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小说,清秋当然是看过的。毕竟班上许多女同学都喜欢,她要借来看很方便。但是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写,于是又摇头,“这个我不行的。”
“怎么不行?依我看,这个工作该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才对。”雁回说,“再说,不试试看,你又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我看那些故事跌宕起伏、曲折离奇,我自己可想不出来。”
“这个都是有套路的,写多了自然就明白。”雁回自己虽然没写过小说,可是网络小说时代可看了不少,“总而言之,先写一篇试试?”
清秋家里只有自己一个女孩子,她是早就抱定了决心,毕业之后努力赚钱养家的。只是虽然这么想着,但除了留在学校里做个老师之类,她也想不出更好的工作。
或许,她会被燕西打动,多少有一点这方面的原因。
——女人出嫁之后,就不需要养活自己了。
但事实证明,那也不过是一场幻梦,像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根本不可能存在。这世上的事,依靠旁人总是不保险的,终究还是只能靠自己一手一脚地去挣钱。
雁回说得没错,跟其他职业比起来,至少读书写字是她所擅长的。而且这份工作不需要跟人打交道,也少了几分畏难。
所以最终,她迟疑着点头,“如此,那就试试看?”
作者有话要说:
高考前的更新(?)
第8章 写小说
雁回当然可以借钱给冷清秋,别说几百,就是几千,跟哥哥开口,应该都能要到。
但她却不能这么做。
一方面,冷清秋需要的是自立自强,如果她只是单纯地借钱给她,把“欠债”的对象从金燕西变成自己,那又有什么分别?总不能每次清秋需要用钱,都自己借给她。就算雁回愿意,清秋也不会接受。
另一方面,她的钱也不是自己的,而是大哥的。大哥的钱,当然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且也有诸多用处,总不能都补贴了她这个妹妹。
所以,不光是清秋需要赚钱,雁回自己也是一样的。
虽然做决定的时候有些迟疑,但做出决定之后,冷清秋倒是很有行动力。
她也不挑什么时机,立刻就翻出纸笔,开始思量起要写个什么样的故事来。只是她虽然看得多,想得也多,一时要她来写,脑子里却乱纷纷的,一时理不出头绪来。
所以对着纸发了半晌呆,她竟是一个字都没写出来,只得挫败地搁下笔,摇头道,“这太难了。作小说不比作诗,一时之间哪里能有什么想法?恐怕还要徐徐图之。”
“我倒觉得,作小说和作诗是一样的。”雁回在她身边坐下来,“你看,一样都是都是起承转合,能有什么不同?你能作那样好的诗,作小说自然也行。”
原著之中,金总理去世之后,金家分家,燕西和清秋的小家庭陷入拮据困顿之中,那时清秋也写了诗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首诗有五元稿费。虽然不多,但足见她是有能力以文字维生的,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些引导。
因为在这时候,小说这种形式,在国内其实还算是新鲜的东西。清秋就算要学,也总得有个方向才好。
所以雁回便又说,“我看许多作家,第一本书总有几分自传的影子,盖因发生在身边的事最清楚明了,也更能融入自身的情绪。你也是新学作小说,不妨也参考一下身边的事。”
清秋冰雪聪明,一听雁回这样说,立刻就想到了自己和燕西的事。但再一转念,她又连连摇头,“不成,既然是身边的事,那知道的人必然很多,我写了出来,不就人人都知道是我写的了么?”
何况,要她把自己当时的那些心绪剖析出来,用文字一一记录,于清秋这样面皮薄的女孩子而言,也是如处刑一般的难堪。若是公开发表出去,连母亲都能看到,她还如何见人?
