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可以确定,脱脱不想扩大化,他只想赶紧把事儿压下去,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那个想重新追究范孟案的宰臣肯定是他辞官之后的继任者。】
【朝中“宰臣”提出要重新追究范孟案时,当时的刑部尚书盖苗坚决反对,这事儿暂时被压下去,但是盖苗很快被外放去山东当廉访使,估计是因为之前的事情得罪了执政的宰臣所以才被外放。】
【和他同病相怜的还有另一位刑部尚书宋文瓒,宋文瓒当上刑部尚书后,朝廷再次提议重审范孟案,关于朝会的记载是“连三百余人,族斩刑窜有差”,这次连治罪范围都圈定好了,但是宋文瓒也是坚决反对旧事重提,这事儿又一次不了了之。之后没多久,宋文瓒也被外放了。】
【除了两位刑部尚书反对,朵儿只也不同意重审这个案子,河南行省已经乱成一团糟,再杀下去还不得炸锅啊?】
【皇帝最开始派朵儿只去河南收拾残局就是看重他脾气好不惹事,朵儿只也没让他失望,到河南之后就仔细审案,想为其中蒙冤的人主持公道,争取少杀一个是一个。】
【但是吧,之前也提到过,最开始派去河南处理这事儿的是高纳麟。高纳麟的意思就是但凡沾边的汉人就全杀光,之后暗戳戳给想仔细审查的朵儿只穿小鞋,说他和脱脱一样身为蒙古人却向着汉人,真是丢脸丢到祖宗那里了。】
【高纳麟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汉人,但是他其实是西夏人,还是伯颜的心腹亲信,对官场上的汉人都深恶痛绝。这么一看,他似乎很像想重审案件的“宰臣”。】
【不过高纳麟当时不在大都,而是在外面做官,这一点不符合条件。】
耿再成磨磨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徐达倒不这么觉得,“那个叫朵儿只的蒙古人挺不错,看人不能只看出身,得相处过之后才知道好不好。”
不过那个叫高纳麟的西夏人的确不是好人,呸。
厅中所有观众:呸!
【我们再来看看伯颜倒台之后朝中担任过丞相的人,先是马札儿台和脱脱父子。脱脱也是个神人,他叔当丞相他不满意,他就联合皇帝把他叔拉下马,他爹当丞相他还是不满意,于是就踹了他爹自己上位。】
【脱脱辞官之后,阿鲁图、别儿怯不花和朵儿只相继秉政,一直到至正九年闰七月脱脱复相,这中间的五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在主流史书中都被认为是元朝统治走向全面崩盘的时期。】
【范孟案被旧事重提,恰好发生在脱脱辞相和后继者三人当政的临界点。】
【至正四年五月,脱脱辞去中书右丞相一职回家养病,继任者阿鲁图,这是脱脱亲自挑出来的继任者,在各种史料中的形象都是个老实憨厚而又迂腐的蒙古贵族,当上丞相没多少天就被人设计撤了职,不用多想,直接排除。】
【设计阿鲁图上位的是别儿怯不花,别儿怯不花在至正四年脱脱辞相后拜中书左丞相,和右丞相阿鲁图“从驾行幸,每同车出入”,一时朝野都以“二相协和”为喜,但是这些都是假象。】
【别儿怯不花和脱脱什么仇什么怨咱们不知道,反正在脱脱辞职之后,别儿怯不花不止一次想拉拢阿鲁图弄死脱脱,但是阿鲁图是个老实人,还是脱脱提拔上来的老实人,他不想也不敢和别儿怯不花同流合污。】
【别儿怯不花在阿鲁图那里屡次碰壁,但是不妨碍他在锅哥面前说脱脱坏话,阿鲁图不和他合作有的是人和他合作,脱脱的人缘也就那样,他不愁找不到人和他一起挤兑脱脱。】
【爷不在朝堂,朝堂依旧处处有爷的传说,说的就是脱脱这种情况。】
【脱脱虽辞官不干,还大老远跑去甘肃养病,但是一直不曾远离朝堂争斗,好在这时候他和哈麻的关系正在蜜月期,每次别儿怯不花在锅哥面前说脱脱坏话,哈麻都会站出来帮他说好话,这才保住脱脱在皇帝心中的形象。】
【这么一来,想重翻旧案的是谁就出来了。】
【别儿怯不花既有作案动机,又有作案时间,是他没跑了。】
【他重启范孟案不为别的,就是想打压脱脱,案件因为朝臣反对没能真的重启,但是朝廷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又是元气大伤。】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苏天爵,是元末朝廷中家族恩荫和科举考试两条路一起走的汉人高官,还是个难得的好官。】
