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他乡之客(古代架空)——frost414

时间:2023-11-26 09:11:47  作者:frost414
  ——可那是先前的圣人留下来的浑水,却不是现在的“赵泓”有把握的局。
  赵泓在被动的局势中逐渐收回自己的主动权,那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学着成为一名帝王。2﹔③﹐06﹔9<2③﹔9︿6﹑日.更
  刘珺把指控梁王的罪证提交给了圣人,也意味着使臣团必须早日启程。
  否则梁王一旦被惊动,赵泓“狸猫换太子”的“制勘院”把戏可能全程败落。
  出使不是秘密,赵泓指派了朝堂上同样主张议和的朝臣,以及精通北凉语言的翻译使者,打造了一个队伍。
  刘珺等一干罪人混迹于其中。
  包括江逐云。
  虽然赵泓明目张胆地派出了这个使臣团,但是实际上朝堂并没有太多的反对声音。
  也许是觉得无关紧要。
  一是赵泓指派的臣子并没有多大的能力和权力,翻不出水花来,没有说服北凉那方的凭据;二是边疆局势已然岌岌可危,战争一触即发,根本不会有人在意和谈。
  赵泓找上刘珺,便是因为刘珺手持洪氏支持互市的凭据,他可以代替江南洪氏说话。
  至于说服北凉人……
  确实希望渺茫。
  北凉如今的当家人本就是掀起战争的主力。
  唯一的可能性,源于那位早年下台的二殿下戈兰多。
  戈兰多不喜欢战争。
  二殿下和北凉君主政见不合,乍一听是离间的突破口,可戈兰多自知能力卑微,主动远离北凉权力中心。
  谁都知道二殿下不甘心,然而他一路辅佐北凉君王,不曾有过怨言。
  二殿下不通中原语言,却诠释了什么叫做“退位让贤”。
  世人都说北凉民风不开化,但实际上互相扶持的北凉王室,算得上是君臣佳话。
  ……
  刘珺站在城墙边,听着呼啸而过的风声,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到圣人时听见的话。
  ——“既然你要去北凉议和,商池……没有人照顾,就先留在京城吧。”
  听得这话,刘珺惨然一笑。
  他的君王,真的成长了。
  赵泓把商池留下,是为了威胁刘珺。刘珺把商朝謇当恩师,就把商池看得有多重要。
  倘若刘珺敢在北凉做出不忠的事情,那么商池随时都有可能危在旦夕。
  这便是帝王家。
 
 
第29章 
  前方忽然热闹起来,似乎是有人在攀谈,打断了刘珺的思绪。
  原是唐丞相亲自到城门口来送别,并且十分客气地挨个问候。
  眼见着唐宣就要朝这边走来,刘珺却觉得有点不安。
  他不想被唐宣发现。
  先不说他是赵泓指派下混入其中的,至少出使的目的也和主战派的观点相悖。
  可是使臣团的衣服很好甄别,他躲不了。
  就在进退维谷之际,一只手牵住了他,把他带出了人群之外。那只手温温热热的,像是冬日里的烤红薯。
  “丞相都来了,你个在逃的犯人也不躲一下?”
  洪昳顺手把大氅披到他身上,挡住他的身影。
  在这期间,刘珺用余光瞥了不远处的丞相,唐宣往这边看了两眼,得见这边的状况,到底是没有过来打扰。
  “唐丞不会过来,他应该还会躲开,”洪昳看出了他的心思,“他会害怕我是陛下派来的人,陛下没派他来送行,他私下见使臣,可是不妥当的。”
  他这才明白,唐宣到这里,是来掂量使者们有几斤几两的。
  刘珺迟钝地发现不对劲:“你怎么会知道陛下没派唐丞来送行?”
  “我都倾家荡产为朝堂做事了……再说洪氏和皇室也颇有几分交情,陛下要想拉拢我,不得给我一些关于你的信息?”洪昳回应。
  当今的执政者,在用青涩的帝王心术,让所有的人为他效劳。
  ……
  “我过来找你,是有一些话要跟你说……”洪昳犹豫着,最终还是托盘而出,“江南那边传信过来,说你姐姐,病得很重。”
  “你……要不要回江南看看?”
  刘珺沉默了很久,之后他颔首示意洪昳:“你说,我能回去吗?”
  洪昳点头表示理解,但还是继续转述:“你姐姐问你,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回去,是因为记恨她吗?”
