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六州歌头(古代架空)——一别都门三改火

时间:2023-12-30 14:26:09  作者:一别都门三改火
  陆令从怔怔望着他,嘴唇微颤了一下。他总是没办法读懂谢竟那双看似澄澈如镜的眼底究竟藏着什么,正如他从未想过王氏的话听在谢竟耳中会有这样的涟漪,更未想过谢竟会给自己抛出如此一问。
  他张了张口,最终没出声,又抿紧了唇。
  谢竟却短促地笑了一声,淡淡撇过脸,不再言语。
  “违心之言宁可不说”,他明白了。
  西宫是掖庭妃嫔群居之处,吴氏住在北边的鸣鸾殿,途中经过好长一段永巷,车马碾过砖石,发出辘辘声响。
  按理说谢竟是走过这条路的,但毕竟年头太久了,他连事情都尚且不记得,更遑论一道巷子。
  没出正月,又逢昭王娶亲,鸣鸾殿可谓是双喜临门,廊下高悬着数盏宫灯,琉璃烛罩,上有彩绘人物花鸟。窗纱、帘栊、帐子全都换上了簇新的棠红色,院内却与王府中一般栽着白梅,谢竟遥遥嗅到了相似的清香,想来都是移自城东梅山的名株。
  这让他从晨起就有点拧着的心稍稍舒开了一点。
  但谢竟没想到,吴氏居然就直接站在殿门外等着他们。
  这是他头一回这样近地端详他的另一个“母亲”。吴氏是典型的江南闺秀,身量娇小,相貌与陆令从有七分相似,剩下的三分不似都应在了她那一双笑眼上。
  陆令从笑起来是煦然灼目,可不笑时眼角失了弧度,再稍一眯,便带出天家的不怒自威与漠然来;吴氏则不论唇边是否含笑,双眸总是月牙儿一样弯弯的,由不得人不觉得可亲。
  她没有给儿子儿媳率先寒暄的机会,隔了半个庭院便已经迎上前来,喜气盈盈地望着谢竟,道:“可算与你说上句话了!”
  谢竟被扑面而来的热情烘得有些懵,下意识叫了一声“母妃”,前面被吴氏牵着,后面一群宫人送着,稀里糊涂地让拥进了内殿。他转头张望着寻找陆令从求助,后者却没跟进来,只好整以暇地斜靠在了门槛外,闲闲望着他。
  吴氏讲的官话带着点越地音腔,谢竟只能听懂九成,总之是在感慨他与小时候长得很像云云。
  越人善贾,越女明艳,陆令从的舅舅会营算做买卖,他母亲又在宫里做娘娘生了皇长子,倒也无怪吴家虽然是士农工商最末一流,在京城内外却都很吃得开。
  “王府里的饮食惯么?住得自在么?”
  谢竟还没回答,陆令从先道:“这才睡了一宿吃了一顿,哪里就知道自在不自在的。”
  吴氏白他一眼,只对谢竟道:“子奉是野惯了,有时候讨嫌得紧,你别理他。”
  “王府很好,”谢竟的舌灿莲花在这种场合根本施展不出来,半天只憋出“好”这么个干巴巴的修饰词,“殿下待我也好。”
  吴氏和陆令从大约都没料到后半句,一时齐齐望着他,谢竟只得颔首饮茶来掩饰尴尬。
  他本意不是想说陆令从待他好,陆令从待他也没有多好——当然也没有多不好——不是,重点不是陆令从究竟待他好不好,而是他得让吴氏觉得陆令从待他好。
  而谢竟的目的显然是达到了,他的尴尬看在吴氏眼里估计成了羞赧,她便又拍一拍他的手腕,善解人意道:“他不知攒了什么功德才娶到你,这样的福气,自然不能薄待了你。”
  闲话半日,在鸣鸾殿用过午膳,到了时辰,于是便辞别吴氏出宫。昭王府与太初宫相去不过几条街,回去时正是午时将尽,冬阳暖融融地流到檐上,聊胜于无的那一点残雪便也滴滴答答化了。
  谢竟跟在陆令从身后走回内院,经过穿廊时,正看到日色落在梅树梢头,瓷白的花成簇成团,映得天光更明,一扫连日雨雪的阴霾,亮堂堂的人间。
  陆令从发现他住了步,回过头,静静地等着他。
  谢竟却就这么倚着美人靠坐了下来。他真的很久没见过这样的好天气了,苍穹高而辽邈,让他想起北国陈郡的万里无云。
  可是塘中水悠悠荡荡的,只有可怜的几片细碎的薄冰,迥异的物候和时令,又提醒他,他也远在故土万里之外。
  耳中一声响指,谢竟转过脸,陆令从抛过来一个松软的锦垫,他扬手接了,问:“这是什么?”
  “婢子们有时在廊下做针线,拿来坐的。”陆令从在他旁边坐定,却面朝内侧,舒展放松地整个人靠在了椅背上,屈起长腿一脚搭在膝上,吊儿郎当坐没坐相。
  谢竟“哦”一句,把锦垫塞到身下坐着,惬意地伸了个懒腰。
  “左右无事,若乏了就回屋补补眠。”
  谢竟摇头:“现在补了晚上又睡不着了,明儿还要回门呢。”
  陆令从也便不多劝,又道:“我早晨看见堂屋放着个樟木箱子,你带来的?”
