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福运小夫郎(近代现代)——四夕夕

时间:2021-12-29 11:46:04  作者:四夕夕
  两婆媳有了主意,吃过早饭姜芷芸就回去左厢把要送去成衣店的东西分类整理好,然后一起出门了。
  在分家以前,姜芷芸做好的绣活都是黎老太带去县城卖掉的,分家了之后她就没有管过姜芷芸的事,走在路上她就随口问了一下儿媳现在绣的是些什么,大概能卖多少钱。
  黎老太问这些问题就是闲着没事问两句,不是想要探姜芷芸的底,想从儿子和儿媳手上抠钱。
  姜芷芸明白婆母的意思,所以她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就把她的情况说了说。
  现在姜芷芸做的绣活分三种,一种是绣坊那边接的活做不完了,然后找上她这样绣活不错的人帮着做,这样的活要求高、费时费力,不过绣房给的钱也不少,双方互利互惠。
  第二种则是成衣店的样衣,因为姜芷芸的脑子灵活,还会根据成衣的样式设计一些花样,所以成衣店做了新的样衣后会让姜芷芸给样衣绣花,让样衣更好看,不管最后能不能用上,只要不是敷衍凑数的,给的钱也不少。
  第三种就要简单很多了,只需要照着成衣店给的花样在布料上绣花,交给成衣店的人后他们会自己拿着布料加工成成衣。
  这一回姜芷芸去县城送的是后面两种,一套成衣店明年的新春衫和一小摞绣好了的料子,新春衫姜芷芸花了二十来天设计,绣了十几天,一共用了一个多月才做好,挺费事的。
  由于费脑子,给一套新春衫设计新花样是五两银子,而这一次成衣店给的花样简单,绣一块料子是三百文,所以,这一趟姜芷芸去县里能够拿到手的银子差不多是六两。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17章 不买铺子
  黎老太听姜芷芸大概说她的情况,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我滴个乖乖,就这么一小背篓的东西就值六两银子?
  惊讶过后,黎老太心里有一点犯嘀咕,想到了分家之前的状况,那时候三儿媳绣一年的东西也就大概值个六两银子,现在两个多月就能挣这么多?
  不过她转念一想,分家后能耐的又不是老三家一个,以前老大家的白秀荷一年到头只能挣点卖鸡蛋、卖猪肉的钱,现在这会儿做起了生意挣的钱比姜芷芸更多,看来当初分家还真是分对了。
  没分家之前家里人多事多,还有个搅屎棍常常跳出来闹腾,想要安心做事不容易。
  所以黎老太仅仅嘀咕了一下就想开了,左右现在已经分家,儿子和儿媳都孝顺,自己和老头子吃食、衣裳、银子都不缺,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人不能不知足。
  这些念头在黎老太脑子里飞速划过,她的神色快速变换了好几次,姜芷芸一直观察着,看着婆母的神色有异就赶紧解释了起来。
  说她现在做绣活不仅仅是绣东西,主要是在花时间想花样,是这两年成衣店那边新找她做的事。
  还有就是拿到手的钱是这么多,但是这没有算上买绣线的钱,并且没犯错,如果把料子绣坏了,把人家的样衣弄坏了都是要赔偿的,一块价值一百文的料子至少要赔五十文。
  只是姜芷芸心细手巧,她平时很少会把布料给弄坏,不过这句话她没有提。
  黎老太本就没在意,姜芷芸解释的话没说完她就给打断了:“老三家的,你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们当爹娘的只会高兴,我老婆子不是那种小气抠门,一天到晚只知道盯着儿子媳妇的人,我早就说过了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
  借着这次的事件,黎老太同姜芷芸说了一番,让姜芷芸相信了她是真的没介意那些乱七八糟的,不然当初她不会自己主动提出来分家,要是真的狠下心想要收拾钱杏花,她这个做婆母还能做不到。
  两人慢慢地走,边走边聊,好像没一会儿就到了县城。
  这时候正是米线摊位上午休息的时候,姜芷芸眼神好,看到摊位上只有两个人坐着,一个是白秀荷一个是黎草叶,没有黎成志,想必他现在已经被傅家伢行的人拉去看铺子了。
