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中那么多人,文英本来也要过去打杂,只是这次没赶上而已。爹说这事儿不用瞒着娘,自然也不用瞒着文英。
沐英感觉有点不对劲,警惕的将肩膀上的手扒拉下去,“哥,你正常点。”
朱文忠笑的露出大白牙,“哥现在很正常,给你耍一套长拳都不在话下。”
沐英:……
这亢奋过头了吧?
朱文忠压抑着兴奋,“文英啊,你待会儿千万别害怕。算了,娘这儿有我,你直接去议事厅给爹打下手,他们今天要忙很久,待会儿可能会留下来吃饭。”
沐英无奈叹气,“哥,到底怎么了?”
朱文忠努力维持正经,“三两句话说不清楚,你过去就知道了,哥又不会骗你。”
“那你别在娘跟前笑太开心,我走了。”沐英叮嘱了一句,到底扛不住好奇心,走到门口了还在强调,“千万记住了,别笑的太放肆。”
郭大帅刚刚去世,娘正伤心着,这时候笑太开心容易挨揍。
朱文忠不甚在意的摆摆手,他接下来要说的事情那么稀奇,娘肯定不会揍他。
马秀英再过两个月就要生产,这几天事情太多,她也累的不行,回来后就半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听到外面两个孩子吵吵闹闹的声音才起身出来,“文忠?”
“娘。”朱文忠赶紧过去将人扶住,“娘您快回去躺着,没什么事儿,文英去议事厅给爹帮忙了,文青睡着了刚送回屋,我回来陪您说话。”
马秀英眉头微蹙,“议事厅怎么了?”
朱文忠神神秘秘,“娘,我们刚才看到神迹了,咱家有神仙显灵。”
马秀英心头一跳,先回到屋里找个舒服的姿势坐下,然后才问道,“神仙这次说什么了”
“神仙讲了一出大戏。”朱文忠已经猜到他们娘知道神迹之事,屋里只有他们俩,说起话来不用顾及隔墙有耳,于是开始一边说一边比划。
神仙给他们讲了一桩十几年前的旧事,十几年前河南行省出了个狠人范孟,那家伙假冒钦差杀了好多衙门的官儿。
后来他假冒钦差的事情暴露,朝廷又把剩下那些官儿都给杀了。
要不是整个河南行省的官儿被杀了整整一茬,他们起义的难度肯定比现在高很多。
嗨呀,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谁能想到毁了河南行省所有官府衙门这种天大的事儿最开始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吏被克扣俸禄?
厉害,真是太厉害了。
马秀英嘴角微抽,“然后呢?”
“啊?然后啊……”朱文忠挠挠头,“然后就是朝廷权臣各种内斗,蒙古人的名字不太好记,不过不重要,娘要是想知道可以等爹回来再讲一遍。”
听的时候没啥感觉,让他讲他还真讲不出来。
都怪蒙古人取名太拗口。
沐青一觉睡到傍晚,睁开眼睛的时候晕晕乎乎,还以为直接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老朱忙完回来,朱文正朱文忠一左一右和马秀英说这次的神仙显灵,说的全不全不知道,反正两个人一起说比一个人说闹腾多了。
沐英已经懵了一下午,他没想过世上真的有神仙显灵,世上怎么可能真的有神仙?
还离他那么近!
他还没赶上!
全家都见到了就他没见到,这合适吗?
沐英回来后就苦大仇深的蹲在树底下数蚂蚁,数了一下午也没数清楚脚边到底有几只,注意到他弟晕晕乎乎从屋里出来才板着脸站起来,心神还是懵的,手已经自动拿起毛巾。
沐青:???
小娃努力挣脱冰冰凉的毛巾,这下是彻底清醒了,“哥,回神,这是凉水。”
沐英拍拍脸清醒清醒,换成温水再给他弟擦一遍。
沐青:……
“哥,要不还是你用凉水洗脸吧。”
发生什么了?怎么比他这个刚睡醒的还迷瞪?
沐英幽幽出了一口气,“弟啊,你们今天都见鬼了吗?”
沐青动作一顿,放下毛巾据理力争,“哥,那是神仙!”
沐英理直气壮,“我没看见!”
他看见了才是神仙,他没见看那就是装神弄鬼!
沐青被他哥这强盗逻辑弄的一言难尽,睡了一天没吃东西,活动一会儿肚子就咕咕叫,闻到饭菜的香味立刻抛弃亲哥奔向饭桌的怀抱。
朱元璋把俩儿子赶去照看小娃吃饭,自己扶着媳妇到饭桌旁坐下,“妹子,咱今天和弟兄们商量过了。郭大帅一走,滁州和州群龙无首,咱们打着的又是红巾军的旗号,争争抢抢影响不好,不如等小明王的诏书。”
马秀英听出他的言下之意,“你的意思是听小明王的安排?”
