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摄影师古代再就业计划(穿越重生)——荒境

时间:2024-11-18 16:16:16  作者:荒境
  司微往后退了半步,盯着秦峥面上的表情,心下腾然而起的,却是一股子火:
  “然后呢,把我立起来,放在众矢之的的位置上,待不再需要的时候,再一脚踢开,任由这个人往后余生是死是活,都跟你再没有半分关系?”
  秦峥揉了揉眉心,隐约带了几分头疼:“……你怎么会这么想?”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司微并不想在同样的坑里跳上两回。
  他的上辈子,在感情上的退场已经足够狼狈,而同样的,司微并不打算重蹈覆辙——
  如果说上辈子的司微,是在沼泽地里勉强将车给赶了出去,虽显狼狈却并无性命之忧,那么这辈子搭上秦峥,这片沼泽地能直接把司微整个人给吞了,连根骨头都不剩。
  司微牵了牵唇角,扯了个不怎么带笑的笑出来:“毕竟是当初殿下教我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司微顿了顿,想起了什么,面上的情绪稍稍一缓:
  “承蒙殿下错爱,我已与娘亲说好,待明年秋出了国丧,便会请媒人过门,寻些合适的人来相看,所以此事便……”
  秦峥截断了司微后半截的话:“我已将你的名字报到了礼部。”
  司微一愕。
  秦峥瞧着司微面上的神情,露出一抹笑意来:“终归,你在鸠县的户籍也还不曾销毁,当初又在郡王府住了那几个月,到底也还没个名分。”
  “正巧,待到明年秋,国丧一过,朝中议了这么久的婚事,便也该定下了,想来……如今礼部的人,也该瞧见我递上去的条陈了。”
  司微于震惊中找回自己的声音:
  “——礼部不可能批复这样的折子,圣上登基已有两年余,殿下身为圣上嫡子,想来,朝中有的是人盯着殿下身边的位置,绝不至于教一个商户人家坐到王妃的位置上去。”
  “更何况,微如今的身份乃是男儿,此事甚至不需细查,捎带打听便能得出福女真相……”
  秦峥叹笑:“可小微儿,我手里握着的,有先帝圣旨啊……”
 
 
第116章 
  司微往后退了两步:“不可能。”
  礼部不可能批这般荒唐的折子,更别提什么先帝圣旨。
  若是教朝中大臣知晓,秦峥递上礼部的折子上,写着的是个男人的名字,莫说是先帝圣旨,便是当今亲下的圣旨,也过不了内阁一关。
  就算皇帝一意孤行,非要下这道旨意,朝中督察御史哪怕豁出去性命不要,也得死谏——若能劝得皇帝收回成命,算是应有之职,便是不能,当场在金銮殿上撞得个头破血流也不亏,至少能换得青史留名。
  纵观历史,两辈子都不曾听闻有这般荒谬之事。
  秦峥低低一嗤,语带嘲意:“这世间,能有什么不可能之事——只要我想,那又有什么不可能?”
  “终归,不过事在人为。”
  眼瞧着司微面色渐渐难看,秦峥便也将话题止住,点到为止:
  “我想要的东西,便是不拿在自己手里,也定然容不得他人觊觎……只是你若执意要把那些个不相干之人牵扯进来,那也随你。”
  “走罢,去清风苑。”
  司微勉强把万般情绪压下,掉头便走,只到底有些话在心底翻来覆去,几乎响彻天际:
  你才是个东西,还是个跟我八字不合的狗东西!
  清风苑里,就这么一时半会儿的功夫,竟是已经收拾的七七八八了,屋里挂了帘帐,置了炭火,添了些小件的摆设。
  清风苑的配置本就是拿来做客房用的,这么一处地方,足以容纳秦峥带了的那些个人。
  慧娘瞧着司微带了秦峥进来,先是一怔,随后便福身行了礼。
  自当初突如其来的那么一道圣旨砸进红颜的后院,秦峥的身份在司家便也不再是什么隐秘,是个人都知晓司微那名义上的“表兄”,实则是改换身份的诚毅郡王——自然,如今得是改口称晋王了。
  人已经送到,司微也没心思再于清风苑里停留,正准备和慧娘一道告退的时候,便见着小八带着人从外头进来。
  慧娘打眼一扫,便从这一堆护卫里揪了几个人出来,恰便是早些年时候,跟在玄策身边住在红颜守着后院的那些个脸熟的,当即抛下算是半个恩人的秦峥,含笑迎了上去:
  “来来,你们来得倒是巧,后厨里恰巧便有那么一样活计,正缺了人来搭把手,你们瞧着可有空闲来帮上一把?”
  玄霄瞧着慧娘这般越过主人问询的行径,不由略略皱眉。
  反倒是被慧娘问询的几个侍卫,面上却是露了笑模样,为首一人道:
  “自然,就是不知慧娘子又要如何报偿于我等,可有饭食饱腹,可有酒酿甜嘴?”
  “这一大清早的,可还空着肚子呢!”
