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忞也不反抗,安安静静的让母后给她擦完汗,对这个比前世妈还温柔的母后,她实在是没什么抵抗力,没有孩子不渴望母爱,哪怕她已经二十多岁,“有点担心皇奶奶,所以睡不安稳”,怕母后担心她没敢说自己做了噩梦。
“忞儿,母后没用,没能保护好你皇奶奶”石忞的话让文昱十分自责。
“母后无须自责,保重身体,皇奶奶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逢凶化吉的”石忞一边安慰母亲一边在心里定下了寻访名医的打算。
一般人或许不太了解当今太后,认为一国之母肯定是能力手段极强之人,身为她的女儿,石忞却知道自己的母亲并不是什么有心计有手段的人,和一般人认为的刚好相反。
或许是因为出身士族又排行第二,被家里长辈、姐姐保护的太好,她母后心思偏单纯,搁在中国古代就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长辈孝顺,对晚辈疼爱,对爱人忠贞,为人处世也有自己的底线原则,否则也管不了这偌大的皇宫,虽然她没少出力。
缺点也很明显没什么主见,拿主意的事找谁也别找她母后,让她执行的话还尚可,所以管理皇宫她母后完全按照规矩来,后来她改了一些,就按她定下的来。
在安慰母后的时候,石忞的内心是自责难过的,因为整件事责任最大的应该是她啊!可她不能说出来,还要安慰母后,安慰其他人,他们都可以在她这里求个心安理得,那她呢?她去谁那里求?她不知道!
母女俩已经一个多月没见,仿佛有很多话说,被女儿一安慰文昱心情好了一些,对皇后候选就特别感兴趣,说的十句话有八句都不离她们,仿佛剩下的五个就一定有一个会是她女媳一样,让石忞有点哭笑不得。
直到石忞的肚子不争气的打鼓之后,文昱才想起自己过来的目的,连忙让人传膳,母女二人便一起在文宣殿用了迟到许久的午膳。
文昱担心母后醒来后见不到她乱想,用过迟到的午膳后就离开了,临走还不忘再三盯着石忞,让她再忙也要注意休息和吃饭,身体又不是铁打的,就算是铁打的也有备磨平的一天,石忞再三保证后,她才回了永寿宫。
母后一走,她便立即叫来乙春询问,这才知道之前给她按摩肩膀的竟然是她母后而非乙春,一时有些惆怅,身为女儿她从来没给母后按摩过肩膀,却反倒让母后给自己按,自己睡了半个时辰,也就代表母后等了她半个时辰,真是不孝。
可惜没有多少时间给她惆怅,整个下午都有安排,石忞很忙,先是去了一趟赵府看望赵侯,好好的百岁寿辰变成了那样,老人家先是受到惊吓,后又知道太皇太后受伤,急火攻心,已经病了,她去看的时候都已经卧床不起,太医院院长都没有把握能治好,她便多赏赐了一些补药。
顺便也去看了一下赵焕英,伤的确实挺重的,脸上都有伤,也不知道会不会破相,本来就长得一般,再破了相,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要,勉励一番让他好好养伤后方才离开赵侯府。
按理来说像赵焕英这样一个小官,虽然和她有点亲戚关系,但已经有点远,是不用她亲自去看的,可赵焕英还曾是她的侍读,一日侍读终身侍读,她永远都是他们的主子,来看看也没人敢说什么,何况也只是顺道。
一出赵侯府,她又马不停蹄的去了卫辅侯府,卫启能骁勇善战一生尽忠报国,如今为保繁都而亡,她没回来下份旨意褒奖也就摆了,既然已经回来总是得去吊唁一下。
虽然她是去吊唁,但香不用她点也不用她cha,身为君主她甚至不用像其他吊唁者那样鞠躬上香,只要双手持香由胸口下移到腰带处一次即可。
华国百姓信奉的是道教,所以亲人去世后,家人都会请得道道长前来超度做法,择良日良时抬棺下葬,卫启能是明日一早下葬,今天下午的丧宴,因此来吊唁的人特别多。
