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来,虽然确实是她在上朝,也是她在处理政事,但幕后的真正决策者任是石忞,但凡重大事宜拍板的也是石忞,她最多算个建议者加执行者,累是累了点,但也学了不少东西。
另外,石忞虽然节俭,但对吃的却颇为挑剔,如果一个御厨永远不会创新新菜品,那离他降级或卷铺盖走人也不远了。就算是果子,也有严格的清洗、处理要求,丝毫不能马虎。
就像她现在吃的梨子、葡萄和水蜜桃都是用盐水浸泡洗过,并削皮去核,均匀切块,龙眼也剥皮去核,然后在放在冰鉴中冰镇一刻钟到两刻钟再呈上来。
以前的梨子都是蒸着吃、煮着吃或烧着吃,到了石忞这里就成了削皮去核切块生吃,诸如此类、一反常态的例子多不胜数,比如长安宫的研习室,比如卫生纸什么的等等,会让她忍不住去想石忞的脑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怎么有那么多与众不同的想法。
然后她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结果,后来还慎重其事的问了石忞,结果这家伙睁着两个大眼睛比她还冥思苦想,最后这个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还有,石忞偶尔还会说一些她不懂的话,也会写一些谁都不认识的东西,比如研习室内的一些画上就画了不少她完全不懂的符号,还有在全国推广的标点符号和大写数字,每一样,都是以前完全没有的。
她一开始只是完全出于好奇的去了解,所以并不深,也不会多想,直到后来和石忞定婚后在一起接触多了,她才真正试着去深入了解,随着了解的越多,越发现对方远比她知道的要广博。
也明白了对方创造这些的根本目的——既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也是为了让百姓生活的更美好,方便大家的日常和生活。
第二百二十章
就拿卫生纸来说, 一开始因为时间、技术、成本等限制原因,导致初期作坊生产的成品只够皇室专用,就是勋贵想要一些都没有, 直到去年在云鼎凡的进一步钻研下, 才解决了上面的问题, 让卫生纸得以在全国普及开来。卫生纸的名字据说还是石忞随口取的。
虽然都叫卫生纸, 但并不是卫生纸都一模一样,像供皇室专用的自然是最好的, 而且是由工部下面的作坊专做专供,有几个熟练工还是从云鼎凡那要过来的,做出来的卫生纸既柔软又有不同的清香, 呈卷状, 是市面上有钱也买不到奢侈品之一。
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卫生纸, 与工部作坊所产的相比,无论是柔软度还是味道都要差一点,所以有价也有市场, 成了勋贵士族的日常专用,也算对得起他们的身份,因此但凡有钱的商人或地主也都争相购买这类卫生纸。
而价格最最便宜的各方面也最差,但比起以前一般百姓都用不起的手纸来说是既实惠又好用, 量也足,所以但凡一天能吃上三顿饭的人家都会毫不犹豫的放弃以前的竹片和木棍, 选择买入一叠最便宜的卫生纸。
卫生纸之所以能这么快普及开来,也是石忞有意为之,不仅把配方高价卖给了马晋仟,还高价卖给了各地的纸业商人,并承诺派专人指导。商人们出了那么多钱, 要想尽快收回成本并盈利,就只能扩大生产。
只要扩大生产就要新建作坊,作坊一旦建成投入使用,肯定就会招人,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增加百姓收入,也让商人赚了钱,还厚了当地官府的税收,百姓也能买到便宜好用的卫生纸,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卫生纸虽才出世普及一年,但却以席卷之势快速火遍整个华朝,并百川归海般替代了原来的手纸、竹片和木棍,为此新日报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所以但凡识字的就没有不知道此事的。
为此新日报还被一些顽固的读书人嘲讽,说什么都敢往官方文章上写,真是世风日下。
石忞听闻后笑而不语,心里想的却是做了事不宣传的才是傻瓜,弄新日报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科普、增加百姓凝聚力和开智的,不写这个,难道天天写诗词歌赋?神经病!
