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赝君(古代架空)——麦客

时间:2021-11-17 15:28:29  作者:麦客
  小习爬上床,坐在被子上,示意梁珩将腿当作桌案供他使用:“才不是吃的呢!你看!”
  他将布袋里的麻糖一股脑倒在梁珩腿上,切得方方正正形状规矩,表面用各色的花汁描绘出不同纹样,兼具鱼虫花草、飞禽走兽,十分精致小巧。小习举起一块糖考问梁珩:“这是什么?”
  “蝉。”
  “错啦,”小习摇头晃脑,将崔季告诉他的话原样背诵,“此是螗也,螗者,背甲青色,头具花冠。蜩者兼备五彩。蝉之大者,谓马蝉,小者谓之茅截。背甲紫灰而个小,乃蟪蛄……”
  沈育笑问:“谁给你做的?”
  小习道:“当然是爹爹!爹爹说,答错的人是不可以吃糖的。”
  小习还是出牙的年纪,崔季是想方设法制止他吃糖,此一招同时又教他辨认万物,一石二鸟,又叫小习心服口服。
  梁珩则气道:“好哇,崔季为着不叫我抢他儿子糖吃,竟想出这等损招!这一块画的是瑞香,总答对了吧!”语罢夺了麻糖放入口中。小习抢之不及,又丧失一名爱将,大哭着跑去找崔季。
  药汤苦涩难去,梁珩一边含着麻糖一边庆幸,送糖童子来得真及时。
 
 
第110章 云外信
  崔显学风严厉不近人情,家风却十分和蔼,听说沈育如崔习这般大小时已被沈矜逼着面壁背诵幼学,而崔小习还能在家宅里四处撒野逗趣,赶上梁珩这个卧病伤患也有一颗耐不住寂寞的心,二人一拍即合。
  这日,小习推着一只沉重的藤箱进屋,不知里面装了什么宝贝,迫不及待给哥哥分享。
  箱子已很陈旧,藤编处处磨损,似乎从前常被人使用,然而面上又积了灰,不知从哪一刻起就被遗忘了。
  “别把你阿娘的嫁妆拖来了。”梁珩半靠在床榻,试图趁崔显不在,将糖块在药汤里泡化了再喝,见小习拖拽困难,干脆将药置之脑后,下床帮忙,他目下恢复不错,已能使上力气。
  小习道:“这是伯伯的!”
  “你还有伯伯?”梁珩一直以为崔家是两代单传,子息薄弱,想不到崔季头上还有位兄长。
  “有伯伯!”小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总之打开藤箱,同梁珩骄傲一指,“伯伯好玩的!”
  箱中乱七八糟装着各种物件,入目皆是些木工、陶作,似乎是小习的伯伯自作的小玩意儿。梁珩拿起面上一只倒立的木头鹅,入手沉重,一旦拿正,鹅的两只脚掌便缩回腹中,屁股掉出来小小一粒蛋,在被窝里滚了两转。
  梁珩捡起鹅蛋一看,是颗打磨圆润的黑卵石。
  木头鹅生了一颗蛋,需得倒转后再立正,方才又生一个白卵石。好精巧的机括,梁珩眼睛凑近木鹅腹腔窥视,什么也没看清,反而不小心把脚掌卡在肚子里了,心虚地把木头鹅推至角落。
  小习翻出一只手掌长度的圆筒,爬上梁珩的床,推开窗格,迎着春日转动圆筒:“看!”
  阳光穿过木筒,投射在梁珩膝头,闪烁着缤纷五彩,随着木筒转动,组合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如同一个个瑰丽无比的白日美梦。
  “你伯伯手真巧啊!”梁珩由衷感叹,皇宫里都没有这玩意儿。
  “爹爹只会读书,”小习生气地说,“伯伯好玩!”
  “你伯伯名字叫什么?”
