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白房子里的哑巴(古代架空)——季少堂

时间:2025-02-06 16:08:17  作者:季少堂
  “但他的性子从来就是这样,从进宫那一日起就没有变过。他要是厌弃谁,就算那人是数一数二的权贵,他也不会费半点心去敷衍,要是待一个人好,也会不计私利,披肝沥胆的真心待人好。何川跟他意气相投,又救过他的性命,对方有难,他必定不顾一切赶去救人。你们都在可惜他自毁前程,但在他心里,那一个人的性命和自由,可要比前程江山重要十倍百倍。我也曾经想过,当年要是换做是我……我能不能像他那样,为了救人抛开一切,到关外去做个寻常的商人牧民。”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像在回忆往事,又像在思索自己会怎么抉择,过了会儿,摇了摇头,“……但这事又何必多想。我既然做下那番安排,就已经权衡过利弊得失。当个明君贤主是我毕生所愿,就算那天真能和思明易地而处,我也决不会为了一己私情,教这十几年的苦心付诸东流。但我明知这念头可笑之极,为什么还会时时去想,为什么这些年每次想起思明,总忍不住心生嫉妒?”
  他这样轻声自问,却连自己也找不到答案,又说,“我是在嫉妒思明什么?是嫉妒他待人一片至诚,自始不变,还是嫉妒他能和好友执马并辔,浪迹天涯?我和他既然各有所得,也必定各有所失。我一心想要的,如今已经能够得到。既然如此,又何必对过去的事那么在意,那么耿耿于怀?”
  他出了会儿神,终于低叹道,“父皇,你说我不曾走错一步,又说思明比不上我。但无论从前还是现在,都是我对思明存着嫉妒之心。而思明,思明,他只怕是永远永远,也不会来嫉妒我的……”
  他又像倾诉,又像自语地说了这些话,再一看榻上,却见齐帝双目半睁,口唇微张,靠在床头一动不动,再走过去往对方鼻下一探,只觉触手冰凉,更无半点气息。原来那皇帝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气绝归西。刚才他那番话语,只怕世上再没一人听到。
  思昭微微一晒,正要叫人进来,看到榻边茶几上还放着药碗,就走过去拿了碗,把剩下的汤药倒进旁边的炭炉里。只听滋滋声响,炉中冒出一阵怪异的香气。他放下碗,又把窗户打开,等那味道散尽了才转身离开。
  外面的太医太监早已等了许久,看到思昭开门出来,你推我我推你地鱼贯而入。思昭出了院落才走几步,只听后头脚步声凌乱,一名太监惊慌失措地跑出来,尖声叫道,“皇上龙驭宾天啦!”——七字悠长凄厉,连绵不绝。栖息在殿顶的几只寒鸦受惊,扑啦啦地拍打翅膀,聒噪着飞远了。
  求评论意见建议,无论什么都好。
  
 
第五十七章 那人是他故交(终)
  是年正月,齐帝病逝于紫微宫心宿阁,在位三十三年,寿享五十九载。思昭率文武百官扶灵出殡,守安四方。孝礼毕,继皇帝位,拜祭宗庙,大赦天下,封出走已久的顾思明为开阳王,孙仪为大司徒,龙磐为大司马,其余人等各安其位。
  大齐一向注重军功,历代皇帝都曾南征北战,开疆辟土。思昭承继大统之后,却与众臣商议,要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又改募兵制为府兵制,兵将分离,兵农合一,取的宽政安民,休养生息的道理。他治下百姓安乐,仓廪丰足,但时而和群臣把酒言欢,总说自己文才武功都不出众,要是还不能任贤使能,恭俭爱民,当真是愧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这话虽是自谦,但天子尚且如此,做大臣当然无不心头凛凛,惕然自省。
