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他们开口求饶,苦守整夜的王族老人走出王宫,一个个满脸苦色,遇到众人询问和求救,全都不发一言。
人王淮没能拿他们如何,是太后出面,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老老实实回家,天明后上朝,明言受到奸人蛊惑对人王不敬,痛悔过错;要么和宫门外的人一起受罚,破家毁业殃及子孙。
孰轻孰重,如何取舍?
老人们满心苦涩,深知自己没有更多选择。为保住家业,唯有对人王言听计从。自今往后再不能倚老卖老,否则下场就在眼前。
老人们让步,代表王族黔驴技穷,再不可能钳制人王。
听到侍人回报,人王淮顿觉神清气爽,恨不能大笑三声。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郅玄的快乐,固然名声会被质疑,但能如此爽快,他甘之如饴!
经此一事也能向郅玄表明诚意,让对方知晓他是真心实意想要合作,不会故步自封,更不会拖后腿。
作为一个合格的合作对象,他会主动扫清障碍。哪怕挡路的是王族,他也不会手下留情。
原桃时刻关注正殿和宫门处的动静,听婢女报知结果,当即提笔写成书信,用蜡封好,命人快马加鞭送到郅玄手中。
“天明出发,不可耽搁。”
“诺!”
第二百五十六章
诸侯会盟当日,祥地又落一场大雪。
寒风呼啸,六出纷飞,挦绵扯絮,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
大雪中,营门陆续打开,号角吹响,诸侯战车出营。
国君们立在车上,衮服冕冠,手按宝剑。斗篷在风中翻飞,车上人皆下颌紧绷,目光如电,威风凛凛。
全副武装的甲士和卒伍列成方阵,拱卫在战车两旁。
车前是手持礼器的巫,高举双臂迎风而立,口中念诵祝词,一字一句融在风中,尾音不断拉长,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战车缓慢前行,车轮压过雪地,留下两排深深的辙痕,很快又被雪花覆盖,了无踪迹。
甲士卒伍手持长戟,肩扛战旗。各色旗帜在风中撕扯,上绘不同图案,栩栩如生,猎猎作响。
四大诸侯的战车行在队伍最前。
和人王登基时不同,四人不分先后,并排而行。
车轮压过雪地,发出吱嘎声响。
车后紧随脚步整齐的甲士,不同颜色的甲胄汇成洪流,如四条巨龙跨过苍茫大地。
郅玄和赵颢战车相邻,两人皆服衮冕,腰佩宝剑,却非王赐剑,而是专为会盟祭祀打造的铁剑。
相同的宝剑,在场诸侯皆有一柄,由西原侯相赠,象征意义非凡。
队伍顶风冒雪一路前行,穿过一条冰封的小河,抵达会盟地点。
同初时相比,会盟台增高近三分之一,台顶没有设鼎,代之以方形土堆,用来摆放牺牲敬献天神。
环绕祭祀台座落着大大小小近百个柴堆,形状类似,排列有序。认真数一数,和参与会盟的诸侯数量相当。
柴堆旁是小山般的牺牲,由各国国君亲手猎取,在祭祀最后投入火焰,献给天神,象征盟约成立。
会盟台四面凿有台阶,自下而上长度不等,宽度相同。台阶上刻有巫文,在雪中冰冻,一笔一划浮凸而起,愈发清晰。
会盟开始时,四大诸侯由四面登台,齐聚会盟台顶,面四方朝拜,率领诸侯立下誓言。
各国的巫齐聚一堂,皆盛装打扮。
无视雪虐风饕,巫们围绕会盟台舞蹈,高举礼器敬告上天,声音穿透风雪直达九霄。
巫医也在其中。
和平时不同,今日的巫医身着黑袍,腰间缠绕彩绦,绦下悬挂彩羽,色彩斑斓夺人眼球。颈上挂有数条长链,有打磨过的兽骨,也有锋利的兽牙和禽爪,串联在一起,随着动作互相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灰白的发披散在背后,一枚巨大的兽首罩在头顶,观形状大小应是一头雄虎的颅骨。
风雪愈冷,巫们齐齐拔高声音,不同语调的巫文交织在一起,意外不显杂乱,反带有独特的古韵,令人不自觉沉浸其中,情绪为之牵引,良久无法回转。
“祭!”