  小习想了半天,想不起来。
  梁珩不由对此人感到好奇,更欲瞧瞧箱中还有什么些个宝贝,翻找起来,结果翻出一张十九路纹秤。看来小习的伯伯不止会些木工活儿,生在福书村,琴棋书画想必都不在话下。
  那棋盘约有三指宽,非常实沉,暗金木纹绕走盘面,光华内蕴。侧边凿刻几个小字——林客。
  崔林客?
  崔家长子失踪日久,小习将他的东西据为己有,什么都拿来玩儿,箱子里还有几页麻纸,小屁孩儿不识字,不晓得那是什么东西,便撕来玩儿,裂纸之声甫一响起,梁珩惊觉,忙制止:“诶!那是信!撕不得!”
  所幸没有裂为两半。
  那一沓足有十几张,都是家信,粗览之下,题头尽是“弟季生见字”,唯有一两封“笔谕逸儿”。看上去是,崔家大哥给弟弟崔季写了不少信,都收在此箱中,并有两封回信,崔季断然不可能管兄长叫小名,应是崔显写给长子的。
  弟季生见字:
  一别半月,兄日前已至望都,舟车劳顿,身体疲惫,故未及去信。现已落榻城中客来正店,若有家信,可寄至此处。待兄稍作整顿,便聚会王城精舍诸学生,商议谋官一事。
  甚勿挂念。
  文治四年七月廿三日
  文神皇帝梁玹生前凡有两个年号,文治与仁成,文治四年段皇后还在桂宫守活寡,梁玹表现得清心寡欲,暂时没有繁育子嗣的打算。梁珩纵使非是梁玹的儿子,也是与段延祐同一年出生,也即是说,崔家大哥赴王城求取功名的那一年,梁珩还没有来到这世上。
  弟季生见字:
  近来兄心中烦闷,落笔多有诉苦之意,预请谅解。王城形势远不如我所愿,若欲谋求一官半职,只好往投仇、牛、童三宦侍手底。阉党贪婪奸诈,为兄实不愿与之为伍。
  弟前日来信,劝为兄投丞相座下。弟小小年纪,书尚不能读全,何曾明察朝中情形,想必是父亲托言。望弟原话告知父亲,朝廷黑白俱下、良莠不齐,儿子不堪忍受,即日便去也。
  顺问近好。
  文治四年八月十日
  弟季生如晤:
  前日来信,兄已俱悉,家中一切皆赖长工操持,为兄心中愧疚,无奈远在他乡,力所不逮。
  王城虽政/治/黑暗,然其有趣之处亦不胜枚举。弟方幼龄,必未听闻解绫馆、陈玉堂之美名,每与同辈才子佳会楼中,投壶斗禽、双陆飞花,意趣盎然。为兄日前养有一尾狮子王,与鱼友约战,赢得一块金丝楠木,木料甚妙,乃动手制作两方棋盘,随信寄送余弟一方惠存。王城子弟,总角之年已习得棋艺,望弟不要落后,否则为兄归家后无有棋友,难免无聊。
  此外,为兄与友人相约游玩鹭源野,半月之内不在客店,如有来信,请转交店家代收。
  无劳挂念。
  文治四年八月廿七日
  崔家大哥甚是有趣,求官不得,消沉不到十日,又自得其乐了,喝花酒、斗鱼游原不亦乐乎。想不到曾经也是解绫馆、陈玉堂的客人,与梁珩算是同道中人了。
  随后几封信,亦都是他又得了什么新的玩物,或是觅到得趣的店家,似乎秋后丰收,寄了几壶新酿酒回家。半点也没有功名心了。
  崔显的信则只有两封。头一封措辞严厉,告诫儿子戒骄戒躁,在望都积极进取、广结鸿儒、拓宽门路,《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在学堂书本中习得的圣明道理,要在政务中付诸实践,才是功德圆满。万望取得一官半职,光耀门楣。
  俨然是梁珩熟悉的严酷口吻,对长子亦是寄予厚望,然而第二封就迥乎不同,对入朝做官一事避而不谈,字里行间都是询问儿子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若囊中羞涩,尽管向家中支取银钱。又问他过年回乡与否。望都风物使人着迷,盼望他多多来信讲述。
