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历史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3-12-22 09:03:09  作者:醉酒花间
  杜遵道的计划很完美,趁淮西红巾军群龙无首,将这数万大军尽数收入麾下,如果不出意外,这个计划过个三五年就能完成。
  手段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即便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其中门道也无所谓,局势在这儿摆着,对方有意见也没办法。
  朱元璋现在就是这么个憋屈却又无计可施的处境,按理说他应该很不高兴,大丈夫岂能受制于人,郭子兴打压他也就算了,韩林儿是那根葱也敢打压他?
  老朱明面上的反应和杜遵道、郭天叙等人猜的没错,得到任命后只能无能狂怒,心里再不甘也只能受着。
  事实上,朱元璋一点都不恼,他不光不恼,还等着看刘福通和杜遵道狗咬狗。
  感谢天音的提醒,要不是提前打听了刘福通那边的情况,他现在十有八九真的只能无能狂怒。
  小明王那边离的远不用管,再让滁州那边的弟兄盯着郭天叙,他这边继续准备南下渡江攻打太平。
  和州在长江北岸,太平在长江南岸,南下渡江需要水军来打水仗,他手下骁勇的将领不少,唯独没有能打水仗的,也没有战船和水军,这是个大麻烦。
  现在从零开始培养水军有点来不及,他得想办法从别处拉拢一支水军回来。
  打仗的事儿和沐青没有关系,年龄是硬伤,就算三个哥哥全都去军中历练,他也只能留在家里读书认字。
  后世吐槽他们家朱老爹自己没机会上学堂,有能力之后就组了个梦之队来教他的儿子们,现在亲生儿子朱标还没出生,他先体验了一把朱老爹的粗糙版梦之队。
  和州现在是朱老爹的根据地,将领们的家眷都搬了过来,学龄期的小孩儿不少,梦之队教的不只他一个,而是一整个学堂。
  幸好不是多对一,不然他哭都没地儿哭。
  沐青眼泪汪汪收拾好书包,告别一起上学的小豆丁们,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家走。
  小孩儿的日子真难过啊,他情愿回去剪他那没几个人看的“优秀视频”。
  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小娃无精打采的往回走,还没到家门口就看到兴冲冲不知道在讨论什么的朱文忠和沐英。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
  爱看热闹的小娃瞬间精神,迈着小短腿儿赶紧追上去,“哥,哥你们去哪儿?”
  朱文忠和沐英停下脚步回头,熟练的拎起小老弟的书包,“文正哥在校场和新来的将领较量,我们准备去看热闹。”
  沐青丢掉束缚他活动的书包,感觉整个人都活了过来,凑上去眼睛亮晶晶的问道,“新来的将领?谁啊?”
  虽然他视频做的不咋地,但是为了做视频资料没少看,毫不谦虚的说,朱老爹麾下有名有姓的将领他都有印象。
  不过攻占滁州到拿下集庆这段时间太多人前来投靠,让他猜他还真猜不出来。
  沐英乐呵呵的回道,“是从盱眙来的将领,叫邓友德。他来的时候带了一万多人,听说每次作战的时候都身先士卒,打起仗来猛的很,刚来到和州就被爹任命为管军总管。”
  朱文忠纠正道,“咱爹给他改了个名,人家现在叫邓愈,不叫邓友德了。”
  管军总管的职位比万户地位还高,在军中仅次于元帅,他们爹在打下滁州后立刻提拔汤叔当管军总管,这是是他能任命的最高的职位,可见他有多看重邓愈。
  邓愈初来乍到就能当管军总管,文正哥心里不服气,这不,得闲之后立刻过去找人较量去了。
  沐青听到这个名字后眼睛更亮了,邓愈耶,大明的开国六王之一,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
  大明的开国六王是指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王且配享太庙的六位明初功臣,分别是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还有就是宁河武顺王邓愈。
  俩哥哥占了两个位置,汤叔徐叔占了两个位置,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凉快的大明第一先锋常遇春占一个位置,刚投奔过来的邓愈占了最后一个位置。
  大佬大佬!都是大佬!
  朱文忠急着去看热闹,嫌弃小老弟的小短腿儿跑不快,把书包扔给沐英然后将小娃扛在肩上,一边走一边和他说那邓愈是何许人也,“你不知道那人有多猛,他十六岁的时候就是他们那支起义军的头头了。”
  沐英补充了一句,“哥,不是他自己打的,是从父兄手里传下来的。”
  邓愈他爹邓顺兴是个重气节讲信义的人,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后来天下大乱,他便带领乡亲们抵抗元军的烧杀抢掠。
  前两年邓老爹在和元军作战的过程中中箭身亡,邓愈的哥哥邓友隆接掌兵权,之后不久邓友隆病逝,这才轮到十六岁的邓愈当家做主。
  朱文忠不甚在意,“差不多差不多,从父兄传下来和自己打下来没什么区别,他十六岁就能让手底下那些兵服气,不正说明他更有本事?”
