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首道,“且先放在桌上罢。再等一会儿,将粥直接灌进关将军的嘴里便是。”说完,又取出药箱子里备着的纸笔来,微沉吟了,写下十数种药材,递与方才端粥来的士兵,“劳烦你再跑一趟了。我这儿药材不全,也没熬药的物什,你拿着这药方子去几个军医那儿,让他们帮帮忙罢。”
士兵点点头,接过药方子,“是。”“麻烦你了。”云归说着,露出笑容来。
等上一炷香的功夫,云归便向刘海道,“来,帮我把粥灌进去。”云归站在关琮床旁,一把捏住了关琼的鼻子。为求呼吸,即便是在晕厥中,也会张开嘴来呼吸
刘海点点头后,又麻溜地端了粥,一把往关琮嘴里倒。云归见他倒得太猛,便知他不曾做过这样的事情,连忙道,“你慢些灌。看他喉结动了,知他吞咽了,再灌下一口。”
待得好不容易给关琮灌进一碗粥去,云归觉得身上已无多少干爽的地儿了。但是要做的事情还未完,又招来在外头守着的一个士兵去找净水和干布,打发刘海在牢房外守着。
一直忙到半个时辰之后,云归总算是将关琮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都处理好了。即便是未能劝住关琮,但起码治伤一事,还算未负陈军医所托。
站起身来,方觉得有些腰酸背痛。带着几个士兵离开牢狱,才知晓竟已将近亥时了。
靖军进驻边城后,三军修整。走在边城街上,随时可见巡城的士兵。
云归想着再去一会关琮,午时用了饭食后,便又背着药箱往牢狱方向走去。昨曰几个士兵带他去过,想来这回自己去应该能找着。
走了一刻钟有余,却发现自己好似果真忘了路。又在附近兜兜转转好一阵子,云归泄了力气,自己这不记路的毛病真真是要不得啊!
走回大街上等着,待得见到巡城士兵经过,就上前去问人,问完路又如昨曰一般,由四个士兵带着他去。
走下狱中,到了关琮牢房前,见得关琮又如昨天,直挺挺地坐在床边。只是身子不再似昨日,微微颤动了。听得声响,缓缓转头看过来,见得云归时,一副了然神情,接着又转回头去。
云归走进去,“关将军,昨日可好眠?”
关琮回道,“即便你费心给我治伤,我亦不会感激于你。”昨夜确实好眠。不再记得自己是败战将军,也不再记得自己失守边城。他梦见自己还是年少时模样,踏花马蹄香。
“我何曾想要关将军感激于我了?”云归浅笑,“关将军好受一些,在意你之人也好受一些。我倒是做一件事,造福不少人。”
“这世上……再无在意我之人了。”关琮的声音极轻极低,指尖微微抖动。随后又平复下来,好似方才的神伤只是云归错看。
“关将军,你说这世上可有全然的对错?”云归轻声问道。
关琮看一眼云归,眼中神色复杂,“云幕僚这话何意?”
云归正要接着说时,又觉得何处不对……云幕僚?为何关琮会唤他云幕僚?他昨儿介绍自己的时候,可未有说自己在军中的身份。“关将军何以知晓我是幕僚?
“昨曰我昏后,还有些许意识在,只是醒不过来。再者……”他醒来了,刚好有士兵给他送汤药来。
他没忍住,多问了几句这云幕僚是怎样人。却没想到,竟意外知晓眼前少年,就是解开靖军困局,使得边城不日城破之人。
本来,若非有他带兵营救,淼军撑到日落,败战的就成了靖军。淼军以少胜多,又削去靖军好些兵力,而靖军士气低迷,死伤众多,必需修整数曰。这样又更利于淼军再战。若能再胜两场,让靖军知难而退,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只可惜……一切计划都随着前日城破,都化为乌有!
若问恨不恨,看着眼前这张脸,却又不觉得恨。虽他恨大靖欺人太甚,可眼前人又有什么大错?又不是他下令要夺淼国疆土的。他身为大靖人,总不能在自己国人危急之时袖手旁观。
反之,听完昨日那送药士兵,一脸与有荣焉地复述的那日情形,他心底竟隐隐有几分赞赏。
胆敢i自领兵就罢了,还知晓当机立断先援救步兵。他是看破他阵法的漏洞所在!
收住心神来,回答云归先前所问,“世间或许未有全然对错,可我,信守何为该做,何为不该。”
云归听了这话,转而问道,“关将军以为,淼国君主与大靖皇帝相比,何如?
关琮一声嗤笑,“你是想劝我,良禽择木而栖?”
