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大秦皇叔(历史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4-12-04 08:45:29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再从冰鉴之中取一些冰镇的鲜果,简直不要太惬意。虽说秦王政不是那种穷奢极欲的君王,但长夏消暑的需求也和一般人别无二致,所以《周礼》上记载的,周王室为了保证夏天有冰块供应,特意成立的专门管理冰窖的部门——“冰政”,秦国也有样学样,照搬过来。大秦的工匠还发明了一种空心铜柱,里边可以放一些窖藏保存到夏天的冰块给室内降温。
  尽管冰的数量十分有限,基本只供应王公贵族,在黑市上的价格堪比白银,但赵琨这里一向是不缺冰的——他自己就有几十个冰窖,不够还可以硝石制冰,所以用起冰块向来十分豪横,府中人人有份,连门房都能吃上冰镇酥酪。以至于御史们总是上疏弹劾,说镐池君的私生活过于奢靡。
  赵琨一想到自个儿就要走马上任御史中丞,成为一部分御史嘴炮的顶头上司,就预感到未来的一段时间生活可能会比较刺激。
  他正在思考是怀柔一点,和光同尘大家都好过,还是玩一出“新官上任三把火”,专治各种不服。忽然传来不疾不徐的脚步声,紧接着,是敲门的声音。
  张良那清浅柔和的嗓音响起,“表兄,得空吗?”
  如果是其他人登门作客,又不在办公时间,赵琨这衣裳也不太妥当,八成直接打发了。不过来的是自家弟弟,没那么多讲究,他便摆摆手,示意岁安去开门。
  “得空。”
  随着门扉敞开,夕阳倾泻进来,大半间屋子都亮了一瞬。张良清澈的眼眸中映着一点温煦的浮光,端着仪态,恭顺地模样给人一种无辜且无害的错觉,欺骗性极强。入座以后,他暗戳戳地瞥了岁安一眼,借着挪动茶具的工夫,在岁安看不见的角度,中指和食指模拟小人走路的姿势顺着梨花木小几的纹理走了几步,从蜷曲的木头纹路内侧移动到了外侧。
  赵琨忽然懂了他的意思,让岁安退下。
  张良便露出一个狡黠的微笑,抛开礼仪,直接快步走到赵琨坐的那一边,长跪在地毯上,双手牵住赵琨的衣袖,压低了声音:“我得到消息,韩国遗老谋划在新郑反叛。我能将他们的名单列出来,恳请表兄防患于未然,尽快处理他们,避免祸事蔓延!”
  他有十分优越的声线,柔和、富有磁性,加上恰到好处地发音节奏,听在耳中极其舒适。
  问题是,这家伙到底向着哪边?
  这么容易就把那些仍旧忠于韩王安的老臣给卖了?
  赵琨狐疑:“阿良,如果我没记错,张氏,包括你和你堂兄,内心深处都是拥戴韩王安的吧?”
  张良微微抬眼,随即注意到赵琨的衣裳,又飞快地移开视线,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为了大王(韩王),新郑才不能反,不然还有什么借口让秦王政不杀大王?眼下时机不对,新郑叛乱不会成功的。”
  赵琨:“……”
  你可真够坦诚的。
  没错,现如今秦国的主要兵力都在防备燕国、楚国。如果新郑的韩人造反,最高效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快速镇压叛乱,并且杀掉韩王安以绝后患。
 
 
第128章 刺头和嘴炮的大本营
  这份清醒果决。
  果然能够跻身于“汉初三杰”的人物,是有点东西的。舍车保帅,说起来简单,然而一般人身在局中看不清前路,也下不了这种决断。
  赵琨一时心痒,将张良拽到坐榻上捏了捏脸,“阿良,大秦的官吏也不都是酒囊饭袋,新郑将乱,有人早就看出了端倪。我尽量周旋,但这件事的结果未必能如你所愿。”
  张良眨眨眼,“有人?除了尉缭,不会有别人吧?他应该还没有将实情告诉秦王政。他和王翦有些功高震主了,秦王政其实很忌惮他们。他那么精明,必然已经察觉,至少会宝剑归鞘收敛锋芒一段时间。这种会显得他比满朝文武都能耐的事,太招人妒恨,他多少心存顾虑。”
  赵琨正襟危坐,邪气十足地一笑:“既然我知道了,王上很快就会知道。”
  张良急道:“可姑母是韩人,表兄身上也流着一半张氏的血!”