虽然顽固的人嘴上说一通,实际上在用卫生纸方面,用得比谁都勤快,因为用卫生纸成了有权有势者的标配,也引领了一场全国卫生时尚,除了吃饭都要精打细算的人以外,几乎每户必备。
所以卫生纸的出世不仅极大方便了全国的勋贵士族,也提高了百姓日常生活水准,更为个人卫生洁净贡献了一臂之力,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女生上厕所的体验感,尤其是那几天的时候。
反正石忞还是喜欢有卫生纸的生活,真的方便很多。而步千雪和她的家人也挺喜欢有卫生纸的生活,尤其是在有小侄女以后,卫生纸的用处就更明显了。
但最让步千雪和大臣惊讶的是,石忞竟然公开把卖配方得的大笔钱财赏还给了云鼎凡,还特意言明这是她应得的,结果云鼎凡也是个实诚人,说卫生纸能成全靠陛下的点子和大力支持,几番推脱,最后只要了十分之一。
就这十分之一的钱云鼎凡也不是为自己要的,而是为手下的人和徒弟要的,为了专心研发,她已经将墨长之职传给了大徒弟,但身边还有几个徒弟,不得不为他们着想。
剩下的十分之九的大头,近百万的巨款,石忞也没那么厚的脸皮说收进自己的腰包,便以她和云鼎凡的名誉捐给了国库,没过多久还给云鼎凡发了个实用“好人奖”——新辅侯爵位。
敕封后的第二天石忞就收到了不少劝谏的奏疏,都是说捐钱获爵的先例不能开,否则天下官员皆会群起效仿,会让好不容易才弊绝风清的朝堂,只怕用不了两年又会变成先帝在位那样乌烟瘴气,官员胥吏继续大肆收刮民脂民膏。
劝谏的奏疏实在太多,石忞一一回复既累又麻烦,便在第二天早朝,直接宣读关于阐明此事的诏书,再次阐明了敕封云鼎凡爵位的理由,并非因她捐钱一事,而是因为她入朝以来在火炮、卫生纸等研发等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
可早不敕封晚不敕封,非得云鼎凡捐款后敕封,难保大臣不多想,但陛下都当朝用诏书再次阐明了,他们也不好再揪着不放,根本原因还是他们创造不出云鼎凡弄出的这些东西,否则也得挣个爵位才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云鼎凡至今任独自一人,又没有孩子,在都的大臣都听说过,陛下赐给她的府邸更是十天半个月才回去一次,好像也没听说有想过继的打算。
云鼎凡的徒弟倒是有不少,但按勋贵律徒弟可是无法继承爵位的,如此,这个辅侯爵位只怕也就到她为止了,他们又何必为一个终身的爵位而惹陛下不快呢!
步千雪能理解大臣们的担心,因为她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华朝上下好不容易这几年才风清气正了,可不能因为一个人半途而废,为此还特意去找了石忞。
结果石忞说的比她还多,最重要的是最后还改变了她的想法,直到现在她都还记得石忞说的最后一句话——云鼎凡在创造、机关和算数方面的天赋、成就,整个华朝无出其右者,些许赏赐难抵其功劳万一,若连万一都吝啬,岂不让人心寒!赏罚不分,今后又有何人肯为我为朝廷鞠躬尽瘁!
是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众人爱当官也不过是求权求钱,求荣华富贵,若是皇帝连这些都吝啬,谁又会真心实意为她卖命卖力?
虽然她知道大炮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创造出来,其中都有石忞的付出和努力,但真正去钻研,夜以继日去做去落实的却是云鼎凡,因此敕封一个辅侯爵位真的不算厚赏。
事后,两人还聊过那笔钱的事,毕竟一百万两不是一笔小数目,石忞也坦言曾遭遇过财政危机的她是有些舍不得,但为了长远计,她又必须舍得,而且还是一个子都不能私自扣下的舍得。
这件事也让步千雪明白,石忞并非表现的那样豁达大方,她也和普通人一样爱权爱钱,尤其是钱这方面,石忞有个习惯就能很好的证明她有多爱钱,皇帝私库每个月最少要盘点一次,而且账面和结余必须完美切合,少一文或多一文都不行。
另外石忞对宫中进行改革后,采买、报销等事的规定也更详细更完善,几乎一环扣一环,既方便了她的管理,也让宫侍钻不了空子,大大减少了宫中用度。
而她和太后的私库则都是全权交给自己的典总管打理,想起来或有事才会问一下,基本上都不怎么过问,但得益于石忞的影响,她们即使不怎么过问,也没发生过贪墨之事,倒是沾了石忞的光。
除了卫生纸、牙刷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变化外,新日报、标点符号等的普及,也改变了读书人的生活,而新政的实施则让华朝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起了显著变化,未来会怎么样?不知道,但大家都相信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在石忞的注视下,步千雪一口气把面前的水果全都吃了,一反常态的动作洒脱,而且毫不脱离带水,然后看着面前的餐具问道:“今日可是有螃蟹?”。
