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惊孟(古代架空)——伏羲听

时间:2021-10-23 09:33:01  作者:伏羲听
  夏长嬴叹了口气:“你不了解他,他用人多疑,想替他办事的位高权重的人不在少数,要不然也不会到现在为止,你只能跟黑鹰见面,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上面。”
  “何况见到了又怎么样呢?他会听你的,把当年的真相全盘托出,然后跪在孟家的牌位前谢罪吗?如果真的这么顺利,我自己就能做到,我又何必倾囊相授让你入仕潜伏?”
  太子伴读的身份既能在朝堂上有立足之地,更能自由出入东宫,接近任何朝臣都是轻而易举。
  夏长嬴道:“你一朝苦读,又沉寂多年,为的不是接近任何人,孟家叛国一事想要翻案难如登天,当年用一封信检举孟大人分量根本不够,同年北境遭袭才是让孟大人百口莫辩的实证。”
  “朝堂、东宫、皇城禁军、地方军队甚至是当年卧病在床的仁德帝,牵扯甚广又时隔多年,追查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有结果的。”
  此地离桃花林很近,花香盈袖,沁人心脾,可严辞镜垂首蹙眉,俨然一副不解风情的样子。
  “惊平。”夏长嬴唤了他的名,将他看做学生,更将他视做小辈,“莫要急躁。”
  他伸手将严辞镜手中攥碎的灰纸接过来,用衣摆兜满,一片一片捻着,默默地等着,等严辞镜缓过劲来。
  夏长嬴初见严辞镜时,他不过是个跟在少爷身后跑的小厮,可他聪慧非常,胆识过人,绝不是寻常家奴。孟家待他极好,原因夏长嬴不得而知,私下还当他是孟家二少爷,但如果不是情意深厚,严辞镜怎么会这么执着地帮孟家翻案。
  也可惜,孟家的惨状令人唏嘘,要不然如今朝堂上有严辞镜,不,有严惊平这么一号人,夏长嬴也是信的。
  珠玉蒙尘,但珠玉永远是珠玉。
  山顶有僧人在撞钟,霎时间万籁俱静,唯有梵音悠扬洪亮,严辞镜最终还是没能在纷乱的思绪中理出一条线来,不过满腔的愁绪已经消解不少,夏长嬴见他已经恢复了平静,便催着人离开,快到午后了,他午饭还没吃呢。
  严辞镜愧疚,想致歉又被夏长嬴挥手挡掉,看见他头也不回地进了灶房,严辞镜也转了身。
  “若你需要助力,你可以去找当今的太傅毕知行。”
  严辞镜愣了一下,点点头,回头看见夏长嬴已经在饭桌前坐下了。
  桌上的两碗米饭一碟素菜早就凉透,可另一个人迟迟不来,夏长嬴也没介意,坐在桌前等着。
  严辞镜是见惯了的,正房中茶碗两只,木盆两个,连枕头都成双成对,但严辞镜从来没见过另外一个人,夏长嬴也没跟他提起过。
  除此之外,夏长嬴没告诉他的事情多了去了,严辞镜只知道他是元康年间三元及第的状元,是太子伴读更是太子的幕僚,而太子因为卷入孟家一事中被废了位,最后郁郁而终。
  夏长嬴是恨的吧,大好仕途都没了,太子一党更是在之后被赶尽杀绝,他只能隐居在这深山一隅枯守满山的桃。
  严辞镜渐渐走远,又回头看了一眼,看见夏长嬴硬瘦的脊背弯下去,是在低头吃饭吧。
  可他没听见没看见的是,对座空空如也,夏长嬴淡淡笑着,往对面那碗没动过的白饭中夹了一块豆腐。
  “瑾瑜,快吃罢。”
  下山的路上,严辞镜碰见了很多从山顶寺庙中下来的百姓,面上皆是一派平和释然,仿佛香油钱一给,香火一燃,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让他看着心生羡慕。
  夏长嬴一番话意在让他知道前方道路凶险异常,非常人所能轻易通过,最好不要自我怀疑心生烦恼,但他并没有被开解,反而陷入了一种有心无力的纠结之中。
  他怪自己力量太小能撼动的山有限,觉得孤立无援,而夏长嬴提示的毕知行他没有机会接触。
  在这种时刻,他脑中竟然浮现出语方知那张桀骜不驯的脸,他是向往这种肆意妄为的,不像他行事束手束脚。
  想到语方知,严辞镜不可控制地想到两人是否有联手的机会,因为他知道语方知跟他其实是一路人,不过他很快便把这个念头打消了。
  他需要助力,但不需要语方知。
  走路心不在焉,严辞镜没注意到好几个考生的问候,却能在路过一间药铺的时候,闻到一股甜中带涩的药味。
  “官爷可是要抓药?”