  沐青解放双手之后又解放双腿,眨着眼睛问道,“文正哥为什么非要和他较量?”
  朱文忠和沐英对视一眼,都没忍住笑出声来,“因为那小子比文正哥还小一岁,人家已经是管军总管,文正哥还没有个正经官职,他能服气才有鬼了哈哈哈哈哈哈。”
  文正哥主动上门挑衅,在心态上就先输了,难得有机会看他吃瘪,他们一定不能错过。
  沐青:哇塞!
  好塑料的兄弟情哦。
 
 
第25章 
  看热闹小分队还没有到校场就已经感受到热闹的氛围, 前面的路被堵的水泄不通,估计得闲的士兵全都跑过来看热闹了。
  沐青坐的高看的远,瞅准人少的地方指挥他哥往那儿挤, 左挤挤右挤挤很快挤到最佳观战点。
  围观的士兵们自发空出大片空地, 看着中间的两个打得旗鼓相当的年轻人摇旗呐喊。
  朱文忠和沐英不约而同后退一步, 不太想承认里面那个家伙是他们哥。
  他们以为的较量:
  英俊挺拔的文正哥昂首站在一角,矫健壮实的邓愈目光湛湛站在另一角,周围呐喊喧天,不知谁先动弹,二人迅速激战到一起,刀光剑影火花四溅,大战三百回合依旧不分胜负。
  他们看到的较量:
  两个年轻人扭打一团滚来滚去, 没有任何技巧, 单纯就是拼力气, 滚到哪儿哪儿就一片喝彩,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看到了什么精彩的打斗。
  沐青搓搓胳膊小声问道,“哥,你们平时和人较量都是这样的吗?”
  两个哥哥齐齐摇头,“怎么可能!这样较量的只有文正哥一个!”
  他们和人打架当然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绝对绝对绝对不会在地上打滚儿。
  小老弟不相信,但是为了哥哥们岌岌可危的尊严, 还是假装自己相信了。
  中间的空地上,朱文正和邓愈僵持许久谁都奈何不了谁,再僵持下去也没啥用, 只能不甘心的宣布他们俩打成了平手。
  俩人达成共识后从地上爬起来, 拍拍身上的泥土都跟没事儿人一样,好像刚才满地乱滚的不是他们一样。
  有道是不打不相识, 他们都不是小心眼的人,打过一架后确定对方和自己一样有本事,刚见面时的那点不忿也消失的差不多了。
  邓愈初来乍到,一来就被封为管军总管,军中不服气的不只朱文正一个,好在他不在乎军中将士服不服气,现在正是战事多发的时候,不愁没法立威。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他能带着麾下一万多弟兄撑到现在不是单靠运气好。
  金乌西垂,暮色席卷而来,看完热闹的士兵们各自散去。
  朱文正揉揉脸上的淤青疼的龇牙咧嘴,又不想在弟弟们面前丢脸,转过身缓过劲儿来才和三个看热闹的弟弟汇合,“你们不回家,来这儿干什么?”
  沐青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来看文正哥大显神通。”
  “来看笑话的还差不多。”朱文正笑骂一句,招呼邓愈过来给他介绍家里的兄弟。
  除了最小的要留在家里,其他两个都得上战场,邓愈刚来就被任命为管军总管,没准儿这俩小子就分他手底下去了,现在认识认识没坏处。
  朱文正鼻青脸肿,邓愈脸上没比他好哪儿去,他们较量没有打人不打脸的规矩,只要能打到就哪儿疼往哪儿打。
  沐青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没忍住打了个寒颤,感觉自己的脸也开始疼了,“文正哥,你们要回家上药吗?”
  他以后一定要当个文静的小孩儿,坚决不和同龄人打架。
  “你们回吧,我也得赶紧回去,明天还有正经事情要干,下次有空再切磋。”邓愈活动活动肩膀,摆摆手和他们告别,顺便约好下次有空再打一架。
  他十六岁开始上战场,打元军跟闹着玩似的,这次只是意外,下次一定不会和这个没正经上过战场的家伙打平手。
  朱文正咧嘴笑笑,“行,下次有空再切磋。”
  俩人的眼神对到一起,当场一阵火花带闪电,怎么看怎么像还想再打一架。
  好在今天没时间给他们继续切磋,邓愈带上候在旁边的亲信离开,朱文正也带上小弟们回家,“文青不是在书院念书吗,怎么跑校场来了?”
  沐青撇撇嘴,“哥,我放学很久了。”
  沐英提溜起他弟的书包说道,“他放学的时候正好看到我和文忠哥过来,正好晚上没什么事儿,就带他一起过来了。”
  朱文正戳戳连走路都懒得走的小娃,“先生没让你写大字?”
  小老弟挺直腰杆,“写完啦!”
