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嫁给庄稼汉做夫郎(穿越重生)——花不棱登

时间:2025-01-10 15:35:55  作者:花不棱登
  四只螃蟹都煎好,再用剩下的油煎一些小饼,成型后一起盛出,进入下一步的炒制。
  灶锅烧热,再放油,下入姜片,爆香后把裹了面糊的螃蟹和面饼一起下入锅中翻炒,加酱油与黄酒,再加一碗的红糖水,就可以盖上锅盖焖煮,煮个十来分钟,汁收收,就可以出锅了。
  “来,尝尝。”知道大家肚子饿,第一道菜出来,付东缘就端着盘子四处投喂了,把吸满料汁的面饼送到眠眠口中,送到小楼口中,再送到周劲口中。
  “好吃,阿哥!”先喊出来的是小楼。
  然后是眠眠:“我也觉得好吃!”
  周劲只是冲夫郎点点头。
  他们家大板不懂说话,点头已经是很高的赞誉了。付东缘心满意足地端着盘子回到饭桌上,却把脚边一直仰着头看的乖二狗给忘了。
  付东缘注意到,忙拿起筷子,笑着说:“只顾着我们自己吃,差点将你们忘了。”
  往二狗碗中夹了三块面饼,二狗衔着碗沿,去外头找不知道跑到哪儿去的两个孩子。
  接下来做锅包肉,这道菜付东缘做过,也教眠眠做过,今晚就由眠眠主厨,他在旁边打下手。
  围裙从阿哥身上脱下,换到自己身上,佟眠可紧张了,一直在给阿哥示意,推说不要,怕自己做失败了,浪费肉。
  付东缘宽慰他:“没事,这不是有小楼么,你做什么样他都能兜着,消灭干净,不会浪费的。”
  佟眠小声道:“我怕我做得不好吃……”
  付东缘推他上灶前,说:“我在旁边帮着呢,哪一步出了偏差我会说的,都是做给自家人吃,你还怕啊?想想上回让你大哥主厨,做的那顿鸡肉,那么腥……咱不也没说什么不是?”
  付东缘边说,边向周劲使眼色,叫他也说两句。
  周劲还没开口,小楼就说了,“我煮的蚕豆没熟,还害你们上吐下泻了呢,你们不也没说什么,眠眠,你久大胆地做吧,怎么着都比我和大哥做的好吃,能吃上,已经是我们的福气了。”
  眠眠怕他们等得久了,肚子都饿惨了,不再纠结,上手系好围裙,按照阿哥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来。
  “这做得太好吃啦!阿哥做的好吃,眠眠做的也好吃!”
  累了一天,最幸福的时刻是就将这些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地送到嘴里的时候,小楼吃得停不下来,周劲与付东缘是边吃边夸。眠眠在他们夸赞中,增长了不少的信心。
  今晚的菜都是偏甜口的,干了力气活,嘴里寡淡,就好这口甜的。
  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他们家的几个,口味已经调得非常相近了,相处起来,也越来越有家人的感觉。有苦一起吃,有福一起享,互相照料,互相分担。
  人都说建房那么苦,那么荣耀,那么来之不易,等新房建好的那一刻,心上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永远不会离开这儿的澎湃之感。
  可周劲家的这几个,生出这样的感受时刻要提前一些,是当下。
  他们会生出这样的感受不是因为房子,而是因为人。
  只要这几个人在这,自己就永远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第111章 建房(二)
  建房除了要买木料、背木料,还要去山上挖石头,筑房基。
  这个步骤早早就开始了的。下地干农活时,清后院的茅草时,去山上捡菌子、去竹林里挖竹笋时,看见了土里拌的,土面上置的总会捡回来,丢在院子边角的石料堆上。
  不论大小,石头拌在土里、缠在植物的根上,总会影响植物生长。建房筑石基呢,依傍劳动人民的智慧,小的大的都能用,都是来者不拒的。
  就这么随手攒着,一天丢个两三块、三四块,一年以后,这堆石料也有老屋房子那么大了,给人一种积少成多的成就感,但这还远远不够。
  付东缘与周劲要建一栋有两间正房、两间后房、两间次卧,两个厅堂,一间杂屋,一间灶屋,二楼还要加个储物囤放粮食的空间的房子,面积有老屋七八倍那么大,这些石头只够筑其中两间房的房基,剩下的,还得去山上挖。
  小青石山之所以不适合种植物,是因为山上土层里头石块多,泥土少,植物根部的生长空间受限。
  形容它是寸草不生,没土层植物怎么扎根?可不就是什么都不长么。
