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金粉GL]人美更要多读书(金粉世家同人)——衣青箬

时间:2023-10-12 13:41:19  作者:衣青箬
  金家的三位小姐,原本是跟燕西同路走的,这时见他如此,都忍不住去看秀珠。
  不过只有梅丽天真烂漫,敢直接把这话说出口,“Miss白,你看我七哥殷勤的那个样子,从前也只有在你面前这样过吧?今日真是被比下去啦!”
  “不要说笑话。”白秀珠冷冷淡淡地道,“他对谁殷勤,又与我有什么关系?”
  “怎样没有关系?”梅丽道,“你们不是最要好的朋友吗?”
  “朋友——”白秀珠笑了一声,“不就都是这样吗,昨天和你好一点,今天和他好一点。在七爷,这也不是什么难解的事。”
  言语之间,似乎当真放下,不在意了。
  敏之和润之闻言面面相觑,心下都不免有些意外。但是看燕西的模样,确实是有移情的意思,要是能就这样两下里丢开,那倒还不算坏事。总归以后都是要来往的人,若是真像小孩子那样闹得不可开交,反而叫人头痛。
  如此一想,便也故意笑着附和,都说也走累了,就在这附近歇一歇脚,然后拉着秀珠说起话来。
  梅丽见状,便也跟了上去。从她的想法来说,白秀珠固然是个可爱的女朋友,这位Miss冷也是个可结交的好朋友,她两个都很喜欢,对于谁来做自己的嫂子,也就没有什么想法,于是很快也将这事丢开了。
  这边姐妹三个着意哄秀珠高兴,那边清秋已经找到冷太太,拉着她坐下来,燕西在一旁凑趣说话。
  于是就显得独个儿站在一旁的邱惜珍孤独可怜了。雁回拍了两张风景照,回头看到这场景,便笑着挽了她的胳膊,把人带到了燕西面前,“七爷,我听人说,你从来是一个最体贴的人,怎样今天竟然怠慢了客人呢?”
  燕西正因为清秋态度冷淡,心下有些讪讪的,闻言便朝邱惜珍笑道,“我见Miss邱看景色入了迷,反而不敢上前打扰。”
  邱惜珍便顺势在他身边的空位上坐下,与他说话。燕西另一侧则是冷太太,再是清秋,雁回见清秋神色淡淡的,便举起相机,对着她一连拍了好几张,直到清秋脸上绷不住,露出笑来,骂她,“哪有你这样拍照的?不知浪费了多少胶卷。”
  “那怕什么呢?”雁回说,“我虽然不主张浪费东西,不过出来玩就是为了高兴,能拍一张你的笑脸,这一卷胶卷也就回本了。”
  燕西在一旁听见,就笑说,“这倒有宝玉让晴雯撕扇子的意思了。若只是用来使气,便是浪费东西,但若是喜欢听这声音,能博佳人一笑,便算不得浪费。”
  雁回看了他一眼,不无深意地说,“七爷对《红楼梦》倒是颇有造诣。”
  金燕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说自己不是宝玉,因为身边伺候的是男人。但是说起性情,其实倒是颇为相近,都有一种不谙世事的天真,凭着一股子对女孩儿的怜惜行事,其实却是兴之所至,根本没有考虑长远。
  真正要比较起来,雁回觉得宝玉要比他可爱得多,或许因为宝玉愿意承认自己的惫懒,从不自认为是个进步青年吧?
  于是话题就转到了《红楼梦》上去,不一时,那边金家三姐妹也被吸引,拉着秀珠走了过来。大家说上几句话,便也算是消了从前的芥蒂,重归于好了。
  从山上回来,不几日就是中秋了。
  因为雁回自己也是一个人,所以冷太太就请她到家里来一起过中秋,热闹一些。
  这一天,冷太太亲自下厨,做了不少南边的吃食,夜里在院子里支了桌子摆出来,一边吃喝谈天,一边抬头赏月,秋风习习,暑气尽消,倒也十分宜人。
  冷太太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坐了一会儿就说要去歇着,让她们自己在外头玩儿。
  她起身走到主屋门口,回头去看,便见雁回和清秋头碰头地靠在一起,不知在说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在冷太太的记忆中,极少见到女儿这样高兴的时候,近来因为交了雁回这个朋友,倒是常常见她展颜。因为这个,冷太太对雁回更是添了十二分的喜欢。
  而且前几日,清秋才对冷太太提起自己在报纸上连载小说的事,得知往后每周都有一笔进项,更是彻底解了冷太太的忧虑。
  从前她虽然总说以后指望清秋养老,但毕竟是女孩儿,要如何养家?现如今男女平等了,女孩也能找到正经的工作,可是想到她要到外面去做事,冷太太心里也放不下。
  所以她深心里,觉得清秋若是能找到一门美满的姻缘,日后稍微照拂一下娘家,便是最好的法子了。
  因此上,对于燕西从前的殷勤,冷太太虽然早就看在眼里,但却只做不知,心里对燕西、对这门亲事是很满意的,只怕金家看不上他们这样的门第。
  但如今清秋竟然真的能往家里拿钱了,虽然不多,但支应一家几口度日足够,冷太太欣喜之余,原来的心思也去了大半。
  她守着这一个女儿过了多年的日子,自然不希望分开。况且嫁去别人家里,哪怕是再高的门第、再好的日子,又哪里比得上在自己家自在惬意?
