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华胥拾遗(GL百合)——书自清

时间:2024-02-29 10:28:56  作者:书自清
  岳克胡起初还有些踌躇,但听闻堂伯家中刚添了小孙子,岳克胡决定还是回家省亲一趟,也见见这小侄儿。
  于是他向韩嘉彦告假。
  却没想到韩嘉彦不仅批了他的假,还打算随岳克胡走一趟汤阴,去看望一下堂伯一家人。岳克胡这些年跟着她和赵樱泓,尽心尽力,奋不顾身,韩嘉彦都记在心中。对于这位青年有志难伸的落寞,她也心中有数,希望能给与更多的安抚。
  不过韩嘉彦此行还有另外一个打算,她希望借着堂伯一家人之口,将幽草堂的名号传出去,吸纳汤阴的子弟也来幽草堂读书。
  这乡野之间,声名全靠口口相传,韩嘉彦还是懂其中的人情世故的。
  韩嘉彦的到来,让岳家人感到受宠若惊,无所适从。而她的到来,也间接促成了岳克胡的衣锦还乡,倒是让这位青年面上颇为增光。
  岳家只是一户贫苦普通的农户,家中条件十分一般,他们几乎拿出了家中最好的东西来招待韩嘉彦。堂伯的儿子名叫岳和,儿媳姚氏,夫妻俩虽然出身一般,但身上却有着良好的教养,为人谦和明理。
  韩嘉彦与他们闲聊,得知此前夫妻俩一连有过四个儿子,都夭了。当下出生的孩儿是第五个,还未起名,只呼作“五郎”。夫妻俩还有一个女儿,今年三岁。
  姚氏怀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希望韩嘉彦这个贵人能给孩子起名。
  韩嘉彦思索之际,忽闻窗外晴空之上传来鸿鹄鸣叫之声,抬头远眺,见大鹄展翅远飞。于是笑道:
  “不若便叫‘飞’罢。”
  “岳飞……岳飞!好名字。多谢韩先生赐名。”夫妻俩十分欢喜。
  韩嘉彦只在岳家逗留了一天,不愿给这户人家添麻烦,且她心系幽草堂那边积攒的事务,得赶回去处理。
  岳克胡出来相送,一气送出去十里地。韩嘉彦笑着阻止他:
  “你再送下去,就干脆随我回去好了。”
  “阿郎,我……”岳克胡捏紧了拳头,欲言又止。
  韩嘉彦知晓他心中所想,此番他回乡,虽然借着韩嘉彦风光了一回,可到底不是他自己的本事。他心中仍然是抱负难以施展,不免有些近乡情怯。
  韩嘉彦想了想,干脆交给他一点事情做,免得他成日里胡思乱想:
  “我打算在幽草堂再筹备一个讲武堂,传授武艺和兵法。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替我先寻几个有本事的教头来。”
  岳克胡闻言双眼一亮,立刻抱拳揖手,拍胸脯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阿郎放心!此事交给属下。”
  韩嘉彦挥手与他辞别,笑而离去。
  ……
  崇宁五年春,春雨如烟。汴梁城中熙来攘往,依旧是那副热闹非凡的模样。
  “老板,你这块残碑,甚么价钱?”
  一家篆刻铺子里,有一年轻公子在一块残缺的碑刻前久久驻足不愿离去,终于开口问道。
  “不卖不卖,这块碑被预定了。”掌柜的摇手道。
  那年轻公子顿感失望至极,因为这可是一块十分罕见的北魏刻石,其上的隶书十分漂亮,值得买回去好好研究。
  “不知哪位官人预定,在下实在喜欢得紧,还望能与那位官人谈一谈。”年轻公子揖手道。
  “这……”掌柜的有些为难,不过他突然认出了这位年轻公子,道,“这位公子,可是右相赵公家的公子?”