  严辞镜一言不发,安静地看着白纸黑字的上新告示。
  “官爷要不进来坐会?想抓什么药都可以让医官找给你。”
  严辞镜点点头,抬脚跨过门槛,进了药铺。
  作者有话说:
  更啦!严辞镜原名老攻了,可惜可惜!(日常求评求海星!)
 
 
第23章 听书
  虽然语方知不参加科考,但并不妨碍他庆祝科考结束,他还特意约了裴远棠和王羽出来喝酒。可惜去得晚了,想吃宴的并不只有他们三个,最后一个包厢刚被定走。
  裴远棠的劝慰下,语大少爷暂时愿意在大厅将就。
  三人吃宴像是吃喜酒,大鱼大肉摆了一桌,还上了两坛女儿红。
  “我要问裴兄讨个喜钱花花。”语方知见裴远棠满面红光,知道他定是考得不错。
  裴远棠不擅酒,却大方干脆地跟语方知碰了杯,皱着脸一饮而尽,面上红光更甚,虽是心中喜悦,但也没忘了谦逊:“语兄莫取笑在下了,还未揭榜,一切还未有定数。”
  裴远棠谦虚,但是这不坐着个不谦虚的吗?王羽也跟语方知碰杯,豪饮过后大笑一声:“虽说这顿是你做东,但付账还得我来!”
  语方知笑:“行啊!我还没见过恨不得掏喜钱砸人的,小二!再来两坛好酒!”
  “再来十坛好酒我也不惧!”王羽眉飞色舞,根本坐不安稳。
  语方知趁机问道:“看你这样子,发挥得很不错啊!有什么秘诀?说来听听?”
  王羽笑得眼睛都没了,刚想说话,又瞥见旁边一直坐着不怎么熟络的裴远棠,干笑两声,说都是些再寻常不过的准备,爹找的私塾先生不错,娘在庙里求得符纸保佑,连自己亵裤是红色的都说了,他又问裴远棠做了什么准备。
  裴远棠想了想,答:“除了寻常的温书……我仰慕严侍郎的才情已久,拿了我誊抄的他当年科举所作的文章问他,可他不太高兴,并没有详细解答我的困惑,还说不要被前人不明智的文章拖累,可严侍郎的这篇文章又不只我一个人说好,当年......”
  王羽不耐烦:“哎!严侍郎这么说必然有他的道理,你就听他的吧!”
  语方知却挺有兴趣:“改天你把你誊抄的文章拿给我看看。”
  裴远棠应下,王羽举杯劝酒,三人又喝起来。
  三人聊得正欢,听见楼下动静大,连小二都围上了好几个,他们三人跟着看去,瞧见楼梯上走来一个人,三张脸齐齐变了色。
  范直也看见他们了,“哼”了一声,由着小二引他进了天字包厢。
  他一进去,包厢中就闹得门外都嫌吵,什么文曲星下凡、国士无双之类的话也敢说。
  语方知、裴远棠和范直那是对簿公堂过的仇人,见面眼红是正常的,倒是王羽也气得眼斜嘴歪就奇了,这两人能有什么过节?