  看来崔显这和蔼的老头,乃是因他儿子做出的改变。人之渐老,无不盼望家人团圆、享天伦之乐,长子却不得不远离家乡,更因谋职遇挫,精神消极。崔显思念之下,也只好顺应时势,当不了官也罢,别的都不求了,但求长子生活无忧,早日归家。
  然而,崔家大哥这几封信,统统是写给弟弟崔季的,唯一一句提及父亲,却是请弟弟代为转告,大意是“你这死老头说什么我都不会听”。崔显虽是给儿子写了两封信,却一封也未曾寄出,俱收在这破藤箱中落灰。父子关系可说是僵持不下。
  梁珩看得唏嘘,联想到从来不曾见过崔家大哥,料想是早已分家出去,自立门户了。待要看看他如今安居何处,读完崔林客的手书,也无从得知。只知道此人后来遇着个机会,进宫做了一阵子棋待诏,教文神皇帝下棋。但那皇帝是个痨病鬼,脑子也不甚灵光,教得没意思,他打算辞官了。从此便音讯全无。
  这么些年崔家大哥的一应物什都妥善保存,未免被小习这捣蛋鬼损坏,梁珩原样将东西装捡进箱,欲搬回原处,刚出得门就遇见崔季。
  见他搬着这藤箱,崔季怔愣。
  “不是我翻出来的,”梁珩爽快供出崔小习,“是这小子。”
  “是我是我!”小习啥也不懂,只会应和。
  崔季并未说什么,将箱子接过来,只道梁珩病体未愈,不该劳动力气。三人穿过庭园,向东院走去。梁珩对崔季很是拿不准,此人以前颇有点心高气傲,看不上他,后来愿意收留他,想必是看在沈育的面子上。
  走得一阵,崔季打破沉默,问道:“你……翻了箱子里的东西?”
  “唔,翻了。”
  “翻了多少?”
  梁珩惭愧道:“全翻完了。”
  崔季:“……”
  梁珩腆着脸道:“小习的伯伯,崔林客……”
  崔季打断他:“崔逸。我大哥叫崔逸。”
  “原来如此。崔逸大哥现住何处呢?”
  崔季道:“仁成八年,灵帝下诏召集汝阳四师入储宫讲学,我爹是第一个应诏的。他已二十年未有大哥的音讯了。”
  “咦?”梁珩却是没想到这一出,“崔逸大哥失踪了?”
  继而他忆及那时崔显气得撂挑子不干,离开了储宫,父子二人却似乎仍然逗留望都城,他后来还见过崔显,想必就是在找寻崔逸的下落。
  “我爹总担心是大哥同他置气,设法脱离他的管束,信也不敢写,亦不敢亲去望都探望,怕大哥又跑了。这一拖延,直拖到棋所里认识大哥的人全散尽了,方才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进了……呃,想来你已知晓,进了相国府后,我爹得了些身份上的便利,有了人脉,才辗转寻得当年的棋待诏同僚。道是我大哥昔年与宫中一位女官相恋,后来又双双失踪,他们同期都只当是私奔,毕竟宫闱之内的恋情算是犯禁,被举报也是要挨罚的。”
  “那确实,”梁珩道,“后来前朝不用女官了,里外尽是阉人。自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几个宫女,恐怕你们连这条线索也断了。”
  崔季摇摇头:“若真是私奔成家去了,我亦安心,只要他们过得好。若是……”后半句泯灭于沉默之中。
  梁珩试图回忆宫闱私情是否严重到要处死两条性命,即使是梁玹那样偏激的性格怕也不至于,便觉得是崔季想多了。
 
 
第111章 失复得
  “听说,”崔季若无其事问道,“你小时候是宫女带大的?”