  他也想得到刘元钦的一个答案。
  刘珺别过脸,在寒风中闭上了眼:“我曾经……”
  “我曾经不理解过。”
  “但是我这一次不回去,真的不是因为记仇……”刘珺哀求他,“洪光朴,你帮我照顾好她,行吗?”
  “好。”洪昳说,“江南那边,我都帮你安顿好了。不管是你姐姐,还是其他的农民。”
  “江南的知州,能够打点的我都有去说了,逢灾年的时候会减少对他们的征税,欠下的洪氏会补上。洪氏地块的租金也减少了一半……对了,我还建了学堂,请了先生,所有的费用都是洪氏交付的,那些孩子,只要想学就能来。”
  “我做这么多的赔本生意,可不可以抵押你回江南的路费?”到底逃不过商人本性,一番剖心自证后,洪昳终于敢直视刘珺。
  可是刘珺却很不听话地在走神,身体紧绷,像深吸了一口气,眼睛却一直盯着下方,似乎是在想什么。
  洪昳无奈,也生气不起来。
  因为刘元钦发呆的样子,看起来就很好欺负。
  “相信我,你会看见一个你喜欢的江南。”
  说罢,吻住了他的嘴角。
  刘珺愣怔了片刻。
  他像是才回过神来,缓缓地推开洪昳。
  “我现在不是你的奴隶,所以,洪老板,请自重。”
  “我不想再强迫你……”洪昳解释,语气听起来很受伤,“可是我不这样做,我就再也碰不到你。”
  看见刘珺轻轻擦拭嘴角的动作,洪昳只觉得内心刺痛。
  他近乎落寞地问:“你后悔遇到我吗?如果我们当初并不认识的话……”
  “你说如果?”刘珺这次出乎意料地没有反唇相讥,“我不后悔。”
  “其实,我很高兴能遇见你。在那个年纪,我就已经能遇到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了。我又不是伯牙,又何德何能有一个人能听得懂我的琴音。”
  “没有了吗?”洪昳问。
  只见刘珺眨眨眼,表示疑惑:“还想要我说什么?没有了。”
  “我还以为,你会说‘不过是看在你倾家荡产的份上,说几句好话给你高兴高兴’。”
  “如果是几年前,也许我会这样说吧……”刘珺坦诚道,随即笑出了声。
  “如果我还能回来,我会去江南看她。”临行前,刘珺同洪昳说,“可以的话,帮我跟姐姐说一声,我不恨她。”
  “你把这个带上吧。”洪昳掏出一块玉佩,放到他手上。
  ——是之前的那块,磕碎了一角,有点割手。
  洪昳说:“你既然要以江南洪氏的名义去议和,那必须得有信物才行。这玉当过此前互市的信物,北凉很多人都认得。”
  “好。”他没有再拒绝。
 
 
第30章 
  罗满川是圣人亲自委派的首领,先前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是责任感强,很有当大哥的气质。
  出使的一干人要么是赵泓挑的人,要么是之前主和派的,多少都知道圣人把刘珺安排进来的意义,没真把他当下人使唤。
  要说最格格不入的,应当是江逐云。
  江逐云原先为梁王做事,虽说后来闹掰了,但也和朝廷争论不休的议题没有太多关系——他一直像是游离于朝廷之外的人。
  江逐云性格本就冷淡,又与使者们没有共同话题,因此总是默默地跟在队伍后面,好似随时都有可能,无端端消失在沙尘中。
  刘元钦是江南人,来到北方最难适应的,不是严寒,而是干燥。这种干燥的气候在京城并不明显,而今到了边境,才显现出来。
  其实就连刘珺自己都觉得,在京城待那么久了,理应扛得过这一遭,怎奈一路上干咳不断。
  抵达边境的驿站时,罗满川提出,暂时在此修整一夜,次日再换马赶路。
  于是一班人马停下了行进的脚步,在边境缓和了几个时辰。
  前路未卜,只有恶劣的环境相迎。
  ……
  驿站前生着两棵早已枯死的树,因常年受西风吹拂的缘故,横着生长,枝干扭曲得像鬼怪一样。张牙舞爪,张着血盆大口,活像要把路过的行人生吞了似的。
  透过怪木放眼望去,是一整片大漠,有月起于远山,有残雪覆于荒丘。
  寸草不生,也鲜见人烟,却气势宏大,足以吞吐山河。
  倘若两个民族没有兵戎相见,刘珺看到眼前这番景象的时候,不该只有悲怆。
  不明心绪四泛,乃至弥漫全身,刘珺随手执笔蘸了尚未干的墨,落笔成诗。
  刘珺并非以诗赋见长,反倒是凭借一手漂亮苍劲的字为此诗增色不少。
  他想起了还在江南时教过的一个小孩,应该是叫做李时。
  那孩子很是聪慧,穷苦人家的孩子,此前并未习过字,然而在灾区里临时搭建的草棚内堪堪学了一年,便已经能够诵词作诗。
  也不知道现在去了哪里,怎么样了。
  骤然间门被叩响,刘珺放下笔,转身去开了门。
  他以为是罗满川有什么要事通知,谁知一打开门,看见的是他日日夜夜都在回想,恨之入骨的仇家。
  这仇家却总是心心念念记挂他,还熬了药送到门口。
  刘珺闻到那股甘苦味,难得皱了下眉,转手就要把门关上:“你不来我跟前烦我,我会好得更快。”
  “你能不能别疏远我?”江逐云顶住门,一手把瓷碗递给他,“喝了。”
  不疏远还要干什么?再捅上几刀?
