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洗货
爬过了大上坡,这里的路竟然更不好走了,之前最差也有人走过的痕迹这回的方向就全要靠村长一个人把握了。
村长看了很久,决定先休息一会儿,他和几个老人商量一下到底往那个方向走。
于丁一找到一片树荫地,就地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给呈哥儿做一顿大餐,把早饭一起补回来。
呈哥儿却按住了他的手,说:“咱们还是不要太招摇了,不用每天都吃的那么好的。”
于丁一不知道怎么回事,安慰他道:“呈哥儿,是害怕不够吃吗?这个不用担心,咱们两个肯定吃不完的,我准备的东西很多的。”
呈哥儿见人不开窍,就拉着他的耳朵让他看看别人都吃了什么,看看是不是有人到了饭点也不做饭,重点看那些只有一个人的汉子。
于丁一注意到周围有一个很瘦的男人,年纪不小,只背着一个很瘪的包袱,显然装不了什么东西。而让于丁一真正注意到他的是,他一直往自已的方向看,且不怀好意。
于丁一这才明白呈哥儿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被人盯上了,想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好东西的,对他们有企图的,肯定不止那个人一个。
当过兵的人对恶意会很敏感,但是于丁一也是刚刚才彻底明白过来。自已是在逃难,逃荒的路上不是在春游。
如果自已不是恰巧得到了超市,恐怕会比呈哥儿过的还惨。
于丁一拍着呈哥儿的头安抚,:“不要怕,一会儿,我去找村长商量一下。以后咱们跟在你三叔一家后面走,这样还能互相照应一下。而且你离清哥儿也近些,来回找着也方便。”
两个编织袋,一个勉强装下了做帐篷的毡布和被子,另一个装了几十斤的粮食和一些衣服,布,香肠,肉干,盐,糖,这些东西加一起也不过二十斤,只是为了让自已看起来像一个跑货的。
大头的东西都在超市空间里,甚至在赶路时,粮食也在超市空间里,平时只是装装样子。
而且他手里确实没有钱,还没有推车,根本拿不下太多的东西,没想到一根香肠就能被人盯上。
呈哥儿的背包里也只有从三叔家背来的一些小东西,与其一直让人怀疑自已到底有多少东西,不如就大大方方亮出来,也给自已整点压箱底的钱。以后也不用为了伪装,天天拎着这么多的东西。
一不做二不休,于丁一直接拎着东西,拉着呈哥儿去找了村长。和李明打了招呼,便去了几位族老商量事的地方。
就在几棵老树底下,见于丁一带着呈哥儿过来,笑成了一朵大菊花,自已那天苦口婆心的劝这不是就有用了,自已村里的哥儿没被那些老光棍捡便宜。
笑着招呼人坐下。说:“这是呈哥儿吧,现在也长这么大了,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又对着前河村的村长说:“这于丁一啊,就相中我们村的小哥儿了,这不,早早的就把人带回去了。可不是我的话没传达到啊,是人家早就有相中的哥儿了。”村长笑的很得意。
也不管那前河村的村长的脸色僵硬,自已说的很开心。又对于丁一说,:“正好你也来了,你以前跑货,见多识广的。对这些事肯定更有见解,你觉得咱们以后往哪走。”
往哪走,决定肯定不能随意下,而且这地方谁也没来过,连个水文图都没有,于丁一想着一路走来的情况。
东北从古至今就是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气候分明的。但是很少有大规模的自主的往北逃荒,就是因为这里太冷了,但是逃难的这些人基本都是中原以北或者直接就是接近东北地方的人。
气候很好适应,翻过这个大坡之后,连人为踩出来的痕迹都已经很少了,说明至少这里是安全的,没有马匪,甚至没有官府。
但是据呈哥儿所知道的,能猜到北边应该还有一个府城才对,这里因为地处偏远,反而受影响最少。这个府城是朝廷为了治理北地税务特设的,古代的地理分界线多依托特殊的地形水文。
所以现在应该就是逃到两府分界线了,古代没有旷日持久的战争,而且往北跑的人不少,所以,现在的他们更像是流民。因为起义的反叛军就在隔壁府城,所以呈哥儿他们才会受影响这么大。
他们不能像桃花源里的人一样,与世隔绝,最后肯定还是要归官府管的,现在只要在河边找一个大片的荒地开荒定居就可以了。河边土地墒情好,这里还不容易受战争影响,已经是很好的定居地方了。
于丁一开口说:“先顺着这条河走,能找到其他村子最好,没有就直接在荒地开荒定居。”
村长捋了捋胡子,又看了看坐在一起的族老,问于丁一:“怎么说?”
