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流年照锦(GL百合)——钓鱼养猫

时间:2022-04-02 09:25:42  作者:钓鱼养猫
  这是完全命令的语气,说完之后,她又重复道:“滚出去。”
  谢锦目光微闪,颤着嗓音问:“陛下的意思,是奴婢也不能进来吗?”
  殿内安静了片刻,一双手从床帷后面探出,将那一方隔绝外人的天地撕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了谢锦最为熟悉的那一张脸。
  姜照身上只着中衣,披头散发的盘腿而坐,一张小脸素白,眼角眉梢还带着未完全散去的恼怒之意,只是现在更多的是被惊讶而取代。
  她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逐渐眼眶有些发红。
  那种被无形压抑控制的感觉终于消失不见,谢锦将怀里抱着的衣衫外袍挂在了旁边的屏风上,缓步走到床前,冲姜照笑了一下。
  她接受了青时姑姑的提议,假装一切未知,似是寻常语气道:“奴婢听高公公说陛下心情不好,回来发了脾气,特意过来看看,没想到一进来就被陛下命令滚出去。”
  “朕不是……”
  姜照忙开口解释,赤脚下了地面,站在了到了谢锦面前,一脸认真道:“我以为进来的是旁人,如果知道是你,绝不会说那种话。”
  顿了一下,她又道:“你能过来,我很高兴。”
  谢锦低眼看她赤着一双脚,哪里还有什么君王的威严,忍不住蹙起眉道:“地上冷,陛下若是因此圣体有恙,高公公又要以头抢地了。”
  姜照动了动脚趾,被她说的有些害臊,忙不迭又爬回了床上。
  谢锦去妆台取了牙梳和发簪,让姜照背对自己,一边为她梳头,一边道:“朝堂上的事奴婢不便过问,但也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一蹴而就的,陛下没必要拿那些事情来折腾自己,须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道理。”
  姜照也不知有没有把这话听到心里,就含糊应了一声。
  谢锦用发簪将她满头青丝绾了起来,又让她下床穿靴,从屏风上取下衣袍来为她穿上,虽也是第一次伺候人更衣,但手脚却很麻利。
  姜照平日洗漱更衣也有人伺候,早习惯了张开手来做个衣架子,但是不知为何,见眼前为她前后忙碌的人是谢锦,她就有些不自在,却又有些隐秘的欢喜。
  儿时先帝和太后关系融洽的时候,先帝偶尔会留宿映月宫,姜照晨起去给父皇请安,便能见到太后亲手为他更衣,举手投足间也有几分寻常夫妻模样。
  姜照后来知道,太后不曾对先帝动过真心,但是彼时的先帝,确实是对太后有满腔柔情。
  想到这儿,她的欢喜之意逐渐淡了下去。
  谢锦此时正取了腰带来替她束腰,模样很认真,眉眼间尽是温柔。
  束好腰带,就算大功告成,谢锦刚退了半步,就被姜照跟了上去,她疑惑着抬头看向姜照,不期然撞进一双目光灼灼的眼。
  桃花眼天生多情,从前只有清澈无波,一眼看得黑白分明,但有人怦然心动,一眼起波澜,如同江南雾里起了雨,将人心窍都淋了透。
  可这浅水之澜,浇不灭姜照眼里的火,让谢锦切实感受到了什么叫心头一热。
  她甚至乱了呼吸,匆匆别过头去,又抬起手来抵住了姜照的肩头,生怕她再向前一步,彻底斩断了二人之间的距离。
  好在姜照理智尚存,被她伸手一挡,真就站立不动了。
  “锦娘。”姜照嗓音微哑,按住了挡在自己肩上的一只手,缓缓道:“我绝不会成为父皇那样的皇帝,也绝不会成为父皇那样的人。”
  这句话说得认真,像是在做出某种承诺一样,谢锦听的似懂非懂。
  未待她多想,姜照就松开了她的手,还主动退回了原来的位置,让二人之前保持出合适的距离来,眼睛里也已恢复平静无波,丝毫看不出方才的情动。
  “朕等下去看看安乐,午后再去御书房,你看起来不太精神,是不是金豆儿半夜闹你了?回去再歇一会儿吧。”
  姜照坐在床上,淡淡看向谢锦。
  谢锦当然不太精神,昨晚上受了假山里的冲击,忧思难眠,本来就没睡多久,白天又和青时姑姑两个人哭了一通,到现在眼睛还是红红的。
  姜照倒是没想到她哭过,只是见她神态有些倦意,看出来她没休息好。
  至于去看姜晗,大概也是个随手拈来的借口。
  见姜照已面色如常,谢锦也没有多问什么,向她行了个礼,便退出了殿门。
  高盛安还在外头守着,见谢锦出来,忙迎了上去,满脸惊诧问道:“这么快就哄好了?”
  问完不等谢锦回话,就自顾自地吹捧道:“真不愧是谢姑娘!”
  谢锦本想如实告知自己根本也没去哄,但是顾及到高总管的热情洋溢,怕跌了他的面子,只好尴尬地笑了一下,算是默认了。
  高盛安又想拉着她再问几句,就听姜照在殿内高声喊:“高盛安,进来!”
