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长安骨(古代架空)——薛直

时间:2025-01-04 08:43:07  作者:薛直
  人总是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说真话的时候反而少之又少。
  好在小皇帝还不是大人,他不明白欺骗的意义,也更有勇气说出实话。
  自他幼时,哪怕是不记事的时候,也对顾寰十分熟悉。这位舅舅从某个角度更像是他的父亲,或者兄长。一点都不陌生,又十分热忱直白。赵霈小时候被他抱着走来走去,从母亲的宫殿到父亲的崇德殿,也因此和齐昭昀早就熟识。
  他并不怕对顾寰没有话讲,只是不知道怎么对舅舅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自他被立为太子那一天起,他余生所有的努力都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做一个皇帝,像他的父皇那样。
  可惜并没有人教过他。
  年幼的小男孩坐在自己的坐席上,叹了一口气,小脸皱起来又舒展:“朕明白了。”
  齐昭昀微微一笑,像一种安抚。
  赵霈看着他,有一瞬间觉得十分好奇。他能够以孩童的心境体会到每个人身上不同的质感和气息。说来虽然玄妙,但其实本质是一种直觉。齐昭昀与其他人不同,他是凉的,像一阵风,但又具有柔软的感触,是湿润柔软的即将落雨的时候才会有的风。
  他从未在父母身上察觉他们之间紧密的联系和不可斩断的眷恋,但却能从齐昭昀提及顾寰的时候,清晰的辨别出那种惆怅和未曾言明的温柔。
  人与人竟然可以如此不同。
  他望着齐昭昀身上的官服——国丧期已经在他登基之前就结束了,齐昭昀的服色是一种沉甸甸的紫色。他是大都督,一向服紫。选用为官服布料的紫色,是一种沉郁,内蕴厚重光华的稀有紫色,宫中这些年总是口口相传,说满朝风姿最适合这身紫衣的人正是齐昭昀。
  其实一般人要到身穿朱紫的时候,年纪已经大了,而齐昭昀也才过而立,这样相比较并不公平。可惜在赵霈的眼里,也看不到什么公平不公平,反正他们说的是对的。
  他上完课之后,都会留齐昭昀一段时间,或者对弈,或者赐膳。皇帝毕竟太小了,他一人住在宫里,总觉得太空旷,又没有人陪伴。虽然也有不少侍奉的宫人,但那都不一样,他想和人说说话。
  皇帝现在不能真正视事,但日子也过得很辛苦。早起到崇德殿应卯,接着是漫长的课业,读书写字学习文章,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候。还有君子六艺之中那些礼乐射御。
  他也曾经见过兄长们骑马射箭的样子,往年春猎的时候他跟随在父亲身边,看过不少英武少年比赛射猎的模样。
  那时候他可一点都不知道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啊。
  于是这一天他也留了齐昭昀,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回廊,上了高阁,这是为了走一段路让小皇帝活动活动,看看风景。
  阁内陈设两张几案,齐昭昀谢恩之后跟着皇帝落座,一起用膳。赵霈要以师徒的身份与他来往,为的就是不多拘束礼节,因此比起一般的君主赐宴,这顿饭吃得更随意自然一些。
  中途小皇帝也会和他说话,但这就不用以奏对的格式来应答,也不用忙着起身俯首。
  小皇帝不可遏止的从几个老师之中显露出自己的偏好也正因如此。他还不是能够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践行慎独原则的年岁,自然而然更喜欢给自己带来更多愉悦的这位老师。
  齐昭昀本性之中有一种傲视王侯的态度,只是平常因为疏远所有人而很难被察觉,但要他对小皇帝逾距关切,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因为顾寰的缘故,齐昭昀也无法把这个曾经趴在自己怀里吐泡泡,饶有兴致观察自己的孩子仅仅看做一个稚嫩易碎的傀儡,一个实际上并无实权,但是被尊为天下共主的皇帝。
  他必须保证这个孩子将来能够健壮成长,变得聪慧勇武,保持睿智英明,一直到无需自己不计一切的保护他。
  那大概还需要很多年,但是他能做到的。师夜光已经表明了与他结盟的意愿,他还有顾寰。
  顾夫人曾经叫这个孩子叫过他一声舅舅,那之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那个女人虽然已经死去,但她的意志会永远留存,齐昭昀会以此来纪念她。
  即使是已经死去的人,也总会在世上留下什么东西,他们的孩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齐昭昀无法阻止顾夫人的死,但总能为她做更多的事。
  他选择去做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无可奈何
  顾寰动身西征之时,赵朔还健在,尚能视事。他走之后宫中忽然生乱,由立太子一事始,然而西征仍然是国家第一件大事,从未有一日松懈。
  再后来赵朔驾崩,新帝继位,朝中忙乱接近三个月,对西征大军的粮草供应难免青黄不接起来。其间顾寰打了几场仗,也都有输有赢,总的来说,除了巫女伤亡过重,基本也算令人满意。
