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权经(GL百合)——崔九堂前

时间:2024-11-19 11:17:21  作者:崔九堂前
  刘枢一愣,“为什么?”
  “臣也问过她,她说若不能治史,做官便没有意义了,不如挂印而去,壮游天下,以记世道变迁。”
  刘枢听后,久而不语。
 
 
第103章 战争和联姻
  战争和联姻
  齐王于继位后的第二年, 应当是她王权生涯中又一个高光时刻,她率领齐、鲁、郑、申四国联军抵达宛丘城,这是陈国与楚国接壤的边境小邑, 也是楚国发起战争的主战场。
  齐、鲁两国各出十万精兵,郑国出五万雇佣兵,申国只有一万步兵, 加上陈国仅剩的两万步兵,合计十八万,号称三十万大军, 依次列阵,抵抗楚军。
  汉国借粮,蔡国借道, 使这支联军拥有充足的补给线和侦察线。
  楚王敖糜率二十万亲军,号称四十万, 临兵丹水,欲渡河攻取宛丘城,在此之前他已经将陈国的梁城与株野城收入囊中。
  他站在江边,对这场战役信心满满, 得知齐王率救兵来, 也丝毫不畏惧,“传旨,不谷要给齐王写一封信。”
  他一边口述,旁边的记录官便按他的意思拟好了一封书信,大意是:
  “姜于背信弃义,妄为王女!先前, 不谷见她落魄,遂收留了她, 又派重甲骑兵护送她回到齐国,她成为齐王后,却不感念我大楚恩德,竟然私结联盟,防范不谷,哼哼,她们中原人,便是这样讲礼的吗?如今大楚要夷平陈国,看她能怎么办!”
  齐王姜于收到这封以上训下的口气的书信后,不怒反笑,将书信递给军士们看,还笑道:“楚王说这天下霸主的位子应该由楚国来坐,让孤乖乖退位,诸位意下如何啊?”
  郦渊说道:“楚王包藏祸心,觊觎我中原沃土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就算没有收留过您,他依然会发动这场战争。他在信中振振有词,将错误都推到我们齐国身上,只是为了找个理所应当的借口罢了。”
  群臣皆附和。
  于是姜于回了一封信给楚王,表示:
  “当初孤曾答应您,若两国交战,齐国绝不率先发动进攻,如今您已经进攻中原,孤按兵不动,若您继续向前,孤便代替中原给予反击。何来背信弃义一说呢?”
  敖糜气的把信笺斩为两段。
  大战一触即发。
  这场战争足足持续了一个月,所谓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四国联军怀着恐惧的心理,抱着死战的决心,自然比楚军更有凝聚力。
  联军处于丹水上游北岸,楚军处于下游南岸,宛丘城又天然具有易守难攻的优势,楚军此前已经连续作战两月,此番又是采取仰攻的形势,苦战不下,只好在月中休战。
  齐王听从智囊团的建议,一鼓作气,乘胜渡江,逼攻楚军,楚军勉力抵抗,双方又在江边鏖战十日。
  古语云,兵马之重,在于粮草,楚军并非农业大国,离开国都又太久,十日后,粮草尽绝,溃散而去。
  而联军那边则粮草充足,靠着汉国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加上蔡国便捷迅速的运粮通道,联军始终保持旺盛的作战力。
  等到楚王军溃散,齐王欲趁机夺下陈国失去的梁城与株野城,却被郦渊拦住,他道:“穷寇莫追,楚国蛮湿,水系复杂,大王还是不要深入为好。”
  齐王于虽然意犹未尽,但依然听从了郦渊的建议,班师回营。
  她将剩余的汉国粮食全都大手大脚的分发给各国军队,那些都不是自家的粮食,姜于才不心疼。
  天下皆知,楚军勇猛无敌,无人能胜,这回姜于却带领联军取得大捷,不仅再一次提高威望,她内心的野望也在迅速膨胀。
  随后姜于又在陈国国都翟城举办盛大的庆功宴,四国贵族功勋齐聚一堂,大肆庆祝,酒肉营山,饕殄盛宴,依然都用的汉国送来的食物。
  这场大胜仗虽然没有夺回陈国失去的城池,但好在将楚军赶回了丹江那头,齐王于的盟主地位又一次得到巩固,能击退军力强悍的楚军,使她自此更加一呼百应,诸国宾服。
  郦渊却在这种声色犬马的气氛中嗅到了一丝危险,虽说这次齐军打得不错,但这样的战争,如果由从前的大将军晏阳来指挥,只需半个月便足矣,现下却打了一个月,消耗的军饷又何止十倍于从前,如此下去,并非长久之计。
  再说汉国方面,为联军提供了那么强大的粮草支援,但得到的好处却少得可怜,那么如果还有下一次战争,汉国还会如此积极的供应粮草吗?