【苏天爵坚决反对大肆追究范孟案,原因有三:其一,职责所在,他受朝廷委派奉使京畿,询民疾苦疏涤冤滞,其中的“冤滞”自然包括范孟案中的胁从诖误人员;其二,皇帝当年已经说过不再追究,君无戏言,现在再提就是出尔反尔;其三,皇帝前不久赦免了棒胡、朱光卿、韩法师等反叛者的“未获诖误之徒”,既然李璮之乱和棒胡之反的胁从诖误者均不追究,为什么范孟案中的已赦免者要被重新治罪?要是范孟案重新追究,这让刚被赦免的那些人怎么想?】
【朝廷镇压叛乱不容易,好不容易稳定几天,民间起义再卷土重来谁去镇压?】
【就算朝廷能出人出兵,粮饷从哪儿出?国库已经见底,民间的百姓都在饿肚子,上哪儿筹集镇压反贼的粮饷?】
【苏天爵是朝廷高官,他很清楚蒙古大军出动的后果,往往反贼没杀几个,小心度日的百姓却被劫掠一空。】
【对民间百姓来,说被官兵劫掠下场更惨,反正都是死,他们为什么不加入起义大军?这是朝廷在逼他们去造反!】
【总之,苏天爵坚决表示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重新追究对朝廷有害无益,劝皇帝别没事儿找事儿瞎折腾。】
【然后,他就和之前的两位刑部尚书一样,哦,不对,他比前头两位还惨,前面那两位只是外放,他是直接“忤时相意,竟坐不称职罢归”,直接撤职赶回老家了。】
【范孟案最终也没能重新追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持反对意见的都遭受外放打压,苏天爵这种难得的政绩赫赫的好官竟然被以“不称职”的借口免官,可见当时的党争有多激烈。】
朱元璋搓搓下巴,“苏天爵,这人我记得,他之前带兵打得徐寿辉到处乱窜,是个厉害人物。”
朱文正抬头,“爹,然后呢?”
老朱耸耸肩,“然后就积劳成疾累死了,就前两年的事儿,那会儿你们兄弟三个还在外面逃难。”
李善长叹道,“如果苏天爵还活着,徐寿辉等人不一定能坚持到现在。”
那么个好官如果在太平盛世多好,可惜摊上如今这么个大乱的世道。
朝中结党那么严重,有本事的人不能得到重用,反而汲汲营营的人能往上爬,如此朝廷不被灭掉才见鬼了。
【范孟不是第一个因为备受欺压愤而搞事的汉人小吏,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十年后,有个沔阳渔家出身的刀笔小吏也加入造反的行列,那才是真正搅弄风云的枭雄。】
【范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我是你们亲爱的up主青青陌上桑,观众朋友们,下期见。】
随着结束语的出现,欢快的乐声飞出,光幕越来越暗,最终和声音一起消失不见。
来无影去无踪,一切都和上次一模一样。
观众们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没有着急忙慌乱成一团,还有心情凑到一起说话。
花云挠挠头,“沔阳渔家出身的刀笔小吏?谁啊?”
南边湖网密布,渔家出身的人多了去了,就像在他们这儿说快要饿死的贫农要造反一样,一嗓子喊出去大半个军营都会应声。
这神仙也真是的,说也不说清楚,他们哪儿猜的出来?
朱元璋捶捶脑袋,不太确定的说道,“今年年初,徐寿辉派他手下大将倪文俊打下了沔阳,有个叫陈九四的家伙带着手下兄弟去投靠倪文俊,那家伙好像就是沔阳本地渔家子。”
李善长对此人也略有耳闻,“这陈九四很会审时度势,最开始只是在倪文俊手下当簿书掾,不知道他怎么讨了徐寿辉的欢心,如今在那儿可谓是如鱼得水。”
老朱满脸都写着不高兴,“搅弄风云的枭雄?”
陈九四是沔阳渔家子,他朱重八是濠州放牛娃,咋就不说说他?
第23章
朱元璋很不高兴, 他感觉他这几年干的也算是风生水起,即便称不上一方枭雄,好歹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 怎么光幕里的神仙说了周边那么多人独独把他漏了过去?
他和刘福通有仇吗?编书的时候凭什么把他的名字抹掉?
老朱不相信他的名字没被人记下来, 后世不知道他朱元璋的名号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他的名字被人抹了。
多大仇啊?!
李善长也不相信他们都是籍籍无名的人物,他们朱将军比郭子兴郭大帅的本事大多了,郭大帅都能被天音提起,没道理他们朱将军一丁点痕迹都没留下。
就算没有朱元璋的名字,他们这些手下人难道一个有出息的都没有?不可能!
