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历史同人)——向晚鲤鱼疯

时间:2025-01-18 11:17:12  作者:向晚鲤鱼疯
  李明夷手中动作一顿。
  现在倒换了林慎催他做手术。
  正当打算回答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便有人大声喊着他们的名字。
  李明夷与林慎对视一眼,快速拉上器械包的链条,随着其他也正不解的医生们走出去。
  门口停着几匹大马,田良丘与另外一位没见过的将领分别骑了一马,居高临下打量着这些全国各地请来的名医。
  李明夷注意到,那陌生人背后的一列士兵,马背上的军旗和潼关守军不同,显然和哥舒翰不是一路人马。
  马上那人环顾一周,肃穆开口:“诸位皆是国中圣手,此番千里跋涉应召而来,本将先代杨相谢过。”
  他顿了一顿,长叹道:“想来各位也知晓眼下的局势。燕贼已经强占东都,践踏国土、蹂躏百姓,实在可恶可恨!我潼关十万军士皆热血男儿,恨不能立时出兵东伐,可惜哥舒将军……”
  说到此处,他一跃从马上下来,拔下腰刀,向前深深一俯首。
  “而今安禄山又派兵南下,意图夺我南阳,断我汉江,劫走江南的粮运,我们实在不能坐以待毙。杜某受杨相之托,向各位陈情利害,还望诸位尽力相助。举国宿命,就在你们手中了。”
  此话说得郑重无比,也很富有煽动力。
  刚刚被喊出来的医生们,积累了几天的焦躁情绪,忽然被委以重任,不由为之振奋。
  立时有人出声:“将军放心,我等必以毕生才学,一定治好哥舒公之疾。”
  接着便是一阵附和。
  “不治好将军此病,老夫便不再为医。”
  “我也一样!”
  “还有我。”
  群情激奋之中,一旁的田良丘也翻身下马,目光在少部分伫立不语的几人脸上掠过,最后看向身侧之人。
  “杜将军忧患之心,在下一定转达给哥舒公。”他抬手客气地请了请,“既然事态非常,还请将军速回灞上。哥舒公一旦转愈,在下必亲自飞马相告。”
  对方倒也没有多留的意思,起身间瞟他一眼:“也望阁下以大局为重,好好劝说将军,勿要忌医讳疾。否则耽误军情,可非你我二人可以承担。”
  说罢,他抬手作拱,领着身后队伍挥鞭纵马而去。
  田良丘站在原地目送片刻,脸上的表情逐渐淡去。
  “田将军。”方才发声的官医见机道,“所谓对症下药,我们已经数日不见哥舒将军,实在不知他眼下情形。不知究竟何时……”
  田良丘回转视线,不着声色地扫视一圈,只是笑道:“等本将回禀将军,会尽快安排。”
  尽快,这个说辞已经敷衍了无数次,众人虽不敢对这位一将之下的军官动怒,眼色却多少有些异样——
  毕竟,潼关军中,哥舒翰为正,田良丘为副。
  若说将军一直病下去,获益最大之人是谁不言而喻。
  虽暂且无人表露,但这种猜测还是在交错的目光中无声地蔓延开。一回到房间,林慎便忍不住开口:“你们不觉得此事蹊跷吗?”
  谢望淡淡道:“什么蹊跷?”
  “田将军一直拦住不让我们见将军。”林慎若有所思,“莫非……”
  “不会。”
  谢望直截了当打断他的胡思乱想。
  眼下关内朝廷、关外燕军,举国上下每双眼睛都死死盯着潼关,哥舒翰若是被田良丘把持,那这天早就闹翻了。
  那位杜将军的话说得很是动听。
  可仔细一想,全是漏洞。
  若真是到了攸关大局的时候,别说哥舒翰只是瘫了,就是死了也能抬上战场吓唬吓唬敌人,绝无可能一直等他病愈。
  杜将军此行与其说是来劝说他们这些医者,倒不如说在刻意散播一种暗示,将最终的胜负全然归结于哥舒翰出兵与否。
  田良丘再软抵抗下去,只怕接下来就要被扣上个心怀鬼胎、畏敌不战的罪名。
  杀人诛心这是。
  上阵杀敌,这位杨相不行,但谋划人心,他可是行家。
  谢望看向一旁不语的李明夷,示意他也说点什么。
  “我在想。”直到这时,李明夷才从沉思中抬眸,“脑卒中引起的偏瘫,能有什么治疗方法。”
  林慎瞪大双眼,重重啊了一声:“原来你之前真的没想到啊?”