  白秀荷远远地就瞧见了黎老太同姜芷芸两人,赶紧站起来招唿:“娘,三弟妹。”
  黎草叶在一旁也跟着喊了人,让出位置给她们休息,还去一旁舀热汤,大冬天的喝一口全身都暖和。
  说实话刚出门的时候确实有些冷,但是多走几步就能暖和起来,黎老太看着黎草叶的动作赶紧喊住她:“草叶,你给我们来一碗温水就行,汤留着中午卖,没必要给我们喝。”
  姜芷芸也是这样想的,这高汤家里天天都在熬,家里人早就喝过了,没必要喝他们辛辛苦苦推手推车带到县里的汤。
  “娘,不碍事的,摊子的汤天天都有得剩,我们中午不是吃汤泡饭就是汤泡饼子,这个冬天我们仨都圆乎了不少。”白秀荷也站起身走过去,同黎草叶一起一人端了一碗汤过来。
  推辞不过,在米线摊位上喝了热汤,又说了几句,黎老太才带着姜芷芸离开,先去成衣店把她们带来的东西交出去换钱。
  这一趟过来换到的钱同姜芷芸预估的差不多,她带过去的东西换了六两银子又二百文,因为马上就过年了,姜芷芸打算暂时不接成衣店的活,等过了年再说,所以成衣铺还了她二两银子的押金。
  另外,黎明春和黎明夏两个小姐妹这两个月多做出来的荷包那些也卖了,拿到手居然有一两银子还多一些,除开绣线和布料的本钱,她们挣的有八百文多接近九百文,主要是绣线费钱,做荷包、手帕的都是用边角料,很便宜的。
  顺路要办的事办完了,黎老太才终于同姜芷芸一起去到县衙找黎成石说正事。
  黎老太和姜芷芸两人很少过来找黎成石,守在门口的差役不认识她们,等她们表明了身份之后才恍然大悟进屋通知黎成石出来。
  “娘,芸娘,你们怎么来了?”黎成石看着门口的人惊讶地问。
  一般来说家里出了什么事要找他都是爹或者大哥过来,娘和媳妇儿一起过来的情况是第一次。
  “没什么,我和你媳妇儿来县城有点事,回去之前顺便来看你一眼。”黎老太神态很自然,拉着黎成石到一边去说话。
  等到了别人听不见他们谈话的角落,黎老太才让姜芷芸来说瑾哥儿的梦,她怕自己说着说着气到,忘了要说些什么。
  姜芷芸听话地把瑾哥儿的梦境给复述了出来,重点强调了今天傍晚大哥肯定会拉着他一起去看那间铺子,让他想想办法怎么劝住大哥不买铺子。
  黎成石略一思索:“这个好办,就说价格太便宜了,我觉得这个铺子有问题,查一查再说。”
  或者说铺子的位置不是很好,他们可以再等等,没必要这么着急地把铺子给定下来。
  总之想要找点理由拖上一拖很容易,反正只要过了这两天就好。
  见黎成石心里有成算,姜芷芸点点头不再说什么,反正有瑾哥儿梦境提醒,他们不再买那间铺子就不会出事。
  说完了这事,黎老太却看向黎成石欲言又止,姜芷芸见状扯了扯相公,示意他问问。
  黎成石开口问道:“娘,你是不是还有事要问我?”
  纠结了一下黎老太还是开口了:“老三,我是在想如果房契到手了,别人来找咱们闹会不会影响到铺子的归属?”
  黎老太心里的想法是,房契能证明房子是归谁,那些人来闹事他们应该用不找赔钱,要不把这个铺子给买了,便宜十几两银子呢,省下来的部分都能又买一亩水田加一亩旱地了。
  黎成志大概猜到了他娘的想法,理论上来说,他们手上有房契就能够确定他们是房子的主人,那些人拿着前面那位梁老板写的收定金文书来找现在房主,是没有用的,因为拿了定金跑路的是梁某人,不是他们。
  但是,问题就在于那姓梁的跑路了,那些被骗了银子的人心里想不过肯定就想要到铺子这边闹腾。
  闹事是很难界定的,如果闹得大了,官府倒是可以介入,如果没闹很大,就只是几个人天天在铺子门口要说法,这种小事官府就不好管了,顶多让差役过去调停一下,肯定是让他们私下协商解决。
  他们买下来这个铺子是想要做吃食买卖的,一群人在门口要说法,名声势必受到影响,没有客人进来吃东西就没有收入,这样买铺子的意义就没有了。
  黎成石解释了一番,让黎老太打消了那一点点想要把这个铺子给买下来的想法。
  等老娘和媳妇走了之后,黎成石慢慢地走进县衙,想着这件事的始末,考虑自己有没有必要关注着这件事,让老百姓们不至于被姓梁的骗走血汗钱。
  整整一百三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如果换做哪家心里肯定都想不通,问题是他拿出来什么理由去阻止?