老李的心态稳的很,天音已经出现两次,两次提到的的人名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 他们不着急。
何况他们谁都不知道天音说的是真是假, 就算是真的, 知道了又能怎样?还能从天而降百万大军帮他们打天下不成?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皇帝还在大都的皇宫里待着,现在想再多也没有用。
朱元璋冷静下来,明白老李说的有道理。
天音讲的东西有不少涉及到他们如今的局势,但是那些话都太过宽泛,好比大海里掀起滔天巨浪,他们只是海里普普通通的小鱼小虾, 小鱼小虾知道接下来会有滔天巨浪也没啥用,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这次的神迹和上次不太一样,上次讲的很多都和他们息息相关, 尤其提前让他们知道了高邮之战的最终结果, 即便他们当时不确定天音说的是真是假,他们心里的紧张也消失了不少。
这次讲的多是朝廷内斗, 他敢确定屋里这些兄弟只精神了舆图出现的那段时间,之后的权臣勾心斗角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让他们复述估计他们全都说不上来。
朝中权臣的党派之争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不管那边怎么斗都是他们的敌人,若有朝一日兵戎相见,什么都不用说,扛起大刀嘎嘎乱杀就行。
这次神迹之后他们只需要记住一点,朝廷已经不是那个压的他们喘不过气的朝廷,只要他们齐心协力,推翻蒙古人的统治不是没有可能。
本来中原两淮一带就不服蒙古人的统治,河南江北行省的官员又被掀了个底儿朝天,这时候不起义什么时候起义?
蒙古人的朝廷都内斗成那样了,这要是还打不过,那他们也太没本事了。
老朱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和上次一样让李善长整理神迹透露出来的消息,再敲打敲打在场的兄弟,然后摆摆手让他们各回各家。
在滁州时要防备郭大帅和郭天叙,现在不用,老李可以光明正大的带上纸笔回自个儿家。
等会儿!
郭天叙?!
朱元璋脚步一顿,忽然想起来喊兄弟们来议事厅是为了什么,赶紧又把人都喊回来,“都回来都回来,正事儿还没商量!”
郭天叙扶灵回滁州,他们要商量的是怎么面对来自郭天叙的发难,不是嘲笑朝廷内部的蝇营狗苟。
神迹来的真不是时候,弄得他们连正事儿都忘了。
刚刚散开的亲信们各自回来,也都想起来他们今天过来要商量什么事情。
以前觉得郭子兴郭大帅不好相处,现在想想,郭大帅只是耳根子软了点儿、脾气差了点儿,正常时候还是很好相处的。
别的不说,至少郭大帅不主动往外跑,能安安稳稳的留在一个地方当土皇帝。
郭天叙那小子没他爹的本事还野心勃勃,等他发现他掌控不了郭大帅留下的兵马之后肯定不分青红皂白把过错归到他们大哥身上。
真是的,招兵的时候他不去招兵,打仗的时候他不去打仗,遇到危险就往后躲,分功领赏的时候他又冒出来了,兄弟们愿意跟着他干才怪。
朱文忠打了个哈欠,和他们家老爹打声招呼,扛起同样昏昏欲睡的小老弟悄悄出门。
他先把小娃送回去睡觉,然后再回来商议正事。
朱元璋揉揉眉心,“把文青送回去后不用回来,多陪你们娘说说话。”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留媳妇自己在后院他实在不放心。
沐青揉揉脸打起精神,趴在朱文忠肩膀上也不妨碍他两只手把嘴巴捂的严严实实。
老朱深吸一口气,“不用在你娘面前装哑巴!”
刚还说着小家伙聪明,一会儿又变成了小傻子,和小孩儿打交道真是不容易。
朱文忠听到这里反应过来,赶紧在老爹面前保证,“爹你放心,刚才的事儿除了娘和文英我们谁都不说。”
朱元璋摆摆手示意他可以走了,说实话,他不担心这个臭小子在媳妇面前乱说,刚才天音说的大部分都是朝廷内斗,他这个当爹的都听的晕晕乎乎,以这小子的脑袋瓜根本记不住那么多东西。
朱文忠不知道他们家老爹心里想的是什么,他无所谓在议事厅打杂还是回去陪娘亲说话,反正都是玩儿,在哪儿都一样。
沐青朝各位叔伯挥挥手,挥着挥着又打了个哈欠,眼睛要睁不睁感觉能立刻睡过去。
掰掰手指头算算,他今天先从灵堂出来,然后在议事厅中提心吊胆了一整个视频的时间,没累晕过去都是靠毅力强撑着。
天大地大睡觉最大,烦心事儿留给朱老爹,他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儿,还是乖乖睡觉去吧。
小孩子扛不住睡意,一秒入睡的技能炉火纯青,朱文忠走着走着发现小娃没动静了,加快脚步回去给他找床。
沐英不在议事厅,他在郭天叙扶灵离开和州后就先陪马秀英回来歇着,看到朱文忠动作豪放的扛着他弟回来赶紧迎上去,“文忠哥,文青怎么了?”
“没事儿,睡着了。”朱文忠刚才还在想他什么时候能独当一面,出去带兵打仗就不用看孩子,还能威风凛凛的让小娃羡慕到满眼放光。
这会儿看到没有去议事厅什么都不知道的沐英,忽然发现眼前这小子才是最惨的。
文青见过两次神迹,他见过一次神迹,只有这小子一次都没见过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文忠怜悯的移开目光,腰杆不自觉的挺直了几分。
沐英:???
什么情况?发生什么了?
朱文忠把睡的昏天黑地的小娃放到床上,转身勾搭着老弟去找他们家娘亲,“弟啊,哥待会儿说的话你可千万别害怕。”
19/91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