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街上人多,黎明瑾又是个小个子,当他再转过头想要在人群中找白志文时,已经不可能找得到了。
姜芷芸牵着黎明瑾往前走,发现儿子没有跟上来就回过头看他:“瑾哥儿,怎么了?”
黎明瑾摇了摇头:“没事我刚才好像看到了隔壁的白家哥哥,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
“应该没看错,今天好像是志文小子到县城找章老先生的日子,我以前听明德说过。”黎成石接着说道。
黎成石和黎明德黎明礼两个侄子的感情好,他们还在县城学堂读书的时候经常都是他接送的两个孩子,有什么事黎明德都喜欢同自家三叔说,所以他挺了解这些事的。
不过黎成石转头看了眼黎明瑾刚才看过去路,那条路并不是去昌达街的方向,不知道白志文怎么会这个时间出现在这个地方。
今天确实是白志文到章安浩家读书的日子,往常他十天过来一次,都是吃了午饭之后同黎明德和他爹娘他们一起回村,没见到有分开行动的时候。
今天有些不一样,章老先生下午有别的事,就让两个小徒弟先回家去,黎明德自觉去了摊位上,白志文则带着他抄好的书去书局,他这会儿正在去书局的路上。
自家的情况白志文是知道的,爷和爹在世时并没有存下来多少钱,两人生病期间还用了不少,所以在家里没有了顶梁柱之后他和他娘当机立断退租了房子回祖籍守孝。
回祖籍了之后虽然家里的开销少了,可他们一家三口终归是要用钱的,白姚氏做绣活的钱够家里开销还能攒下来一部分,看着是比同村的人好像日子过得更好。
但是,白志文以后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如果去赶考的钱全靠他娘一个人做绣活攒,太累人了,他担心娘把眼睛给累坏。
白志文在小白秀才的教导下从读书开始就练字,写出来的字还不错,所以他就想到了抄书挣钱。
正好黎明德的亲弟弟黎明礼就在县城的书局做学徒,白志文找他了解了书局卖得比较好的书有哪些,然后选出其中自己正好也要学的,一边学一边背一边抄,既能挣钱补贴家用,又能复习文章,还可以练字,一点都不耽误事。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20章 抄书挣钱
黎成石他们一家四口没有再想刚才擦肩而过的白志文,白志文却是停在了一旁,若有所思地回过头,他刚才好像看到了瑾哥儿他们一家?
回想了一下记忆中黎明瑾明亮的笑容,白志文甩了甩脑袋,不管刚才是不是看到了他们一家人,这会儿他也不可能转身找过去,黎明德还在等着他,他得快去快回。
因为黎成志他们还要做生意,黎明德留在摊在摊位上帮不了什么忙不说还会添乱,所以他们两从章安浩家离开时说好了一会儿一起回村。
白志文还记得他第一次去明心书局时一开始没有找到黎明礼,因为他当时穿得不太像读书人,所以书局另外的伙计完全没有搭理他。
在书局逛了一圈后白志文还是没有等到黎明礼,就在他打算换一家书店问问时,黎明礼抱着一小摞书从后面库房走出来看到并喊住了他。
黎明礼不知道白志文是想问抄书一事,不过他知道白志文从小就跟着他爹一起读书,现在没有去学堂是因为他要守孝,所以在书店见到白志文并不惊讶,还问他来书店是不是打算买点书。
白志文没有读书人出来抄书挣钱很丢脸这种想法,他就那样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问黎明礼能不能行。
黎明礼在明心书局做学徒有一段时间了,对书局的各种规矩都了解,自然知道书局要收手抄的书。
明心书局是府城曲家人开的,他们做得不小,在整个原汉省的府州县、周边省的府城和京城都有开店,因为铺子开得多,所以在书局售卖的书分两种,一种是他们曲家统一找人印制出来的书,另一种则是每个铺子的掌柜自己找人抄出来的书。
印出来的书规范整洁,有正经科举考试要用到的四书五经,还有一些时兴大热的话本,以及大儒、名仕们写的书,这一类书因为是东家统一安排印制的,府城、州城和县城不同的铺子能够分到的书有定数,有些书卖得好的话没几天就会卖光,要一直等到下一批书送来才有货。
为了能够多多地卖书,掌柜们就会另外找人抄书,人来抄难免会有失误,抄出来的书相对没有印出来的好,价格也会便宜一点,因此买的人也不少。
除了经典书、畅销书卖空了会找人抄,东家没有统一印制的、由掌柜们自己发现的当地名人所着之书也会找人抄,比如说知县、县丞、知州、同知、知府、通判这些地方父母官有时候心情好了会整理自己的文章、诗词出书,这种书一般只会在当地卖由掌柜全权负责,曲家是不会管的。
要找人抄书不太容易,不少读书人放不下这个脸面不乐意做这件事,另外还有个原因则是不少人写的字不够好看,抄出来的书虽说不会太乱,但是看着不够整洁美观,所以当黎明礼听白志文说他要抄书后,第一时间悄悄问他字写得怎么样。
略一思索,白志文回答的是尚可。