  ……
  这天清秋下了课,照例去雁回家里与她一起补课。
  进了门,便见他们并未在上课,几个人围拢在桌边,不知在看什么,一边看一边小声议论。
  清秋就走进去问,“这是在做什么?”
  “你来了?”雁回抬头朝她笑了一下,招手道,“你来看这个!”
  清秋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张报纸。这不是清秋平日里投稿的那份报,上面的消息更偏向于时政类型。而报纸上露出来的这一页,赫然写着政府准备开放故宫博物院的消息。
  这倒确实是个十分令人吃惊的消息。
  大清已经亡了十多年了,小皇帝也早就已经逊位,可是人还住在紫禁城里,就像是大清朝还有一条尾巴摆在那里,让人感觉十分怪异。
  不过北京城里新兴的东西太多,大多数时候,人们往往会遗忘那座老旧的宫城和住在里面的人。
  去年冯将军进京,逼迫小皇帝离宫,这座延续了五百年的皇城才终于空了下来。这一年多了,对于这座宫殿该怎么处置,各方面是吵得不可开交,如今看来,应该是有了定议,要对外开放了。
  皇室禁宫,帝王私苑,乃至各种奇珍异宝,从此以后任何人都可以买票进去参观。
  “这样千载难逢的盛事,可不能错过。”见她看完了,雁回便问,“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自然要去。”清秋点头,低头去看开放的日期,“我看看那天有没有课。”
  “有课也不要紧。刚刚开放的那几天,想必人多得很,我不想跟他们去挤,咱们略等一等也好。”雁回说。有了黄金周出游的经验,她对于人挤人的景点已经有心理阴影了,虽然这是民国,但也不得不防。
  其实在民国,如果能找到关系的话,在开放日之前提前进去单独参观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雁回想了想,又觉得参观故宫,就是要跟一群人一起进去才有意思。皇宫比菜市场还热闹,想想不也很有趣吗?
  于是她们又拖延了十几天,特意选了一个工作日,买票进故宫参观。然而事实证明,即便是在民国时期,像这种景点的游客也不会少,她们根本没能避开高峰期。
  而整个参观的过程也的确如雁回预想的那样,从头到尾被人群推挤着前进,看的时候倒是也跟着众人一起各种惊叹感慨,可是看完了出来一回想,好像一切都模模糊糊,并没有太深的印象。
  唯一的感觉就是,这座去年还有人住着的禁宫,感觉却比她一百年后进去参观时看到的更加破败。
  冷清秋显然也跟她有着相似的感受,从故宫出来,她忍不住道,“我怎么感觉,这里除了地方大了些,别的也没什么特别。论建筑辉煌、装饰富丽、陈列华贵,还不如之前去过的金府。”
  “这么说倒也不算错。”雁回闻言笑道,“那可是现任总理的府上,这里却连皇帝都没了。”
  “果然革旧鼎新,乃是历史大势。”清秋回头看了一眼巍峨宫墙,轻声感慨道。
  “新吗?”在雁回看来,金府当然也算不得新,不但不新,反而还带着一股十分明显的陈腐暮气,就像它背后所代表的那个政府。这样想着,她对清秋道,“这不算什么,回头我带你去一个真正称得上‘新’的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
丢下更新就跑——
 
 
第15章 试试 
  虽然嘴里说着“没什么特别”,可是清秋回到家里,却还是不免对故宫之中看到的种种景象和物品念念不忘。
  特别是照片洗出来之后,她兴致勃勃拿着照片对冷太太讲解的模样,可没有半分嫌弃。
  那毕竟是见证过五百年历史的皇城,谁能不心向而往?
  雁回见她对这些感兴趣,索性就给她讲起了各种自己以前看过的国宝故事。虽然她个人的口才一般,但幸而后来看多了纪录片,倒也能说得有头有尾、像模像样。
  古董收藏一向都备受文人雅士所喜爱,清秋幼承庭训,在传统的大家族里长大,自然也受了这样的熏陶。不过以如今冷家的家境,自然买不起这些,也很少关注。
  但是那些琳琅满目的宝物背后的故事,纵然是在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也依旧令无数人趋之若鹜,何况冷清秋?
