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厅后面,是开封府长官生活起居的地方,还有用以待客休闲的园林——府圃。
入夜后,各司各部都会留人值夜,而左右军巡院每夜也都有值守队伍,重点布设于诸库房之中,彻夜轮守、巡逻。
正是日夜轮替之时,今夜负责戍守架阁库的军巡校尉换防后立在了架阁库铁将军把门的大门口,无力地打了个呵欠。
他身侧的同僚笑骂了他一句:“刚到点就瞌睡起来,你这整日的不是吃就是睡,猪啊?”
“滚你娘的,洒家昨儿赌了一夜,一宿没合眼,今夜又轮夜班,能不困?”
“是吗?手气如何?”
“输光了。”
“哈,我就知道,你这臭手。”
……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笑骂间,并不知晓架阁库二层的飞檐之上,有一个黑影背负碧剑,面戴傩面,正无声无息地蹲在阴影中,手里摸索着身后的窗锁。压根无人察觉她何时入内,更无人发现她如何在府内行走,如鬼魅似幽影。
“咔哒”一声轻响,窗锁开启,黑影缓缓推开了身后的牖窗,身子向后一倒,便没入了架阁库二楼之中。@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第七十二章
开封府架阁库,是一处三层阁楼,每一层都相当高敞,内里排布着几十排书架。这些书架之上,多半都是民事、田亩、诉讼案底等案卷存放。
而贴墙则布满直通天花板的大立柜,这些柜子都是带锁的,每一列都是连环锁,需要打开最底层的锁口,才能打开一整列的书柜。
燕六没有过多地在第二层浪费时间,进入之后,便直接循着楼梯上了第三层。十七岁那一年,刚从龙虎山归来的她知道了娘亲三年前已去世的消息,无法接受之下,曾央求长兄以他的关系带她入开封府翻看案卷。
由于案卷不外借,因而彼时她就候在架阁库之外,亲眼看到书吏爬上了三层,取出了案卷。她知晓刑事卷宗都存放于第三层,哪怕八年过去了,想必这个格局也并未改变。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三层的书架之上都是刑事卷宗,结案的或正在审理之中的大多存放在敞开的书架之上,方便于取调查阅。而大案要案以及涉密类案件,则锁闭于大立柜之中。
书柜之上有标识,按照年月排序,以方便精准查阅。
燕六从怀中取出一个黑布包裹的小球,打开黑布,便有荧光照耀发散而出。这是一颗夜明珠,如此她便可以避免在架阁库内生火。夜明珠的光芒比火光更微弱,她试验过,夜间从阁楼之外并不能识别出夜明珠的光芒。但这点光芒足以让她辨识出小指甲盖大的文字。
迅速找到了元丰四年七月的柜子,她先翻找敞开的柜子,翻了约莫一刻钟,没能找到娘亲那起案子的卷宗,这在她的预期之中,她知道娘亲的案子多半是要锁起来的,一是十一年过去了,老卷宗肯定是要储存起来,二是娘亲的案子确实是无头悬案,疑点重重,但却被草草结案。
不过今日她入架阁库可不单单只是为了查娘亲的卷宗,熙宁九年念佛桥歌伎落水案和去年的西夏商人溺毙案也是她这次翻卷宗的重点。这三起案子疑点重重,且都有一个共通点,死者都是溺毙而亡。
她又找到了元丰四年七月的上锁柜,小心将锁撬开,开始查找起来。又翻找了一会儿,她总算找到了娘亲案子的卷宗,将其翻开,熟悉的文字进入眼帘,这卷宗她反复读了几遍,每个字都刻入了脑海,如今回看,仍然与当年别无二致。
娘亲尸首的验尸结果是口鼻泛白沫,溺亡。尸身之上没有任何外伤,散发,发簪丢失,衣衫也完整,衣衫之内不曾夹带任何多余物品,双手干净、指甲之内也无异物。判断并无他杀可能。最终断为意外失足落水溺亡。
但这显然不正常,她出门起码会带着钱袋,若真是去为人接生,也该带着存放器械的医药箱才是。怎么这些东西都不曾见到?且母亲会武功又会水,怎会溺亡于汴河这种并不很深、且流速很慢的河水之中?
她叹了口气阖上卷宗,想必八年前被她翻阅后,这卷宗就此尘封,再也没被打开,也没有添置任何新的内容。
她感到失望,但这也在她意料之中。这么多年过去了,有谁还记得韩家最卑微的姨娘杨大娘子?