白志文的字同黎明德有些像但又不一样,他的字相对更随性一些,有他自己的风格,不像黎明德一板一眼的,不过因为他们平时练字都更偏向于科考要用到的馆阁体,是很接近印书用的字体,算是抄书的字体中比较适合的。
黎明德经常在黎明礼跟前夸白志文厉害,于是,黎明礼没有怀疑过白志文是不是在说大话,直接把人领到了自家孙掌柜跟前,说明此事。
抄书这个活吧,它不算辛苦,但是很考验耐性,孙掌柜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十二、三的模样,下意识想要拒绝,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活泼好动,让他们稳着抄书更大可能是浪费纸。
黎明礼跟在孙掌柜身边有一段时间了,看出来了孙掌柜的意思,不管白志文的水平到底怎么样,他赶紧帮着说话:“孙掌柜,白大哥的字很好,他也很有耐心,你就让他试一次吧。”
在明心书局做学徒这半年多黎明礼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岔子,孙掌柜对他挺满意的,听着他这样说就给了白志文一个机会——一本书加三张纸,让他当场写出来看看。
因为自身遭遇的原因,白志文的心态比同龄人成熟不少,他坐下来先翻看了这本书前面几页的内容,大概读明白了才提笔开写。
孙掌柜就在一旁看着,瞧着这个少年人沉稳淡定的模样心中暗自点头,又见他提笔后抄写书上的文字动作行云流水,几乎一气呵成就写完了一页纸,更是多了几分兴趣,想着这样优秀的少年人他以前好像没有看到过。
等白志文将前三页写完后,孙掌柜将他抄写的内容拿起来看,三页纸上没有出错,每个字都圆润饱满,排列整齐看着舒服,不比印制出来的差多少。
孙掌柜当即拍板决定愿意让白志文帮他们书店抄书,根据字数来算钱,千字五十文,要求他以后交过来的书同他今天抄出来的一样好。
千字五十文算是抄书这一行挺高的待遇了,孙掌柜给这个价格,一是觉得白志文抄出来的字确实不错,二是想着结个善缘,他觉得白志文以后会有大造化。
自己推荐的人得到了孙掌柜的肯定,黎明礼同样很高兴,私下告诉了白志文不少挑书的窍门。
等白志文交了押金拿走一本书和一小摞空白册子后,孙掌柜才问起黎明礼这个白志文的情况。
白家的事在村里不是秘密,黎明礼大概说了说,意思就是白志文还在守孝所以没有去学堂读书,等他出了孝肯定会读书考科举云云,没有提白志文和他家大哥这会儿都成了章老先生弟子这事。
孙掌柜听完更觉得白志文不一般,他们做掌柜这一行的就是要学会看人,什么样的人能成事,什么样的人没本事,提前结交有能耐的人益处多多。
白志文从那时候起就开始了他少年时期的抄书经历,他每天抄书的时间很固定——午睡起来后脑子比较清醒、天色也更亮的时段。
刚开始抄书的时候,白志文有些不习惯,毕竟抄书的要求是不出错,并且美观,一点都不能走神,因为一旦走神了字容易写变样不说,也容易写歪。
好在那时候天气还热着,白志文午睡后起来活动活动手脚再洗把冷水脸通常来说就足够清醒了,如果他还觉得不够会再冲个凉水脚,就不会容易犯迷煳、犯困、走神。
不走神挺好控制的,因为白志文向来做事注意力都很集中,但是他记忆力好给他抄书造成了麻烦。
一本书多看几遍白志文差不多就能记住上面的内容,在抄书的时候虽然为了保险起见他会写一句看一句,但是有几次他在看过了之后下笔时却差点写成下一句,还好落笔到纸上的时候觉得不太对劲,赶紧改了过来。
第一本书白志文没有托大,拿的是一本两千字的书,一天抄一半,两天抄完一本,十天就能抄完五本。
攒了一个月的书后他一次性去到明心书局,拿着抄好的十三本书换了一两银子又三百文,还有两本因为抄的过程中出了错,他没有拿过来。
当白志文拿着钱回家,白姚氏才知道儿子悄悄接了抄书的活,霎时眼泪止都止不住,心情复杂不已,又难过又欣慰。
白姚氏欣慰的是儿子懂事,才这么小就体贴家里困难想法子挣钱,又难过于相公早逝,才十二岁的儿子就要扛起一家人的担子,应该好好读书的年龄被迫分心做其他的事。
在白姚氏哭时,白志文再三强调他抄书不会影响他的功课,并且他会立马把这件事同老师说之后,白姚氏才终于勉强同意了儿子继续抄书。
不过白姚氏留了个心眼,从那天起她就时不时在屋外悄悄地观察儿子在房里是读书还是抄书,发现儿子真的只有中午抄一会儿后,渐渐放下了心。
白志文也确实像他承诺的那样,下一次去找章安浩的时候同章安浩说了他在抄书挣钱这事。
章安浩想了想,只询问了一番弟子抄的是什么书,然后让他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布置的功课不能耽误,并没有反对他抄书的意思。
章安浩双亲早逝,幼年时期吃了不少苦才成就现在的他,他不认为男孩子年龄小就值得娇惯,反而觉得弟子这样挺好的。
