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在你房里想说什么便现在说罢,难得萧姑娘在座,咱总要多给她添点麻烦。”
萧遥听到“在你房里”刚眨了眨眼,陆令从一句“添点麻烦”入耳,随即便转成了个惊天动地的白眼。
谢竟没留意陆令从与萧遥的交谈,此时回神,挑起话头:“汤山别业的人,是吴家挑了送来的,还是京中另买的?”
陆令从没想到时隔一月又从谢竟口中听到了这个已蒙上一层暧昧色彩的地名,点头应道:“是我母舅家挑的人。”
谢竟曲起手指抵着额角:“所以殿下——”
陆令从做作地干咳了一声。
谢竟只好改口:“——所以你是不曾像洗昭王府那样洗这里的底了。”
“自然,”陆令从听出他话里有话,“我本就不常去这里。”
“那,”谢竟缓缓道,“要想找出这个有可能听去了你我在汤泉中一个多时辰所有言语的人,靠你是没指望了?”
陆令从和萧遥闻言俱色变,前者更是直接脱口:“不可能!”
那夜虽然劫后余生惊魂未定,但陆令从自打出宫独居起就一直事事多留心眼,若真是隔墙有耳,以他的警惕必然会察觉。他和谢竟的对话虽不是耳鬓私语,但也绝对压低了嗓门,倘若真有人能做到把一个多时辰听下来还不被陆令从发现,那只有一个解释——
此人功夫更在陆令从之上。
敌暗我明的滋味陆令从尝得不能更多,委实不好受。
谢竟于是讲起那只卯时前就被丢到谢府阶前的靴子,又简要地把自己的推测复述一遍,听得陆令从几乎立时起身:“你怎么不早说!?”
“我怎么早说?”谢竟反问,“我在府里锁了一个月。”
自立门户的陆令从倒真忘了这茬:“......写封信派个小厮送出去总成吧。”
“笔端的物什我信不过,”谢竟不紧不慢道,“许你有宣室,便不许旁人有六扇门、武德司?”
陆令从一噎,谢竟却穷追不舍步步紧逼:“便早一个月告诉你又如何,你再上一趟汤山像从前那样把满府下人查个底朝天不成?草还没正经长起来,蛇倒先让你惊跑了大半。”
当下静默,半晌陆令从叹了一声:“冒失了。”
他从前也不是没在汤山别业起居过,一应饮食日用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因此也无从推测所谓的内鬼究竟出在被挑进来之前还是之后。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当日既能瞒过他舅父吴钦便绝非寻常,指不定真是什么六扇门武德司之类的。
谢竟在暗自猜测陆令从与宣室到底是主仆还是盟友,无意识地探手往碟儿里一摸,却扑了个空——抬眼一看,最后一把瓜子已经率先被陆令从收入囊中,他只好转而拿了一小块点心。
“摘星楼赏月最好”此言不假,露台虽不在高处,却正好能瞧见梢头月与水中月遥相呼应,明光流黄。河面上有星点灯火自远处闪烁而来,谢竟留意看着,渐近了才发现竟是成百上千盏莲灯,小巧精致,一时倒让他想起陈留故宅夏日随处可见的萤火虫。
“姑娘们在上游放河灯乞姻缘,”回忆被打断,“你若也想放,我去搞一盏来。”
谢竟猛地转脸正想回敬几句,陆令从却笑道:“手伸出来。”
他半信半疑地依言,就见陆令从一手轻掂住他的手背,另一手小心翼翼地将什么东西倒进了他手心里。等陆令从的手撤开再看,却是一把嗑好的瓜子仁儿,白花花地堆成座低矮的小山躺在他掌心。
“我妹都没享受过的待遇,”陆令从朝他扬扬下巴,“一口吃才过瘾。”
谢竟其实想说这会不会沾上您老人家的唾沫星子,但是萧遥不小心没抑制住的轻笑把这句话劝回了肚子里。最终他垂了眸没看陆令从,将手送到嘴边一仰头,喝酒似地将瓜子仁吞下去,个别沾在手心里的便轻轻用舌尖刮一下,带进唇齿间。
陆令从在他对面看着也笑,谢竟面色稍愠:“笑什么?”
“笑你吃起东西像个雀儿——”
他说到这里蓦地住了口,盯着桌上的瓜子壳怔了片刻,忽然轻声喃喃了一句:“不对——不是雀儿。”
谢竟蹙眉,便见陆令从猛地拍案,沉声道:“不是雀儿,是信鸽!”
萧遥被他的动静唬了一跳,忙让他把话说明白。
那日在汤山别业的正寝内谢竟开了句“殿下变成陛下”的玩笑,陆令从怕被人听去生是非便往窗外瞧了一眼,幸而除了廊下逗雀儿玩的小丫鬟外再无旁人,他便松了口气,掏出刚从桌上顺来的瓜子,招手要那雀儿来戏弄——
当时心思不在这上面,眼前之物入了眼底便也只是模糊一个影,故而只知逗的是只会叫会跳的鸟,至于到底是麻雀还是喜鹊还是别的什么乱七八糟,全然没放在心上。
此刻回想起彼时情景历历在目,那轻盈落在窗棂上灵巧地啄食的“雀儿”,赫然是只灰褐的信鸽!