  半年后,有监察御史上书,请求把大齐境内的贱籍编户为民。先皇帝当初定下了归齐令和宗法制,其中归齐令早已废除,宗法制却一直留存,这奏章无异是在指认前朝弊政。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底下那些听了谏书,就在猜里面有几成是上头的示意,再看皇帝的样子像要允可,都一个个出言附和。思昭批下朱谕,指定礼部议行此事,把各郡余下的贱民开豁为良。自从七年前撤了归齐令,大齐境内的北燕流民陆续往关外迁移,眼下还留在境内的只余百来人,大多是体弱多病,鳏寡无依的老人。这道旨意虽然来得迟了,但也是一件德政,消息传开,百姓尽皆称颂今上宽厚仁爱,体恤下民。
  思昭既然登基,龙氏就是六宫之主。但皇帝勤于理政,倒把后宫纳妃的事耽搁了。时候一长,就有人背地里多嘴,开始议论皇帝是忌惮龙磐手掌军权,为笼络人心,才迟迟不娶妾侍。最后何仪龙磐一起觐见,劝思昭为社稷子孙计,广纳淑媛,充斥后宫。何仪主持礼部,说这话是份内之事,龙磐身为武将,也联名上奏,当然是为洗清谣言。思昭笑说自己一直仰慕先帝和先皇后伉俪情深,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禁不住两人再三规劝,终于又纳了四嫔,但平日饮食起居,多半还是着落在皇后那里。
  好在龙氏为人温柔婉转,思昭对她也敬重体贴,两人成婚数年,已有了两个麟儿。长子起名子忆,次子起名子悦。两个孩子玉雪可爱,聪慧过人,平时嬉笑玩闹,给宫里平添了许多热闹。
  这天春和景明,碧空如洗,龙氏带着贴身宫女在御花园里散心赏景,忽然听到哒哒脚步声响。两个孩儿一边叫着母亲,一边飞奔过来。子悦跑在前面,先扑进龙氏怀里,子忆大着两岁,站在旁边,不屑跟弟弟争抢。
  龙氏看子悦扎着脑袋不肯抬头,心里奇怪,又听子忆撇嘴说,“那么大了,就知道哭。羞不羞!”忙伸手抬起幼子的脸,果然看到他两只眼睛红红的,脸上还带着泪痕。她爱子心切,不住口地安慰,又朝子忆看,心想一定是两个孩子争吵,做哥哥的不知道让着弟弟。
  子忆见龙氏看过来,连忙分辩,“不是我!不关我的事!”
  龙氏嗔怪说,“不是你还有哪个。”
  子悦却抽抽噎噎地摇头,说道,“不是他,不是哥哥。是,是父皇……”
  龙氏听了就觉奇怪,心想思昭对两个孩子一向宝爱非常,子忆调皮,还有可能闯祸,子悦乖巧,怎么会忽然惹思昭生气。
  子忆口齿灵便,就说,“今天我跟子悦念了书,又一起出去玩儿。然后,嗯,不小心到了朱雀门边上。看到那里有个院子,里头有一大片草地!”
  龙氏见两个孩子身上都沾了不少草叶泥土,心想宫里修葺庭院,种植花草,都很平常,但朱雀门离内宫那么远,怎么可能不小心就走到了,一定是两人贪玩,偷偷撇开宫女溜了出去。
  子忆在自己膝盖那里比了比,继续说道,“那里的草跟宫里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样,长得又高又密。我们进去玩儿了一阵子,被父皇看到了,就叫我们出来。后来他见子悦摘了那些花儿,忽然生起气来,说不许我们再去。”他眼珠转了转,又说,“我第一次看到父皇那样,连子悦哭了也不理,只叫人送我们回来。”
  龙氏知道思昭从不在意什么奇花异草,听了这话就笑,“是什么稀罕花儿,惹你们父皇这样动气?”
