底是不是安于命运安排的人,可以肯定的是,陛下非常聪明,如果陛下稍稍有些野心,都会对现在的民意感到不舒服。
  许文和观察了几天之后,就发现陛下对主公并未显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除了在提到寻找鹦鹉的事件时。那只鹦鹉在失踪了半个月后,居然在郑州被官府发现,官府还以为是哪个崇敬陛下的人养的鹦鹉,张榜找了几天,却一无所获。
  几天之后,巡查到那里的方应时发现了布告,才揭了榜拿到那只鹦鹉。于是沈奕直接把那只鹦鹉赐给方应时了,免得吕承泽再教它骂人的话。
  十月份时,方应时完成了巡查任务,惩治了一批贪官,回京城复命,于是众人在去给他道贺加接风洗尘的时候又短暂的和那只鹦鹉打了次交道,那天陛下的脸色不是太自然。于是众人嘻嘻哈哈,插科打诨了过去,就各自逃回府。
  当然,除了这些插曲,君臣之间整体的氛围都是十分融洽的。
  吕承泽种的夏玉米在之前九月末的时候也收上来了,五亩地收得1200斤,种的太晚,收成少了不少,不过做种子也足够了。于是朝廷准备第二年春日时将其中的大部分发给一些地主和农户,以更快的推广种植。
  秋收时节过后,各地又收上了一批赋税,由于战事的结束以及赋税减免,归田者大大增加,赋税倒是比去年多收上来了很多。朝廷减了一半赋税,百姓少了很多负担,到冬日时,家家户户都和和美美,安稳的过战后第一个休养生息的年末。
  
 
  ☆、新令
 
 
  国库充盈,钱粮到位后,吕承泽也有底气办他一直想办的事了——给街道放置垃圾桶,先从京城开始试点,逐渐推广到外面。吕承泽去找许文和说这件事的时候,不由得感慨自己真是不忘初心。
  “我想在京城每隔十丈放置一个垃圾桶,再增加清扫街道的人员,怎样。”吕承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兴奋道。
  许文和刚才被吕承泽非常郑重的带到了三衙署,还以为要说什么大事,听到这话后不由得愣了一下。他看看吕承泽,想到了自己这次来京城后第一次和吕承泽的见面交锋,不由得想笑,主公还惦记着垃圾丢弃这个问题。
  放置垃圾桶,清扫街道这种惠民工程,都要政府出钱,以前国库里根本就没多少钱了,这种事也就排不上号。现在朝廷有了一大笔收入,吕承泽立刻就想做这件事了,看来是心念已久。
  于是许文和拱手:“主公威武,此令有利民生,便于出行,是大好事。”
  设垃圾桶的政令很快下发并施行,并且增加了一批人专门负责每日处理垃圾,清扫街道,很快街道上比之前整洁了不少。本来吕承泽还担心民众不当回事,依然还是乱扔垃圾,不过他在巡查政令施行情况的时候,发现百姓居然出奇的配合。
  “咱们这位吕少保,一看就是会生活的人,之前推迟了点卯时间,现在设垃圾桶,又增加清扫街道的次数,每一项都是让人日常更舒心的政令。”吕承泽带着好几个手下走在街上,就听到旁边的一个路过垃圾桶的百姓对同伴说道。
  “是啊,每天上街心情都好了!”同行的人也附和。
  京城百姓对垃圾桶的存在正处于新鲜期,街上倒是时时能听到有人闲聊这方面的事。吕承泽一路走,一路听到的都是称赞的话。
  “居然没人觉得朝廷多事。”吕承泽诧异的对旁边的许文和说道。自前朝开始,士大夫不因言获罪,发展到后来,百姓也可以言政令得失,只是不能对天子大不敬或者诽谤他人。
  “经过前番粮食的事,百姓对朝廷正是大为崇敬拥戴的时候,这时候只要不做太离谱的事,百姓肯定是称赞的。”许文和悠闲说道。
  “哦——”吕承泽点头,声望高了之后就是好,做什么事都方便。
  吕承泽正在一边走一边出神,忽然,前方有一个人探头探脑的在看他。吕承泽心道不会是有人认出他了吧,不过京城的人应该不和自己家乡的人一样胆大,敢追着他跑。
  果然,吕承泽朝那人看过去的时候,那人就拱手行礼,又一脸堆笑道:“吕二爷安,二爷有空出来溜达啦。小的是飞鸿楼的伙计,今日出门得遇二爷真是幸事,爷有空多去飞鸿楼坐坐。”
  吕承泽了然,原来是飞鸿楼的人,看来飞鸿楼上下还一直记得那个牌匾之恩。于是吕承泽点头微笑,答应了。
  那伙计见吕承泽点头应下,立刻一脸喜色。飞鸿楼的确也调查过这位身份非同一般的恩人的底细,很快就知道了这位吕二爷就是吕少保,不过客人不曾明言身份,他们也不提。
  伙计对吕承泽行过礼后,又对其他几个人也行了礼,他还记得许文和许官人,现在一看到这位许官人直接走在吕承泽身侧,就知道他是谁了,于是一脸喜悦和八卦之心满足的神情。
  飞鸿楼伙计走了之后,几个人继续颇有兴致的逛街,走着走着,吕承泽就感到有更多目光朝他们射来了。不会吧,难道还有那么多人能认出他?他能暴露身份的时候,只有上次坐銮驾进京时,但是那个时候华盖旌旗也能遮挡大部分视线,估计没几个人能看清他的模样。
  吕承泽因前世被追赶的阴影正在惴惴不安,然而不多时听到路边百姓的窃窃私语后就放心了。
  “你看那两位官人,是不是开封府通判和司户大人啊,他们居然上街了。”
  “不知道,没去过官府啊。”
  “看起来是,我有一次去开封府跑腿,倒是见过这位严肃的通判,和管户籍的司户。他们居然跟在后面,那前面的人是谁?”
  “是不是府尹?府尹和司马大人?”
  “不是吧,听说府尹大人是四十多岁。”
  吕承泽耳力很好,听到了被落在身后的百姓的谈话,瞬间明白了,是后面两位开封府的官员经常和百姓打交道,所以偶尔被认出。于是吕承泽等人在民众偶尔投来的目光中淡定了巡查了几条街,就回宫去了。
  没过几天,吕承泽就看到了开封府尹虞允明上的一封奏折:建议禁止行人乱扔垃圾,一旦发现,罚款十文。
  吕承泽把这封折子看了一会儿,最后批:准。
  等到许文和来找他禀报事情的时候,吕承泽就顺便跟他说了这件事,又好笑道:“开封府尹是不是穷怕了,把主意打到了扔垃圾罚款上。”
  “未必,罚款的确有利于政令施行。”许文和温和一笑。
  “罚款十文有点多,估计没几个人会乱扔。如果改成五文,收上来的说不定还多点。”吕承泽又说道。
  “是。这样的话,如果他过些日子再上折子说改成罚款三五文,说不定真的是想凭借这个来点财政收入。”
  于是,吕承泽这几天就一直默默的等着,五天过后,虞允明果然又上了封折子:祈弃灰于道者改罚五文。
  于是吕承泽哈哈大笑,让侍从去给许文和传信:开封府尹要把罚款改成五文,果然是想搞钱,虽然现在已经富足,但他还是对过往的困窘局面心有余悸,逮着机会就想增加财政收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