她也第一次见到了卫启能的伴侣,竟是个斯斯文文的男子,两人过继了一女,才十七八岁,虽年少但谈吐进退有度,显然不像卫启能,倒有点像他的伴侣,想来也是他伴侣带孩子带的多。
吊唁完后她又说了些安慰勉励两人的话,方才起驾离开,又去了一趟北郡王府,对北郡王山麓的表现,她还是颇为赞赏的,亲自前往探望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奖励,毕竟他已贵为郡王,精神上的奖励远比物质奖励效用高。
出宫的时候还是艳阳高照,回宫的时候已是日落西山,皇帝出行,无论是探望还是吊唁都有讲究,一整套行程、礼仪下来,本来一炷香可以搞定的事,少说也得多花一炷香。
一个下午能去三个地方还是她适当缩减的效果,否则还得分两天,她一点也不想明天再出宫,她想守着皇奶奶醒来,也想多陪陪皇奶奶。
如果不出意外,今天晚上步千雪她们应该就会到繁都,自中午做了那个梦以后她的心就像少了点什么一样牵挂着,便私下派了几个内禁军沿途去接应,但愿一切安好才是。
第八十八章
还不到中午, 朝廷最新的权威告示就铺天盖地的贴满了繁都的四大城门和人流较集中的街市布告栏,比起之前比较隐晦的告示,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次的告示就让人明白了前因后果。
张良月的通缉令是和告示一起发的, 渡河那边更早,昨天就已经张贴,通缉令文书也已经于昨日下发全国各地, 务必将此人缉拿归案。
此人涉及谋反大罪,接到文书的地方衙门不敢怠慢, 第一时间请了擅长绘画的画师照着誊画, 不到月余, 张良月的通缉令就已经遍布全国。
张良月是石爽此次谋反事件中唯一逃脱的重点罪犯, 石忞下了严令, 必须抓到此人, 抓到者无论是府衙中人,还是平民百姓皆有赏赐。
告示一出, 繁都私下谣传的闹鬼、鬼打架一事也就不攻自破,知道一点不敢说的人也终于不用提心吊胆, 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传的众人皆知, 张良月的画像也被不少有些人记了下来。
下午陛下出行的仪仗队伍更是给繁都的百姓彻底的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于陛下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回来的,不在他们关心范围内, 主要是关心也没用, 他们只知道有陛下在就不会有事了。
因为石忞的一系列大动作改革,华国的勋贵、士族和有钱人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有点恨他,谁让她动了人家的奶酪, 但绝大部分百姓却是爱戴她的,也相信有她在就没有解决不了事。
当初声势浩大的叛乱陛下都能平定,这点小小的浪花,只要陛下在,他们就相信翻不了海。
本就热闹的繁都随着陛下的出行,气氛被推到了热闹的顶点,没见过陛下凤颜的都想去看看,看过的也没见到陛下真颜,还是想去看看。
像陛下这样极少出宫的皇帝,有个年纪大的读书人数了一下,除了登基时祭祀和一个多月前移驾皇家园林山庄外,这是第三次见到陛下的仪仗队,他们能见到的机会太少了,所以每次都有很多人想去看,弄得维持沿途治安的外禁军忙得不可开交。
刚入夜,繁都就突然下起了毛毛雨,淋不湿衣服,却沾得头发衣服上全是,眼看就要到宵禁时间,还在路上的行人着急忙慌的往家里赶,像后面有老虎在追一样。
可不是有老虎在追,最近城防教严,尤其是发生石爽叛乱后,就更严了,每当快要到宵禁的时候,巡逻的衙役就特别多,以前给点钱就能了事,现在少不了一顿打,自然不敢在街上过多停留。
一到宵禁的时候,整个繁就开始沉寂下来,除了家家户户的灯火,路上一个行人都看不见,灯火璀璨的皇宫从上往下看却十分明亮繁华,犹如被星星点点拱卫的太阳般耀眼。