  他们将石头挖去,运来肥沃的土壤填上,往后勤施肥,勤耕种,将这里垦育成一片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的山林。有高大的树,有居中的乔木,有低矮的灌木,还有柔嫩的野花和野草,假以时日,会长成一片葱郁茂盛景色优美的小森林的。
  挖石头集中在几个淫雨霏霏的阴雨天来进行,淋过雨的土地松软,好挖,雨势也不大,不至于将地面弄得湿滑泥泞,不便行走。
  周劲家的几个一早就挑着箩筐、镐头、锄头、麻绳这些工具上山了。
  箩筐放着水和填肚子用的炸馒头片,馒头片是用今年刚磨的麦粉做的,可香,裹着蛋液炸过以后,金黄酥脆,咬上一口,蛋香与麦香混合,口齿鼻都得到了满足,一片吃下去,就不惦记其他的食物了。
  很适合挖石头挖累的时候来两片,体力瞬间就能被充上劲儿。
  挖石头先从小青石山的顶部进行,大的岩石不动,挖的是那些小的,可撬动的。
  一块大半截都埋在土里的石头,要用镐头先把它的边界确定出来,把边界的土挖松,才能撬或是抬。
  为了不让镐头打架,多数是各挖各的,除非是有特别难挖,需要呼叫支援的,才会叫人来帮忙。
  付东缘总叫周劲,因为他运气好,选中的不是深藏不露,就是造型奇特的,他一个人挖要挖到晚上了。
  挖出石头留下的槽,也不是放在那就不管了,得用带上来的锄头把那块地锄平,高度不够的,得去山下运土,填上他们拌好的有青肥和鸡粪的土壤。
  一家四口的安排通常是早上挖一上午的石头,中午填一中午的土,再用一下午把挖好的石头运下山。
  小的石头,用箩筐或竹筛就能挑,大的得绑上粗麻绳,固定好,将绳子的另外一端绑在扁担上,再由两个人一左一右地担着它下山。
  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既要小心路,也要小心石头,免得它晃悠,撞到腿上。
  石头断断续续地挖了几天,差不离了。山上该填的坑都已填好,该种的树呢,这阵子天气太热,植物移栽不易活,得等气温降下去的时候再来搞它,先放着。
  挖完了石头,又得开始准备砖瓦,马不停蹄。
  建房是将所有的材料准备齐全后,请各类工匠及搭把手的人来,一齐干个三五天,一次性弄好,而不是集一部分,弄一部分。
  烧砖瓦费的时间比较长,又得选在晴好温度不低的日子进行,所以晚稻插下后,地里的活不是那么忙了,就开始了。
  做砖,要先打土坯子。就是找一处空地,把准备好用来打砖的泥加水弄湿,用牛力或人力来踩,一遍遍地,将泥踩得劲道而均匀,烧出来的砖才结实。
  田里休息,也没人要进城,用不上牛了,大牛和金贵把自家的牛借给他们。牛力大,踩得快,用人力踩,那土又黏又重,踩上几脚就气喘吁吁了,很费体力。
  一处砖泥踩好了,小楼与周劲赶紧让牛歇一阵儿,喝喝水,喂把草,再带着它们去下一处。
  付东缘和眠眠呢,就负责用这些踩好的泥来打砖。
  他们用的砖架木板做的,一次可以做两块。做的时候把砖架放在地上,通常是砖泥的旁边,方便铲泥,铲的时候借助手,铲起一抱的黄泥,用力地摔在砖架上。
  这个活很适合小孩干,因为有趣又可以玩泥巴,但抱泥摔泥要力气,蹲下站起又费腰,是个苦差事,真叫小孩来了,不一定能干得好。
  把泥摔进砖架之后再蹲下,用手把不平整不紧实的地方压一压,然后用线弓把泥砖的表面割平。
  提起砖架,倒扣在晒砖的地方,把砖架提起,两块方方正正的砖就做好了。
  倒完一次砖,还要用水把砖架内部冲一冲,洗干净,免得下次倒砖的时候粘黏。
  这只是前期制砖的工作,进窑烧制以前需要重复以上的动作,直至两万五千块砖全部打完。
  这个工作量让周劲家的四个来做,怕是要不眠不休地干一个月。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所以他们请了村中的青壮来帮忙,按日付工钱,三餐的伙食还有早上、下午的茶水与点心,都由他们来提供。
  工钱倒是其次,多少人是奔着缘哥儿的手艺来的,都想吃那一口吃了就念念不忘的豆沙包,还有做的青豆山药糕、香菇包、炸馒头、煎饺……哪一种是吃过能忘的?
  茶点就这般引人垂涎,别说早中午三餐正餐了。
  就算是大杂烩一锅焖,也能吃得连汤脚都不* 剩。
  因为不想收工钱而没被选上的“打砖人”大牛那叫一个气啊,听说有这么多好吃的,后面说什么都要来,他就不信自己干了活,出了力,周劲与缘哥儿这两个人好心善的夫夫会不给他这一口吃的!