“咱本事不大,但是好歹也打下了几座城。”朱元璋挺直腰杆,不管后世的人知不知道他朱元璋的本事,反正他自己觉得他活命的本事还不错,“刘福通不会放着这里不管,即便咱们不动,郭天叙也会和那边联络。”
刘福通年后不久才找到韩林儿,找到人后立刻接到身边立为皇帝,现在天下两个宋并立,还有一个苟延残喘的大元朝,刘福通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拉拢的势力。
郭天叙是郭大帅的亲儿子,还有郭天爵、张天佑等人在,在军中的支持者并不少。
而滁州和州的兵大部分都是他朱元璋收编的,他手下也有一帮只愿意跟着他干的兄弟,这么一看,他们俩要闹翻就只有分道扬镳一条路。
打是不可能打的,都是自家兄弟,打起来太伤情分。
郭天叙只是没能力,他不是傻,朝廷的官还没死绝,他们这个时候分道扬镳无异于自寻死路,就是心里再不乐意也必须和他维持哥俩好的表象。
群龙无首不是好事儿,他们自己争来争去又伤情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和他们都没有关系的第三方来选大帅。
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宋室正统,左看右看就他们最合适,不找他们找谁?
他虽然不太甘心受制于小明王,但考虑到对方现在势力正盛,他也不是不能借对方的威势来站稳脚跟。
不就是用小明王的龙凤纪年吗?他用就是了!
韩林儿大封百官,以杜遵道为丞相,以刘福通为平章,傀儡小皇帝麾下两个权臣,俩人不干起来才怪。
老李说的对,乾坤未定,神迹提到的事情都是后世之人从史书记载中扒拉出来的,真真假假谁都说不准。
神迹第一次出现之后他就悄悄派人打听情况,天音提到的姓名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记下来,别管有用没用,总之有备无患。
刘福通麾下的明军将蒙古人赶出中原,这么个人物想不关注都不行。
韩山童还活着的时候,刘福通和杜遵道是他的左膀右臂,杜遵道是文臣之首,刘福通是武将头头。
刘福通的出身不用多说,贾鲁开河故意冲了他家祖宅,他一怒之下就跟了韩山童。
和刘福通相比,杜遵道的来头可不一般。
那家伙以前在大都当过官,还是伯颜手下的官儿。伯颜排斥汉人排斥到那种地步,杜遵道能以汉人的身份在他身边做官,足见这人有多大本事。
老杜在伯颜身边待过,大概那时候就知道元朝已经是块救不回来的朽木,没过多久就辞官回乡搞事情。
韩山童想造反,他也重开日月换新天,再加上一个一心想报仇的刘福通,仨人一拍即合,这个造反小团体就拉起来了。
说实话,老杜这说干就干的劲儿他是服气的。
李善长之前就说过,韩山童他们能打出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的旗号,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
如果没有猜错,那个高人就是杜遵道。
老杜本事很大,但是有一点不好,他爱多管闲事,别管事情归不归他管,只要让他看见他都想插一手。
如果韩山童还活着,有韩山童压着,他这什么事情都想插手的毛病可能还没那么明显。
现在韩山童已经死了,小明王韩林儿在他面前矮一头,他已经是大宋的丞相,难道不应该所有事情都归他管?
要是刘福通和韩山童一起死了,没准儿他真的能学伯颜当个可以废立皇帝的大权臣,可惜刘福通还活着。
老刘因为祖宅被毁愤而造反,杜遵道想压他一头也得看他有没有那个命压。
小明王那边的恩恩怨怨离他们太远,暂时不需要操心那么多,他们只需要知道一点,如果运气足够好,他们或许还能当那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渔翁”。
诶嘿,真不错。
沐青埋头扒饭,在心里给朱老爹呱唧呱唧鼓掌。
老爹猜的不错,杜遵道的确没多长时间的活头了。
刘福通又不是好拿捏的软柿子,挑衅这种事儿再一再二不再三,杜遵道三天两头给他找不痛快,他忍得了才怪,没多久就招呼手底下的弟兄用铁骨朵把老杜给解决了。
你杜遵道想学伯颜独揽大权,他刘福通就学范孟拿铁骨朵要命。
凶残.jpg
朱元璋放平心态,就等小明王的任命送到他跟前。
和州不是他的最终目标,环顾四周,最适合当他们大本营的就是集庆,他得想办法渡江南下拿下对岸的太平路,然后集结兵力拿下集庆。
张士诚解了高邮之围后盯上了富庶的江南,好在老张想要的是更加富庶的平江路,暂时还没看上集庆这块地儿。
他们不赶紧把集庆打下来,等张士诚拿下平江之后转过来打集庆,他们就彻底没了拿下集庆的希望。
老朱这边忙的热火朝天,一边等小明王的任命一边准备渡江打太平路,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小明王的任命没等到,先等到了孙德崖打到滁州的消息。
郭大帅和孙大帅的爱恨情仇不足为外人道,郭子兴病逝的消息一传出去,孙德崖立刻摩拳擦掌准备抢他的地盘,如此才好报之前落荒而逃的大仇。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看看这次谁怕谁!
