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历史同人)——向晚鲤鱼疯

时间:2025-01-18 11:17:12  作者:向晚鲤鱼疯
  “你就在这儿等会。”进了军营,郭旰便把李明夷交给了营中士兵,说话间把马鞭折了几折,一边舒缓酸痛地拍着后背,一边打着呵欠走远了。
  看来对接他来这个活儿,小郭郎干得不甚痛快。
  又等了几刻,才有小兵引李明夷去见郭子仪。
  在进帐门之前,或说从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一天起,李明夷曾不止一次地想象过这位力挽狂澜、扶危持颠的名将究竟是何模样。可真正见到其本人,却不由有些诧异。
  倒不是他相貌有多惊人。
  正相反,这位鼎鼎有名的战神给人的第一印象实在太普通了。
  既无仆固怀恩那样逼人的煞气,也不像王焘般笃定泰山,已经年近六十的郭子仪头发半白、面容清癯,即便鹤氅加身,也没有电视剧中那些智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霸气,倒像是个随时准备出发的钓鱼佬。
  可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老者,不仅能在苦寒的大西北统领一方,还指挥着这支强悍的兵马四处救火,所到之处无不披靡。
  在那双瘦削的肩膀上,收敛着一种更加坚定、也更深沉的光辉。
  而在他身边还站着一位中年将领,正默不作声地为其掌灯。
  “你就是陈留名医李明夷吧。”
  一见面,在灯下阅览的郭子仪便放下手中书籍,抬眸看向眼前的年轻人。
  李明夷点点头,一时不知该不该问那句为什么。
  倒是郭子仪松了松鹤氅,微微而笑:“老夫近来身子乏累,想是年老积病,听闻先生也在九门,所以令犬子登门拜访,看看先生能否有解。若有冒犯之处,还望先生海涵。”
  这话算是给足了面子。
  如果只是求医,李明夷倒不介意对方是什么身份,说了句冒犯,便上前替他检查身体。
  “您忍一忍。”李明夷翻开他的眼睑。
  “你干……”一旁的将领刚要出声,便被郭子仪挥手阻止。
  “既要求医,便不可忌讳。诸明,莫要急切。”
  “是。”那人受教地退下。
  驰骋沙场数年的老将,在李明夷手下配合地动作。
  血色素正常,不像有失血的外伤。
  确定没有最严重的急性问题,李明夷开始逐个检查他每个器官。
  郭子仪颇亲切地打量着面前凑得极近的这张脸,不经意般聊起:“听说你曾行植皮之术,又能接续骨骼,不知是世人误传,还是确有其事?”
  李明夷一边低头继续查体,一边回答:“这些是我做过的手术。”
  “世上竟真有此神奇之术。”话虽这么说,郭子仪的语气中却并无惊讶之意。
  反而是李明夷的眼神逐渐疑惑。
  这具戎马半生的身躯,除了年老带来的不可逆改变,就是沙场磨砺出的老毛病,但对于眼前的老者而言,至少都有一二十年的病程,看上去也并未给他带来急性的疼痛。
  又为何偏在眼下,在和史思明决战的节骨眼上求医?
  郭子仪却抬眸看他:“那依先生看,老夫得的是什么病?”
  李明夷对视着那双老道的眼眸,坦诚相告:“将军肘上有压痛,平时抓举或提物的时候应该会感到疼痛;还有您双膝关节有些退变,走路时恐怕不太轻松。”
  网球肘,膝关节炎,这些慢性疾病对于对方这个年龄实在太正常了。
  值得郭旰“贻误军机”的评价吗?
  听到他的回答,郭子仪面露欣赏之色:“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只是老夫还有个问题想要请教。”
  他徐徐起身,负手而立,含笑问道:“既然手与足都有疾病,那么先生会如何应对?”
  李明夷的目光随之上抬,落在那张随和从容的脸上:“这两种疾病都没有生命危险,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治疗。”
  “那若是一处突然急变呢?”
  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有些莫名其妙。李明夷不知道这位中唐大佬到底揣着什么心思,只照实以答:“根据急变的情况,优先处理有危险的那边。”
  郭子仪似乎很满意这个回答。
  他倾身相对,笑容和煦:“老夫也是这么想的。”
  说罢,他朝身边的将领侧首道:“诸明,把召令给他吧。”
  李明夷正还一头雾水,那人得令,向他递出一封书信。
  直到这时,对方才亮明真正的意图:“这封信本该直接交给先生,不过难得能遇,所以郭公想亲自和你谈谈。”
  正看着信的李明夷却倏然抬眸。
  信上的文字不多,言简意赅——
  而今守卫潼关的大将哥舒翰病重,宰相杨国忠以军令召集全国名医赶往救治,此前因植皮术传出名声的李明夷也在名单之列。
  郭子仪今天特意见他,绝不只是为了传达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军令。
  尤其,发令之人是杨国忠。
  他深深注视着眼前镇守河北、功炳史册的大将军,试图在他和蔼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而对方却回之以一道深长的目光,反问:“先生有把握治好他的病吗?”