  砖弄完,晒上几日,变坚固了,就可以用瓦刀把不平整的边缘削去,成为一块真正意义上方方正正的砖。
  这个活就适合小孩和妇人来,不需要那么大的力气,要的是能沉下心,细致。
  付东缘叫了几个半大少年和一直想找活干的婶子来干这个事儿,给工钱也给吃喝。
  村里的学堂倒塌以后,这些孩子没处上学,又想给家里帮些忙,解决生计的问题,整日在峭壁上、山涧里寻奇特的草药卖,那很危险,不如在这踏踏实实地干着,他给工钱。
  那些婶子也是,去其他村找活计又远又不方便,不如就近干来的好。
  砖弄完,还得弄瓦。做瓦更复杂一些,对手艺的要求也更高,得请专业的瓦匠来。
  周劲与付东缘请了村里的一个老瓦匠,还从外村找了两个学过怎么制瓦的小工,听从老瓦匠的差遣,一起来弄。
  砖与瓦是同步进行的,都弄好之后,再建窑开始烧制。
  烧窑要准备的柴火,付东缘家也早早就开始囤积了。
  他们要烧青砖,烧青砖的难度要比烧红砖大。自然,烧出来的砖头,青砖的强度要比红砖大,而且耐磨,耐搬运,不易破碎。
  河源村懂得烧青砖掌窑的师傅有一个,那就是文柏的父亲,别人都叫他“火砖”,村里建的这些瓦房,用的砖头,几乎都出自他之手。
  周劲将他请来,将指挥的活交于他。
  掌窑的师傅不仅要懂得烧砖,还要懂得掌控全场。
  打砖和做瓦的活计结束以后,这些人就自动转化为小工了,挑柴的、劈柴的、添柴的、挑砖的、装砖的、挑瓦的……
  所有人都听文柏父亲指挥。
  必须上下一心,井然有序,这砖才能烧得快,烧得好。
  烧窑亦是从早辛苦到晚,没有一刻是可以休息的。中午在砖窑边上简单吃一吃,付东缘、佟眠与张玉凤几个会将吃的端来,一碗一碗地盛给他们,多数是面条,简单,量大,有汤水,能填饱肚子。
  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劳累,把各种用具和砖窑都安置好了,付东缘与周劲就得叫这些人去家中吃顿好的。
  垫肚子的饭、几坛酒、几道下酒菜,一群人吃喝笑闹,没有比这更放松的了。
  “老兄,你喝你喝,听说你酒量好,喝两口不碍事的。”劝酒之事,没有比老低头更适合的了。周劲将他请来活跃气氛,真是将他安插到正确的位置上了,因为交情都在酒里的事儿,周劲做不熟练。
  火砖不敢多喝,喝两杯就把酒杯放下,说明天还要干事呢,喝了酒脑袋就不清楚了,还是等砖都烧完了,周劲家这房子也建起来了再喝。
  那时候他们再不醉不归。
  老低头一口应下。
  每天砖场上那么多人,来来去去的,有的要工钱,有的不要,同样在砖场上忙碌的周劲与小楼可无暇关顾,每天要操心这么多人吃喝的付东缘与眠眠,也算不过来。他们就将得益叔请来了,把钱袋子交给他,让他来做账付工钱。
  刘得益从前是付家酒楼的账房先生,做账算账都是好手。而且付东缘几个早就在密谋,要把得益叔从城中接到村子里来住了。
  城里就他一个人,他腿脚不好,又不爱出去串门,多无聊。
  住到村里,每天早上起来都能听到一窝子的鸡鸭鹅在打闹,也能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还有这么多人陪他说话解闷呢。
  他们说定了,这回得益叔来了,就不让他走了,新房建好,同他们一起搬到新房里去,以后就与他们生活在一处。
 
 
第112章 建房(三)
  建房要用的木料、石料、砖瓦、石灰土等材料都准备好之后,还有一件要紧事儿要干,那就是把老屋拆了。
  从初来时的不适应到现在闭着眼睛倒着身子都能走,老屋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对付东缘来说是这样,对自小就与它产生交集的周劲来说更是这样。
  这是周劲打心眼里觉得是家的地方,小时候有他阿爹、哥哥,成亲后有他夫郎,还有两个弟弟。
  小楼与眠眠不住在老屋里,但他们天天往老屋里跑,要在灶屋里洗菜、做菜、烧火、吃饭,要去横屋里拿东西、洗澡,这个地方对他们来说亦是非常有感情的。
  要拆了,总会带着一些不舍。
  他们做的最庄重的告别就是好好收拾老屋里的东西,让它们物尽其用。
  “哥,这个碗槽还能用吧?”
  “能用,先收着,等新房建起来了搬到新房子里面去。”
  “那这块垫在案板底下的板子呢?”有时菜切得多,案板不够放,周劲怕洗干净的菜落到土台面上去,弄脏了,就寻了一块大板子,垫在台子上用。久了,这块板子也和土台面融为一体了。
  周劲想了想,有纠结了一番才说:“留着吧,兴许还有用处。”
  小楼把板子收好,高兴地说:“好!”他也不想丢。
  收到最后,除了腐坏得严重的板材,被折断当了柴火,其他的,诸如外表已经烧得焦黑的瓦罐,缺了口子的瓷碗,掉了漆的板凳、八仙桌及瘸了一只垫着木块的烛台这些,他们每一样丢弃的。
  总觉得它们在新家会找到适合它们的用处,所以都留着。
  墙上付东缘画的那副画周劲动了铲子,连带着背后的木墙皮一起铲下来,他不敢用手撕,怕撕毁了。
  画弄下来后,他小心的收着,弄到竹屋里去,再来回来拆房顶,拆他和哥儿量过身高的那根吊檐柱。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