老朱:……
老朱麾下的兄弟们:盯.jpg
朱元璋:???
“都看咱干啥?打滁州的是孙德崖!咱和孙德崖没关系!”
旁边的兄弟们:“真的吗?”
第24章
孙德崖率兵攻打滁州这事儿谁都没想到, 除了老孙自己,估计所有人都是懵的。
他和郭子兴的关系再不好,当初也是一起抵抗元军的交情, 这边郭子兴尸骨未寒, 那边他就趁郭家办丧事的时候带兵攻城, 这是不是有点太不讲情面?
就算郭大帅在他走投无路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对他赶尽杀绝,人死为大,他也不能在人家办丧事的时候落井下石啊。
明面上所有人都这么义正言辞的谴责老孙这事儿办的不地道,私底下所有人都觉得正孙德崖的做法其实没啥。
打仗就是这样,不趁他病要他命将来死的就可能是他们自己,这么好的机会不打白不打。
心里这么想是一回事儿,表现出来的又是一回事儿, 孙德崖这次又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当然要怎么难听怎么骂。
要是事情真的和他们大哥无关那更好, 他们骂起来更理直气壮。
朱元璋黑着脸想打人, “孙德崖离开和州时闹的不体面,他的事情和咱没牵连,你们私底下猜测也就算了,要是这话传出去,从谁那儿传出去的谁出来领军棍。”
他和郭天叙的关系正处在悬崖边儿上,稍有不慎就是两败俱伤, 孙德崖这时候打过来到底想干什么?他连手底下的兵都快养不活了,真以为自己能吞并滁州?
老朱气的不行,他手底下的人都觉得孙德崖这时候打滁州可能和他有关系, 郭天叙那边肯定也这么想, 这事儿要是解决不好,他今后面对郭天叙有理也变没理。
旁边几个亲信被训斥之后也想到了这里, 一个二个都缩头缩脑不敢说话。
朱元璋捏紧拳头平复心情,咬牙沉声道,“传信给吴祯和胡大海,遇上孙德崖格杀勿论。”
他们现在将大部分家底挪到和州,但是滁州那边还留着不少兵力,就孙德崖手里那点兵,他甚至不用从和州派人过去。
和州这边听到孙德崖率兵攻打滁州后没什么动静,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渡江南下的准备,郭天叙本来有点怀疑朱元璋是不是和孙德崖勾结到一起抢夺大帅之位,但是孙德崖在战场上被老朱的亲信胡大海当场斩杀,他私底下骂几句也不好再追究。
朱元璋不想分道扬镳,他更不想分道扬镳,朝廷的兵还在周围虎视眈眈,他疯了才和朱元璋撕破脸。
郭天叙能这么想着实让朱元璋松了口气,他不怕朝廷派兵攻打,就怕自己人扯后腿。
朝廷如今外强中干,他们齐心合力肯定不会没有活路,最多就是四处躲藏,但是自己人扯后腿就不一样了,自己人扯后腿他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好在郭天叙回滁州后专心收拢郭大帅留下的兵马,没再搞什么幺蛾子,孙德崖死后没两天,小明王的任命也下来了。
以郭天叙为都元帅,以张天佑为右副元帅,以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比左副元帅高,老朱只能屈居第三。
朱元璋对这个任命很不满意,但是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即便不满意也没有说什么。
刘福通是个干大事的,杜遵道在正经事情上也很靠得住,淮西红巾军实力太强就会对他们有威胁,现在这样分而治之既能将他们收入麾下又不至于管不住,于他们而言再好不过。
要不是那边大部分兵都是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还有不少起义之初就跟在郭子兴身边的老人,直接派人去当大帅容易生变,他们更想从身边挑个亲信去统帅淮西红巾军。
现在那边郭天叙弱朱元璋强,他们就来一手制衡之道,提拔郭天叙打压朱元璋,如此一来郭天叙当上元帅就会对他们满怀感激。
淮西红巾军大部分都是朱元璋收编的,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他本人又有勇有谋,郭天叙斗不过他,想坐稳大帅的位置就只能求助于他们,这样也有利于他们掌控淮西红巾军。
郭天叙被他们拿捏在手里,往郭天叙手下安插人手也不是难事,循序渐进慢慢来,过个三五年淮西红巾军就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20/91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