  像他这样积极向上的小孩肯定不会把作业留到回家再写,有作业先在教室里写完,放学回家就是玩。
  朱文忠煞有其事的摇头,“文正哥你可别问了,你不知道文青的大字写的有多愁人,要不是咱爹这些天忙的不着家,书院里的先生都想去找咱爹说道说道。”
  沐英跟着叹气,“没眼看,实在没眼看。”
  沐青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哼哼唧唧不搭理他们。
  写字要那么好看干什么,能看懂就得了呗。
  他还小,这不正在练习阶段嘛,说的跟他们的字写的多好似的。
  沐英慢吞吞接道,“先生教我的时候的确说过我的字写的不错。”
  朱文忠扬起下巴摇头晃脑,“哥哥我的脑袋瓜聪明的很,通晓经义能诗善歌,写字而已不在话下。”
  朱文正:???
  咋,就他一个文化课拿不出手?
  沐青毫不留情嘲笑出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兄弟几个说说闹闹往回走,好巧不巧遇到他们家老爹匆匆忙忙的身影,这个时候还要出门,也不知道要见谁。
  沐青对外面的情况不太清楚,下意识看向消息最灵通的朱文正,“文正哥,爹干什么去了?”
  朱文正摇头,“不知道,回去问问娘就知道了。”
  沐青拍拍朱文忠的额头,左一扭右一扭从他肩膀上滑下来,两脚沾地后小短腿儿扑腾的飞快,一眨眼就跑没影儿了。
  朱文忠摸摸脑袋,“等文青长大让他去当传令兵,肯定跑的比别的传令兵都快。”
  幸好他们小老弟没听见这话,不然肯定要闹脾气。
  朱元璋傍晚出门不为别的,他心心念念的水军有着落了。
  大概老天都看不过去他之前过的苦日子,如今时来运转,竟是天降水军前来相助。
  没错,水军不是他招揽的,而是对方主动来投。
  来的还是天音提到过的巢湖水军。
  能被天音提到的肯定不会是无名之辈,虽然他没看出来如今巢湖那边的水军有什么了不得,但是天音都提到了,他上点心不会有错。
  占据巢湖一带的水军首领叫赵普胜,是彭和尚彭莹玉的弟子,麾下有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等悍将,这些人以巢湖为大本营发展壮大,据说麾下有一千多艘战船。
  至正十二年的时候,赵普胜等人配合徐寿辉攻占太平等地,后来徐寿辉和彭和尚被朝廷的兵打散,赵普胜等人便退守巢湖结寨自保,他们那水寨现在估摸着得有两三万人。
  不过徐寿辉的大宋政权现在不太好,连都城都被朝廷给夺回去了,现在还在山里到处跑,赵普胜有难他们也没法帮忙。
  红巾军内部不是一块铁板,彭和尚手底下那么多徒弟,徒弟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也够折腾的。
  巢湖不只赵普胜一支红巾军,附近还有一支队伍首领叫左君弼,这个左君弼也是彭和尚的门徒。
  韩山童、刘福通假借“明王出世”掀起起义,彭莹玉宣扬“弥勒下生”来反抗朝廷,彭和尚搞事的时间比韩山童早很多,在韩山童起义之前,他的门徒已经遍布江淮。
  彭莹玉早期的门徒都是“普”字辈儿,据说“普、觉、妙、道”四字是白莲教祖师爷茅子元亲自为信徒定下的“定名之宗”,彭莹玉觉得他这一支是白莲教正宗,所以收了九个“普”字辈儿的徒弟。
  九为数之极普”字辈儿的趟儿。
  左君弼和赵普胜关系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他爹曾经是正经的朝廷千户,诰封将军,乃是五品以上的大官,赵普胜刚造反的时候,还是他和他爹一起带兵镇压。
  后来彭莹玉亲自找到他耐心“规劝”,他看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元朝已经无可救药,索性也跟着聚众起义,加入了彭莹玉的红巾军。
  但是赵普胜对以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左君弼也不是好欺负的,赵普胜对他没好脸色,他自然不会热脸贴人家冷屁股,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
  彭莹玉活着的时候可以压制手底下的徒弟,他战死之后手底下的徒弟也直接撕破脸。
  左君弼独据庐州,赵普胜结寨于巢湖,双方分据南北斗的不可开交,赵普胜已经被左君弼挤兑的快活不下去了。
  朱元璋觉得巢湖那边主动派人来找他有点求救的意思,但是对方来使还没见着,他也不确定是什么情况。
  巢湖水军的名声都流传到后世去了,应该不至于被挤兑到连巢湖都待不下去吧?
  老朱心里有点拿不准,总的来说还是好事儿。
  巢湖水军几年前配合徐寿辉打过一次太平,他们之前已经有过一次经验,再打一次肯定比他们这些毫无经验的兵快很多。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