  “那里面正儿八经我的东西也就几幅字画罢了。剩下的,”谢竟慢条斯理地扳着手指算了算,“琴和瑟,好些衣料子,那把匕首——哦,还有你的酒方子,物归原主。”
  陆令从看他一眼:“这些都是聘礼,送给你的。”
  “我知道,但谢家比不得王府家大业大,我好面子,只好充作嫁妆再带回来了。”
  谢竟鬓角的飞丝在被阳光镀上浅浅一缕金色,让那张美得近乎刻薄的脸多了些钝感。陆令从甚至能看清他皮肤上细短的绒毛,像某种柔软的小动物。
  他心想,初尝情事果然是上瘾的,他不过是和谢竟肌肤相亲睡了一夜,便很难抵抗靠近他的冲动。
  所以陆令从不动声色地挪开了眼睛,道:
  “贵府家业大不大我不晓得,书多我算是见识到了。你昨儿睡着了没赶上瞧,送书的车马浩浩荡荡在门前停着,一捆一捆往里搬,人家还当我要在王府里开学堂呢。”
  谢竟从家中带来的“嫁妆”里最多的就是书——他把自己的房里整个搬空了,命人妥善包裹好装进箱子,一股脑儿拉来了昭王府。
  “所以呢?”谢竟问,“你安顿到哪儿了?”
  陆令从指了指对面的西厢房:“洒扫干净了供你支配的。书箱都放在屋里,下人们怕碰坏了便没敢动,你要收拾时吭一声,我给你打下手。”
  他没等到谢竟的回应,扭头,发现对方有些惊讶地望着那间专为他准备的书房。
  “王府以前没有书房吗?”
  陆令从道:“有,在外院,坐东,虽然宽敞但冬冷夏晒,待不住人。不过我本来也不怎么用,所以倒无所谓。”
  他觉得不能闷声做好人,便继续解释:“这一间挨着有汤池的耳房,冬天烧同一个地龙,不输正屋暖和;前门有塘后门面湖,夏天穿堂风一吹,更比正屋凉快。”
  这样把书房的好处明明白白摆出来,让谢竟有些不好意思,又隐约有几分雀跃。
  他凑近一点,陆令从的眼睫轻颤了颤,听到谢竟问:“是你给我挑的吗?”
  没有等陆令从确认或者否认,甚至都没来得及有什么反应,谢竟一手抓着栏杆稳住身子,微微倾身贴上去半尺,仰头在陆令从腮边亲了一下。
  舌尖与皮肤一触即分,湿意蔓延,昨夜种种情形山呼海啸般闪过。
  “谢谢。”
  陆令从连这一声道谢都没听完,瞬间从椅上弹起来,回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已经红着耳尖冲出了廊下。
  谢竟斜在原处,望着那个高挑的身影狼狈消失在内院,自顾自乐了半晌,然后起身,慢吞吞地踱到对面,推开了西厢房——也就是陆令从挑给他的书房——的门。
  里面安安静静,只两个婢子侍立,见他进来便默契而麻利地添了茶,挂起帘钩供他出入。
  谢竟不知道这屋子原本是做什么用的,但毋庸置疑,陆令从可不仅仅是让人“洒扫”了一下而已。
  他一眼就看出内室的格局仿的是谢府他自己的住处,书橱、坐榻、矮几、卷缸、琴案、多宝格,甚至连画屏和灯的位置,都是依照着他素来的习惯和偏好。
  陆令从只在去年七夕黑灯瞎火地见过他的房间一次,到底是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是过后又留心打探过,谢竟不得而知。
  他有些恍惚地抬起头,看到内室的月洞门上悬着一幅匾额,五个字,去瑕体,是他手书的“松风雪一瓯”。
  他可不记得他给昭王府留过墨。
  谢竟站在原处思索了良久,才勉强想起,这是那次他与陆令从隔着帘对弈后去秦淮春,饭后老板死缠烂打请他题的。他因为上一回不问青红皂白掀了人家桌子,略有点歉疚,当下便也应承了。
  老板那时抱着这五个字倒是欢天喜地,也不知事后反被陆令从讨走,心里作何感想。
  拾掇书橱的确是一项浩大工程,陆令从亲口说了“我给你打下手”,谢竟才不会客这个气,乐得使唤他,便扔着书箱不动,打算等人回来再开。
  正呆立间,外间响起叩门声,谢竟探出头去,见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昨日宴上陆令从引他见过的,王府的管家周伯,颤巍巍礼道:“王妃要的东西,老奴给您找来了。”
  他知道这是陆令从自宫中带出的亲信,忙上前扶起对方,一径带回内室,又命婢子添座。
  “实在劳烦周伯,原不必这样急的。”
  谢竟早晨临出门前嘱咐了个丫鬟,让她帮自己寻来王府这几年的账目瞧瞧,却不料直接惊动了管家。不过想来也是,这等要务也不会等闲经了寻常仆婢的手。
  老人慈眉善目,道:“殿下一早吩咐我们,伺候王妃要千用心万用心。王妃看账本就是理所应当,老奴不敢不勤谨。”
  语罢他抬一抬手,婢子立刻会意地向外间递了个眼色,两个小厮进来,各捧了一摞账本,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谢竟面前的桌上。
  谢竟颔首,笑了一下:“说实话,我看不太懂这些,原是想自己无事时摸索摸索的,您若有闲,可愿教我一教?”