  新帝继位之后,朝中事务逐渐重回正轨,头等大事又从权力的交接变成了西征。
  曹禤如今年纪大了,但并没有老眼昏花,虽然多病,但多年积威还没到消散的时候,就连从道理上足够与他分庭抗礼的惠王也对他一样礼遇有加。军需方面的事情仍然是丞相府主理,唯一的变动是齐昭昀也参与其中。他如今有了帝师的身份,做很多事都方便了,即使新帝登基,地位也没有什么改变。甚至因为小皇帝透露出来的亲近之意而隐隐上升。
  赵渊现今是绝无可能轻易离开京师了。小皇帝不能视事,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学习,每逢朝会例行出场应卯,而实际上的朝政皆由曹禤和赵渊两人把持,剩下的人不过在他们二人中间选边站罢了。谁都知道现在只是小皇帝亲政之前的过渡期,最终只要他能够长成,权力无论如何都会转交给他。
  但这个过渡期才刚开头,朝中势力还不够稳固,所有人最大的希望,是能够足够平静的进入稳定,不要有再多流血,也不要再有什么动荡。
  好在赵渊对曹禤礼遇有加,好在赵渊暂且并没有取而代之的意图,哪怕京中传言其实不少。
  大行皇帝送入陵寝之后,诸位先帝子嗣也在新帝登基之后一一加封,接着就是就藩。在赵渊自己尚且滞留在京,且看得出来并不准备之国的时候,要让先帝所生的诸皇子放弃权柄回到封地,未免太难为人了。除了这几位王孙之外,多得是怨声载道。尤其赵渊甚至带着精兵进入宫城大肆杀戮——这件事也完全不能瞒得住,满城风雨中,不少甚至与此根本没有关系的人也一样臧否赵渊本人,甚至直斥他是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赵渊究竟有没有狼子野心,暂且还看不出来,但是曹禤却选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条路,奏请幼帝同意之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褒奖赵渊,说他是忠肝义胆,是小皇帝最信任的堂兄,是先帝钦定的顾命王公。
  先帝究竟有没有钦定,这件事其实不太好说。因为赵霈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赵渊是在众臣面前歃血起誓辅佐太子的。但是先帝驾崩的时候,赵渊从宫外勤王,拿出的那封圣旨上却没有这个说法。目下自然是所有人都认定了赵渊手中的遗诏是真的,否则的话小皇帝继位就失去了一部分的正当性。那么以这个被普遍认同的遗诏来看,赵渊恐怕还算不上顾命王公。
  但诏书上既然这样说了,赵渊又是真正的赵家人,小皇帝血缘上十分亲近的堂兄,也没人好说什么。
  曹禤此举意图不在支持惠王,更在于消弭流言物议。承认惠王手握大权坐镇京师在礼法上是无可挑剔的,也就免了最后物议沸腾,惠王忍无可忍,最终不得不兵戎相见,再行兵祸。
  他毕竟是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扶持一位年幼但是在礼法上完全合格的太子登位,已经够了,要是再出现最有权势的藩王忍无可忍造反,那他大概就剩下一口气,未必真的能够平定这么大的乱子了。
  何况曹禤甚至权相是什么意思,他这辈子和赵朔是一对开国君相,创造了不世伟业,已经够了。无可匹敌,无往不胜,但毫无停歇的争斗就还是算了。
  师夜光来找他的时候,对他说了一部分真话,或许师夜光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他说赵渊的命数和国家的运数牢牢链接在一起,如果赵渊或者国家之中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那么另一个估计也命不久矣。赵渊本人不知道这一点,但至少在现在看来,赵渊并没有杀了小皇帝自己登基的想法。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还有苍老的母亲,一辈子的铁富贵,怎么也跑不了。
  他想要的权势,大概就都拥有了,唯一不能满足的,也就是情爱。不过这只是微小的遗憾。
  曹禤许久没有在风花雪月上费过心,理解这几句话用了好长一段时间,然后这位向来以脾气暴躁不好招惹著称的老人看着师夜光叹了一口气:“但是你们都还年轻呢,距离到我这个年龄还有几十年,四五十年……那是很久。”
  师夜光也看着他,神情冷淡,一点笑意都没有:“是的。”
  他一向是个阴郁的人,不大容易高兴得起来,但当时那表情显然是有理由的。就师夜光自己的性格而言,他很少顾及别人,所以曹禤猜测,师夜光没说的话里应该有,如果赵渊死了,恐怕师夜光也不能独活。这让他们两人的命运牢牢扣在一起,无法分割。对师夜光这样在世间毫无眷恋的人来说,这件事又残忍又吸引人。
  就像是忍不住靠近火炬一样,师夜光也不能不去靠近赵渊。
  想到这里对曹禤就够了,他并不怀疑师夜光能否控制好自己,能否真的狠下心来,毕竟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们两个人头上。但他心软的那一刹那,更关心的事情就变成了这是多么漫长的痛苦。师夜光是清楚所有事的那个人,赵渊对这些一无所知。
  知道越多的人越煎熬,这个道理不是假的。师夜光这样随心所欲的人做出那样的选择,而他的未来,大概还有几十年都要这样过。他真的能做到吗?