  李明夷刚想回答。
  一道乍然闪现的灵光忽然让他声音停顿。
  这个“他”,到底是指病重缠身的哥舒翰。
  还是貌似好意的杨国忠?
  见他似乎意识到什么,郭子仪身侧的中年将领又轻轻补了一句:“哥舒将军若病不能愈,便不能出兵抗燕。于先生而言,治病可能是私事,可于将军而言,便是国事。”
  对方提点到这个份上,只需稍加思考,就能明白其话外之意。
  哥舒翰病重,便不能出兵。
  杨国忠急切为其寻医,显然是想逼他出兵。
  在疾病表象之下的真正矛盾,其实是帝都选择是否要东出潼关、直接抗燕。
  ——尽管河北战场正打得如火如荼,安禄山定都的洛阳,才是燕帝国目前的核心所在。
  也是唐军面临的第一战场。
  潼关地势险峻,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关的称号,具备易守难攻的优势。从正月到现在,一路南下如履平地的安禄山被卡在潼关前足足四个来月,再也没有往前推进一厘。
  而现在,河北的情势也在逆转。
  两头着火,就像手足两处疾病,安禄山此刻一定在愁如何应对。
  但若是哥舒翰此时出兵,战局急变,这个抉择就不需要纠结了。
  兵败,安禄山只能选择直接北撤,以全力会师河北的史思明部,保住一半江山。
  兵胜,那就更简单了,一举拿下西都长安,彻底改朝换代。
  现在的他没有以全力支持岌岌可危的史思明部,显然还放不下兵胜这个令人垂涎的可能性。
  而对于关内的唐军而言,只要据守不出,就能够牵住这头胃口不小的饿狼,间接地减轻朔方军的压力。
  相反,一旦出兵,直面一路赢来、残忍凶悍的安禄山大军,那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
  哥舒翰征战沙场数十载,李明夷这个外行都能想通的道理,他绝不可能不清楚。
  至于杨国忠。
  他是安禄山举旗起兵的直接理由,这场战争的矛头所在,若不拿出点战绩和作为,实在难平民怨。更不用说这几个月来郭子仪屡建奇功,把他这个朝廷股肱衬托得如废物一般。
  所以,宁可赌上半壁江山,也要保住宰相之位。
  眼下的局势,对于局外人、后世者的李明夷而言并不难理解,但战火下的大部分普通人却只能窥见眼前的一角,很容易被杨国忠的表现迷惑。哥舒翰索性直接托病,就成了最不出错的拒战理由。
  而对正准备与史思明决战河北的郭子仪来说,不管是为了帝国的大局,还是眼前这场胜负,都不可能支持哥舒翰出兵。
  所以郭旰说这是军机。
  见这位年轻的名医眼神逐渐通透,郭子仪终于收敛笑容,目光深沉落在他沉静的面孔上。
  “既然杨相是一腔好意,老夫也不得不转达给先生。治军在将,而治病,就在先生手里了。”
  李明夷抬眸与之对视,在那双清寒洞彻的眼中看到更加深切的托付。
  他点点头。
  “我明白了。”
  次日,在郭子仪的安排上,几名士兵便护送李明夷南下潼关。
  临走的时候,郭子仪还把他的器械包也一并送还给他。
  之前蔡希德匆匆南下邯郸,行军中根本不允许他带那么重的包袱,李明夷险些以为自己再也不能做手术了。却没想到兜兜转转,这些老朋友又回到了他的手里。
  不过这一次,它们未必还能派上用场。
  带着郭子仪的嘱托一路南下,渡过黄河后就是燕军的大营,他们只能抄山路绕道而行。
  陈留就在眼前,一掠而过,不容停留。
  前行的路上,河北的捷报也不断传来,就在他们走后不久,郭子仪又陆续在几场接触战中大获全胜,逼得刚刚会师援兵的史思明不断北撤,一路退到博陵地带。
  和逐渐浮现曙光的河北不同,黄河以南仍在燕军的把持中。一路所见,伏尸千里、流血漂橹。
  战争残酷的一面,踩在脚下的每一步里,刻骨铭心。
  停下休息的夜里,那张久违了的烧伤面孔,再次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李明夷的梦境中。
  仍是那一幕。
  窗台前那双通红的眼死死注视着正在坠落的他。
  只是这一次,已经历经战场的李明夷不再像之前那么恐惧。
  他平静地与之对视,莫名在其中看到一种被他忽略的、本不该存在的情绪——
  像是不舍。
  “李先生,醒醒,醒醒。”
  绵长的梦境中,护送的士兵将他推醒。
  跋涉了千里地,他们已经到了潼关脚下,趁着天色未明,得赶紧带着杨国忠的密函进关。
  李明夷擦掉额上的冷汗,暂时忘记那个重复的梦境。
  眼前,山峦险峻、河流曲折,与河北平原又是不同光景。
  而天下第一的潼关森然伫立,如一道铜墙铁壁,拒敌千里。
  他和士兵们悄悄动身,很快凭函进关。
  不过接见他们的并不是卧病在床的哥舒翰,而是其副手田良丘。
  “先生长途跋涉,想必疲累,不如先歇息一两日,再谋后事。”
  对方三言两语就把他们打发去了驿站。
  总归哥舒翰也未必真的病重,李明夷也没什么可急的,索性安心住下,当真打算修养身心。
  刚跨进驿站的大门,便见到十数老少面孔,或戴官医幞头,或持郎中幌子,显而易见都是杨国忠“请”来的各地名医。
  李明夷略过众人,刚打算进房间躺下,肩上忽然被人一拍。
  一道惊喜的声音在耳后传来。
  “好久不见啊,李兄!”