  子悦把右手摊开,掌心里有两朵小小的黄花,只是花瓣都脱落了,粘在手上。
  龙氏一看不过是寻常野花,说道,“一定是你们淘气,才会惹父皇不高兴。待会儿见了父皇……”她说到这里,忽然衣袖被轻轻一扯,一转头,看到身边宫女低着头,在底下偷偷朝自己摆手。她心里纳罕,改口说,“父皇既然这样说,你们以后就不要再去那地方。想看什么花草,叫人搬几盆过来就好。”跟着叫来一个小宫女,吩咐带兄弟两人回去。
  子忆听母亲这样说,心里很不痛快,想着好容易找到一个好玩儿的地方,又不能再去,看到子悦被宫女领着走在前面,自己就怏怏地跟在后头。
  等那三个走了,贴身宫女忙跪下请罪。龙氏先叫她起来,跟着问,“他们刚才说的是什么地方?”
  那宫女说,“听说陛下先前接了个人进宫,安顿在朱雀门那里,又在他住处前后种了许多花草。奴婢虽没亲眼见过,但听两位殿下说的,大概就是那里了。”
  龙氏很是诧异,“有这等事,我怎么从没听说过?”
  那宫女说,“娘娘一直在内宫,不知道这事也不奇怪。奴婢也是有一天听到几个花匠议论,说陛下吩咐要种的花草都不是本地长的,一开始种不出来,后来特意去运来当地的泥土,又找了几个老花匠伺候,很花了些功夫才长出来。陛下看重的很,吩咐不许人过去践踏采摘。”
  龙氏听了这话,迟疑半晌,终于说,“陛下花了这许多功夫,那人想必合他心意的很了。其实让她迁入内宫就很好,又为什么要这样掩人耳目。”
  那宫女掌不住笑起来,“皇后娘娘想到哪里去了。那人是个男子,听说是陛下从前认识的,后来不知怎么起了不良之心,作奸犯科,连先帝也得罪了,才把他用了刑,送去,送去……
  龙氏听她支吾,好奇地问,“送去了哪里?”
  那宫女脸一红,说,“皇后娘娘金尊玉贵,那种地方是听也听不得的。先帝下令把那人关了几年,陛下登基后大赦天下,又把他放了出来。想是陛下宅心仁厚,见那人可怜,没个照应,就把他接进宫里治伤。”
  龙氏听了稍稍安心,又疑惑道,“陛下念着旧情,那是很好的。但那人是他故交,我在天璇府待了几年,却也没听人提过。”
  那宫女说,“那人既认识陛下,又是先帝下令惩处的钦犯,府里忌讳着不提,大概也是有的。只是奴婢心想,虽然陛下圣明仁德,赦免了那人的罪过,但他毕竟曾是个囚犯,两位小殿下要是常往那边去,没什么事还好,万一出了什么差池,可是谁也担待不起。再说,陛下既然不愿张扬这事,娘娘要是再去问他,只怕也不好,所以刚才大胆打断娘娘的说话,还请娘娘恕罪。”
  龙氏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岂会怪罪。以后叫人看着两位皇子,不许他们再往那里去了。”
  主仆二人谈谈说说,不出片刻,龙氏觉得疲累,就由宫女扶着,慢慢走了回去。
  眼看两人走远,一阵轻风吹过,花木轻轻摇曳,旁边的矮树丛后探出两个小脑瓜来,原来子忆子悦两个没走多远,就悄悄溜了回来,躲在这里偷听皇后和宫女的说话。
  这时子悦眨了下眼,问子忆,“哥哥,她们刚才在说什么?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子忆摇头说,“我也不懂。”他胆子大,又好玩,总是惦记着那院子里一大片郁郁青草,就提议说,“咱们再去那里看看,好不好?那些草那么高,只要弯着腰,从外边就看不到了。”
  子悦却很怕再被思昭责罚,立刻说,“不好不好。父皇叫我们别去,母后也说别去,我们不要去了。听说大池子里养了鸭子,还有仙鹤,去那里好。”
  子忆说,“你这傻瓜,那不叫大池子,叫太微池”,一边掂量了下轻重,终于经不住子悦眼巴巴看着,说,“不去就不去,光是些破草,也没什么好看”,心里却在盘算什么时候撇下了弟弟一个儿过去。