  王羽解释了:“这傻缺考试带烧鸡烤鱼熏肠!”
  语方知大笑:“怎么了?骨头丢到你号舍里了?”
  王羽抹抹嘴:“没,我闻着味了,流涎水弄脏卷子了……”
  这下连裴远棠也忍俊不禁,自此看见范直带来的不愉快烟消云散,三人把酒言欢,酒足饭饱后,裴远棠说要给家中去信便先行一步,王羽说跟人约好了游湖也不多待,语方知最后离开,小二让他付账才想起来王羽说的话当屁放走了。
  语方知接连送走两人,站在酒楼门口,看着裴远棠欢喜离去的背影,目光沉沉。
  会试并不是每个人都像王羽和裴远棠一样如释重负,欢欣鼓舞,语方知就看见好几个当街痛哭的,嚎得震天响,还是站在开门做生意的茶楼前,逼得店小二甩着粗布跑出来劝他别处哭去,里头说书的声音都被哭声盖过去了。
  说书?语方知来了兴致,抬脚往茶楼里走。
  楼中央摆一套桌椅,醒目、折扇齐全,说书人穿长衫戴幞头,两溜八字胡上下齐飞,说到高潮处声音拔高八度便戛然而止,得等地下人拍手叫好才继续。
  语方知听书听过不少,江陵的说书人还带点口音,讲起来更是趣味浓,不过翻来覆去就是些奇人异事或者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没什么意趣。
  不过今日这场说书若还是这些内容,语方知是决计不会走进这茶楼来的。
  只听那说书人开始了:
  “话说在元康五十六年,当时先帝宏德帝圣体微恙,处理政务都勉勉强强了,不过好在太子已经立了,以仁德服众;政治清明,朝中有孟、毕两位大人替黄上分忧,政务并未没有什么大的纰漏过错,再加上北境有谢大将军坐镇,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南境小国又掀不起风浪,天佑我大殷国泰民安,先皇本可以无忧无虑地驾鹤西游......”
  说书人平缓话锋转为凌厉:“谁能想到,就在当年!太子突然因病亡故,孟大人一夜之间举家覆灭,北境突遭敌袭,仅仅两天幽云十二州便连失去三州!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内忧外患,大殷竟然在一夜之间陷入如此境地!”
  台上眉飞色舞,台下有年纪较大的窃窃私语:“哎呀,谁不知道这事啊!老掉牙了!”
  小二劝道:“虽说是十几年前的事,但很多年纪轻的都没详细听过,您多担待。”转眼看见个年纪轻的听得愣了,眼珠子都不会转了,面前的茶都凉了还没喝,小二默不作声重新倒茶,那人竟然丝毫反应没有。
  醒木一直放在说书人手边,可语方知心跳如鼓点。已然知道说书人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可他还是升起一股难以消解的怨气。
  “孰能想到,孰能想到!针砭时弊、勤政爱民,宏德帝口中的肱骨之臣,太子以礼相待的恩师,竟然做出那等死不足惜的天大祸事!他是大殷之耻,是千古罪人啊!”
  性急的催道:“谁啊!说啊!”
  说书人醒目一拍:“此人长了一张刚正不阿的脸,但看相貌,绝对没人能猜到他后来竟然为了一己私利,枉顾家国,做出了那等通敌叛国的祸事,导致幽云三州被外敌的铁蹄踏破,城中百姓苦不堪言,此人,便是当年家喻户晓的能臣——孟哎!”
  “烛火怎么灭了?”
  “该不会是罪臣显灵了吧?”
  “娘!我怕!”