于丁一把自已的分析尽可能简短的解释了。
村长笑了,拍着于丁一的肩膀说:“好小子,看的明白,咱们确实到了扶余的地界了。就这样办,咱们就顺着河走。”
村长骄傲的胡子翘到了天上去,我们村就是出人才,娶了我们村的哥儿,就是我们村的人。
笑完了才问乖巧站在一旁的于丁一两人,:“你们来干嘛来了。”
于丁一打开包袱,把肉干,香肠等等都拿出来,把提前分好的小份交给村长和各位族老,说:
“小子之前是天南海北跑货的现在世道不太平,我这些东西放着怕坏,而且也想换点钱傍身。希望村长做主,我们在这儿把东西卖了,只卖钱,不用粮食换。”
村长看着这些东西眼睛都直了,这些可都是好东西,他都很久没看见过了。
又想了想,说:“你这些东西都不便宜,不知道能不能有人买的起,我尽力帮你问问。”
“行,谢谢村长和各位族老了。”
村长和几位族老,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很卖力的宣传,也按于丁一所说,强调只卖钱。
卖东西的小称则是村长友情赞助的,于丁一和呈哥儿就直接在这棵树下摆起摊了,自家村长也在旁边看着,帮他们压阵。
第13章 有钱人
于丁一和呈哥儿两人的小摊前很快就聚集了一圈的人,但是看热闹的人居多,这么久了连个问价的人都没有,多数人都是看着咽口水。
这时候很少熊孩子,谁家孩子都不少,也都不惯着孩子,懂事的小孩儿居多。谁家孩子要是不懂事看着东西非要买,回家是要挨揍的。于丁一也没指望全卖光,卖出去点就行。
但是也免不了谁家的孩子小闹着非要买,像小时候呈哥儿那样的,就算是过的好的,家里的独生,会惯着一点。
就这么一会儿,就有两个小孩被家长拖走了,哭声还不小,看来是吃的不错,还有力气哭呢。
终于有个问价的了,来人穿的衣服和村民们比,已经好很多了,全身没有补丁。呈哥儿不认识他,应该是后来加入队伍的。听说来的时候,光跟着他的就有六七个汉子。
猜是大地主来着,一伙人推着七八个木推车。像这种家里汉子多的,一般没人打歪心思。但是有没有人干那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事就不知道了。
来人虽然年纪不大,三十来岁,但是看起来很周正,一眼看上去就不像个坏人。问:“这些东西都什么价位啊?”
收成好的时候,一斗米五文,一斤糖差不多换一百五十斤大米,这还是在情况好的时候,现在一斤糖要差不多一两银子了,确实贵的咋舌。他带来的冰糖品质比较好,大小比较均匀。
“冰糖,一斤一两银子,一块五文,一斤红肠,五十文,肉干,一斤二百文”
于丁一的价钱定的不便宜,但也没有漫天要价,如果他要是真的走南闯北背回来的,价格肯定会更高点,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他随便拿出来糊弄人的,就适当低些定价。
听见这个价,问价的人还没嫌贵,听价的人就先不乐意起来了。:“这个价也太贵了,就算是糖也不该这个价啊。”,一位连着一位的讲价。问价的汉子也不着急,就笑眯眯的听着,看她们能不能把价格讲下来。
于丁一抬手叫停,说:“我的东西都是我从很远的地方背回来的,就说这糖,我费了多大的劲儿才带回来,为了保持它不化,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这些东西降价卖是不可能的,卖不出去就留给我夫郎吃。”
一锤定音,绝不降价,汉子听到这,明白了讲价是不可能讲下来了,直接开口要货:“一斤冰糖,四斤肉干,四斤红肠。”别说是围观的人,就是于丁一也被他出手的阔绰给惊到了,不是连饭都吃不起了吗,怎么还有这么有钱的主啊。
“正好二两银子,包东西的布就当是送给您的。”称的时候,肉干和红肠都多给了一些。买东西的汉子也都看得见称,接过东西道谢说:“谢谢老板了。”
于丁一也没想到,这东西一下子就卖出去不少,还以为大家都买不起呢。还是有人深藏不露啊。转身把银子递给呈哥儿,交给他保管。
呈哥儿趴在于丁一的耳边说:“其实大家手里都有点银子,只是舍不得用,而且离开的时候也根本买不到粮食了,县里粮铺都关门了。不是没钱,是有钱也买不到粮。但是买东西的这个人不是我们村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这么有钱。”
听着呈哥儿的解释,才对村里人的家当状况有了点准确的理解,原来是这种情况,和于丁一之前的预想不太一样。看样子能全卖出去也说不定。
于丁一打架认识的好兄弟也都来捧场,每个人手里都买了一些。给他们的秤杆子举的高高的。刘波买的最多,于丁一还记得他的咸菜之情,不论价格,贵的是心意。偷摸往他手里塞了不少糖块,秤杆子也举的高高的。