祝祷接近尾声,巫们齐声高喝,声音如弦乐震颤。各式礼器高举向天,以青铜器居多,个别是骨器,传承数百年,温润光滑堪比白玉。
礼乐声起,多国乐人合奏,旋律统一,气势恢宏,即为洪钟大吕。
诸侯步下战车,联袂走向会盟台,在雪中伫立。
四大诸侯继续前行,越过众人立在会盟台四方,伴着宏大的乐声登上台阶。
风雪肆虐,会盟台覆盖冰霜,台阶被冻住,边缘垂挂冰棱,不小心就会打滑。四人十分谨慎,上行的速度保持一致,每一步都踏得极稳,不使仪式出现差池。
郅玄在心中默数,登上最后一阶,果不其然,尾数取九。
四人同时登上高处,隔着雪幕看不清对面,同样遮挡住自身情绪,不为他人所知。
礼乐声戛然而止,苍凉的号角声和隆隆鼓声取而代之。
四人继续向前迈步,停在会盟台中心,先以兽首祭祀天神,其后面向四方朝拜。与此同时,巫发出高喝,台下诸侯齐齐拱手,同台上人一同行礼。
鼓角声持续不断,礼乐声再度响起。
肆虐的冷风忽然减小,雪花未落,彤云密布的天空忽现一抹亮色。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会盟台正上方突现异景,密集的乌云绽开一线,湛蓝透出,有阳光自头顶洒落,恰好笼罩会盟台。
光芒绽放,色泽绚丽耀眼夺目。
少顷光芒偏移,覆盖郅玄全身。
礼乐声乍停,鼓角声不闻,唯有卷过祥地的风呼啸不止,见证这神奇一幕。
会盟台下,众人仰望沐浴在光中的西原侯,情绪翻涌,震撼、迷惑和沉迷交织,不知不觉竟看得痴了。
会盟台上,赵颢三人不约而同看向郅玄,目光中充满惊讶,表情出奇一致。西原侯果然得天神眷顾,雪日放晴就是铁证!
证据摆在眼前,北安侯和东梁侯深信不疑,连赵颢都不能例外。
误会进一步加深,再不可能解释清楚。
面对三人的目光,郅玄沉默无语,仰头看一眼天空,无奈叹息。
不过是云层破开一条口子,大概同晴天雨类似。他却无法对旁人解释,费尽口舌也解释不清,反倒会越描越黑,造成更深的误会。正如雷击,后世人人皆知的自然现象,线下仍归于神鬼之说。观念根深蒂固,说破嘴皮子都没用。
既然说不清,何必白费力气。任由对方脑内风暴,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被误会而已,不痛不痒,更不会少块肉。
参与会盟的史官最先回神,不需要言语也不需要沟通,遵照事实,依照亲眼所见,各自开始奋笔疾书。
史官笔法不同,记录的文字长短不一,中心思想如出一辙,可以归纳总结成一句话:有西原侯处必有奇迹。
彩光昙花一现,云层重新聚集,会盟台又被风雪笼罩。
光芒虽然散去,震撼依旧笼罩在众人心头,迟迟不见消散。
在接下来的仪式过程中,部分人沉浸在刹那美景之中,动作比身旁人慢了半拍。幸亏礼官提醒,才没有当场出错。
会盟仪式冗繁,郅玄参照大国结盟,对章程减之又减,仍耗足大半日,日落时分方才接近尾声。
四人走下会盟台,环绕四周的柴堆同时点燃。
为防止火焰熄灭,柴堆上泼洒油脂。天寒地冻,柴堆遇火星即燃。火龙蹿起盘绕,在风中熊熊燃烧。一团团橘红光亮点缀荒原,如繁星坠落尘世间。
“祭!”
在巫的主持下,大批牺牲投入火中,压得火光微弱,其后又迅速跃起,比方才更烈。
诸侯守在火堆旁,直至牺牲焚烧成灰,火焰全部熄灭,方才登车回营。
盟书已送至各人手中,一字一句牢记在心。
今日之后,中原的战车将踏遍四方,如猛虎出笼威震天下。凡刀锋所指尽收入囊中。
回营之后,郅玄快步走进大帐,除去斗篷,活动有些僵的手指。
帐内设有四个火盆,还有手握的暖炉。不多时,郅玄就缓和许多,额角沁出一层薄汗。
“君上,有信送到。”
会盟仪式期间,接连有骑士入营,带来原桃的书信和西都城的消息。
郅玄坐到案后,先拿起原桃的信,除去蜡封,展开后细读。
信中详述中都城变化,着重写明人王淮同王室的角力,以及太后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对此,郅玄丝毫不感到意外。他递出橄榄枝,能不能抓住全看对方。
从中都城的变化来看,人王淮没让他失望。
如此一来,双方应能合作愉快,短期之内不会出现矛盾。长期如何,郅玄无法保证。毕竟人心易变,世事哪有万全。不过以他的实力,即使真有那一天,也能够从容应对。
放下原桃的信,郅玄展开西都城送来的消息。
竹简上的蜡封代表范氏,内容由范绪亲笔所书。另有一封是洛弓送来,写在绢上,内容更短,传递的消息大同小异,并无多大出入。
“羊皓病重,召羊琦归家。”
“公子鸣受寒,幸羊夫人有良药,已无大碍。”
“两位庶公子得子。原氏宗族聚会,别支送子入西都城,现居宗人府邸。”
几段话看似毫无瓜葛,联系在一起,细思背后含义,实则触目惊心。
“羊皓病重,公子鸣受寒,庶兄弟得子,原氏别支送子入都城。”
