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建国啊,爱/党,立民之类,和平这个名字真是又好听,寓意又好。
崔和平的家庭成员也跟自己家有相似之处,一对父母,底下两兄一妹,他排行老大;上面赡养着一个老人,也就是他的爷爷。
80后期各家各户已经走向温饱,一家六口围在一起米饭还是够吃的,桌上只有两种蔬菜,炒了满满两大碗,只有一盘黄花菜炒肉,当然得先紧着老人。
然后崔何平发现,书中的母亲也挑了两筷子肉到他碗里。
崔何平想起自己家,眼眶有些湿热。
吃完饭后,村子里的人都喜欢去村子外面的大榕树下乘凉,顺便把刚打完晒着的谷子收了,就怕晚上下雨。
崔何平难得安静了一整天,家里人都很惊喜,见他没有出门的意思,干脆把门锁了动员全家出去割稻谷。
夏秋白昼长,崔家人打算趁着天没黑再干会儿活。
崔何平也想去只收获了家里人警惕的眼神,最小的三妹还走过来想摸他的头,他只好俯身把头低下,“大哥乖,我们很快就回来了。”
崔何平:“……”
好吧,他只能待在家里继续沉思,寻找生财之道。
某一刻崔何平突然腾地坐直,要是有外人在场还以为他又发作了:“你说现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赵风闲:“对啊。”
八九十年代,不就是华夏飞速发展的二十年?到处是机遇,猪绑在风口都能赚钱的年代吗?
崔何平连忙央求系统给他调取资料,把八九十年代相关干货全面地学习了一遍。
崔何平首先提出:“你说你会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一定提示和帮助,对吧?”
赵风闲涌上不详的预感:“呃,按理说没错。”
崔何平兴奋道:“那现在彩票已经有了,你能不能告诉我具体的未来的彩票中奖数字,我去买!”
赵风闲:“……”
果然,是个人都不想艰苦奋斗,就算有别的赚钱途径,谁不想轻轻松松就有钱?
红衣金冠赵风闲虚影捂脸道:“别想了,彩票可是有防穿越系统,就算我告诉你中奖数字,你去买也很可能会改变。”
“彩票说到底是概率学的问题,某一期买的人数比历史上多一个少一个,中奖数字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虽说任务对象现在财运加身,再过两年去买即开式彩票(后称刮刮乐)中奖的可能性很大,但现在还没有上市。
崔何平挠头发:“可是这不是书里吗?又不会改变历史。书里也不让无脑爽?”
赵风闲依旧拒绝:“因为书里也要讲合理性,太无脑会被喷。”
“……”又断一条路。
赵风闲忍不住提醒道:“猪绑在风口都能赚钱这个你听听就得了,要是谁都能赚钱世上也不会有穷人,哪个时代都有贫苦的普通人。”
“时代红利确实存在,但也有可能是你不在那个时代,不自觉加了层滤镜。真正走过那个年代的人,也有我们体会不到的艰难。”
崔何平:“我不否认你的说法,不过八九十年代确实红利最多,机会也多。”
“你看看我们现在,遍地大学生,工作和学历不兼容,毕业未必能找到对口工作。一看工资三千几,十几年工资不变,物价倒是一路飙升,年轻人生存难啊。”
赵风闲:“……别说了。”
他已经开始心酸了,那要这么比他还想回到古代呢,那时候香火多旺盛。
“那你回到红利最多的年代了,好好想出一条致富的道路吧。”
最后,赵风闲用官话结束了关于时代的探讨。
正当两人各自心酸时,突然听到隔壁屋子里传来唉哟的声音。
崔何平一惊连忙跑过去一看,只见地上躺着崔爷爷,头好像磕破了,淌出一地血,连带赵风闲也吓了一跳。
崔爷爷年纪已经七十多,这样的老人摔一次可不得了!
崔何平连忙蹲下来却不敢轻易动老人,跟随着系统的急救指示检查了一遍,这才把人扶了起来。
得看医生,正当崔何平想把老人背起来出去时,赵风闲提醒他:“你忘了,门锁着的!”