  梁珩道:“很小的事了,听信州说,以前储宫有过褓阿和女官。这……你的意思是,难道令嫂曾经在储宫待过?”
  崔季并不回答,怀抱藤箱跨进东院一间厢房,房中床榻空置,久不住人。或许是崔逸从前的屋子。
  轩窗搁置的博古架旁,一人正将小小的梅瓶摆放上去。
  “育哥?”梁珩道,“你怎么在这儿?”
  梅瓶里插的非是时令花卉,而是一朵绒花,散尽余热后炉灰似的紫。沈育手捧一只螺钿妆奁,崔季瞥去一眼,复又移开视线。
  沈育将妆奁递给梁珩:“段延祐推平了东宫,这是在你原来寝殿前的树下挖出的。我记得你说过,那棵树年纪同你一般大。”
  在沈育与崔季心有灵犀般的沉默中,梁珩品出一点不同寻常,怀抱某种行将彻悟的预感接过妆奁,里面是一条薄如蝉翼的细绢。
  沈育:“这封信原本藏在绒花发簪里,二十年未见天日,我将它取了出来。”
  绢上所书,准确来说,并不是信。一封信不仅要有来处,更要有去处,如同无源之水、无根浮萍,深埋地下,流浪在时空之外的,只能称为记述,不知道写给谁,不知会被何人阅读,离开那支书写的笔管,就成为死去的灵魂。
  记叙人是与此事没有任何干系的旁观者,因此才留的一条命在,传下这张绢信。此人本是望都城东闾里暗街出身的奴籍女,十七岁卖身进入官人府邸做事。家主姓段,任职奏曹,开门立府不久,买下十来个家仆,其中三位少女专事服侍家主的妹妹。
  做家仆本是一眼就望到尽头的事,谁想段家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主不久便从奏曹右迁丞相少史,接着升任丞相。段小姐一朝飞上枝头母仪天下,记叙人与另外两个同伴,便从普通的家仆,变成了皇宫女官。
  章仪宫没有一样不堪称乱花渐欲迷人眼。三位暗街长大的少女何曾有过这样奢丽的生活,就连她们卑微的身份也被人遗忘,因是皇后的女官而处处得到尊敬,心气儿日渐水涨船高。只有一样禁令,宫中侍奉需得如同意遁空门,六根清净,不得与人有私情。然而三位女官中很快就一人得意忘形,触犯了这条规定。
  那位少女名叫适冬,遇见她的良人在一个春天。
  外男禁止进入桂宫,因此那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几名棋待诏前来教导皇后与女官弈棋。围棋国手出少年,其中有一位风华正茂、意气飞扬,指导三个女官,问及诸女棋力,另两个都只推说不会,适冬不得已,只好对面入座。对这些风雅之事,适冬七窍通了六窍,是一窍不通,只觉得那棋待诏手指白皙有力,十分好看,棋官将子落在哪里,她就追着那双手依样落子,下出了两条缠绵悱恻的黑白线。
  那棋官不禁发笑,夸奖她道:“姑娘玲珑手段,缠得在下十八般武艺皆无处施展了。”
  过之后不久,适冬就开始抽空绣手帕,常常转眼不见人。底下人眉来眼去,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三缄其口。再后来,适冬连皇后身边也称病不去,记叙人前去探望,得知她已身怀六甲。
  三位女官跟随段小姐从家府走进皇宫,情谊非比寻常,如果段后开恩,或许会放她出宫。但适冬不敢赌上性命,正与记叙人诉苦,下不了流去胎儿的决心,忽然得到皇后召见。两人关起门来不知说了什么,适冬出来后神采奕奕,如得新生。
  皇后不仅恩准了她的恋情,甚至容许她在宫中养胎,适冬做梦都没想过会有这种好事。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