  这些问题都是埋在盛世欢歌下的隐疾,郦渊居安思危,心里盘算着等回到齐国后,要找齐王于好好谈谈这些事。
  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机会……
  * * *
  齐王于在两个月后回到了国都淄城,鲁国立马又献上了联姻的表书,齐王于只思考了不到一刻钟,就答应下来,发国书准备迎娶鲁公之女为王后。
  一国之君的婚姻大事就这样被突然决定了,齐王于的举动堪称草率,群臣惊诧,倒不是说这桩国婚不合适,只是未免太草率了些。
  郦渊明白这就是姜于的做事风格,不做则已,一做便是雷霆之速。
  就像她从前夺取王位的那次一样,她前一瞬还懒懒散散、迷迷糊糊的,后一瞬便像换了个人,如闪电般施行了一系列策略,用最短的时间拿到了王冠。
  这是姜于独有的过人之处。她不是草率,也不是没有思考,相反,也许她想的比任何人都多。
  仲夏,鲁国的送亲仪仗吹吹打打进了淄城,齐王姜于一身紫袍华服,却并不出城迎接,而是留在齐王宫内等待。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次鲁国对齐国的攀附。
  王宫各处张灯结彩,直到子时,鲁公之女姚苣才乘坐王后之辇进入梧宫,进去之后的礼仪并没有她想象的复杂,甚至没有礼赞官的参与,她直接就在金栖殿见到了姜于。
  看着眼前大大咧咧坐在殿中的姜于,姚苣大吃一惊,震惊和戒心霎时席卷了她的全身。
  真是毫无礼制可言啊,姚苣在心里想着,她从辇上下来后就不敢说话。
  姜于笑了笑,道:“王后一路辛苦,孤就免去了繁复的典礼。”
  姚苣回过神来,朝齐王于行礼,有些狼狈,口中道:“谢王上。”
  同时在心里琢磨,恐怕齐王只是不想那么麻烦,那么大* 费周章而已,毕竟对于她这样附属国来的翁主来说,在宗主国面前没有任何话语权可言,鲁国那边也只是把她抬进齐王宫就算交差了,谁敢去管齐国这边的礼仪呢?
  “您想要臣怎样侍奉您呢?”姚苣恭敬的说道。
  “侍奉?”姜于冷笑一声,从座位上站起来,“你的父亲便只教你这些吗?”
  姜于看出姚苣不是盘发戴冠的发型,而是扎发,便知道她没有入仕,就问:“王后心思灵巧,不痴不呆,你的父亲怎么不教你入仕呢?”
  姚苣听她一口一个“王后”的叫着,颇不习惯,低头道:“父亲说臣有两位兄长入仕便足够,不需要臣再学习政事了。”
  “愚蠢的老古董!”姜于毫不客气的点评起作为自己长辈的鲁公。
  她走过来,和姚苣并肩站在殿门口,道:“坐吧。”
  姚苣四下看看,坐?往哪坐?庭院中只有几棵树,哪有座椅?
  姜于不管她,自己先一屁股坐到门槛上了。
  姚苣:“……”
  她只好也跟着坐在门槛上,好在这殿前门槛够长,她们一人坐一边,谁也不碍着谁。
  谁能想到天下盟主、齐国国君的婚礼竟然是这样子的?也太肆无忌惮了吧。
  就像姜于这个人一样。
  “王后不必在意这些小节,在齐王宫,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忘记鲁国那一套烦人的礼仪吧。”
  姜于抬头望望夜色渐浓的天,又道:“你曾救过孤一命,孤对你印象不错,在天下诸国之中,鲁国也是比较合适的联姻对象,所以……只要你不触犯界限,孤不会为难你的。”
  这是一场妥妥的政治联姻,没什么好说的,姚苣也很明白,就问:
  “那您的界限是?”
  姜于冷笑一声,转眼看她,“这点把戏就不必在孤跟前装啦,鲁公让你来齐国,恐怕也是想要你当个暗通消息的间谍吧?想要摸清孤的底细?他是真不怕孤杀了你啊。”
  姚苣吃惊地攥紧了袖子里的双手,一个字不敢说,怎么来齐国第一天,哦不,第一晚,就露陷了呢?
  她不禁又看了看齐王姜于,虽然姜于相貌和去年没什么差别,但眼中的锋芒和冷静显然胜过从前。
  姚苣想到她话里包含的深意,再想想这一年来听到的有关姜于的传闻,终于相信了。
  她垂下眼,放弃抵抗,“您所猜不错,那您怎么还不杀了我呢?”