石忞回宫后就直接去了永寿宫,看到皇奶奶还没醒,就和她母后去了偏殿聊天,一聊才知道母后已经在这里守大半一天,从她哪里过来后就没有再离开,而皇奶奶也早在半个时辰前已经醒过来一次,醒来一会也说了些话,得知叛乱已被镇压,罪魁祸首也已伏法,便又睡了过去。
石忞回来的事,文昱一直想说却还没来得及说,最后还是没说。赵环醒来的事,她本来是想派人去告知石忞的,但听到宫侍说陛下出宫还未回来,就没有派人。
母女两分别月余,文昱想说的话太多,中午那会她担心耽搁石忞处理政事,有刻意控制,现在已经快入夜,想来着急处理的应该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就打开了话匣子。
看到喋喋不休的母后,石忞有点怀疑她是不是已经到了更年期,虽然以前也话多,但多是嘘寒问暖,这次却像是说故事,从她离开后一直说到她回来,见了那些大臣,做了那些事,事无巨细都不放过,还着重提到了表妹二勉,让她在渡河要照顾好。
虽然嘴上答应,石忞心里却忍不住想:她娘也在渡河啊,用得着我这个表姐操心?而且她那性子,被欺负的情况基本上为零,她不去欺负别人就已经不错了。
一直到文昱身边典总管来提醒是否用晚膳,她才得解脱,按理一般是不会这么晚才用晚膳的,只因文昱要等她回来一起用,才会拖到现在。
石忞一边担心皇奶奶一边担心步千雪,加上一天劳累,根本没什么胃口,但还是陪着母后细嚼慢咽的吃了一碗米饭,而文昱饭量本来就不大,也只吃了一碗,以至于剩了大半,清影也不在,便赏给了宫侍。
贴心的话该说的想说的都说了,饭也吃了,皇奶奶却还没醒,石忞担心母后身体吃不消,便找了借口让母后先回去休息,自己则留下来守着皇奶奶。
灯火摇曳,她却难得的看不进书,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来回踱步,脚下就是木板,穿着鞋,走的再轻都有点声音,怕吵醒皇奶奶,索性去了一墙之隔的正殿,隔一会就问一下什么时辰。
心乱如麻,她既担心找不到良医治好皇奶奶,又担心步千雪出事,也不知道担心前面多一点,还是后面多一点,反正已经记不清想到多少次步千雪了。
来到这里这么久,步千雪是除了皇祖母、皇奶奶和母后之外,为数不多不知不觉走进她的视线和生活之后,让她心乱如麻的人。
做那个梦的时候她是被吓醒的,直到现在都还心有余悸,在她内心深处已经认定步千雪已被她吃定,也就成了唾手可得的人,可就是唾手可得,看着也还顺眼的人突然就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
就像你每天都需要呼吸的氧气,既廉价又无处不在,根本不用操心,可要是有一天被关在密闭空间感受着空气一点点变少,呼吸一点点困难起来,你才会意识到氧气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怎么找都找不到步千雪以后,她就是这样的感觉,而且还夹杂着深深的无力感和失落感,比初恋离开她的时候还要难受和失落。
她开始回想和步千雪相处过的一幕幕,让她更惊讶的是,她竟然记得这么清楚,从两人第一次在药铺门口相遇到昨天离别,都记得很清楚,这是出乎常理的,因为和初恋还在一起的时候,她就老是忘了一些细节,为此没少惹初恋生气,觉得她不上心。
一个外热内冷的人,只会对自己感兴趣、想记的人和事记得特别清楚,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以及一些她觉得没必要的细节,自然就不会记得,所以记得和步千雪所有事的这件事真的很让她很惊讶。
太反常,她以为是自己的记忆力变好了,可当她回忆与另外五个皇后候选相处时发生的事的时候,却记得并不清楚,只记得她们大概的背景和事情,连长相都是模糊的,步千雪的她却记得特别清楚。