  赵琨笑颜未变,眼底的光却泛起少许冰霜,“然而我是嬴姓赵氏,秦国的镐池君。”
  治理封地、发号施令养出的威严气势无声弥漫,空气瞬间凝滞,张良默然片刻,扯一扯赵琨的衣袖,放软了声音:“表兄~”
  赵琨缓缓嘘出一口气:“不逗你了,这件事我真的没法提前做出什么保证。多说无益,你跟我一起去,咱们尽力而为。”
  对于没有把握的事,镐池君确实不会轻易地给出承诺,张良见好就收,“好的,几时动身?”
  赵琨略微沉吟,他现在的官职还没有把手伸到新郑的权利,所以要先去接任御史中丞这个职务,然后以“监察百官”之权前往,就名正言顺了。
  “最快也得六天,先到御史府上任。还要参加本月十五的大朝会,陪君上接见燕国使臣。”带上千卫队离开封地也需要大侄子的首肯,不然被举报谋反那乐子就大了。
  张良担忧时间来不及,心事重重,没再说什么。直到吃饭的时候,他和赵琨对坐着吃温鼎(火锅)涮鹿肉,赵琨的衣袖在沸腾的汤汁上方晃荡,眼看就要落进鼎中,被张良一把捞住,他们望着对方,低低的笑声穿透了浅白色的雾气。
  鹿肉不宜多吃,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吃了容易燥热上火。第二天赵琨比平常早醒了半个时辰,精神抖擞。穿着改良的窄袖汉服就出门了。离职前,他想再看一眼咸阳县的官办实验田。赵琨曾经走遍辖区内所有适合耕种的区域,每到一处,一下马就先摸土,随后采样,对比了很多土壤的样品,精心挑选土地设立了这些试验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是这一带最优的,命名为谷神一号。
  这个时节谷神一号已经收割,地里轮作了绿豆、胡豆,以及少量玉米、草莓(本土有二倍体、四倍体的野草莓,从国外引进的草莓是八倍体)样品。豆科植物可以固氮养地,增加土壤的肥力。玉米和草莓是不错的经济作物,能为县衙创收。一想到这些试验田要交给别人管理,赵琨就有一种类似于送女儿出嫁的惆怅和不舍。
  天色只微微亮,农家弟子、县衙、乡镇的农官都已经到齐。他们大多是跟着赵琨培育过杂交小麦、甜瓜、种牛的元老,大秦第一批育种专家,最不像官吏的官吏,放眼望去,一律穿着适合劳作的短褐。包括赵琨,他的衣裳样式也像短褐,只是选用的布料更柔软舒适一些。乍一看就是一群农家子早起在地里忙活。
  其中一部分人兼职在国子学任教,就像赵琨当年带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一样,他们也开始带学生。高渐离兴冲冲地跟赵琨分享他选育杂交草莓的心得,顺便请教问题——“镐池君,一定要选取未开的花苞才可以杂交成功吗?”
  赵琨眨眼:“不一定,气温偏低的季节,很多刚开的草莓花雄蕊和雌蕊都还没有发育完全,不存在自花授粉,完全可以去除花药,用来进行杂交实验。比强行打开花苞更简便。”华夏的野生草莓基因库其实是世界第一,有十几种野草莓资源。后世广泛栽培的草莓品种却都出自国外,在购买红颜草莓脱毒苗的时候甚至一度被小日子卡脖子,赵琨想想都感到窝火,一定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优质草莓品种!