“当然不是直接将事情写出来,只是借鉴。”雁回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你要在现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加入你的态度和思考,才值得发表。”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清秋不由重复了一遍这句话。
雁回一愣,才想到自己根本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更不确定这时候对方是否已经说出来了,于是只能含糊地道,“是一个外国的作家说的,我也是听人转述,记不清了,但大意是不会错的。”
清秋微微颔首,继续琢磨这句话。
她在这些文字功夫上,总是很有灵性的,虽然雁回能想起来的都是只言片语,根本不成体系,但清秋听了,仍旧能有所启发。
这样一来,她倒是渐渐地抛开了心里那些羞耻的想法,开始构思起整个故事来。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一个女学生被纨绔子弟欺骗的故事。但若只是如此,那这就只是一个俗套的故事,如何在其中表明她的态度,如何让人看完之后会有所反思,就是她现在要作的功夫。
清秋读书多,家中的藏书几乎都看过,见识广博,此时已经有了许多的想法,只是需要一一理顺,最终将整个故事整理出来。
雁回见她望着一个地方开始发呆,知道是在思考,便悄悄地退了出去。
冷太太和韩妈等人,其实早就看出清秋这几日状态不对,只是不知为了什么,如今见她肯跟雁回说话,都松了一口气。这会儿见雁回从屋里出来,便殷殷地看了过去。
雁回笑着道,“好了,没事了。”
冷太太念了一声佛,终于放下心来。其实她一直以为是清秋跟燕西之间出了什么事,这种事,她是当娘的,却反而不好跟清秋开口,急得不得了。如今看来,倒不是她想的那样。
其实冷太太对燕西,自然也是十分取中的。她只有这一个女儿,看得跟眼珠子似的,但也知道以自家的情形,将来的事都说不定。金家那样的门楣,这辈子或许只能攀上这么一次。
可也正因为金家门第太高,才又让她踌躇不定,是多一句话都不敢说,只打算先看看两个年轻人的意思。
不过自从交了雁回这个朋友之后,她冷眼看着,倒觉得女儿对那边淡了许多。这一回虽不知是为了什么,但是现在看来,应该是不成了。这样也好,能安下心来过日子。
……
清秋这个故事,还没有正式开始写,就被她自己反复推翻了许多次,又在雁回的建议下修改了许多地方。于是等最后落笔的时候,已经是跟最初的设想截然不同的故事了。
一开始只是想写一个俗套的,女学生被纨绔子弟欺骗,结婚之后才发现一切与自己所想的截然不同的故事。
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故事,除了女学生这个元素之外,其他的几乎都看不出来了。
用雁回的话来概括,现在,这是一个女学生和一个狩猎者的故事。
在故事的开头,青春明净的女学生在街上买了一捧花,这个画面被狩猎者偶然看见,对她发生了兴趣。接下来,他编织了一张细密的网,然后一点点推进,最终将女学生纳入了自己的怀抱之中。到这个时候,狩猎游戏自然就要结束了。狩猎者已经有了新的目标,正是第一次见面时,那个卖给女学生一捧花的卖花女。
故事的脉络虽然是如此,但它是以女学生的视角来写的,所以前半段,这几乎就是一个俗套的富家子弟爱上贫穷女学生的套路故事,在狩猎者的带领下,女学神见识到了上流社会的繁华,也开始穿金戴银、出入各种高档场所,成为人人趋之若鹜的存在。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被迷花了眼是很正常的。就在她以为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狩猎者之后,却猛地被打落尘埃,重新回到了原本的生活里,眼睁睁看着昨天还对自己轻怜蜜爱的男人,挽着另一个女人的手出现。
这个结局,按照雁回的说法,是有警示意味的,一下子就拔高了整篇文的立意,升华了主旨。
小说写完之后,雁回陪着清秋将之送去了编辑部。
因为是几千字的短篇,所以编辑看完之后,当场表示可以刊登,并且给出了对于新人而言相对优厚的稿酬待遇:千字两元。
清秋刚拿到钱时,还是有些兴奋的。虽然这个故事构思时花费的时间略多了一些,但这是因为第一次,一切都不熟练,中间反复推翻了许多次。等到以后熟悉起来,速度只会更快。如果能每周发表一篇,她想养家糊口也未必不可能了。
但只是从编辑部走出来的这段时间,清秋就冷静了下来。
靠这些稿费,养活一家人固然没有问题。但是要在短时间内赚到几百块,在下个月燕西生日之前购买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靠写作小说无疑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个,清秋心里难免有几分焦虑。
她倒也没觉得是雁回在哄她,因为刚才在编辑部,她已经听说了,不同名气的作者,稿酬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像那些全国知名的大作家,稿酬最高可以达到千字二十元,而且之后结集出版,还能拿版税分成,听说最多有百分之二十五。
只是她要达到那样的标准,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雁回一路把人送回家,见她一直沉默不语,看不出高兴的模样,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了。
她也不着急,等到了冷家,跟冷太太打过招呼,两人进了清秋的房间,她才笑着道,“是不是在为那几百块发愁?”
“我的心事,你还不知道吗?”清秋叹了一口气,如果没有想好要怎么做就算了,现在已经做好了打算,就差这一笔钱,实在叫人心里放不下。她这辈子长到十七岁,还没有这样为钱为难过呢!
雁回说,“那也不难的。”
“怎么说?”