  姜于道:“杀了你,谁做齐王后呢?你父亲还会再派一个间谍来的。”
  姚苣静默了片刻,说到底,还是她比较好控制吧。
  夏夜里传出蛐蛐的声音,远处的荷花池中也有零星的蛙声传来,四下里很安静。
  姚苣永远不会告诉姜于,去年的这时候,小公孙姜勉就藏在她那里,她那时还天真的告诉那孩子不要害怕,他的姑母会接他回去的,最后,她就亲眼看着鲁公秘密处决了那个孩子,而鲁公说……那是新齐王姜于的意思。
  姚苣一直不敢相信那是姜于会下达的命令,直到后来发生了许多事情……直到姜于坐上天下霸主的宝座,直到联军出其不意的击退楚军,直到今天她再次见到姜于,她才信了。
  不拘小节,冷酷无情,却又看起来感情丰富,这是姚苣对姜于的最终印象。
  姚苣不得不承认,在她还不了解姜于的时候,她为她的美丽风流而心动过,也为她真心实意的担心过,现在想来,都是些没什么意义的情愫罢了……
  借着联姻,鲁公派她来时刻打探姜于的动向,而她却在第一天就暴露了。
  姜于可不知道姚苣心里在想什么,她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语气却说出内涵最重的话:
  “总之,苣翁主,哦不,应该是王后,一切都拜托你了,事关齐国与鲁国的和睦。你是聪明人,知道该如何做吧?”
  见姚苣闷着不说话,姜于笑道:“怎么不答应孤呢?难道还没放弃?想趁孤熟睡时下手直接杀掉孤吗?”
  姚苣赶紧道:“臣没有那种想法!”
  她朝周围瞥了一眼,突然很奇怪为什么齐王的寝宫周围一个宫人都没有呢?
  姜于一眼看穿她的疑问,就道:“孤不喜欢和人睡觉的时候有闲人打搅。”
  姚苣脸刷的红了,终于意识到现在是她们的婚礼之夜,虽然她们年纪相仿,但姜于显然要比她成熟很多。
  姜于很随意的坐在门槛上,不会因为君王的身份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她看来那些都是没用的东西,只有在偶尔的场合才用到。
  她突然朝姚苣挪了挪,问道:“你能一生陪伴在孤身边吗?”
  姚苣又吃了一惊,抿了抿嘴唇,姜于亮晶晶的眼睛盯着她,即使不笑也仿佛含情,姚苣意识到,眼前的人总能左右他人的情绪。
  “如您所说,臣是来做您的正室的。”
  “小聪明!”姜于摇了摇头,“那么身为正室,应怎样做?”
  姚苣道:“协助王上,管理内庭。”
  “你倒很大度。”姜于道:“那就不要喜欢上孤。”
  姚苣的心头刺了一下,“什么?”
  “不要喜欢孤。”姜于理所应当的说:“我们分别做好国君和王后的职责就好了,可以有感情,但不要有喜欢。”
  说着,不等姚苣反应过来,姜于便站起来走进殿内,拿出了一只酒樽和一壶美酒,“我们一起饮了这杯酒,就当是约定好了,王后。”
  她自顾自斟满一杯,仰头大口饮下,然后再次斟满,递给姚苣,姚苣也饮下了。
  姜于关上门,迈进殿中,自顾自解下外袍,扔在衣架上,一点也不羞涩,朝姚苣敞开手臂,道:
  “好了,不讲废话了,孤要困死了,来者是客,这种事情你大概也有自己的喜好吧,想怎样便怎样吧。”
  姚苣又被她惊的一呆,什么叫“这种事情你大概也有自己的喜好”……
  姜于见她像木桩一样一动不动,也惊讶了,不敢置信地道:“你……你都二十多岁了,还狗屁不通?”
  鲁国的王室活得如此寡淡嘛……
  当她后来发现姚苣果然在“夜生活”方面一无所知时,不禁好笑。
  姚苣害羞的脖子都红了,难为情的靠进她怀里,立马获得了一个柔软的拥抱,姜于甜丝丝的话语绕在耳畔,使她也没那么紧张了,甚至生出晕头转向的朦胧醉意来,榻边的烛光也仿佛变成了绚丽的烟花,散落在眼前。
  姜于的风流性情发挥了充分作用,在榻上脾气好的也不像话,实话讲,她在这方面的天赋远超做君王的天赋。
  天已黑尽,殿中一片阑珊,只听到风吹落叶的声音。
 
 
第104章 重整军马(二更)
  重整军马(二更)
  丹水战役后的秋季, 齐国再一次召集诸国举行盟会,作为有实力的霸主,一年举行一次盟会不算太频繁。
  这一次的盟会地点选在了齐国本土的梁丘城, 史称“梁丘之会”。
  按照老惯例,上一次参加“鄄城之盟”的诸国国君也应该继续参会,但是汉国以路途遥远加上国内收成不好为由, 只派出了使团来参会,汉王枢并没亲自前来。
  “收成不好”这个理由给的很妙,齐王于从中嗅出了一丝不乐意的情绪, 谁叫她浪费了太多粮草呢?她也不好说什么,便不追究了。
  作为战败国的楚国,这次也要参会, 表示战败国对胜利国的臣服。若楚国不来,便是敢做不敢当, 耍赖账,引人笑话。
  于是这一次盟会举办的更加轰轰烈烈,经费开支不计其数,骁勇善战的楚国愿意臣服于齐国霸主, 只这一个理由便足够抬升齐国的地位了。
  要问当今天下最引人瞩目的国君是谁, 那必然是齐王无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