刘波接下东西,没有大声推拒,朝着于丁一眨眼睛,给呈哥儿看笑了。好的关系是要维持的,更何况是在这样的人情社会,而且这几个兄弟带来的善意也让于丁一对这里的隔膜越来越浅,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
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都买了一点,每次买之前都要讲一次价,于丁一解释了几次,耐心就告罄了。:“不会降价的,这可是我可是拿命换回来的东西。你就说你们在这边见过这样的糖不。就这价,一分不讲。”
不把态度摆的严厉点,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
见挑东西不好讲不下价来,就从呈哥儿入手就,打感情牌,十个人八个小的时候都抱过呈哥儿,就差喂奶了,呈哥儿年纪小,没办法反驳那些长辈。
还是村长听不下去了帮忙解围。:“这些东西,于小子拿回来也都不容易,何况人家的价格定的也不高。来,呈哥儿,给我拿两块糖,回去逗逗孙子。”
于丁一感激的望向村长,连村长都原价买的,何况别人呢。卖了半天,他发现最有钱的是前河村村民,他们集资买了一斤糖,其他的肉食也都买了不少。总数比那个问价的汉子还多,看他们要的多,于丁一给了不少饶头。连包东西的一块大花布都给了出去。
领头的夫郎也是个会说的,不挑东西不好,也不和呈哥儿攀关系,就是夸呈哥儿气色好,夸两个人般配,正好都夸到了点子上。把于丁一夸的嘴都咧开了,呈哥儿也开心拉着于丁一的袖子,多给了好几块糖。
虽然他们买的多,但是分的人也多啊,一家都没分到几块糖,也就吃点东西甜甜口,改善一下伙食,天天见不到油水,看着天上的鸟都流口水。
刚才哭着被拉走的两个孩子也吃着糖回来了,看来耍赖也是有用的。要不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呢。几个娃娃聚在一起显摆,基本上都是小汉子,那些稍大一些的哥儿,姑娘,就没有分到糖的。
一会儿功夫,就卖的差不离了,总共差不多卖了六两多,近七两银子,不多不少,三口之家节省一点,够两年的家用。好的年头,三个人的地出息了也就能卖这些钱,已经很不错了。
村长看很多人家都开始生火做饭了,好不容易有点油水,今天就不赶路了,休息一下午,明早再赶路。正好拉着几位族老,唠唠嗑,吃点东西,毕竟每个人手里都有免费分的肉干,可以吃一顿好的。
第14章 四婶
于丁一拉着呈哥儿收拾东西,剩下的东西不多了,只有一些肉干和糖,这下包袱都空下来了很多。呈哥儿把自已的钱袋子拿出来递给于丁一,小小的袋子沉甸甸的,针脚细细的,一看就是呈哥儿自已做的。
于丁一把袋子交到呈哥儿手上,说:“不用给我,咱们家就是小哥儿管家的。不是说我败家吗?都交给你。”拽着袋子的绳转了两圈。
“这个钱袋子做的倒是精巧。”说完就盯着呈哥儿。呈哥儿哪里不知道他的意思,笑着答应他。:“我自已做的,那天给你也准备一个。”
于丁一在呈哥儿脸上亲了一大口,:“原来是我夫郎自已做的啊,怪不得这么好看呢。”他可以不顾眼光怎么亲密都行,但是得顾着呈哥儿,只是这样就把呈哥儿整的不说话只顾收拾东西了,再亲密一点就得把人惹恼。
呈哥儿当然也喜欢这样,但还是在外面还是会害羞。把剩的一点糖收在一起,还不忘塞给于丁一一颗。
两人旁若无人的分着糖,突然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屁孩伸手就要抢,于丁一眼疾手快赶紧吃进嘴里。
要是老老实实的跟他要,说不定就给他一块,也不在乎这点东西。看着这个没礼貌的小孩,直接伸手抢,真是让人反感。
于丁一说;“要吃啊,找你爹去,让他给你买。”
呈哥儿赶紧拉着于丁一袖子告诉他,:“这是我四叔家唯一的那个小子,就是清哥儿的弟弟。”
那个宝贝疙瘩啊,就是他,一直祸害那几个姐姐哥哥啊,为了他一口吃的差点就把清哥儿卖了,看着已经不小了,还这么不懂事。
现在人群都散的差不多了,要看热闹也走的差不多了。这时候一个中年女人才拎着小筐皮笑肉不笑的姗姗来迟,上来也不和人打招呼,拉住小孩儿的手就说:“怎么能抢别人的东西呢,娘是怎么教你的,怎么能这么没礼貌。”
说教完孩子才看着呈哥儿打招呼:“呈哥儿在这儿卖东西呢,听老三家人说了啊,这么快就找到人家了,于夫婿是个好样的,走南闯北的跑货,听说给拿了不少好东西呢。”
又看着于丁一说:“还不认识我吧,我是你四婶,这个是你四堂弟。这么久了也没见过,现在正好见见。”
哪怕是于丁一这么迟钝的人也知道来人是什么意思了,这是来兴师问罪了,怎么就只给三叔不给四叔,还连四叔家门都没进过。自已的堂弟要个糖也不给,一通阴阳怪气把于丁一整笑了。
6/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