她深吸一口气,没有气馁,反倒将娘亲案子前后时间相差无几的卷宗都迅速翻阅了一下。很快,一起案子进入了她的视野。
元丰四年五月时,相州出了一起劫盗杀人案,相州审理完毕,但在审刑院复核中,发现此案错判,三名盗贼之中,有两名从犯不该判以死罪,但彼时此二人已然被处死。此案于是被审刑院发给开封府异地审理。
开封府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相州负责判决此案的观察判官陈安民有问题。陈安民身份不简单,他是文彦博的小舅子,文彦博长子文及甫的母亲便是陈安民的亲姐姐。而文及甫又是当时左相吴充的女婿。
陈安民为了消灾弭祸,一面让下属用钱贿赂大理寺上下官员,一面让文及甫请吴充之子吴安持帮忙,吴安持还是王安石的女婿。
彼时是蔡确担任知谏院,他注意到了这个案子,看出此案之中的官场牵扯,故而将此案发往御史台,御史台介入,直接杜绝了此中的官官相护。最终导致陈安民被罢官。
七月时,陈安民回到开封府家中,没过多久就突然一命呜呼了。卷宗上记载,时间是七月廿六,死因是突发心绞病不治而亡。而她的娘亲杨璇是七月廿九被人发现溺毙于汴河之中的,期间只差了三日不到。
燕六之所以会注意到此案,是因为她记得章素儿曾说过,她七月廿八那一夜因不明原因跑出家中,曾在一处街角亭避雨,见到了对角一户人家挂着白灯笼,正在治丧。
会不会就是这个陈家?
陈家在哪里?她翻遍卷宗,未有记载,不过这倒不难查。
她收起卷宗,又用撬锁针将锁锁了回去。为了掩盖她曾进入过架阁库的痕迹,这是必要的步骤。
接着她又找到了熙宁九年歌伎落水案卷宗,同样也是锁着的。死者李冥,艺名岚蝶儿,张定远之妾。
张定远?!白矾楼的老板?原来岚蝶儿的丈夫竟然是他。
她又仔细去查看李冥的人际关系,发现基本都是围着张定远转。但有记载的只从她十三岁入白矾楼为歌伎开始,之前的出身记载一概全无。
据张家老夫人、张定远之母的口供记录,岚蝶儿自称是庆历五年生人,自言家中赤贫,七岁时失怙失恃,舅姑将她卖为奴婢,因着有几分姿色,辗转被卖入白矾楼。
她小张定远三岁。刚入白矾楼时,张定远还是少东家,尚未继承家业。七年后,她二十岁,虽然不是白矾楼最出名的歌伎,但与张定远已然走得极近,有了实际上的肉/体关系,在白矾楼中地位十分特殊。
张定远二十八岁时接过家业,不久她便嫁给张定远为妾,时常也会帮着丈夫打理生意,白矾楼关于盐、酒的这一部分生意,有相当一部分是她主理。她和漕运一系的人关系极好。
漕运……燕六沉吟。
她出事的时间是熙宁九年的腊月十八,彼时张定远带着他的三个儿子皆在外行商,尚未归来。张定远的老母、正妻皆在家中,家里的奴婢仆从也未出门。约莫傍晚时分,本在家中的岚蝶儿在并未告知家人的情况下,悄然出了家中,随后被元达和尚“目击”到于念佛桥上坠河。
这是第一个疑点,因为张家就居住在白矾楼附近的宅院之中,距离念佛桥很远,步行要走三刻钟,坐驴车也要一刻钟还多。查过当晚的张家附近的车马租赁点,并没有人见过岚蝶儿来租车马,她应当是步行去了念佛桥。
元达和尚的供词里,自称双目无法视物,离得又远,故而不能说清杀害岚蝶儿的人是谁。他只知道岚蝶儿确实与人发生了争执,他听到了争吵声、惨叫声,紧接着就听到了落水声,整个过程非常短促。
燕六眉头蹙起,她知道岚蝶儿被毁容了,如果说一切都发生得如此迅速,凶手来得及毁容吗?