  “啊……正是,在下赵明诚,家父忝居右相。”
  “哎呀呀,真是有缘。”掌柜的急忙走出,向赵明诚郑重施礼,“在下一直钦佩赵公敢于与那蔡京斗争。在下家中,因受蔡京的元祐党人碑牵连,已然无法入仕。眼看着今春就是新科,真是愤恨不平。唉……”
  如今,元祐时的朝臣被贬斥流放或死去的已剩下不多了,蔡京还不满意,下令列举他们的罪状,以司马光为首,把他们看成奸党,在文德殿门前立石碑,他亲自书写碑文,发布到各地。
  元符末,因出现日食,当今天子曾下诏求言,言者以范柔中为首,大多谈及熙宁、绍圣时的政事,说是新政引发了日食,是上天之怒。此事波及到了蔡京利益,他记在心中,就把范柔中等人定为邪等,写上姓名。
  此外,诸如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秦观等有三百零九人的名字在这两个名册中,他们的子孙也遭禁锢,不能在京城及附近做官。
  这位掌柜的伯父乃是蒋之奇,也是碑上之人,他受牵连不得科举,只能从商。
  听掌柜的提起元祐党人碑,赵明诚一时也只有叹息。
  “没想到今日竟然能在此遇见公子,只是……这碑……”蒋掌柜很是踌躇。
  “那……掌柜的可有拓碑的工具,在下就在此处将碑文拓下可否?”赵明诚问。
  “要不这样吧,赵公子且稍待,这块碑本是我家东家的,东家一会儿就来取,你可以与我东家见一面。东家是大好人,若是知道公子身份,定会让给公子的。”蒋掌柜道。
  赵明诚眼睛一亮,顿时答应下来。随即他好奇问道:
  “掌柜的怎会识得我?”
  蒋掌柜笑而回答道:“赵公子乃是太学名人,在下时常出入太学,偶遇过几次公子,也曾远远观望过公子与其余学生讨论诗词。”
  赵明诚今日不曾穿太学的服饰,因着今日休沐,他是出来闲逛的,故而蒋掌柜可能因此没能一眼认出他来。
  眼下他还在太学读书,尚未入仕,没有收入,且新婚不久,还要养家,买金石古玩字画全靠父亲赵挺之补贴。但他就是爱好这个,欲罢不能。
  听闻蒋掌柜说经常出入太学,他更好奇了:“掌柜的为何时常出入太学?”@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嗨,随着我家东家去与太学谈刊刻教材的事。咱们这小店,也做印刷刊刻。我家东家,可厉害着哩。”蒋掌柜竖起大拇指。
  “哦?敢问您东家尊姓大名?”赵明诚问。
  “鄙姓韩,韩嘉彦,字师茂。”不等蒋掌柜回答,门外忽而走进来一个人,笑而回道,随后向赵明诚随手一揖。
  “哎呀,东家!您真是来得太巧了!”蒋掌柜叫起来。
  韩嘉彦?那位大名鼎鼎的韩驸马?赵明诚吃了一惊,打量眼前人,一身青缎大袖襕衫,腰系碧玉丝绦,头戴东坡巾,眉峰似剑,眸若朗星,三绺长须风骨清雅,好一位美姿容的先生。
  他连忙起身行礼:
  “原来是韩先生,见过先生。”
  韩嘉彦的名号在京中上流圈子内一直很响,只是这两年在山长和学子之间突然声名迭起。因着她办学堂、兴文教,在太学师生之中也属有口皆碑。
  如今已是崇宁五年初,韩嘉彦带着她的第一批学生进京,准备今年的春闱,太学内有相当多人在关注此事。
  没想到他无意间逛进来的一处篆刻铺子,东家竟然就是韩嘉彦。
  韩嘉彦望着那块魏碑,笑道:“既然赵公子喜欢,这块碑便送给公子罢。”
  “这……这怎么好意思,无功不受禄。”赵明诚连忙摆手。
  “那么,我可以借给赵公子三个月时间,如何?”韩嘉彦笑道。
  “那可是再好不过了,在下手边有些钱,这就付给先生做押金。”说着往腰间摸去,却愕然发现自己腰间没有拴着荷包。
  他一拍脑袋,道:“哎呀,在下不慎忘带了荷包,韩先生……请容在下回家去取。”
  “欸,何苦这般麻烦,右相府邸与我归途正好顺路。带着这块碑,我同你走一趟便是。”韩嘉彦笑道。
  “多谢韩先生,真是不好意思。”赵明诚连连揖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于是韩嘉彦命铺中伙计将碑包好,送到了驴子背上的驮包之中,伙计骑驴,韩嘉彦与赵明诚则招了一驾送客的马车,一路往右相府邸而去。
  二人在车中闲谈起来。
  “韩先生今天一个人出门?”
  “学生们都在长公主府上温书,我出来处理一下生意上的事。”韩嘉彦回道。
  赵明诚于是问起韩嘉彦近况:“此前我听闻先生与长公主壮游三年,最终落脚相州,开设幽草堂,眼下您和长公主这是长居相州了?”
  “娘子体弱多病,汴梁的气候她不适应,倒是回了相州老家舒服许多。”
  “此番长公主可入京了?”