郅玄陷入沉思,手指一下接一下敲在案上,发出规律声响。
以羊皓的老谋深算,这场病未必是遭他人算计。毕竟年事已长,身体不比早年,生病不足为奇。不是每个人都有粟虎的体魄,年过半百依旧龙精虎猛,去年还得了个小儿子。
公子鸣受寒,事情有些蹊跷。若真是有心人所为,能瞒过羊夫人的眼睛,动手之人定不简单。
联系原氏宗人和旁支的举动,郅玄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至于两个庶兄弟,给他们多生几个胆子也不敢参与其中。只能说运气不好,孩子来得不是时候。
看来是他离开的时间太久,有些人心生妄念,开始在西都城搅动风雨。
郅玄轻笑一声,笑意却不达眼底。
“该归国了。”
他会有继承人,选谁,如何选,是他自己决定,任何人无从置喙。
他未必会选公子鸣,但这种急于排除异己,不惜对一个孩子下手的做法令他不耻。一旦抓出真凶,不论是谁也不管是什么身份,必当严惩,绝不姑息。
他会让这些人知道,有些事不能想更不能做。胆敢越过界限,注定会下场凄凉,甚至丢掉性命。
西原侯蛮横跋扈,残暴狂悖,绝不只是说说而已。
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都城
天刚蒙蒙亮,城门前已排起长龙。
等待入城的人们翘首以待,一边跺脚驱散寒意一边不住探头,希望城门能快些打开。
城头卒伍刚刚换班,一队快步走下城墙去领今日的饭食,另一队走到女墙边,俯瞰城下,城门前队伍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尽头。
远处有数支商队赶来,牛马拖拽大车,在雪地中疾行。部分大车装满,车辙相当深,部分则是空载,为的是入城购货,再运往别国售卖。
现如今,西都城不只是西原国政治军事中心,俨然成为北地最繁华的商贸城市。
城内商坊不断扩大,囊括近五分之一的外城和十分之一内城。每日里人来人往,车流穿梭不息。市货的商铺多达三百家,还有数十家新铺等待开张,门前已挂上具有不同特色的幌子,在风中招展,格外醒目。
商铺分为两种,一种专门市大宗货物,专营大商队之间的买卖,每次交易的货物和钱绢以车计。往来商队成员不少于两百人,加上护卫能多达五百甚至千人。
另一种规模较小,商品种类繁多,零散出售,同样利润丰厚。例如一家小小的食铺,主食和菜肴多达十余种,还有从内城流出的各种花样,其中豆腐、豆浆和豆皮最受欢迎。
由于城内不宵禁,商坊日夜不闭,使得氏族坊、国人坊和庶人坊也少闭坊门。即使是冬日寒夜,城内路上也多见行人,商坊内更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然而热闹仅限于城内。
城门每日按时关闭,临到天明才开启。如果未能在闭门前入城,就只能守在城外吹冷风,听着城内热闹的人声,一边挨冻一边抓心挠肺。
论理,如郅地新城,已经是北地最大的贸易货物集散地,各国商队想要市货,大可以前往郅地,无需前来西都城。
部分商队不辞辛苦,宁愿多走一段路,无非是仰慕西都城繁华,想要亲眼看一看这座废墟上建起的都城是何等雄伟,是否真如传说中一般闾阎扑地,车水马龙,簇锦团花。
日头逐渐升起,驱散最后一缕黑暗。
笼罩多日的阴云悄然散去,天空一碧如洗,竟是难得的晴日。
只是风变得更冷,如刮骨的刀子。身上的皮袄抵不住寒风,众人不得不聚在一起,试图削减骤起的寒意。
城头传来鼓声,众人精神一振,侧耳细听。
三鼓过后,城门后响起成串的脚步声,紧接着是绳索被拖拽的声响,木盘转动的摩擦声。
门轴开始转动,吱嘎声中,巨大的城门缓慢开启,现出高达五米,能并行三辆战车的城门洞。
门洞处有数张木桌,桌后坐着持笔吏目,专门核对登记入城人员。
入城的商队都要领取木牌,在城内期间不得遗失,否则无法证明身份。
外来的氏族、国人和庶人均要登记,核对身份后专门造册,排除别国探子和心怀叵测之徒,才被容许入内。
西原国人没有这样的要求。
早在西都城竣工时,郅玄就组织过一波人口普查。任务派发下去,细致到以村为单位。统计上来的名册达不到百分百准确,九成以上没有问题。
在这个信息不畅通的时代称得上奇迹,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记录在册的西原国人都能领到一枚金属牌。不同于外来商队的木牌,金属牌象征户籍,长期持有,每年勘验。由村老上报县大夫,再由县大夫增删人口,汇总之后送入西都城。
这样的方法简单粗暴,有不少漏洞可钻。但以现实情况,没办法做到不遗毫发。
186/206 首页 上一页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