  听他说到治疗,谢望唇角一动,刚想说出方才心中的考量,便在对方的表情中明白过来——
  杨国忠施压之下,田良丘只能松口。而下一个要给出交代的,就是他们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医者了。
  次日,驿站中的众人便被安排为哥舒翰诊病。
  两个亲卫守在床前,哥舒翰侧身躺在床上,正闭目小憩。
  重重的被褥盖住他瘫痪的下半身,搭在上面的右臂正以一种不太自然的姿势弯曲手肘,五指紧握。
  几位资历颇长的医者彼此对视一眼。
  “陈公擅长治疗偏枯,还请您老先断脉。”
  “我在徐公面前不过学生,还是等等吧。”
  “还得是赵公……”
  几人正互相谦让,目光忽然顿住。
  只见刚刚和他们一同进来的那个年轻郎中已经不客气地走上前去,说了句冒犯,便抬着哥舒翰的胳膊慢慢展开。
  “小子,你是……”
  林慎、谢望随之跟上。
  “我们是陈留官医。”林慎回头打量一眼,补了一句,“这两位兄长都是王焘公的弟子。”
  把王公都搬出来了,其余之人哪还敢有异议。
  谢望的视线则落在李明夷骨节分明、缓缓施力的手上。他的双手正握着哥舒翰的右手臂两端,试图用外力将其拉直。
  只用肉眼,就能看出病人肌肉紧绷至极,肘部硬得像一块石头,半天也只拉开一半弧度。
  李明夷又尝试掰了掰他的手指,倒是可以打开,只是一旦撒手,五根手指便马上不由自主般抓握回去。
  李明夷瞥向两个亲卫:“将军之前也是这样,臂不能展、手不能张吗?”
  两人彼此对视一眼,沉默地点点头。
  “上回我们查看也是这样。”林慎小声补充道,“将军右臂筋痹已久。”
  所谓筋痹,也就是肌肉痉挛,同样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病人的肢体运动。
  李明夷小心打开被褥,用手仔细检查过病人的下肢,可以肯定谢望与林慎的判断没有错。
  这是脑血管事件导致的偏身瘫痪、肌肉痉挛。
  整个过程中,阖目的哥舒翰都没有回应他的动作。
  李明夷不由看向床头。
  这位战绩不逊于任何名将的少数民族将军,也和郭子仪一样不再年轻。
  但与大器晚成的郭子仪不同,侠行半生、中年成名的哥舒翰似乎已经过早透支了光辉与运气,伴随这一生的声誉,只剩下一具疾病累累的身躯,一张沧桑老迈的病容。
  他不是装病,正相反,他连最基本的手功能都失去了大半,下肢也已经瘫痪。
  对医生的消极态度,一方面是为了拖延杨国忠的逼迫,另一方面,或许也隐隐透露出其本人内心深处的无奈。
  ——举国上下的期望,放在这样一位迟暮之年、无能为力的老将身上,未尝不是一种残忍。
  可安禄山的强势来袭、前线接连的溃败,逼得他不得不以中流砥柱之姿,维持着已经岌岌可危的中部战场,让所有人相信。
  相信唐军中仍有哥舒翰这样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摧的战神,相信这场战争的结局也会像以往的每一次般迎来胜利。
  尽管他自己已经再也不能站立,不能捧起一碗酒。
  李明夷慢慢起身,往后退了几步。
  林慎的目光追着他的步伐,眼神疑惑——
  要是换了以前,这人可不会顾及病人是什么身份地位、愿不愿开口交谈,无论如何都会问个清楚,再不厌其烦地说服病人去治疗。
  是他撞鬼了,还是自己见鬼了?
  谢望也没有发言,跟着起身。
  等到其余的医者都轮流诊过脉象,所有医者才齐齐聚拢在另一个房间,商量对策。
  “以老夫所见,将军中风已久,以致右身偏枯、右手筋痹,这根本不是数日内可解的啊。”
  “是啊。”亦有人叹气,“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施以金针,再用汤药,只是之前已用了足足两个月,并不见有何成效。”
  众人皆露出一筹莫展的表情。
  “小子,你怎么不说话?”
  提问之人显然还没忘记李明夷刚刚的僭越之举,目光落在那张游离在外的面孔上,偏要听听他究竟有何高见。
  “痉挛,也就是你们所谓的筋痹,实际上是因为脑部的损伤,导致肌肉的收缩失去控制。病因在颅内,所以不管是药物还是针灸,效果都不会太理想。”
  在对方有些意外与愕然的眼神中,李明夷从思考中回神,抬起下颌回望众人。
  “也可以理解为——就如将军生病,错发军令,下面的小兵当然会紧张、错乱。只对小兵安抚,改变不了长久的问题。”
  “那,那你有什么办法?”