要说是喜欢吧,她又觉得和初恋在一起的时候有点区别,和初恋在一起的时候,她们一起去上课,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去散步,她一开始是不喜的,后来竟成了习惯,以至于两人分手后,好长一段时间她都缓不过来。
可她和步千雪也就一起去吃过一顿饭,其他的事却是再没一起,大都是巧合或者不得不,她也没有天天想步千雪,不过好像最近想的比以前多多了。
感情这件事,她真的是从来没理清过,到现在都还是理不清,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准备半年之期一过就放步千雪自由,做了那个梦之后,她又开始犹豫了。
当初之所以会选步千雪完全是因为认识想让她来凑人数,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相处,她发现她们不仅很有默契,性格也很合得来,甚至比和初恋在一起的时候还要合拍。
人对喜欢的人或事或多或少都有点偏心,而且还是不知不觉的那种,今天从头到尾一想,她才发现自己对步千雪竟是比较特别的,要是其他皇后候选开口想跟着来,她不仅不准还会实以惩戒,而步千雪开口后,她不仅答应了,还帮她遮掩。
她真的好像有点喜欢步千雪了,这可怎么办?
她虽然表面一直说顺其自然,实际上内心深处是不想再喜欢上别人的,因为她怕自己再受伤害!
她只想找一个端庄得体的皇后,生一个继承人,然后过着相敬如宾的日子就好,所以她才会在之前意识到一点点不对后,毫不犹豫的决定不选步千雪,放她自由,自己也不用愧疚!
可就像梦里梦到的那样,当真的找不到步千雪以后,她又失魂落魄,她真的不想再尝一次失恋之苦!她很犹豫!
在殿内侍候的宫侍看到陛下来回不定的踱步,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的,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精神高度紧绷,生怕出了错撞到陛下气头上。离得最近的乙春倒是一点也不紧张,神情如常。
石忞是越想越烦,越烦越想,时不时还抽空问一下时辰,两天一夜就小憩一下也没什么困意,在她第五次问时辰的时候,在太皇太后床边照顾的宫侍就出来报说太皇太后醒了。
一听皇奶奶醒了,她就立马停下准备往里走,刚走一步外面就有宫侍来报说路关初她们回来了,这是她特意交代的,宫侍不敢怠慢。
第八十九章
等了那么久没来的没来没醒的没醒, 这下子该醒的醒了,该来的也来了,她却只有一个, 问了来报的宫侍几句, 知道路关初她们并未出事,便让宫侍宣她们到凤德宫等候,转身进了寝殿。
赵环再次醒来已经是深夜, 精神比第一次醒来好了一些,没看到文昱便猜到她已回去休息, 有点不高兴, 她一把年纪伤的这么重, 也不说等她醒来再走。
一直贴身服侍太皇太后多年的典总管小声让人去通报陛下后, 就去照顾太皇太后, 立马发现了太皇太后有点不高兴, 便说了些宽慰的话,石忞进来的时候就正好看到这一幕, 以为是典总管惹皇奶奶生气,当即大声呵斥道:“放肆, 如此这般照顾, 简直...........”话还没说完就被高兴的皇奶奶打断了, “乖孙回来了,怎么这么大的火气?快过来让皇奶奶看看”,声音虽然没有往常洪亮, 但喜悦却是遮不住的。
“微臣该死, 请陛下息怒”典总管被这一呵斥吓得不轻,宫里人几乎都知道陛下脾气比起先帝不知道好了多少,如今生这般大的气, 让她诚惶诚恐。
“皇奶奶万福金安,皇奶奶身体可有好些?”石忞快速走到床边在宫侍们搬来的凳子上坐下,关心的问道,“她惹了皇奶奶不高兴,孙儿自然生气”眼神一直没离开过皇奶奶,路过任在行礼的典总管时眼神都没给一个。
61/192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