  这言下之意反倒是让刘珺继续记恨他。
  刘珺似乎强忍着没把那碗掀翻,尝试跟他讲道理:“你毁了我,我杀了你。”
  “我们两清了,不是吗?”
  ……
  队伍行至北凉境内,众人只剩下一个感觉——北凉的冬天比京城更冷,北凉的气候也远比京城要干燥。
  北凉全境,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罕无人迹的戈壁。
  少了树木和房屋的阻挡,风变得强势而毫不留情,夹杂着沙尘直往人脸扑。
  风沙似乎将他们当作了靶心攻击,或许是整片荒漠下,只有他们一行外来人。
  刘珺不信什么“穷山恶水出刁民”,但也不得不承认,进军有良田沃土的后周,掠夺土地,是安居乐业的捷径。
  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北凉,会北凉语的使者还未曾表明来意,使臣团一伙人就遭到了扣押。
  负责翻译的使者更是被带去别处隔离。
  罗满川为首的其他人,被带到了一间有铁栏的石屋,脚腕上都被戴上了绳索,上面系着铃铛。
  他们身上的利器被尽数搜走,只留有少数的干粮和随身物品。
  负责传达北凉王命令的使者,在离开之际,用生涩的中原语对他们说:“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他明面上说得好听,然而这清脆的铃铛声,不就是用来监管行踪的工具吗?
  脚腕系上的绳索没有可以解开的结,不知是什么泡过了,柔软坚韧,人力根本无法拽断。
  让议和的使者住进关押囚犯的大牢,给每个人戴上监视器……
  这便是北凉人的待客之道?
  他们甚至没有见到北凉的王。
 
 
第31章 
  使臣团已经被困在这里两天了。
  他们什么人也没有见到,北凉王不允许他们走出这里,和任何人接触。
  瓦达多统领着北凉的一切事物,只要他不同意议和,使者们就见不到任何人。
  这一夜刘珺听到了外面隐隐约约的对话声。
  ——可是太远了,他听不清。
  周围的人都已经熟睡。
  绵长的呼吸声,轻微的鼾声,乃至墙外的风声,都在极大程度地干扰着他偷听墙角。
  他用手握住铃铛,一边极轻地移动,以确保不发出任何声音,又能够尽快到达牢门边。
  他们待的地方是个方形的屋子,没有放置任何物品。方形的区域边上延伸出约莫三四米长的窄道,与外界仅有一门之隔。
  顺着声音来源加以辨认,对话的士兵应该就在门外。
  刘珺听得懂北凉语。
  这还得感谢洪老板,那几年在江南洪氏,洪昳总会带着刘珺一起上课。
  洪氏教学的课程不一样,因为商道遍布各地,洪氏的族长总会专门请人来,教他们当地的语言。
  其中就包含北凉语。
  “里面关的这些人,做的也是和大英雄一样的事情吗?”其中一位士兵用北凉语问道。
  “他们是使臣。”稍微年长的声音回应道,“不一样……他们畏首畏尾,塔木津才是真正的英雄。”
  塔木津?
  是谁?
  “这还是得多亏塔木津,北凉的大英雄。”
  “谁能想到塔木津能办到这么多事……小部落出来的人。”年轻的士兵声音里包含钦佩,没有半点对“小部落”的轻蔑。
  “是英雄把他们摧毁了,由内而外。”
  “还有一个漂亮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