 
 
第58章 偏身瘫痪、肌肉痉挛
  听到熟悉的声音,李明夷当即回头。
  身后的青年眉目疏朗,唇角含笑,双颊稍稍瘦了些。不过几月未见,整个人看着精干不少。
  在他身边笔直站着的素衣医官,同样向前投来淡淡目光,黑眸沈澹。
  李明夷表情怔了怔。
  他有想过可能会在这里遇到陈留官医署的人,却没猜到来的是林慎与谢望。
  林慎收回了手抱在胸前,昂了昂下巴:“你那什么眼神啊,怎么,很惊讶?”
  看他还是老样子,李明夷就放心了:“裴博士没来?”
  这话分明还是在看轻他们嘛。
  林慎啧了一声,拧眉道:“博士告了病重,差我们二人代为前来。”
  李明夷了然。
  裴之远是聪明人,郭太守也不傻。
  陈留等地仍在燕伪政权统治下,此时对于杨国忠的召令表现得太积极或抵抗,都有可能被某一方拿来树靶子。这个折中之法,既不算太显眼地违背朝廷,也没有超过燕军容忍的底线,姑且算蒙混过关。
  他刚好正想问问:“你们已经见过哥舒将军了吗?”
  谢望颔首:“将军偏枯已久,半身麻痹,我与林慎施过金针,但效果乏乏。”
  所谓偏枯,指的是半身不遂,一般由中风引起。如果病因是颅脑疾病,那这些保守治疗的确不能很快地改善症状。
  林慎也跟着叹了一声:“这样下去,只怕将军病不能愈,也不能领兵了。”
  毕竟,一个躺在床上的将军,不能亲临战场,又如何可以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那只举不起来的手,又怎么能委任军令,鼓舞三军?
  他抬眸看向身前神情平静的李明夷,直觉地将希望押在他身上:“李兄,偏枯之症,能否以手术治疗?”
  林慎提出这个问题,纯粹是从医者的角度考虑病情,并没有想得太深,恐怕在站的大部分其他医生也同样。
  李明夷垂眸思索,不经意地回避开他的视线。
  “我需要先看看病人再说。”
  话虽这么说,见哥舒翰一面可不容易。打从李明夷来的那一日起,露面的就只有其副手田良丘,不是推说军务繁忙,就是称将军要接见令使,总之没他们这些医生的事。
  李明夷也早猜到会这样,索性就安心呆在驿站里整理器械。还好朔方军没有简单粗暴地把九门燕营掘了,他现在虽然一文不名,但至少还拥有这些属于外科医生、不可复制的武器。
  乐观一点来看,甚至还能蹭几天军饷。
  倒是林慎愁得头秃,和他坐在同一个房间里,把带来的几本医术翻得哗哗作响,最后烦躁地一合——
  “李兄,你……”
  就不急吗?
  ……不像这人一贯的作风啊。
  林慎托着下颌,眼眸转动,左右打量着正慢条斯理擦拭器械的李明夷,似乎观察出了什么结论:“我就知道。”
  每次他这幅气定神闲的样子,就表示已经胸有成竹了。
  林慎拿胳膊搡搡对方的肩膀,一本正经叮嘱:“你要做手术的话,可一定要让我帮忙,哪怕做不成功被罚被杀,我林慎也绝无怨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