  师夜光很清楚他在想什么,也很清楚他在怀疑什么,于是又说了句话,声音很轻:“顾夫人入宫之后,我也曾有机会见过他。有一件事同样关乎国运,但知道的人太少,她就是其中之一。我曾窥视过……许多人的命运,正如您所知,这其中包括她的儿子的,所以这件事我也知道了。她……她对我也说了一部分的实话。我们其实都没得选。”
  曹禤的胡子突然抖动了一下。
  赵朔也对他说过一部分的话,虽然不够完善,算不上是个解释,但曹禤仍然出于多年来君臣的互相了解,而接纳了这个说法。太子必须成功登位,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
  主少国疑,何况太子身后虽有强有力的舅舅,但在宫中没有人可以保护他。他必须独自一人在宫中长大,所能依赖的长辈不过是为他安排好的老师,和这几个心思各异,但都手掌重权的臣子。他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然后得收回自己的权柄。
  这条路漫长,又充满意外,就算不用多想,曹禤也知道这有多难。但他并不认为赵朔只是出于偏爱就下定决心选择了这个孩子。赵霈固然聪明,自从父母相继死后他也表现得足够坚毅,曹禤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但他毕竟还太小。无论将来要展示出什么样的才能,都不足以早早选定他做未来的皇帝。
  赵朔不仅是为了这个人。
  曹禤自己,其实不是对祭宫,巫女,神神道道那一套趋之若鹜,死心塌地相信的人。但他也早就学会不要忽略该重视的东西。
  所以即使明明还有四位皇子,曹禤仍然坚持站在了太子身后。
  太后那种女人,其实并非仅仅是被逼疯了,她自己本身就有旺盛的权欲。女主临朝的事情从前也不是没有过,但不能是现在,不能是她一定会改换朝廷,一定会大型杀戮的现在。
  从一开始这就是个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巫烛入宫产下一子,顾寰在她背后提供支持,赵朔有意促成皇后权柄旁落,外戚争锋,削弱后族影响,然后立幼子。他要的就是这个局面,就是要提前拔除预留的疮毒,就是要逼得皇后走投无路,但却无人可用,不能真正动摇根基。
  然后除掉这一支力量,局面就平稳了下来。
  赵朔没有算计到的,恐怕是巫烛之死。如果她没有死,那么此时此刻的太后就应该是姓顾了。内有太后,外有顾寰,稳稳当当,不可动摇。曹禤并不对巫烛有过高的评价,但他也知道这不是个普通的女人。她在后宫几乎悄无声息,从未真正以后妃的身份闻名。
  她从前名满天下,她后来一死更加轰动,但曹禤就是有一种感觉,当她做了太后之后,她会拥有更大的名声。可惜,现在不可能证明这一点了。
  即使对曹禤而言,做出支持惠王清洗宫中人众的决定也不容易,但他最终还是这么做了。这条路上其实已经铺满了献血,首先是赵济的,皇后的失败,然后是顾夫人的殒命,接着是两头作战死伤无数。他们为了什么呢?他们为的是这无止境的杀戮终有一日能够停下来。
  现在这就是个机会,也是唯一的一条路。是命运逼着他们走到这一步的。
  新帝登基一个半月之后,京中收到了顾寰求援的表章,言辞迫切且紧急。齐昭昀请求率军驰援,曹禤将这件事放到常朝之后,在崇德殿偏殿与重臣商议。
  然后同意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说剑
  齐昭昀此生,其实从没有料到自己还有踏上故土的机会。但顾寰在信里说的一切,就是他所预料能看到的。
  遍地焦土。
  他请旨驰援,一是因为眼下赵渊显然离不开京城,二是因为他总得回来看看。为了江东的父老也好,为了他自己的前程也好,齐昭昀都待在北方太久了。他偶尔会梦到江东故土,梦到澜江如何流动,梦到他躺在莲塘正中间的小舟上用一大片荷叶盖着脸小憩,一切都和他少年时候最无忧无虑那几年一样。
  但现在江东早就变了。
  这一回齐昭昀来得比上一次护送顾夫人还快,但他的目光掠过水泽与荒野,只能看到漫天血雨,嗅到令人作呕的腥风。
  顾寰在信里说,会极尽所能替他看好江东的。但其实到了这一步,谁来照看都不会更好了。
  齐昭昀能想得到小将军见到自己之后,会露出歉疚的表情,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但其实不像是顾寰把姐姐托付给齐昭昀,齐昭昀从未把江东托付给任何人,他以为自己可以咬牙扛下来,他能照顾好。
  他没有。
  甚至面对满目疮痍,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当年顾寰带着他渡江离开江东的时候,齐昭昀记忆里的江东和眼前差不多,民生凋敝,十室九空。
  这中间谢陵其实把江东经营得很好。齐昭昀虽然不能得见,但他身处崇德殿许多年,很清楚历年收成,税赋收入,人丁增长。谢陵几次回京述职,大概说的是什么齐昭昀也完全清楚。
  可是和巫国之间这一战,还是把多年经营全毁了。齐昭昀甚至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江东陷落,对着赵朔投降的时候,齐昭昀没有恨过战争。在新都辗转反侧,彻夜不眠的时候,齐昭昀没有恨过战争。他在大雪夜里最后一次和刘荣说话,齐昭昀没有恨过战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