  茶楼顶上的悬了四盏烛台,此时竟然四盏蜡烛全灭,楼内光线不明,没人看见语方知将剩下的碎银子收进手心,听众喧闹起来,角落两处的同时发出的轻哼声要仔细听才听得出。
  小二已经将烛台点亮,说书人在情绪激昂处被打断,再继续说下去也没有了刚才的气氛。
  “孟霄入仕多年,位及御史大夫,前半生兢兢业业博得治世能臣的好名声,当时民间谁不说他好啊?当年他在江南做官时的考绩还被评为了优等,可惜一步错步步错,自己动了邪念,连着一家老小都没了活路,该!这是老天有眼!”
  “放你娘的屁!!”
  此声中气十足,怒不可遏,伴随着拍桌而起的气势,所有人都朝出声的方向望去。
  语方知把指尖将要飞出的碎银子收好,也跟着看了过去,却听那老翁大骂了两句“一派胡言”后便拂袖离去,脊背稍弯,两鬓斑白,却浑然一股逼人气势,大步离开,根本不管身后的窃窃私语。
  语方知起了疑心,一直盯着刚才大骂的人,那老翁出了茶楼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跟等在楼外的一个年轻男子发脾气,似乎是在宣泄这次听书的不愉快,那年轻男人温文尔雅,只默默听着,待他脾气发完便扶他上轿,命人起轿离去。
  年轻男子语方知见过,毕守言。
  小二说:“方才那位是咱楼里的常客,也常听书,不知道今天怎么了,竟然发那么大的火。”孟霄叛国通敌在他看来是板上钉钉,那客人竟然说是“一派胡言”,这又从何说起?
  有年纪大的说:“方才那人是毕知行,当年孟霄还在的时候,两人在朝堂上时常因政见不同吵得不可开交,毕大人还曾放言跟孟霄势不两立,如今孟霄已死,他应该仰天长笑才是啊,怎么......”
  “哎,谁知道呢?听说当年孟府被烧后,毕大人还去看过,仇敌已死,估计是亲眼见了灰飞烟灭才解气吧!”
  孟家出事,谁也不敢多说什么,就怕牵连到自己,许多人连荻花街都不敢去了,就怕也沾上个通敌的罪名,但毕知行就敢,许是两人仇敌似的关系,就算他进孟府晃荡,也丝毫不会有人怀疑他跟孟霄有勾结,只当他是在落井下石。
  听客你一言我一语吵闹起来,说书人还在继续说,说得很是吃力。
  语方知觉得索然无味,决定起身离开,步子不如来时轻快,眼底一阵眩晕,是血气上头的后症,光线暗淡,藏住他苍白血色,人声嘈杂,掩住他两声冷笑。
  说书人抬高音量:“好在咱们大殷自有神明护佑,当年还是一名信使的郑大人一封通敌信将孟霄叛国之实揭露,当时在江南游历的皇子也就是当今的圣上,听说边境形势危急后,亲自领了数万府兵支援,这才解了北境的燃眉之急,而魏大人得皇上命令,带领禁军前往孟府捉拿罪臣,那罪臣知道事情败露,竟亲自杀了妻儿,又放了大火烧家,于熊熊烈焰中自刎!”
  “可惜就是连累了一直跟孟霄交好的太子,后因先帝厌弃废了储君之位,只得郁郁而终,还有那北境三州枉死的人命,谢大将军面上狰狞的刀疤,惨啊!”
  说书人像是亲历者,说着说着要哀恸而哭,呜咽两声,突然捂住嘴巴,只觉得牙根刺痛,口中腥甜,低头便呕出了两颗带血的门牙和一小粒碎银。
  “惨!”语方知嗤笑,闪身消失在茶楼门口。
  作者有话说:
  这几章在交代两位主角的背景联系,所以两人的交集比较少,第二十四章 之后主角间的互动会多起来,也会继续走剧情了!感谢看文的各位!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说哦!晚安晚安!
 
 
第24章 夜探毕府
  更夫打更,亥时已至,街上巡值的士兵步子散漫,府中各处守夜的家奴也开始打哈欠,语方知如入无人之境,纵身一跃便翻进了毕府中,顺利往灯火通明的书房处摸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