她将卷宗翻回仵作验尸的记录,仔细查看。岚蝶儿的面庞是被刀刃割烂的,如果真如元达和尚所说,惨叫声后紧接着就听到了落水声,显然凶手是来不及一刀刀地划烂岚蝶儿的脸的。
怎么回事?是元达和尚在撒谎,还是说岚蝶儿落水后一时没死,还发生了什么,导致她被毁容?她记一下这个疑点。
而岚蝶儿的死因与杨璇一样,口鼻有白沫,是溺毙而亡。毁容,是发生在溺毙之前的,因为她面上有部分比较浅的伤口出现了结痂愈合的痕迹,人活着伤口才会愈合。
她被毁容这个过程,显然是相对较长的。不该是在桥上发生的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很可疑……她越发心惊。
看完了岚蝶儿案的卷宗,她照例将卷宗重新锁好。接着她又走到最近两年的刑案卷宗架子旁,西夏间谍溺毙案发生在去年三月,算是比较近的案子,而且至今尚未结案,想必会放在非常容易触及的架子上。
不过她找了一遍,没有,她也没有奇怪,想来这案子的卷宗应当尚未归档,还在开封府判官们的手中。
至此,她在架阁库内需要查阅的事项就全部查完了,不过她估算了一下时间,距离接下来的行动还有一段间隔,她便下到二层,查找起陈家的宅第契书。陈安民是士人,他的宅第归属开封府士曹参军管理,不多时,她果然找到了陈安民宅第的管理记录。
她随即吃了一惊,原来这宅子距离念佛桥并不远,就与现在文家所在那片宅院毗邻。陈安民死后,这宅子空置下来,由文府托管,现在似乎是对外出租。至于租客是谁,就没有记录了。
熙宁十年年初,岚蝶儿案后约莫两个月,文彦博一家就搬到了念佛桥畔。四年后,元丰四年七月,文彦博的小舅子陈安民死在了念佛桥畔的陈宅之中。三日后娘亲溺毙于汴河。
这难道真的都是巧合吗?她不相信。
她收起了夜明珠,又从窗户潜出,静悄悄不曾惊动任何人地穿过府衙的重重楼阁,向不远处的开封府长官办公区域潜行而去。
今日真正的目的已经达成,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演上一出大戏。
……
裴谡理了理身上的宦官袍服,在两个随侍的簇拥下,自开封府侧门进入。已有一名开封府吏员在候他,等他进来了,便带着他一路快步往开封府大牢行去。
他大阔步前行,行步如风,以至于那领路的吏员有些赶将不上,只得一路小跑追着。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开封府大牢前的司法厅。已有几名身着官服的官员候在此处多时了。
“范龙图,久侯了。”他一进入,只与上首座的权知开封府范百禄行礼,其余人一概不理,直接落座于下首第一处空着的位置上。
“裴昭宣客气,因着时间紧急,明日朝会便要有个初步的裁夺呈给太皇太后,故而今夜将你约来详谈,搅扰之处还望海涵。”范百禄道。
随即又将身侧几名官员介绍给裴谡认识,他们分别是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以及枢密院派来的代表,基本都是五六品的中级官僚,只负责上传下达,并不拿主意。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本就是三法司,会派代表来很正常,这枢密院之所以会派代表来,是因为死去的契丹商人牵涉到了边事,这归枢密院管辖,故而要派人旁听。
当然这个契丹商人到底是不是契丹人,还存疑。
“范龙图不必多言,直入主题罢。”这裴谡说话直来直去,很不客气,显得倨傲无礼。惹得在座几位官僚面上不是很好看。
奈何此人现在是太皇太后眼前的红人,不仅背景强还刚立了大功,很是惹不起。因而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
“抄录的卷宗就放在手边,我们几个都已看过,裴昭宣要不先看看?”范百禄倒是毫无情绪波动,平和问道。
“不必了,我对这四人的情况了如指掌。主要是这个段成才杀契丹人的事,目前的审理结果如何?”裴谡直截了当地问道。
“他并不认罪。”刑部代表回道。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哼,想来也不会认罪。”枢密院代表冷哼道,“哪有会老实认罪的罪犯。”
“问题是他不论认不认罪都是死刑,已然是债多不愁。若真是他干的,为何不干脆认了?”御史台代表疑惑道。
范百禄打圆场道:“虽然没认罪,但他还是招了一些事的。这个契丹商人,实际上是西夏人,说的是西夏语,这就是最大的收获。这就不会影响到大宋和辽国的关系了。”
“这倒是件好事,我们已派人赶往白沟河榷场核实过了,这个契丹商人的身份确实被顶替了,其尸首目前也在榷场附近的山林中找到了。”枢密院代表道。
“这也不能就说是西夏人顶替了他呀,而且杀的是西夏人就好了吗?这不还是要影响到和西夏的关系?本来西边就紧张,这下给西夏人找到由头了,又要来挑衅掠杀。”御史台代表愤愤道。
“将他抛出去顶罪不就完事了。”枢密院代表不耐烦地道,“除了段成才,凶手还能是谁?”
“他不是还有个同伴下落不明了吗?”刑部代表道,“这里面有疑点啊。”
“唉,刑部、御史台,你们二位整日里审案子脑子都审成木头了罢,不带转弯儿的?”
“你说什么!”
说着说着,刑部、御史台代表和枢密院代表又吵嚷起来,范百禄连声劝架。想来这架已经从白天吵到了晚上,还没吵出个结果来。
燕六伏在屋顶之上,周身都融于夜色之中,静静听他们吵架。裴谡今晚的到来在她的计划之外,不过看眼下他们吵成这样,多半是一时半会儿不会有结果了,故而燕六倒也不着急。
她正在等待着潜入大狱之中的师兄浮云子的信号,救出那四个人,师兄计算过,大约只需要半刻钟时间,当然这是顺利的情况下。此时距离约定好的师兄潜入救人的时间约莫过去了不到半刻钟,应该快了。
“我真不该和你们坐在这里浪费时间,安排一下,我要亲自审理段成才。”裴谡略显尖利的嗓音忽而穿透了那几个官吏的吵嚷声,随即厅门被推开,裴谡大阔步走了出来,就要往大狱而去。
不好!
裴谡的嚣张跋扈与急不可耐远远超出了燕六的预期,而此时浮云子还未发信号。情况急转直下,一旦裴谡闯进大狱,就该发现不对了。
61/200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