“其实钱已经藏在你家里了,只是你平日里看不见。”雁回卖了个关子,等清秋好一番求肯,才指点她,“你家里这样多的藏书,许多都是累世所积,外头恐怕很难买得到。”
清秋听她说到这个,不由神色黯然,“其实家里的藏书,为了筹钱已经卖掉了许多,剩下的这些,都是千挑万选留下的,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我不想再卖。”
“谁说要卖书了?”雁回说,“这些书自然不能卖,但我们可以跟书局合作,将这些书重新勘校出版,既能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这些书,也可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作者有话要说:
趁着天气不热,偷偷更新
第9章 请帖
清秋穿着自己最体面的一条裙子,系着那串珍珠项链,跟在雁回身后走进北京书局。一进门,她就下意识地放轻了步子,屏住了呼吸,就连身体也微微紧绷起来,挽着雁回胳膊的手不由得轻轻用力。
以她的家学渊源,走在这样的地方是丝毫不会觉得不自在的。
可她今天不是来买书的,而是来谈一笔买卖,这就很让冷清秋心下忐忑了。
雁回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主动迎上去跟书局的员工打招呼,说明来意,很快两人就被请到后面的会客室等候,喝了一盏茶,就有负责人过来跟她们谈话。
清秋坐在一旁,看着雁回对着负责人侃侃而谈,将两人这几天制定的计划书递上去,很快就与对方达成共识,谈成了这一单生意,心里一方面是“理应如此”的恍然,另一方面,又有种不真实的恍惚。
雁回既然提出了这个计划,那么能做成也是应该的。可是清秋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简单、这么顺利。
那个计划说是她跟雁回一起拟定,但其实她只不过是做了一点打杂的工作,主要的条款都是雁回提出来的。清秋当时听了,就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见大书局里见多识广的负责人也被雁回镇住,不免有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
事情当然是能成的,她想。她所觉得不真实、不敢相信的,本来也不是这件事,而是家里那些书居然可以用这种方式赚到钱。
作为一个读书人,清秋对于书本自然是珍而重之,也知道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些书可以换一笔钱,可她的想法也就仅止于此了,怎么都想不到,稍微换个花样,这些书就能带来大笔的财富。
整个过程中她都有种“开了眼了”的感觉。
可是……清秋视线落在雁回身上,又不免觉得,如果这些事是雁回做出来的,又不那么令人惊奇了。
她本来就有这么一种奇妙的魅力,让人觉得她好像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聪明又可靠,远非自己所能及。就说这一次印书,清秋本来很担心印了之后卖不出去,雁回却轻轻巧巧就提出了一个“众筹计划”,直接对外开放预售,收取定金之后再按照售出的数量下印,如此就不必担心销量了。
也正是因为要做这个预售,雁回才说必须要有信誉极佳的书局作保,大部分人才肯掏腰包提前付款。再加上印刷等事务她们都不精通,不如交给专业人士,于是两人便直接带着计划登门,来找大书局合作。
直到签完了合同,领着书局的人回家取走了要印的书,清秋犹自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成了?”
“不然呢?”雁回放松地躺在枣树下的摇椅里,闻言微笑道,“有时候,只要找对了方法,赚钱是很简单的。”
清秋在她身边坐下来,见风将一缕鬓发吹到她脸上,便伸手替她拨开,一边由衷地发问,“对你来说,这世上还有很难的事么?”
“当然有。”雁回认真地说。
这一瞬间,她脸上的神色是沉静的,眼睛里却亮着夺目的光彩。清秋不知怎么,心下忽然一跳,不由握住了她的手:她有一种很奇异的感觉,现在雁回心里在想的,一定是她所不懂得的事。这让清秋觉得两人间的距离,好像忽然被拉远了,让她很不舒服。
“怎么了?”雁回回过神来,转头看她。
清秋抿了抿唇,微微摇头,慢慢地松开了手。但那一瞬间的感觉残留在她的心里,让她微微不安。
对雁回而言,这件事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做完之后便又回到原来的生活里,每天除了上课补习,就是督促清秋创作她的小说。
清秋的第一篇小说已经刊登出来了,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毕竟也算是反映了当下这个时期的某些乱象,所以有不少读者给报社写信讨论此事。甚至还有读者给清秋写了信,交流这篇文章给自己带来的思考等等。
虽然据说也有骂她的,但是清秋还是动力满满地筹备起了第二篇小说。
且听从了雁回的提议,除了手里的短篇之外,她还在酝酿一部长篇小说,准备在报纸上连载,这样收益更加可观。
6/25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