而这也就解释了对方为何会以快得惊人的速度知晓那只泥污的靴子属于谁——大约在那夜满院下人看清陆令从背上的人是小谢公子后没多久,这小家伙就已经带着信悄没声儿地飞出了汤山别业。
陆令从如此笃定不光是因为他常在城外禁军大营厮混,见惯各式兵器工具,更因为他幼时曾亲手豢养过一只小信鸽——虽然也就只在闲极无聊唤李岐进宫来玩时派上过几次用场。
谢竟没想到他偶尔馋个瓜子都能引出这一串事故,沉吟良久才道:“会不会是那小姑娘?”
萧遥锁着眉:“目下谁也说不准,敌暗我明,我们能做的只有盯死每一个疑似目标,静观其变。”
月高更深,陆令从又与萧遥交代了几句。谢竟听言辞语气,难以明确地对陆令从与“宣室”之间关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至于对陆令从与萧遥的关系是否有多余揣测,他自己也无甚头绪。
时辰不早,陆令从抬眼望了望灯火阑珊的河上游,问谢竟道:“前面转出桃叶渡,过了文德桥,水畔有个小白门,上岸没两步便能通进乌衣巷——要不坐船回去?”
谢竟想,果然,昭王殿下确实对金粉地无比熟稔。他指了指前院:“你那侧妃怎么办?”
陆令从展颜笑道:“它会去来时那个地方等我,吩咐两句就懂了。猗云可是王府第一解语花。”
谢竟目送着陆令从去安顿白马,身边萧遥朝下人招呼着,似乎是为他们找了名信得过的船家。待她吩咐完,谢竟轻声问了句心底埋了半晚上的话:
“他当真会自己酿酒?”
萧遥闻言,从方才起一直有些凝重的神色才稍稍转霁,掩嘴笑了一番:“咱这位殿下天纵奇才手艺精绝,除了贡进宫里的多半都留下来自己喝了,只偶尔能有那么一两坛流到王府外去。倘泥封上有昭王府的印,必定是上上品,便是个空坛也值得好好珍藏呢。”
她又故作神秘地招招手示意谢竟附耳过来,压低了嗓道:“他日等小谢公子掌了王府中馈,念着素昔交情,可甭学殿下那样抠门,每年多赠一坛我便知足了。”
摘星楼内仍有轻歌顺着灯影飘远,送小舟不疾不徐地荡开在秦淮的臂弯里。陆令从枕着胳膊肘仰靠船头,舒展地翘着二郎腿吹着断续的调子,谢竟与他隔了一张小几,端坐在另一侧,但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他的衣襟稍微敞得开了点,隐隐露出一小截精致的锁骨尖。
谢竟回头看了一眼船尾,压低了声音问:“你方才说的宫里那一条线,打算如何处置?”
陆令从停了口哨,眨了眨眼:“这个嘛——西宫是不要想了,绝不能让我娘和真真知道;女官婢子们,我开府前不怎么在宫中走动,没有太相熟的;神龙殿倒是有个掌事的钟兆,但事情就出在此处,也不太行;临海殿就更不用提了,我避还避不及呢。”
但还不等谢竟接茬,陆令从忽然“咦”了一声,转回眸来注视着他:“你如今不是日日都能出入临海殿吗?”
谢竟警惕地仿佛竖起了一对看不见的耳朵:“我可做不来宣室的活儿。”
陆令从哂笑:“哎,成,我知道,我太知道你们这些文人士子了,陛下委你一份差事你就好像是卖给了天家一样,就算不情愿,也不能不忠不义,是吧?”
谢竟睨他一眼,但的确是这个道理。
“但你别死脑筋,转个弯儿,临海殿里是天家人,我是天家人,你将来也是天家人,大家早晚都是一家人嘛,彼此分那么清,多生分不是?”
谢竟蹙眉,刚要开口回绝,就见陆令从摆手道:“你别着急,我不逼你。这样,谁还没有个破鸟儿了,回去我送你一只,你要有话想对我说的你就派它去,至于说什么话,全在你自己,好不好?”
谢竟眉间那个川字拧得更深了:“你不会送那只鹦哥来吧?”