  子悦听了大喜,两人嬉笑着跑开,小小的背影闪了几闪,消失在一片花影树丛之中。
  全文完
  谢谢观赏
  求评论意见建议,无论什么都好。
  
 
第三部 番外
  (一)初见:第一次见面
  (二)定情:今生今世,永不相负
  (三)梦回:已经是很好了
  
 
第一章 初见
  强奸提及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思昭合上书,心里念了一遍,再把书打开看了一遍,再背时就一字不差。他背完了,向旁边笑着说,“好了,你过来吧。”
  那边就走过来个小太监,笑嘻嘻地奉承,说殿下又聪明又用功,明天先生问什么就能答什么,陛下知道了肯定高兴。
  思昭知道自己不是百里挑一的聪明人,倒有七成是靠的用功,听小安子乱拍马屁,只笑不说话。
  这小太监被选中服侍思昭,自以为是个比同僚高出一头的极大荣耀,而且思昭性格温和,对他们这些下人也很客气,时候一长,他不再怕这位少年殿下,又极愿意讨对方的喜欢,这三四个月里,带着思昭逛遍了大半个皇宫。这天他绞尽脑汁,想要搞些新鲜玩意儿出来,刚好听到大太监们议论,知道了个有趣地方,就巴巴地过来献宝,赶上思昭在读书,只好站在旁边,等他背完了才敢出声。
  思昭听小安子口沫横飞,比手画脚,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是个什么地方,忍不住问他,那你自己去过没有?
  小安子抓抓头,“那倒还没有。我一听说有那么个好地方,就来告诉殿下啦。听说那里关了很多野人,都是三只眼睛,两张嘴巴,平时不吃饭,只吃沙子,吃石头。还有人说,要是赶巧了,还能看到它们玩把戏呢。那还不有趣么?”
  思昭听了就笑,说胡说八道。哪有人不吃饭,只吃石头的。但他听小安子形容得绘声绘色,心里也很好奇,说,“好,我们瞧瞧去。”
  小安子很高兴,立刻找出套新衣服给他换上,又拿了几块银子放在怀里。
  原来思昭进宫时间不长,有一多半太监宫女没见过他。他要想偷偷去什么地方,穿着皇子的服色就很显眼,现在换上小安子的衣服,两人走在一起,旁人见了,只当是两个小太监一起去办事,谁也不会理会。
  他们边走边说笑,眼看道路越走越偏,两边杂草丛生,也没其他太监宫女路过。思昭不知不觉住了嘴。小安子也有点着急,喃喃说,“是这里啊,他们说是这里的……”忽然叫起来,“是了!是了!就是那里!”思昭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一排密密的大树,后面现出了黑瓦白墙。
  小安子终于找到了地方,十分欢喜,还关照思昭,“殿下,待会儿你别说话,让我去说”,说完就遮遮掩掩地走过去。
  思昭站在墙边等他,看到墙上白粉斑驳脱落,大概很久没人维护了,又看到小安子不知从哪里找来个人,说了几句,朝自己这边比划两下。那人看起来不太乐意,小安子往他手里塞了点东西,又不住求恳。那人终于点了头,小安子立刻招手,叫思昭过去。
  思昭走过去,看门的当他是个新来的小太监,笑骂道,“毛还没长齐,就不知道学好。得了,进去吧。”说着打开偏门,放他们两个进去。
  思昭听那人说话奇怪,也不好多问,低着头跟小安子一起进去了。那里面地方不小,除了北面是门,东西南三面都有矮矮的房子,中间是个长满了野草的院子。
  思昭心想,要是有什么危险,看门的不会放他们进来。但这地方实在奇怪,要说没人,外边不会有人看守,要说有人,怎么一间间屋子都是门窗紧闭,没一点动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