  “来了来了!”
  得了陛下的召唤,高盛安连招呼也没来得及和谢锦打,拔腿就跑进了殿内听吩咐,留下谢锦和元祥对视一眼,各自别开了目光。
  高总管最终也没能知道谢锦是怎么哄好了姜照,只知道再进殿见到陛下,她已没了方才盛怒的样子,面色平静如往昔,简单吩咐他让人打扫殿内狼藉。
  但他多看了一眼,陛下的头发和衣裳都已经规整妥帖,想必都是谢锦的功劳。
  君无戏言,姜照说要去看姜晗,也不全是托词。
  姜晗现在住在清元殿,由几个嬷嬷和一群宫人照应着,青时姑姑经常会过去看望,顺便敲打宫人,生怕小郡主遭人慢待了。
  清元殿离熙和宫不远,就在东宫隔壁,如今还未有人能看出姜照的深意,纵使她待小郡主不错,但是让这么小的孩子与父母生离,也没人会觉得她用心良苦。
  康王夫妇刚走的时候,姜晗一天到晚都在哭,后来大约是明白眼泪是真的没什么作用,就逐渐乖觉下来,只是偶尔抹抹眼泪,看得人格外心酸。
  但是姜晗的心性,确实挺让姜照刮目相看,更非康王口中的愚钝。
  她才两岁多,就能很快看出事情的因果,知道眼泪没用,就很少再哭,知道姜照是“皇姐”,就格外依赖她,显然是把她当成了是父母的替代。
  小丫头天生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人说三岁看老,再好好教两年,未必不是个好苗子。
  姜照自己是半道上位,临时学的帝王之术,为君之道,她大约是有些天分在,登基不久就能妥善处理政事,三年之后,已经是个合格的君王。
  而姜晗在她眼里,除了不爱说话,基本没什么毛病了。
  太宗皇帝没有嫡子,先帝兄弟三人都只能算是庶出,论及亲缘来说,姜照并不觉得姜晗比她差在哪儿,总比宗室那些错综复杂八竿子打不着的宗亲近太多。
  关键还是年纪小,一切都可以从头来教,虽然是族妹,姜照就当自己养了个孩子,要不然四公主姜茵也能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姜照主意大得很,根本没打算用什么虚与委蛇的手段,她做不到心里头装着谢锦再去和别人生几个孩子来做继承人,有些事既然认定,那就是一辈子的。
  她当然知道大婚的事儿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可能再过两年,连舅舅也不会再支持她,所以她现在所做的一切也并不只是为谢锦出气,更是为自己保驾。
  她要用这两年时间,成为真正说一不二的君王,要有不纳夫不选秀的权力,也要有过继族妹为储,无人敢出言质疑的威望。
  而对于她身居九五,受天下人养之,还报之于天下人,更肩负国祚绵延重任的担子,姜照能做的,就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做一个盛世清平的好皇帝,也培养出一个能从她手中接过大孟江山万民的储君。
  可惜姜晗年纪尚幼,还不懂她皇姐的殷殷期盼,本来被宫女们哄得开开心心的,一见到她就扁嘴要哭,让姜照感到十分头疼。
  不过这孩子倒也好哄,姜照逗了两下,又抱起来走了一圈儿,姜晗就又高兴起来,搂着她的脖子舍不得撒手。
  带姜晗的嬷嬷在一旁道:“郡主很认陛下呢,只是陛下日理万机,不能时常来看郡主,难得见上一面,郡主就格外粘人了些,毕竟还是个小孩子呢。”
  姜照道:“朕知道了,以后会尽量抽时间来看她。
  你们平日哄她,也不要一味玩乐,朕改日找个有学识的过来,也该教她认几个字。”
  嬷嬷一时无言,半晌才试探道:“陛下,郡主现在开蒙,是不是太早了些?”
  姜照瞥了她一眼,不以为然道:“只是学两个字,算不上开蒙。”
  嬷嬷心里为小郡主叫苦,却又不敢反驳皇帝的话,只能唯唯应下了。
  再看小郡主,正在陛下怀里笑得欢,完全不知自己即将要面临着怎样的命运,真是天真的可怜。
  作者有话要说:
  姜照:早教,安排上。
  姜晗:?
  又是不知道取什么章节名的一章~
 
 
第43章 灾情
  姜照说要让姜晗学着识字,并非一句戏言,为此还让元祥跑了趟宫正司,拿来了宫中女官名录,决定亲自从里面挑出一位才识人品俱佳的人选来。
  名录内容齐全,是柳袭风命人编撰的,里面对女官的身世才学人品都有所记载,且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新一次,以保信息准确。
  姜照翻了几页,愁眉紧锁。
  倒不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是从名单来看,每个人的水平都差不多,没什么特别拔尖儿的能让人一眼相中,也比较不出个什么结果来。
  最后还是元祥提醒了她,状似无意道:“宫正司里最合陛下心意的人,不是已经在咱们熙和宫了吗?”