  清晨气温本就偏低,高渐离主打一个听劝,立即开始实践。他找了一朵半开的草莓花,熟练地用小镊子摘除花瓣、夹断雄蕊将花药剥落,防止草莓自花授粉,再拿细纱袋子包起来防止异花授粉……
  赵琨提着灯给他照亮,不由暗自点头——不愧是我带出来的农业人才,畜牧业、种植业都是一把好手,操作相当专业。
  许大早已高升,成为九卿之一的治粟内史,竟然也来凑趣,他在官场浸染一段时间,学了几分巧言令色,先恭维赵琨一番,又趁机提议:“谷神一号的产量这么高,来年可以加税。每亩地征收十斗谷。”秦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治粟内史也管理着国家的财政,增加的税收自然都是亮闪闪的政绩。许大似乎都能看到加税以后大王对他的赞许。
  赵琨瞥了许大一眼,摇头:“别老在官署、试验田里呆着,多去乡间、地方上走一走。有些干旱贫瘠的土地一亩都产不了十斗米,再增加田赋,让百姓吃什么?”
  时下,秦国的田赋(税)已经高到离谱——十税一,还要交每户两百钱的户赋,每人一千钱的人头税(口赋),相当于百姓种地年收入的三分之二都要上交给国家,“收泰半之赋”,导致家无余粮,抗灾能力很弱。要知道,汉朝的文帝、景帝时期是三十税一。明朝永乐帝在位的时期,我国拥有更高产的稻米品种,平均田赋也仅仅是每亩半斗米,当然,江南地区是每亩三斗。
  始皇帝横扫六国之后,各地频发的农民起义,跟秦国的重赋税,超负荷徭役肯定是有关联的。
  秦国百姓已经承担着历代最重的赋税,不能再加税了!赵琨大力发展轻工业就是为了增加国库收益,为减免田赋打基础。他原本抽时间写了《常见的套种与轮作模式》、《有机肥的简易制作》准备找人带给许大这位治粟内史,再为百姓的粮袋子出一份力的。这时却犹豫了,最终,赵琨将两本农业指导书都交给了高渐离。
  高渐离双手接过农书,期待地翻开《常见的套种与轮作模式》——套种可以显著提高田地、阳光、水分的利用率……有趣的驱虫组合,比如番茄与罗勒,秦椒与薄荷、小茴香等香草套种,香草植物的香气可以驱赶多种害虫,根系会释放一些有益物质,促进番茄、辣椒的生长……大葱和豌豆是冤家——葱蒜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物质,抑制豌豆的生长,导致豌豆开花少、结荚少,影响产量。
  “高助教,你那草莓实验田怎么秃了一块?”
  高渐离看得入神,连同僚叫他都没听见。还是荆轲替他回答:“牛羊特别爱吃草莓苗。这不一个没看住,就让农学院畜牧系培育的黑羊啃秃了一小片。别看地上部分直接给吃秃了,草莓根还活着,还能再长出来。可惜农学系有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样品被啃光,闹不好今年又不能毕业。为了报复畜牧系的同学,他们把黑羊炖了,大家一起延毕。”
  众人为农学生默哀三秒。虽然但是,学出来以后当农官还是很香的,朝廷出一份俸禄,镐池君还额外给他们发高温补助、餐补,以及手套、香皂、洗发香膏等劳保用品,还有实验田的收益分红也相当可观。去年竹纸、芦苇纸、玫瑰精油、香料的分红甚至是俸禄的三倍多,所以他们一直是同僚羡慕嫉妒恨的对象,打理实验田的时候都非常卖力。生怕被调到别的部门,失去这些农官特有的福利。
  赵琨笑着拍一拍高渐离,说:“老规矩。”
  高渐离狂点头:“属下晓得。由于各地的气候水土不同,所以新品种由各地的农官先在实验田试种,选出最适合当地的高产、早熟农作物,再向农户推广,最大程度降低种植的风险,提高收益。”