  慧娘便笑了起来,眼尾依稀透出几分鱼尾褶:
  “今儿个是小年二十三儿,若说这灶上没有甜粥酒酿,没得饭食饱腹,灶王爷那又如何肯依?”
  “就连那花馍,都是今儿个一大早起来,自蒸笼里热气喧腾才蒸出来的。”
  请示过秦峥之后,慧娘子便将这些个一老早的熟人从秦峥这给借了去,却是说厨下正在做糖瓜,少不得得寻几个能下力气的男人过去帮忙翻糖。
  司微张了张嘴,没插上话——司微对着这些个秦峥的手下心有顾忌,也知晓他们是为官身,平日里却也少有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但慧娘她们则不然。
  这些人嘴巴严得紧,在红颜后院住了那般久,却也没漏过什么口风,于是慧娘便将他们当成了单纯的护院,平日里相处倒也算是融洽。
  毕竟同一个屋檐下住了那么久,没得说他们的吃食皆要仰仗慧娘等人操持,偶尔还能点几个小菜,这一来二去的,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不免便要帮着做些个妇孺做不来的力气活……
  是以身上的架子,根本端不起来,等到后来与慧娘等人熟络起来,那也没必要端什么架子了。
  莫说他们几人对此习以为常,就连玄策,偶尔都要被抓去打个杂什么的。
  也就是玄霄,这些年并不在红颜这厢待着,便是后来秦峥养伤的时候,他却也大多时候都跟在秦峥身边,自然不知晓这些个一直跟在秦峥身边的侍卫们竟是和慧娘她们混得这般熟稔。
  手下的侍卫要去帮忙,顺带吃个早饭,秦峥自然没有拦着的意思,只是瞧了眼一直沉默的司微,突然便开口道:
  “说起来,灶糖这种东西,我一向是只吃过,尚还不知到底如何制成的,今日恰巧撞上,不妨也跟着去凑个热闹。”
  “从前在家里的时候,每每至小年,更多的却也不过是做些官面上的文章,临到最后,却也不过是在灶君神像前拜上一拜,而后种种,便与寻常仿佛。”
  “却是没什么说道,却也不如如今这般热闹。”
  秦峥要去,慧娘自不会拦着,甚至极力相邀。
  玄霄眼带几分茫然,跟在秦峥身后张了张嘴,最后又把嘴给闭上了,于是瞧着秦峥面上含了笑意,随着那慧娘子在前引路,朝着大厨房的方向而去。
  司微冷眼瞧着这一幕,心下带了几分讥嘲,思及秦峥这会儿模样与先前所说:呵,惯是会装模作样,惺惺作态。
  慧娘说后厨缺人,这话对也不对。
  大厨房里的人并不少,只是翻糖是个辛苦活:
  锅里的糖稀此时熬得愈发粘稠,在开始之前先拿筷子蘸取一点,抹在灶神像上的嘴巴处,意味甜蜜胶黏,教灶王上天之后,多说好话。
  而锅里剩下的糖,则是得拿筷子卷了,将其缠绕着从锅里卷出来,而后将一双筷子分置左右,不断翻卷,使筷子上的糖反复拉伸黏合。
  这个过程叫拉糖又或是翻糖,待拉的功夫到了,那糖的颜色便会由蜜金之色渐渐转白。
  而越是翻拉的时间约长,糖本身便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使得其张力愈发增加,想要把糖慢慢拉开,便成了一个力气活。
  这才是慧娘拉这些个侍卫过去帮忙的主要原因——无他,忒费力气,也忒废人。
  兴许是瞧着拉糖的过程挺有趣,秦峥后来甚至亲自动了手,将麦芽糖一次次翻搅在一起,而后再一次次拉开。
  哪怕被烫了手,却也不曾减去分毫兴致。
  司微:……
  司微把所有的一切都瞧在眼底,着实想不通秦峥这人的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拉出来麦芽糖发白,且呈棍状,此时若是在外头撒上白芝麻,那便成了麻糖,也不是不能做,只大多还是拿来坐了糖瓜。
  糖瓜呈瓜状,不能上刀切,乃是用棉线,将拉好的呈长条状的糖分了段,一节节绞下来,于是上下切口内敛,瓜身虽上下切口而呈弧形,如此,摆在盘中,将其晾凉,便是拿来供神的灶糖。
  大厨房里,司微面色复杂的瞧着秦峥一脸冷峻模样学着翻扯麦芽糖,再到后来拿了棉线,试着自个儿切糖瓜塑型,心下到底是有些难以言喻。
  但司微也不曾在大厨房里待多久,便回返原先扎马骨架的地方,重新捣鼓起了自己的事。
  小年二十三这一日的吃食也有讲究,一大早起来蒸花馍,喝甜粥,做灶糖,扎纸马,临到中午的时候,得是吃酒酿圆子。
  酒酿就是甜米酒,圆子则是汤圆,这是南地的习俗,不过一般是吃在早晨……可惜早晨忙着蒸花馍,这做汤圆的事,便耽搁了下来,直接挪到了中午。