  同大哥商量的时候还能说什么感觉不对劲,铺子的位置不够好这些,要让别人也不买铺子,怕是只能把姓梁的做的事说出来。
  说句不太负责任的,这些人会上当受骗肯定是因为想着这个铺子便宜,才会在没弄清楚之前就急急忙忙地交了定金,还是十两银子,总归不想着贪便宜就不会吃亏。
  黎成石猜测姓梁的会将铺子卖给他们兄弟两人,是看到了他身上穿着差役的衣裳不好煳弄过去,如果没有他,这个铺子随便卖给谁都是一样的,就看谁运气好,能够先同姓梁的到县衙改房契。
  想了半响,黎成石决定不把姓梁的小动作给说出来,只是在他跑路的那天找个借口尽量将人给拦下来就行,等到被骗的人到县衙来报官时有钱给他们。
  心里有了成算,黎成石就安下心来继续做事,没一会儿就收到了黎成志那边的口信,说是请他傍晚下工了去到米线摊位那边一下。
  午时过后米线就卖光了,黎成志赶紧收拾了摊位同白秀荷她们一起回去,到家后没有忙的别的,同黎老太打了声招唿就取出五两银子揣兜子捂着再出发到县城,在县城南门旁边的茶棚点了一壶热茶等着黎成志过来。
  等到傍晚时分,黎成石没有赶着一下工就过去,他先去县衙的大食堂拿了两个大馒头、两个饼子和两个烤芋头才出门。
  他们兄弟几个都不是乱花钱的,黎成石觉得他大哥很有可能这会儿正饿着肚子等着他一起去看铺子,反正他现在已经知道了这间铺子买不得,没必要让大哥着肚子折腾这么久。
  黎成志这会儿确实饿了,他已经花钱买了茶就不乐意再花钱买吃的,想着灌个水饱一会儿事情弄完了,晚点回家了再吃东西。
  没想到弟弟过来的时候会带干粮,两兄弟就着热茶三两口将晚饭解决,抹个嘴一起往傅家伢行走去。
  一路上黎成石任由黎成志怎么说都没有表态,等到布庄之后看过了铺子,说句实话他是满意的,如果不是已经知道了后续的麻烦,他肯定会想着买下来的。
  问题就在于他现在已经知道了买下这个铺子就等于买下来了麻烦,当然不会同意,仔仔细细地看过了一圈之后,黎成石将大哥拉了出来。
  傅家伢行的伢人看着这两兄弟一样的做派有些把不准,两人都是什么不谈先看铺子,于是他站在店门口紧张地往他们的方向看去。
  布庄的梁老板这时候也有些慌张,他心里有鬼,生怕被这位身穿县衙官差衣裳的差爷看出来了什么,深唿吸两下就去找伢人打听情况。
  伢人的了解不算多,但是好歹能说上来两句:“上午来看铺子的是哥哥,他这会儿在南门的摆摊区那边卖米线,就是挺出名的那个黎家米线,那位差爷是弟弟,这两兄弟是打算合伙买下来这个铺子,他们是个什么态度我这边也不清楚,等会儿我再去问问,梁老板你别急。”
  黎成石这时候正在给黎成志分析,列举了三点这个铺子的问题。
  其一,价格太低,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梁老板有两间铺子,都便宜的话他就要损失三十几两银子,他真的舍得?
  其二,位置一般,这个铺子虽然位于熙上街,是条挺热闹的街,但是它的位置在中段,前后左右都是大铺子,这个小铺子夹在中间一点都不起眼。
  其三,时间太赶,而且略微着急了些,黎成石没有咬死了说这个铺子不能买,他只是说先别那么着急,让他回去打听打听再说,二百多两银子的事,马虎不得。
  黎成志出门的时候很是兴奋,一下午都在想铺子买了下来要怎么弄,结果黎成石一大盆冷水给他泼下来让他瞬间冷静了。
  不得不说,仔细想想黎成石的话确实是这个道理,两兄弟商量一番之后,决定今天先不定,明天再给伢人回话。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18章 调查缘由
  黎家兄弟两人的决定让伢人心里一阵失望,这个价格他们两兄弟说还要再考虑,那估计多半就是不太想买的意思了。
  旁边梁老板则是大大地松了口气,想着他的盘算,他可一点都不想把自己的铺子卖给县衙的差役。
  黎成志跟着黎成石走了,他心里有些难受,本以为能够买到合心意的铺子,现实却是捏着钱没地方花出去。
  黎成石见状安慰了哥哥两句才让他出城,等见不到了人影了之后,黎成石回到县衙,去到保存户籍档案的屋子查找这梁老板的情况。
  梁老板说他儿子去州城读书了,他为了儿子打算卖了铺子跟着去,黎成石总觉得没这么简单,他要去州城就去,不想继续做布庄买卖也可以,没必要把家里的铺子都卖了,还降低价格,所以他肯定有问题。
  县城的人要去州城租房、买房长期居住,如果是学子则需要拿着书院或者学堂的进学证明在县衙和州衙报备,不然被人查到了要被赶出城。
  好在户籍档案才刚整理过不久,当时黎成石有帮忙,他对哪里放的什么比较清楚,找了小半个时辰就找到了梁老板的信息。
  他确实有一个儿子,但是他的儿子并没有去州城求学,户籍的资料里没有记载,也就是说要么梁老板的儿子还在本县,要么就是他离开了没有找官府报备。
  黎成石想了想,把户籍档案给放了回去,心情颇好地回屋去打算洗洗睡了,明天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自然有人把梁老板给压回来。
  第二天,黎成石在县衙开工之前先去了趟米线摊位。
  黎成志昨天回去之后脑子里一直有两个小人在交战,一边是三弟说的,不能那么着急把铺子给定下来,另一边则说这个铺子便宜,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以后很难找到了。
  因为纠结着事情,黎成志很晚才睡着,睡着了之后还做了一晚光怪陆离的梦,导致他这会儿看着没什么精神。
  这会儿时间还早,过来吃米线的客人不多,黎成石就赶紧趁着有空拉着他哥去一旁,说明白了自己发现的问题。
  黎成志刚才还在想着到底要不要去找三地商量把铺子定下来,听完了黎成石的话他不纠结了:“三弟,你是说梁老板在骗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