  “家中人都随我回来了,打算在京中小住一阵,待春闱后再回去。”韩嘉彦道。
  “雍国长公主真乃一代奇女子,如她这般以自己双足丈量河山,又开设这么多救济民生的组织的皇家公主,可真是前无古人。”
  赵樱泓在崇宁二年时,改封号冀国为雍国。
  韩嘉彦笑起来:“哈哈哈,多谢赵公子赞誉。赵公子的娘子,也是不世出的奇女子。”
  “先生认识内子?”
  “她小的时候,我们有过一面之缘,我还抱过她。”韩嘉彦笑道。
  “咦?当真!这可真是缘分!”赵明诚十分惊奇。
 
 
第二百二十三章 
  赵明诚如今尚未独立,仍居住在父亲、也就是右相赵挺之的府邸之中。
  韩嘉彦前来,自然也顺道拜访右相赵挺之。她本次回京,正是为了带幽草堂第一批举子进京赶考,在考前与朝中大员走动走动,也是必要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何况,如今京中能拉起反抗蔡京旗帜的人,也就只有赵挺之了。韩嘉彦此番回来,也是因为不久前,蔡京被罢相,元祐党人碑被销毁了,朝中风向有变,她们才能趁此时机回京,避免被蔡京攻击。
  不过不巧的是,赵挺之当日不在府邸,而在公堂办公。韩嘉彦被赵明诚让到前堂坐下饮茶,他则急急忙忙跑回后院,不多时领着他的妻子前出,来见韩嘉彦。
  “小女子李清照,见过韩先生。”
  眼前的女子瞧着弱柳扶风,身上却散发着浓浓的文气修养。一双美眸明亮清慧,一开口,便是韵味十足的腔调。虽在陌生客人面前,却不见她有任何胆怯,反倒是坦坦荡荡,大方端淑。
  韩嘉彦笑了,还礼道:
  “见过李娘子。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李娘子早已不是儿时模样了。”
  “蒙先生还记得清照,清照亦记得先生在李清臣府上解救被困假山的我,也还记得先生那句:女儿家也能身手敏捷,也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那以后,家父一直用心培养清照,才能有清照今日。”
  李清照眸中闪烁出晶莹明媚的光芒,那会儿的她只有五六岁,却能将往事记得这般清楚,不愧是聪慧才名在外。而她短短几句话,就迅速拉近了韩嘉彦与她之间的距离。
  韩嘉彦笑意吟吟地开口诵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令尊这一不小心,就培养出一位极出彩的女词人呀。”
  李清照终于有些赧然,低头谦虚道:“先生过誉了。”
  “内子的才情在我之上,我不如矣。”一旁的赵明诚笑着摇头感叹。
  韩嘉彦哈哈笑起来,三人坐下饮茶闲叙。
  寒暄几句,韩嘉彦问起李格非的近况。闻言,李清照面有愁容。
  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是建中靖国元年的事,次年,也就是崇宁元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十七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
  九月,当今圣上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一百二十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
  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可惜政治斗争激烈,赵挺之哪怕想帮儿媳也不行,只能先保全自身,故而未奏效。
  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先生来得真巧,其实我也是昨日才刚刚返回京中,与外子团圆。您若早来两日,怕是见不着我的。”李清照道。
  原来,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
  崇宁二年九月庚寅,圣上下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下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崇宁三年夏四月,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
  因而,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恩爱的新婚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崇宁四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仅仅过了半年多,到了今年正月,突然有彗星出现,今上认为彗星的出现是上天对蔡京乱政的警告,于是废除蔡京定下的各种律令,并罢免了蔡京。
  二月,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聊及这段往事,三人都唏嘘不已。正在气氛低迷之时,赵挺之回来了。韩嘉彦与这位右相拜会,见他面色有些苍白,气息短促,不由得劝道:
  “相公可是有疾?要注意身子。”
  “唉,多谢韩都尉关怀,老夫无碍,就是这几年国事……有些疲累。”他似是欲言又止,但韩嘉彦心知他想说甚么。
  眼下虽然蔡京罢相,但此人素来口蜜腹剑,今上对他也并非完全失望,不知他何时还会卷土重来。
  赵挺之经过这三年来与蔡京之间的争斗,反复折腾起伏,已然熬坏了身子。同样的事,他恐怕不能够再经历第二回 了。
  韩嘉彦见他面有衰老颓唐之相,于是思索片刻,委婉勉力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