  李明夷也正考虑这个问题。
  后遗症期的偏瘫很难逆转,而痉挛的最优解则是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其强悍的药理作用足够松解肌肉。可惜,想要在唐朝研发这种药剂基本等于白日做梦。
  除此之外,任何保守治疗的效果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所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手术。
  切断部分外周神经,直接斩断失控脑域对肢体的指挥通道。
  然而这种全靠经验完成的术式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虽然短期内效果惊人,可一段时间过后,各种副作用会给病人带来更加惨痛的后果。
  这也是其在二十世纪一经问世,就立刻被医学界废止的原因。
  直到显微镜仪器、神经电技术在后世高度发展,神经手术的精细化程度得到质的飞跃,这种被禁止的术式才再次回到人类手术室的舞台。
  而现在,李明夷所拥有的只有一包基础的教学用器械、一双凡人的眼睛。
  而哥舒翰本人也未必愿意接受治疗。
  他沉顿片刻,把本来想说的话咽下去,回答道——
  “暂时没有。”
 
 
第59章 将军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这个坦然的回答倒是令对方准备好辩驳的架势空了一下,有些意料之外。
  ——还以为这小子口出狂言,能有多大本事,结果到头来还是和他们一样束手无策。
  可笑。
  “看来王公也是后继无人了!”
  那人冷嘲一句,拂袖而去。
  其余众人一时也讨论不出个结果,只能和田良丘告了无能,继续回去苦研医书。
  走在最后的谢望脚步忽然顿住,却像联想到什么一般:“你方才说偏枯之症病在脑府。”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张敛陷入杀父疑案,就是李明夷亲手解剖了其父的尸首,用那些神奇的器械打开颅骨,寻找病灶。
  林慎也马上记起那些背过的器械,灵光从眼中闪过。
  “对啊,既然知道病灶,能否手术治疗呢?”
  他越想越觉可行:“民间传闻东汉曹孟德有头疾,华佗曾想开颅以除病灶,只可惜曹公不肯冒险为之。”
  若是他们能成此壮举,那整个医学的历史都会开启新的篇章。
  只要想想,便令人心潮澎湃。
  可惜他还没把豪言壮语放出来,就被对方果断地泼了一盆冷水。
  “开颅手术的风险太高了,现在病人的病程已经数年,再勉强手术也没有意义。”
  别说曹操不敢,就是李明夷本人也绝不赞同在现有的手术环境下做开颅手术。
  且不说感染和死亡的风险,眼下就连最基本的病灶定位技术都没有。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现代医学对其的了解程度都还远远只是沧海一粟,何况如今。
  活人毕竟不是尸体,脑叶经不起折腾,在病人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绝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被他这么一说,谢望也立刻明白其利弊。
  林慎不觉驻足,想到那位缠绵病榻的将军,实在不甘心就这么放弃:“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李明夷在前的脚步亦顿了顿。
  “没有。”
  林慎歪着脑袋瞅着他的背影,憋了半晌,终于忍不住道:“李兄,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你特别不会撒谎啊?”
  李明夷回头瞥他一眼:“我没有撒谎,现在做开颅手术就是让病人送死。”
  “不是说这个。”林慎小跑两步,大剌剌勾住他的肩膀,偏过头盯着对方那张无甚表情的脸。
  总觉得他变了许多。
  他姑且把这句戳心窝子的话憋了回去,接着道:“你刚刚和我们,还有之前和那几位老前辈说没有办法,是在撒谎吧?”
  李明夷有些意外:“很明显吗?”
  林慎重重地点头。
  “你以前就算说不能,也会讲出一箩筐的道理,非要把别人说服不可。”
  哪会像今天一样沉默寡言?
  谢望亦瞥来一眼,用眼神表示赞同。
  李明夷被剖析得无话可说,也不得不承认——
  客观说来,外周神经切断术虽然风险很高,但总归也算一种办法。
  医学上没有百分百的成功,却也没有百分百的失败。
  他回望着森严的军营,像是透过重重的阻隔,看到那位烈士暮年的老将最后的顽固姿态。
  “如果。”他面对着林慎,轻轻开口,“治好了一个人的疾病,可能会改变上万人的命运,你会怎么选择?”
  摆在眼前的,无疑是个经典的火车难题。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