从户部尚书的位置退下来,章安浩不说家财万贯,支持几十个白志文这样的孩子读书考科举对他而言犹如九牛一毛,但是弟子家的情况他没有出手帮忙,他更乐于见到白志文养成独立自强的性子,因为没有人能够帮你一辈子的忙,只有自己靠得住。
白志文就从这时开始了他年少这一段抄书的时光,然后每个月去一趟书局,带样书和空白册子回家。
他这一次去书局是把自己腊月抄好的书送去,这是一本有着三千六百来字的书,他一共抄好了十五本,抄书的速度比起刚开始提高了不少,也基本没有再出错。
十五本书,检查确认内容无误后孙掌柜点出来二两银子并七百文给白志文,接着给了他一个红纸包裹着的年礼,里面是寓意喜庆的如意糕。
如意糕是用糯米和红豆做成的,糯米煮熟后捣成年糕状平铺一层,再抹上一层红豆沙馅后卷起来切开,切口处就是如意的形状,为了防止粘连,如意糕外面还洒了一层炒熟的黄豆粉,隔着红纸包都能闻到香味。
这份年礼是孙掌柜自己准备的,他会给每个长期给书店抄书的读书人送一份,不同的是白志文的这一份他稍微多给了几块。
因为提前听黎明礼说过,所以白志文没有矫情,谢过了孙掌柜后装上银钱、提上年礼就离开了明心书局。
孙掌柜看着少年人离开时笔挺的身姿,他很期待白志文出了孝期之后站在众人之中展露风采。
白志文拿着刚到手的钱先在路过的布庄里买了足够他们一家三口人做一身春衫的粗棉布,又去顺路的杂货铺买了些零嘴和花生油,然后才去米线摊位找黎明德。
两人以前结伴回村,白志文在聊天时主动提起他今天去书局的事,然后顺势就问黎明德,黎三叔他们今天是不是有来县城,他路上好像看到了他们一家人,但是当时路上人多他没能确认。
“我三叔他们今天好像确实到县城来了,刚才听我爹娘提了下。”黎明德完全没有留意到身边这人对自家弟弟那些微不同寻常的关注,回答完问题转头就说起别的事,“今天老师虽然也说了过年给咱们放假几天,但是他老人家走之前给咱们布置了那么多功课,咱们两放假期间还是得日日苦读,不能丝毫放松啊。”
说是苦读,黎明德脸上的神情并没有多苦,白志文笑着拍了他一下,两人开始讨论起章安浩布置的功课。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21章 新品种红薯
轻松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不论是休假的黎成石还是黎家人,都觉得几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好像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大年二十九,黎成志他们没有再出去摆摊,留在家扫尘、收拾,准备过年的食材。
家里人多孩子们就会很高兴,黎明瑾带着黎明月和黎明康这里看看、那边戳戳,大年二十九和三十的白天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年饭桌上少了个人,但黎家却吃了一个难得和和美美的年夜饭,没有讨人嫌的人在饭桌上拉长了脸,也没有人拈酸吃醋说些让大家不开心的话。
孩子们吃过了长长的年夜饭,领到了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后,到了时间就被赶回各自的屋里睡觉,大人们则围坐在堂屋的火炉周围,一边聊天一边等着子时到来。
因为光线不算很好,黎老太就带着两个儿媳妇一起做不费眼睛的鞋底、鞋垫,黎老头则同三个儿子一起商量明年种地的事。
等着老头子把话说完,黎老太才站起身,抖了抖身上的线头,对着拨弄火堆的黎成力说:“老二,你跟我来一趟。”
黎成力不知道黎老太要找他做什么,听话地放下手上的木棍站起身跟着黎老太走了出去。
黎老头心里有数不打算参与他们母子的谈话,黎成志和黎成石两人抬头看了一眼,没说什么。
因为说的事挺重要的,黎老太先在院子里找了个避风的角落才开口问:“老二,你明年有什么打算?”
“什么打算?”黎成力没太明白他娘的意思,双眼茫然地看着黎老太。
黎老太敲了敲黎成力的脑袋,同他说话就是得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不然他不会听懂背后的意思:“简单来说,除了种地,你还打算干点啥?”
“想想你往年都做了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想明白了就考虑今年你要做些什么,有什么目标,赞多钱,存多少粮食,家里打算添置什么东西。”
“还有,春丫头再有两年就该出嫁了,嫁妆怎么办,夏丫头那头,马上就要到相看的年龄了,咱们村或者附近村子有哪些合适的小子,明年明才不去读书了要教他些什么,这些事情都要提前想到,你一个人又要当爹又要当娘的,不能只顾着那一亩三分地。”
131/262 首页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