陆令从没想到他还记得这一茬,笑道:“你想要吗,也行啊,你可以直接把话教给它——只要你耐烦。”
他双眸璨若星子,望定谢竟,望得后者不得已转开了目光,在暑气升腾中沉默下来,无暇再去细瞧天上是否真有霄汉迢迢、银河漫漫。
第12章 三.一
雍州的新岁是没有焰火爆竹的,只因一切都要为战事让道,为免影响视听,声和色皆不能过头。但也无人会在意这些,边城百姓毕竟不像“矫情”的金陵人,需要这些外物来刻意营造气氛,能够全家团圆无恙,便已是这一年的造化。
陆书宁的郡主身份不曾公开,只能和太守府内一众年少的丫鬟僮仆聚在一起,围着炉吃过年夜饭。但她完全不在意饭在哪里吃,与同龄人闲话热闹、不受管束才是最要紧的。
每一年她都嚷嚷着要守岁,最初谢竟不许,后来瞧出了她其实压根儿撑不到三更,便不再管她。陆书宁也乐得跳脱,反正不论她在哪里脑袋一歪睡熟过去,最终谢竟总会把她抱回床上的。
离乡时她还不记事,对于从金陵到雍州的这迢迢千里,陆书宁能想起来的全部就是母亲的体温。最初断断续续的半年中她常因为高烧梦魇而浑身发烫,衣裳被褥不够厚实,口中又低低喊着冷。冰水浸过的帕子凉得太刺骨,谢竟怕幼女娇嫩的肌肤受不住,便先将自己的脸和双手敷得寒生生,再把陆书宁抱在怀里轻柔地摩挲着她的额头和两颊,这样身上觉着暖和,脸上又不至于烧得难受。
那段昏昏沉沉的日子中,陆书宁总能听到母亲在她耳畔絮絮念着些什么,声音很低,有时是反复唤她的名字,有时哼些支离破碎的歌谣,至于更多更细的,她也不明白、不记得了。
前厅酒宴散后,一众下人都匆匆起身各去做各的活计,陆书宁独自呆着无趣,便也裹紧了外袍,走两步跳半步地回到了后院厢房中。
屋内灯亮着,谢竟正伏案写着什么,听到响动也没回头,只道:“水是烧好现成的,早洗完早歇下,明儿睁眼有新衣裳穿。”
陆书宁的手因为提着灯笼而露在外面,被夜风吹得有些痛,不愿意直接往滚热的水里面泡,便磨磨蹭蹭地靠到谢竟身边,硬是迫着他不得不停了笔,任她脱掉绣鞋溜上榻,整个人猫到了他身前。
谢竟一眼就扫到她有些发红的手指,认命地叹了口气,把那两只小手笼进了掌中,轻轻呵拭着。
陆书宁半枕着他的肩,仰起脸来笑对他道:“我今日和爹爹上街去了。”
谢竟其实知道女儿今日的行踪——陆令从怕他担心,傍晚遣了人来传过话。但他还是很给面子地顺着她往下问:“去哪里了?”
陆书宁数了几个地方,特意强调,她是领着她爹专程造访了谢竟平日总带她去的那些食肆、摊市,“但有好几家都不开张,爹后来是在东市买的菜。”
谢竟闻言,愣了半晌才道:“若是在金陵,商户年夜也是照旧营业的,你若实在无聊也不愁没去处。”
陆书宁没有察觉出他的暗示:“我不无聊,我有爹陪着啊。”
谢竟眸光微动:“喜欢你爹陪你?”
陆书宁不解:“当然喜欢。”
“这几年未曾谋面,也不觉得生疏?”
陆书宁滞了片刻,笃定道:“虽说好久不见,可是心里时时挂念着,便像是朝夕相对一般。”
“那等春天到了,”谢竟偏了偏头望着她,“就回乡去,回家去,回爹爹身边去,可不可以?”
陆书宁在母亲面前心思还是细腻的,当即听出了谢竟的弦外音,讷讷道:“只有我一个人……吗?”
谢竟没立刻应答,而是想了想,用下颌角蹭了蹭陆书宁毛茸茸的发顶,才开口缓缓道:“在宫内,神龙殿外的石阶有三十九级,左、中、右三条御道,当中是雕了双龙戏珠的丹陛,从前只有祖父一个人能走,如今只有叔父一个人能走。”
他垂下眼与陆书宁对视:“有些路是非得要一个人去走的,纵然亲如父母兄长,也终究只能陪你一程。”
陆书宁神色有些困惑,恹恹地耷拉着眼睛,谢竟伸手把她眉心那一点微微的褶皱抚平,温声道:“所以,离家的路本该母亲一个人走,你只是陪了母亲一程,回家的路便也只能你一个人走。”
他没有向她避讳过这些年发生在昭王府和谢家的变故,陆书宁虽然理不清其间阴谋阳谋弯弯绕绕,但却很明白她的母亲是因为不被金陵“欢迎”所以才远走他乡的。
从沐浴过后到钻进被窝,陆书宁始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谢竟瞧着她,有些后悔挑除夕夜这个节骨眼儿来讲这些伤怀事,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早些说明白也能多给她点时间接受。
许是因为午后外出、夜里闹腾得有些累了,谢竟写完手上的东西一抬头,发现陆书宁已经缩成一团睡了。他给她掖实了被角,放下帐子,转身轻手轻脚地出了厢房。
太守府尚有不少仆妇未眠,谢竟想要往客房所在的东院去,只能绕了路避开人多的地方。然而他没料到年三十院门前还有昭王亲卫上夜,两个半大少年看起来都没及冠,只认识谢竟作为“太守府幕僚”的这一重身份,客气而公事公办地问“吴先生深夜造访可是有要事,我二人可代为通传殿下”,把谢竟搞得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时语塞,好不尴尬。
11/120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