云归微摇头,“将军非禽,更谈不上良禽与否。只是我以为,将军是爱惜百姓之人。将军早年写下攻打大靖之战策,绝非为了自身,而为迟早要逢国破家亡的淼国万千百姓。而淼国君主,他无远见,不识将军英才便罢,待百姓却也不见得如何宽厚。如此君主,淼国即便不亡,淼国百姓也不见得如何安居乐业。”
关琮眼神闪烁,不与云归对视,“这又如何?即便不够安居乐业,也总比国破家亡要好。”
“将军担心淼国百姓在国破后必然家亡,而我却不担心。将军以为为何?以为因着我并非淼国人,所以不关心他们死活?若是如此想,我只能说将军的豁达不及我。”云归一字一句,难得带上素日未曾有的铿锵之力。
关琼冷笑起来,“笑话!无知小儿,也敢妄称豁达!”他倒要听听,这云归能舌绽莲花到何等地步!
“或许我确实不如将军知晓众事,可我却以为‘百姓’二字,是天下百姓,而非分作大靖百姓、淼国百姓,又或是湘国百姓。芸芸众生,不过图一安定日子,他们又犯了什么错,因为上位者的输羸和野心,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说着,见关琼好似有所触动的模样,便定住心神,再道,“我之所以不担心淼国百姓,是因为清楚知晓,大靖皇帝视天下百姓为他子民,不敢苛待之!淼国国破又如何?少了一个昏聩君主剥夺百姓,何苦之有?如今淼国边城虽破,可我靖军除了暂用知府府邸,和无人院落,可曾有哪个士兵驱赶淼国百姓分毫?许许多多的兵士都是在街上扎了帐篷居住!又可曾有哪个百姓受了抢夺或是欺辱,甚至是残杀?
关琮有些不相信。多少失守之城,百姓都再无宁日。靖军不大肆屠城,便已是好的了。这两天来,他根本不敢去想如今还留在城内的百姓,会遭受怎样的待遇。
“你所说这些,我无可亲看,自是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也无法辩驳。”关琮冷声言道。
“若将军有心,我带你亲看又有何不可?我只怕将军亲看后,说这不过是靖军用来蛊惑人心的一时之举。”云归言道,“将军,你心系淼国百姓,可见你有一片仁爱之心。只是,为何你因为一次战败,就让天下百姓少一个让他们过上更好曰子的人?为何就不能放眼天下,心系天下所有百姓?他们也是无害于世的无辜之人!你不能因为一时没能护住边城百姓,就再弃天下百姓于不顾!”
关琮觉得自己的心再不能平静。目光如箭盯着这个蹙眉长谈的少年,“云幕僚来此许久,该走了!”若再不送客,他不知晓自己还能坚持住多久。他怕……自己又要城门失守了!
第17章 帝心难测
云归有些失望。本来若能再接再厉一把,关琮未必不能想通。或许因为他前世早早掺和进皇家之事,对于忠君之事,是从来觉得不必要的。只要爱国爱民那便够了。
再英明的君主,也有冷血无情的时候,再忠心的臣子该舍时,依然会舍得利落,毫不犹豫。而昏聩君主,更无忠心必要。
在他看来,关琮是个爱国爱民,且不愿背弃君主之人,即便淼国君主无能昏庸。他不能理解关琮的忠君心思,所以也不从此处着手。只努力让关琮明白,淼国百姓即便国破,亦能恢复过来昔日安定,还能因为大靖皇帝圣明,而日子更好,这样未必不能让他放弃求死的念头。
但关琮意志之坚定,让他有些意外。又或许说是他的固执,让他觉得棘手。眼看就要打破关琮的心防,让关琮狠狠动摇一把,却这样被关琮赶了出来。
叹口气。罢了,好歹也让关琮心神不稳了。他不该太过心急。虽然未有地动山摇,可好歹也是碎石纷纷落,他满足矣。
毕竟,要是关琮这般轻易就被他劝动了,那也太对不起楼桓之对他的一片欣赏之心。
背着手一路往所住院落走,寻思着明日再来。他发现劝说关琮这件事,倒有些激起了他的好胜心。且,比窝在房里走神可有趣多了。
走了一炷香功夫,云归惊呼一声停住脚步,身后随着他的四个士兵被吓了一吓,以为出了什么事儿,赶紧凝神防备,“云幕僚,可是有甚不对?”
云归转过身,凝眉叹道,“我忘了给关将军上药了。”一进牢房,他就嗅喋不休,竟把更重要的事儿给忘了。
说完,云归赶紧又折返。走至牢房前,却见关琮背对着牢房门,面朝牢房上方的小窗子。一副沉思的模样。
“咳咳咳。”云归假咳两声,关琮回转身来,一见是他,当下冷了脸,“你又来作甚?”
云归走进去,“不知关将军今日可愿受我医治?”过来再见关琮前,他特意打听了,听说关琼今儿是用了一些饭食的,便觉得让关琮配合他上药还是有望的。
关琮看着云归半晌,到底沉默着走到床边躺下。随后却是闭上了眼睛,不知是要借假装休息来表明自己不合作的态度,还是意在告诉他,任他宰割?同时还表达出他虽然愿意给他换药,但心里绝对不怎么乐意?