  于是新婚第一日,谢竟就在书房猫了半下午,听周伯事无巨细地将王府内家底收支、明暗产业汇报了一回,又花心思学了一番怎么打算盘。
  冬日昼短,周伯先告辞去张罗晚膳,等谢竟到了花厅发现只有他一个人,才被告知陆令从午后外出有事耽搁了,一时回不来。他也不在意,自顾自用过,仍回书房去,侍女早掌起灯,他便继续伏案研究那些蚂蚁般的字码。
  陆令从果然没有诳他,夜深了暖意却不消,谢竟甚至微微敞开几寸衣襟散热,直至听到打更声,看到上夜的侍女守着熏笼打起了盹,才知道该是就寝的时辰了。
  正屋的门开着,谢竟正欲迈步进去,却听其内有人交谈,只是隔着屏风看不到脸。
  “……王妃肤色非苍白,脸颊也泛红非青,不是气虚体弱之兆,殿下毋须担心。至于身量消瘦则是天生,膳食进补即可,并无大碍。”是个苍缓的陌生声音。
  “该如何进补,你自去向厨房叮嘱。”这是陆令从。
  “臣明白。至于——”
  “直说就行,子嗣缘薄还是旁的什么?”
  “那倒不是。只是臣不知殿下的意思。”
  “我的意思?”
  “殿下若愿意,自然可共王妃享儿女天伦之乐,子孙绕膝之福。”
  室内静了须臾,再开口的还是那个陌生声音:“殿下若不愿意……”
  谢竟没有再听下去,收回了即将迈过门槛的脚,默念着“违心之言宁可不说”,转身径自向耳房走去。
  陆令从姗姗来迟的回答被他丢在身后不曾听见,字句模糊缥缈,轻而易举便卷进夜风里没了踪迹。
 
 
第33章 八.三
  谢竟盥洗完毕、从西边耳房回到卧室时,屏风后的“客人”已离开了,正堂灯火熄了,只剩一对照旧例要烧足三日的喜烛还亮着。
  陆令从已经上了榻,倚在床头摆弄一个银质的、像指虎一样的小玩意儿,听到谢竟进来停了动作,抬起头,注视着他走到镜台前散发梳头,脱外袍换寝衣,倒了盏茶喝了两口,然后转过身,向床边走来。
  他没来得及收回视线,只能略微避开目光以掩饰,拿不准是否应该率先打破沉默,欲言又止地张了张口。
  谢竟解下床尾那一端的帘帐,膝行进内侧。床上其实放着两张被褥,但昨夜两人一度春宵,谢竟还是被陆令从抱回床上的,若再分开被窝睡也显得太奇怪太刻意了些,故此时此刻还有一床被子齐齐整整地叠在脚下。
  他便揪着被角将其扯开,把昨晚盖的那一床往陆令从一边推了推,留出大概一半距离,侧身躺下,被子蒙过肩,闭上眼睛,再没动静了。
  陆令从在一旁看着他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时语塞,有点摸不着头脑。虽然午后他落荒而逃是有点不够意思,但好歹都过了半日了,随便寒暄两句总是可以的吧,有必要这么目不斜视地划清界限吗,难不成还要结隔夜仇?
  但说来说去总是他理亏,小谢公子怎么会有错,状元郎绝不会有错。
  于是陆令从翻身扇灭烛火,摸黑掂量了一下将手中的东西抛到桌上,“嗒”一声轻响,床头的半面帐子也垂了下来。
  他躺下去,用肘碰了碰谢竟的后背,正顶到他的肩胛,想起昨夜的触感:“我是不是又惹你生气了?”
  谢竟不响也不动弹。
  “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生气?”
  谢竟非常反感有话不直说等着别人来猜的人,若不是此刻情况特殊,他实在也不想做这种人。但无奈这话他根本没办法和陆令从说出口,他不能告诉对方“我听到你和别人在谈我”,也不能告诉对方“我听到别人劝你不要和我有子嗣”,他有什么资格什么立场去干预陆令从的决定,窥测陆令从的想法?
  所以谢竟也就更没有办法问陆令从,他最后的回答是什么。其实不管回答是肯定否定,在问与答之间那段漫长而难堪的沉默,已经表明了一些事情。
  “别告诉我你没生气,太没说服力了,你在我面前还挺喜怒形于色的。”
  讲道理没有一点用,谢竟不搭腔,陆令从只好来软的:“我可不可以抱着你睡?”
  他根本是白问一句,无论谢竟作何反应,都不影响他转过身去掀开被褥,从身后环住了谢竟的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