  于是一个上午除却做糖瓜之外,剩下的时间便都在和糯米打交道。
  包汤圆用的是一早磨好的糯米粉,将一早冻好的汤圆馅料蘸水,然后放进满是糯米粉的笸箩里摇晃翻滚,使其裹上一层厚实的雪衣,滴溜溜能在笸箩里打滚便算是滚成了。
  做年糕用的则是用糯米粉和添了少许大米磨成的米粉,添温水和面,揉成光滑面团,分成小剂,放入蒸笼蒸熟,放米粉是为了防粘,而想要年糕吃起来劲道,则需要放入杵臼反复捶打,也是一件费力活。
  桌上有这一碟,则是取年糕年年高之意。
  除却年糕之外,桌上还要再配一碟糍粑,糍粑与年糕不同,是直接拿淘洗过的糯米沥干水分,上锅蒸熟后,将其放入杵臼中捶打……最后捶打至团状,分出剂子擀压成饼状,而后置于阴凉处等待其干硬。
  当然,因着是上桌直接吃,则又配了用炒好的黄豆磨成的黄豆粉,拿来沾着糍粑吃。
  这两样乃是小年时南地必备的小食,做法相似,口感却决然不同,除此之外,厨房则还料理了些旁的菜色,大多是素菜——
  小年二十三这一日,是忌杀生的。
  上午忙忙碌碌,都是些费力的活计,到了下午,却也不能闲着。
  一大早蒸出来的那些个花馍,得寻了一早备下的礼盒装着,教人送去红颜那厢瞧着回礼,多是些生意上的交情往来。
  至于剩下的,自过了午时末,未时至申时,萦州城的街道上便开始热闹起来。
  有身上打着补丁,穿着却还算是干净的孩子们扮做乞儿模样,跟在年迈的老头身后,乔装打扮,穿街走巷,挨家挨户唱送灶君歌,
  只瞧着为首的老头儿一声开口,那喜庆的意味儿便跟着透了出来,声音宽洪透亮:
  “一无庙宇,二无庵堂,三块砖头,是我家乡;猫儿拉屎,拉在我身上,蜘蛛结网,结在我脸上……”
  “烟熏火燎,看不清四方,腊月二十三,换件新衣裳,一个福字,贴在我头上,新年之际,几天风光,年关一过,不敬我灶王……”
  老头儿身后跟着的扮成小乞儿们模样的孩子们,便也跟着应和着唱了起来:
  “腊月二十三,哎呀呦,家家祭灶,呀诶呦,送神上天,祭的是人间善恶言吶,哎哎呦……”
  “一张方桌,搁在灶前,千张元宝,挂在两边,滚茶凉水,草料俱全……”
  “花馍清香,糖瓜酒酿,当家跪倒,敬祝祷言,一不求富贵,二不求吃穿,但请灶王爷吶……好事儿,替我多说,坏事儿,多多隐瞒,吶呀嘿,哎呦喂……”
 
 
第117章 
  这唱着的,便是祭灶歌,身上补丁落补丁的孩子们蹦蹦跳跳着的,便是祭灶舞。
  似是这般由一个老头儿带着,身后跟着小乞儿模样的孩子们在萦州城里穿街走巷的活动,便叫做“送灶”。
  队伍挨家走,唱着顺口溜似的歌谣,既是祈愿,也是祝祷。
  《太上感应篇》中,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借指灶君,算为百天,纪为十二年。
  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这一日,灶君上天面见玉皇,禀人间善恶,一旦被告,轻则是减寿百日,重则要减寿十二年之久,所以小年这一日,这些乞儿们,在老人的带领下穿街走巷,传唱祭灶歌,也算是在替人们祈愿,说好话,借此来赚上些许吃食。
  而当地的百姓,也要借着这个机会,把家里多做出来的花馍给散出去,这些便是要应着赶在灶王爷上天之前,要做的一桩“好事”了。
  秦峥瞧着街上游行而过的队伍,便见着尤氏与司微一道,带了人将上午蒸出来的那些个花馍、年糕、糍粑并着些糖瓜儿自门口塞进了那从门前路过的孩子们。
  小乞儿模样的孩子手舞足蹈着,见有人开门递了吃食来,便忙不迭拿伸手接了,更有甚者得到的是些个头零碎的,便直接拽了拽衣裳,拉松了领口,将接来的吃食往怀里一塞。
  还有那些个更小的,约摸着两三岁年纪的孩童,教那些个大些的孩子拉着,懵里懵懂地跟着到处跑,却也是撩了衣摆抱在怀里,鼓鼓囊囊的抱了一兜各色模样的花馍,什么锦鲤样的,元宝样的,书本样的,还有做了各种花型样的……
  得了这些个吃食,那懂事的孩子们便笑嘻嘻地与人作揖:“新年见喜,广纳福财!”
  “百岁无忧,福禄安康!”
  “吉祥如意,诸事顺遂!”
  一言一语,俱都是吉祥话,想来是一早便和这些个孩子们交代过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