她记得自己昨天并没有点螃蟹,而且石忞的菜单她也看过,同样没点,可今天的餐具怎么看都像是包含吃螃蟹的,故而有此一问。
提前一天点菜是宫中的惯例,主子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就空着,由御厨自由发挥,既能满足自己需求,也方便御膳房提前采购所需新鲜食材。
“今年南台湖的螃蟹一抓上来,马晋仟就让人快马加鞭送了一箱入宫,正好你午睡那会到的,就没让人打扰你,知道你喜欢,便让御膳房加在今日的晚膳中,清蒸红烧皆有,今天放开了吃”石忞洋洋得意的解释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书上没有记载,但在前朝末期南台湖当地的蟹宴就有了明确记载,且作法比较单一,都是煮着吃,后经过本朝的不断发扬光大,现在有了清蒸、红烧、油炸等作法。
直到现在南台湖那边都还流行举办蟹宴,繁都受此影响,也流行秋天吃螃蟹,凡秋天设宴,宴席上更是必有螃蟹这道主菜。
石忞在现代的时候就喜欢吃海鲜,来到这里自然也没变,所以在她的表率作用下吃螃蟹事业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补齐了吃螃蟹的器具,还让御膳房开发了蟹黄包、蟹黄粥之类的衍生品。
以前,南台湖的大螃蟹是贡品,按规定每年由南台湖所在的地方官员组织抓捕后挑选个头最大最新鲜的上贡入都,附近百姓劳苦劳力抓螃蟹就算了,还要受地方官剥削,更惨的是一文工钱都没有。
其他当地特产上贡也都是如此,劳民伤财,苦了百姓,却满足了皇帝的私欲和官员的腰包,所以石忞才下定决心废除了地方上贡制度。
自从石忞禁止地方上贡土特产后,各地地方官员就少了一条生财的道路,但百姓却轻松不少,不用再被地方官以进贡的名义剥削劳役,也不用再担心因筹不足好质量的贡品而掉脑袋。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禁止上贡,比如但凡紫色的玉石或珍珠之类的象征皇室或皇权的就必须进贡,而且是一经发现就要立马进贡,并规定隐瞒不报是重罪。
一听石忞说今天可以放开了吃螃蟹,步千雪喜笑颜开,高兴道:“这可是你说的,金口玉言?”,天知道她和石忞一起吃螃蟹有多惨,每次不准超过两只就算了,还要喝黄酒。
“金口玉言!”石忞别有深意的笑道,一副绝不反悔的样子。
在步千雪千呼万唤各种期盼中,今天的主题菜大螃蟹终于端了上来,她却傻眼了,说好了放开吃的,但面前左看右看都只有两只,一只一盘,一只红烧,一只清蒸,还配了一壶黄酒,还真是红烧清蒸皆有!
当即不高兴道:“这就是你的金口玉言?”
石忞点了点头,放下筷子,用干净的手帕擦了擦嘴才感叹道:“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说完还特意看了自己面前一眼,一只螃蟹都没有。
步千雪见状本来还想说的话立马都咽了回去,麻溜的开始吃自己面前的螃蟹,生怕石忞受不了刺激,把她的螃蟹拿过去。
倒不是她抠门到连只螃蟹都舍不得分给石忞,而是石忞现在喝着药根本就不能吃螃蟹。因为这一月来但凡石忞不能吃的她都记得很清楚。
步千雪边吃螃蟹边喝黄酒,螃蟹吃完,黄酒也喝了大半,又洗了手擦拭干净,方才心满意足的让人把螃蟹残骸等撤走,最后的甜点却是一点也吃不下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面的石忞吃。
石忞为了忍住不想吃螃蟹的事,从步千雪开始动手吃以后,就目不斜视地只盯着自己桌前的一亩三分地,但可恶的是耳朵还是能听到声音,吃在嘴里的菜瞬间就不香了,顿时觉得自己自作自受。
干嘛非让御膳房今天做螃蟹?螃蟹又没死,再养两天也不是不行啊?!御膳房也是听话,真的就只做四只,两只送到这里,两只送去了永寿宫,一只都没给她,这皇帝当的真憋屈!
就在她最煎熬的时候,对面的螃蟹总算是吃完了,耳朵清净后,瞬间菜又有味道了,就连后面甜点都好像比往常的好吃一些。
就在两人一个吃一个看的时候有宫侍规矩的朝观清水榭走来,在栈桥口就被守卫的内禁军拦了下来,宫侍说了些什么,站在内禁军后面的宫侍方才勉强答应前往通报。
宫侍一直走到水榭外方才停了下来,陛下还在用膳,他还是按例等候一会为好,正好被无聊的步千雪转头看到,当即让卢晏将人带上前来。
宫侍连忙上前行礼道:“启禀陛下、中宫,有宫侍来报步侯在宫门外求见”。
步千雪眉头一皱,却没有再说话,石忞正好吃完一块甜点,见步千雪没有开口的意思,便吩咐道:“将步侯带到含凉殿等候,务必好生照顾,下去吧”。
“是”宫侍得了话,当即行礼告退,去向等在栈桥口的宫侍传话了。
又吃了一会,石忞觉得有□□分饱了,方才彻底放下筷子,并看着步千雪提议道:“泰水到含凉殿估计还要一会,不如我们走回去,正好消消食,如何?”,步千雪还是没说话,但点了点头。
有了步千雪的同意,石忞也不拖拉,就这夕阳的余辉拉着爱人的手就往外走,走出水榭,走过栈桥,没一会就到了芳园,石忞朝后面摆了摆手。
161/192 首页 上一页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