云归摸了摸下巴,算了,管他何意。要是关琼不听话,他身后可是有人的,大不了把他绑起来就是。
结果却是云归顺利地换好药、包好扎。只是,一直到他心满意足离开,也没再听关琼吐出一个字眼儿来。
离开后回到自己房中,却发现房中有人,正自顾饮茶。云归有些欢喜,连忙放下背着的药箱子,走到那人身旁,“你怎么有空过来我这儿?来了多久了?”
“来了有一刻钟了。你去哪儿了?”楼桓之放下茶盏,问道。
“去看关琼了。”云归取过楼桓之刚放下的茶盏,给自己倒多一些茶水来,连忙灌下好几口。楼桓之见了,又是忙不迭去拦,“你作甚总喝得这么急?”
云归总算慢一些喝,直至茶盏见了底,才道,“我去劝说那关琮,一个劲儿地说了好些话。这淼国又是热得不行,再加上一来一回,可不就快渴死人了。”
楼桓之微蹙眉,“何以会是你去劝说?且我未曾听说将军有派人劝降他。”蔡永平虽有意招降,可到底圣上旨意还未下来,若是圣上不愿留关琮一命,那岂非浪费功夫?
“并非是将军之意。本是陈军医他受命给关琼医治,可那关琮一心求死,陈军医无奈之下,求到了我这儿。我想想也不好拒绝了人,就应下来一试。至于劝说,我还不是见你不忍他就此自我放弃,这才多管一回闲事。”云归回道。
楼桓之听了,心里有些暖洋洋,抚了一把云归的长发,“果然是我的好云归。
云归轻抬下巴,微露傲色,“我自然好了,你前世必定拯救了天下人,老天这才派我到你身边。”
楼桓之连连点头,“肯定的,不然我今生哪有这样的福气。”神色十分正经。好似说的是一件要紧大事。
见他如此,云归反而有些羞窘,微撇过头,“瞧你这傻样儿。”前世他明明愚蠢至极,还做了许多坏事,今生却还能幸运至此,得楼桓之相伴……
又一日。三军演练,正好圣旨自京都百里加急来到边城。
众将士跪下接旨,听那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靖军上下忠勇可嘉,大扬靖威,特赏三军!辅国大将军蔡永平v镇军大将军张滕、参将楼桓之、军师柳易辞记头等功,赏,白银千两,玛瑙珍珠等珍宝百箱,仆婢数+,特賜陛下亲书牌匾!兵部尚书云锵嫡长子云归,聪慧机敏,胆识过人,乃我大靖之福,靖军之功臣,记二等功,特授骁骑尉一职,赏,白银百两,玛瑙珍珠等珍宝六+九抬!众校官、尉官记三等功,赏,粮食百担,仆婢数+,其母其妻可进宫受赏……”
待得长长旨意宣读完,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楼桓之听得关于云归的旨意,早就忍不住笑意。倒不是多稀罕那些赏赐,只是陛下这般昭告云归是大靖之福,靖军之功臣,哪里还敢有人再揪出先前之事,来治云归?幸好先前未下的惩罚,拖到了今曰!这旨意真真是为云归正了名。
本来三军演练,云归是未有资格前来的。但是圣旨一来,他就被人赶忙拉到了这儿接旨。此时心里说不欢軎那自然是骗人的。他随军南下,又非无欲无求。如今好不容易迈出一步去,也算是有小成了,自然值得欢乐。听得最后,皇帝居然令他与柳易辞一道来劝降关琼,倒是让他觉得有些稀奇了。
此事派与柳易辞那是情理之中。让他与柳易辞一道,那叫个什么事儿。果然帝心难测啊!
几日前的京都。
一大清早。云锵与一众朝臣站在朝堂上上朝。从南边来的军报传至,皇帝当即宣传报士兵入殿。听得淼国边城已为靖军攻下,当下龙心大悦。又令太监总管陈顺,取了士兵手上的信件仔细阅览,竟是当朝拟下旨意,大赏三军。
云锵本以为与自家关系不+分大,待得听见旨意中,自己儿子的名字,立即笑容不能自抑,要不是顾忌着在朝堂上,他简直想要长笑三声。
本来,云归一心要随军,他虽被说服了,但到底心存疑虑。
没成想,首站告捷,云归就得了这样的封赏。还得了官职!虽然只是个八品官,提都不值多提的,可在他看来,云归这般快就得记二等功,还怕以后不能实现他所言,披一身功勋归云家?
果真是他的好儿子!
正在云锵欢喜间,自有人不忿一个不曾多有声名的小子冒了头,出列道,“陛下,云尚书之子云归,不曾参与官考,又只是一个未及冠少年,如何能记二等功?
皇帝看了一眼出列的臣子,因着心情好,即便被人质疑了决定,也未有大发雷霆,只让陈顺将蔡永平亲写书信当朝念出来。
当众人听及靖军危急,竟是一个未及冠的小子,当机立断扭转乾坤,都忍不住看向云锵,这云锵,养出一个好儿子啊!
云锵听完后,看向胆敢说他儿子担不起二等功的兵部侍郎吴宽,他倒要看看,这时候他还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40/109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