  姜照丢了手里的名录,忍不住敲了下自己的脑袋。
  “是朕糊涂了。”
  她待谢锦,从来都不强求,其实只不过是一道口谕的事情,依旧让元祥去请了谢锦过来,亲自同她商量此事的可行之处。
  谢锦和嬷嬷的反应一样,惊讶问道:“郡主才多大,陛下就要为她开蒙?”
  姜照道:“前朝有个神童,传闻三岁便能识千字,五岁便能诵诗书,可见年龄与学问并没有什么太大冲突,朕也没想着让安乐做个神童,识几个字就好。”
  她说的那个人,谢锦也知道,便似笑非笑道:“陛下既然知道神童事迹,那又是否知道,他虽小时了了,长大后却泯然于众,科举三次不第,落发出家去了。”
  没想到她会说这个,姜照忍不住笑了,而后道:“反正我把晗儿交给你了,究竟要怎么教怎么养,都是你说了算。”
  她多少有些耍赖的意思,谢锦见她确实心意已决,也就点头同意了。
  为此姜照还特意出文书给了个名头,唤作清元殿内司才人,位同正四品女官,让谢锦摆脱了宫女头衔。
  且相比从前在宫正司教导宫女,如今谢锦要教导的是郡主,地位自然如同水涨船高,圣谕允其向陛下称臣,宫人遂改称谢执笔为谢大人。
  姜照对外所说的什么降宫正司女官为御前宫女,终于还是拐弯抹角的给升了回去,且比起从前,地位更高,也更得陛下看重。
  只是按理谢锦要搬到清元殿居住,但姜照没提这回事儿,众人自然也不敢擅自提起。
  于是谢锦仍居熙和宫,仍是陛下御前的红人。
  赵太妃接到消息时,一切早已是尘埃落定,她不知道皇帝究竟是中了什么迷药,居然能为一个罪臣之女做到这种地步,也更是把她的脸面生生踩在了地上。
  宫里本来就是主子少奴才多,早先宫正司女官被赵太妃提走动了私刑的事儿早就闹得沸沸扬扬,一传十十传百,谁不知道谢锦触了太妃的眉头。
  纵然之后谢锦被姜照带走,留在了御前,众人也只道是她运气太好,得了陛下青眼,但也正因如此,陛下公然与太妃对抗的风声也传了出去。
  后来又经成姑姑的丑事,太妃告病不出,陛下也再也没有踏足过泰安宫,如今宫里早就传遍了赵太妃与陛下失和。
  前朝赵相也听闻了此事,还特意给赵太妃传过信,让她收敛脾气,不要轻易与陛下对立,赵太妃近来也正筹划着如何与姜照重归于好,却没想到在她有所行动之前,姜照居然把对谢锦的私心都摆在了明面上,这又让人如何去看待失了圣意的赵太妃?
  很明显,姜照现在一切处事,完全不在意赵太妃会怎么想,甚至就差把和赵太妃关系不好的字眼写在脸上昭告天下了。
  而赵太妃终究不是皇帝生母,从前仗着皇帝纵容,把自己当成了皇太后之尊,如今二人生隙,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有宫人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气得赵太妃夜夜难眠。
  她终于忍不住,写了书信给赵相控诉在宫里受的委屈,暗示赵相在前朝敲打姜照,让陛下意识到他们赵家的重要性,主动把面子给她送回来。
  赵太妃出阁前本就颇受父兄宠爱,入宫之后又为赵家给先帝吹了不少枕头风,赵家能位居京都世家榜首,少不了赵太妃的功劳。
  是以,赵恒则待这个女儿向来言听计从,家中得了什么稀罕东西也都是先送进宫里供其赏玩,可谓是父慈女孝。
  姜照即位之初,赵太妃刚失去儿子不久,赵恒则恐她在后宫郁郁寡欢,特意上奏请陛下善待赵太妃,姜照自然不会拂了他的面子。
  后来陆太后病逝,赵太妃代掌后宫,姜照又对她多有优待,久而久之,赵太妃难免有些飘飘然,真以为自己能凌驾于皇帝头上,却不曾想因为惩治女官的一桩小事,让姜照与她离了心,连表面功夫也懒得做了。
  赵太妃咽不下这口气,但姜照毕竟是帝王之尊,她思来想去,只有找母家帮忙。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回赵相却没有答应替她周旋,反而回信警告她安分守己,他疲于前朝牵制,没有心力再去替她挣面子来。
  后宫不得参政,赵太妃只知赵家势大,却不知皇帝根本容不下能够触动皇权的势力,本来还打算晚几年慢慢清算,却因她的一时肆意妄为,彻底掰断了姜照容忍的那根弦。
  赵恒则也没想到,他眼里手段稚嫩,目光长远却脚力不足的年轻女帝,成长的速度竟会比他想象中的快那么多。
  姜照要动世家的目的并无掩饰,只是赵恒则向来当她是小打小闹,无伤皮肉,便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
  但当姜照真的下了诏令,将他苦心经营的那张权势大网剪得乱七八糟,让他感觉到头痛无比的时候,他才真正看到了来自皇权的威胁。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