  眼看快到跟王绾约定的交接御史府的公务的时间,赵琨直接纵马入城,谁曾想都赶到了地方,却被门卫给拦在了外边。因为他没换衣裳,门卫瞅见一个穿着一身短打的人骑马而来,还以为谁家的愣头青居然误闯官署,直接拔了刀。赵琨也不生气,将马背上的包袱取下来打开,露出玄色官服的一角,对门卫说:“来不及了,进去再换。”
  门卫不认识赵琨,有些迟疑不定,赶着进官署点卯的侍御史茅焦却是认得他的。
  茅焦站在门前含笑拱手,“恭贺镐池君升迁之喜,祝君大展襟怀,鹏程万里。”
  赵琨脸上不见半点喜色,中规中矩地作揖还礼。他对茅焦的印象十分深刻。话说历朝历代的御史府、御史台,那都是刺头嘴炮集中营。作为御史言官,当面骂皇帝只不过是家常便饭,主打一个直言敢谏、不畏强权、铁面无私、百无禁忌。文死谏,武死战。杀头廷杖都不怕,要流美名在人间。
  相传明朝的万历皇帝在宫中观赏歌舞,可能是娱乐节目的动静有点大,也可能是万历皇帝兴致高昂唱了一嗓子,突然听见巡城御史的呼呵声,吓得万历皇帝一个激灵遣散了舞乐,说:“我畏御史。”
  御史自古就是文官中的战斗机,茅焦更是其中翘楚,以直言不讳闻名天下。
  当初嫪毐叛乱,秦王政车裂嫪毐,扑杀了两个弟弟,将母太后赵姬软禁在雍城的萯阳宫。有二十七个大臣劝谏,希望秦王政与赵姬和解,秦王政把这二十七个大臣都杀了。当时秦王政在雍城,赵琨留守咸阳,等他们再碰面,赵琨意识到大侄子的愤怒、失望、伤心,开口劝的时候已经迟了。茅焦是第二十八个站出来劝谏的人。秦王政派使者问他,“你难道没有看见那些因为这件事被杀掉的人的尸体吗?”
  茅焦一点也不怵,豁出去答道:“看见了,听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如今已经有二十七个,再加上我,刚好凑齐二十八之数。”
  见过不怕死的,但没见过如此嚣张来找死的,秦王政怒火中烧,让人准备一樽大铜鼎,扬言要煮了茅焦。
  第二天茅焦被宣进殿,故意走得非常缓慢。使者催促他走快一点,茅焦说:“我到了地方就要被杀掉,您就不能让我慢点走吗?”就连使者都替他感到悲催。
  秦王政按剑端坐,故作气势汹汹的模样,仿佛就等着大烹活人。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怒气值早已降低到安全线,再加上前一天晚上的庆功宴赵琨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表示完全理解他,也无法原谅太后和嫪毐的行为,并且劝他不要杀劝谏的大臣,影响不好。所以此时此刻,秦王政已经重新恢复理智,佯装生气只不过在等一个台阶。
  茅焦不慌不忙地来到秦王政的面前,不卑不亢地行礼,说:“臣听说,长寿之人不忌讳谈论死亡,君王不忌讳研究国灭山河乱的原因,人不会因为忌讳死亡而长生不死,国家不会因为忌讳亡国而永世长存。忠臣不会一昧地顺从君王的心意说一些阿谀奉承的话。现在,大王做了一件荒唐的事,如果臣不对大王说明白,就是辜负了大王任命的官职。”
  秦王政沉吟了片刻,道:“你想说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茅焦进谏:“秦国正处在以经略天下为大业的关键时期。天下人之所以尊敬大王,也不仅仅是由于秦国的国力强盛,还因为大王是英明的君主,深得人心。现在,大王流放软禁太后,难免会传出不孝的名声,杀害进献忠言的臣子,是夏桀、商纣之流的暴君的作为。如此的品德,如何让天下人信服?天下人听说这件事以后,难免离心离德背叛秦国。臣实在为大王担忧啊!”
  茅焦说完,直接解开衣裳走出大殿,伏在殿下等待被行刑受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