  不说她,就连冷太太和韩观久夫妇,都很喜欢雁回说的这些故事。于是每次雁回过来,吃过了饭,一家人就围坐在庭中的那两株槐树下,听雁回讲故事。
  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雁回一开始讲的还是真东西,后来一时想不起,就开始瞎编,然后越编越离谱。
  冷太太和韩观久夫妻见识不多,尚未察觉,但是清秋一听就听出来了。只是她也没有当面揭破,只是微微含笑看着雁回,旁观她将一件不存在的东西吹得天花乱坠,还附带一个惊险刺激的故事。
  等到夜间睡觉的时候,两人并排躺在清秋的床上,她才笑话道,“我看你该去故宫博物院应聘才对,宫中那些藏品的故事,可比不上你信口拈来的。”
  “哎呀,被你发现了。”雁回被戳破了也不惭愧,“反正是打发时间的故事,真假有什么要紧?”
  “这倒是,我很久没见妈这样高兴过了。从前总听她说年纪大了不喜欢热闹,只愿意待在家里,我还信以为真,可真傻。”清秋说到这里,不由微微叹息。
  她知道冷太太为什么不爱出门。一则她是个寡妇,纵然如今是新时代了,可是解放的好像只有如她们这般年纪的年轻人,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也依旧困在条条框框之中。冷家又是旧式的大家庭,冷太太过惯了那样的日子,自然生怕出门会惹闲话。二则,家中并不宽裕,还要供她念书交际,自然捉襟见肘,也没钱出去潇洒。
  她以前怎么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的想法没有问题呢?
  如今自己开始挣钱了,方才领会到冷太太深藏的那些用心。
  雁回见她情绪低落下去,连忙转开话题,“如今这样不是很好吗?你又想这些做什么。与其想这些,不如想想你的故事,下周要写的内容可构思好了?”
  清秋:“……”
  虽然她是个很自觉的人,从没有拖稿的意思,可是冷不防被这么催一下,感觉还是十分微妙。
  雁回看出来了,只好再转开话题,“我也是突然想到,等你这个故事写完了,不如下一篇就写故宫珍宝相关?如今这事正备受关注,想来销量应该不错。”
  古董文,在雁回那个时代是很多的,这时倒是没怎么见过。想来发表之后,应该比那些男欢女爱之类的故事更有新鲜感。如此,清秋方才更容易从一众作家之中脱颖而出,被人记住。
  就不提什么青史留名了,出名之后,稿费想来也会提高不少。
  清秋倒是没想过还能这样。不过她已经听过雁回编的故事,接受起来也容易。而且像这种文章,以一件件宝物为中心,创作出一个个单元剧一样的小故事,倒是比如今写的长篇省力一些。
  “这个想法不错。”她从床上坐起来,精神奕奕,就要去取纸笔,“待我记下来。”
  “……倒也不用这么着急。”雁回说,“明日再记吧。”
  清秋还没有开始构思具体的故事,只是有这么个想法,倒也不至于一觉醒来就忘记,于是也放松下来,重新躺回去,“那早些睡吧。”
  只是闭上眼睛躺了一会儿,她又想起一件事情来,“上回你说,带我去看一个真正‘新’的地方,是不是忘了?”
  “没有。”雁回确实给忙忘了,但她是不会承认的,“既然你提起来,那就明天过去吧。”
  第二天是礼拜日,不用去上课。但两人还是一大早就起来了,在家里吃过早饭,便乘车出门。等到车子抵达目的地,清秋从车上下来,看到眼前的燕园,立刻就明白了雁回的意思。
  莫说北京城,就是数遍国内二三十个省份,想来也不会有比这里更新的地方了。
  不是地方新,建筑新,而是里面的人新。
  这是当今中国最高学府所在,也是当今中国无数文人志士所在。在这里,新思想、新风潮、新文化,正如火如荼,照彻四方。在这里进出的每一个人,都朝气蓬勃、步履匆匆,有着外间见不到的精气神,光是看到,就令人忍不住振奋。
  “怎么样,够新吗?”雁回走到她身边问。
  清秋深吸了一口气,点头道,“你是对的。”
  “进去看看?”雁回又说。
  两人都很年轻,又穿着新式的衣裙,所以走在校园里也丝毫不觉得突兀,很快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今日没有课,校园里到处都是人,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有人在读诗,有人在看报,有人在锻炼身体,也有人在弹琴作画。走在这样的环境里,无端就让人心情舒畅,脚步轻快。
  清秋说不出那种感觉,虽然一样都是学校,但这里跟她自己平时上学的女中,是完全不一样的氛围。
  两人大略转了一圈,在湖边找了个空地坐下来休息。雁回问清秋,“你喜欢这里吗?”
  “当然。”清秋四处看了一眼,笑道,“没有人会不喜欢这里吧?”
  纵然是金燕西那种不爱学习的纨绔子弟,想来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不会觉得厌烦。要是没有学业的压力,他对这些新鲜有趣的东西,其实是很感兴趣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