“啊?”崔何平心里咯噔一声,来不及多想从厨房里提起一把砍柴刀,逛了逛自家的木门果然锁着,他只好找了最低矮的墙面翻出去,从外面试图把锁砍开。
赵风闲帮老人止住血以后也瞬移到了门外,在他的暗中助力下,崔何平打开了门。
隔天,崔家的事迹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崔家老大爷不小心摔了一跤,正逢家里人都外出干活,还把门锁了。
要不是疯傻的崔家大儿子突然翻墙从外面弄开锁门,又背着自家爷爷跑了两公里到赤脚医生家诊治,可能要出大问题。
“啊?崔家大郎不疯了吗?”
“不知道啊。”
崔爷爷伤口磕到血管处,崔何平为了赶时间扭伤了脚,一下子家里多出两个伤员,还好他们都不严重。
事情过后,崔家人一阵后怕。崔爷爷回来后精神不错,一直拉着崔父崔母的手说自己摔倒老大马上发现了他,带他去治伤的时候,他的眼睛看上去一点都不愣了,而且还自己找到了医生家。
是不是正常人,看眼睛就能看出来。
崔父崔母激动得热泪盈眶,全家对崔何平最冷淡的二弟走过来,看着他问:“大哥,你真的好了?”
崔何平犹豫着要不要借此机会,告诉他们自己头脑已经清醒。
他刚想开口,崔父过来连忙说:“这脑子哪能是一下就好的?你别刺激他,咱们慢慢等。”
崔何平:“……”
崔家被惊吓过后,却迎来了希望。仿佛他们再等等,就能等到老大病好的未来。
崔何平似乎再也没有大喊大叫了,也不会到处乱跑要人绑着回去,只是仍然会坐在田埂目视前方,总体来说比以前好很多。
之前经常会来看他的男孩总是和他走在一起,问他在想什么。
“我在想怎么发财……”崔何平连忙止住话头,差点忘了维持人设。
男孩却好像没有感觉到他的异常:“我也想发财啊,你知道吗?村头老张家可富了,是咱们村里唯一的万元户!”
“之前我偷偷趴在他家墙头被发现了,他们问我是不是想偷东西。我连忙摇头,告诉他们我有点奇怪,他家院子里那个大块头是什么,看着也不像自行车啊!”
“他们笑着说,那是摩托,你说摩托是什么东西啊?”
就算是八十年代,这个村子也算是比较闭塞落后的了。
崔何平说:“摩托也是车的一种,不用脚蹬,加油就能跑,速度还很快。等以后有钱了,我也买一辆给你骑怎么样?”
钱还一分没挣,饼自己画上了。
男孩拍手:“好啊好啊,不过崔大哥你果然病好了呀。”
崔何平轻笑,终于下定决心:“我想好了,我要做生意,去海城发展!”
下海经商,他也想体验一把。
赵风闲表示认同又适度打击:“那你得攒本钱了。”
两人一神踩着田埂回家,突然有个大妈告诉崔何平说:“和平啊,快回家看看,你家从城里带的东西到了!”
崔何平连忙跑回家,只见崔父和城里来的技术工在屋子里框框忙活,崔母和丫头在厨房里做菜招待。
原来是黑白电视,买一台至少要几百块钱吧?
这个年代几百块岂不是把家底掏个半空,崔何平想装神智清醒后问家里有多少钱的计划瞬间泡汤。
饭桌上,崔父和朋友寒暄感谢,崔母拘谨坐着,时不时回厨房添菜,崔何平在发呆,二弟三妹在拼命扒饭,把来之不易的肉菜夹碗里,一边看看刚安好的电视机,一看就知道他们也是十分好奇期待的。
崔何平听了一顿饭,这次买黑白电视又是为了他。
原先崔父想着,他们买一台黑白电视回来给和平看,他能坐着不动就好了。毕竟正是农忙时节,家里没时间也没人手看住他。
就把他当小孩,记得以前村子里放录像带时,小孩们也总是跑去看,全程屁股一寸也不挪动。
结果前不久和平居然有好转的可能性,那就更得买了!让他通过电视看看外面的世界,说不定有一天就好了。
可是,崔母也担心崔和平看到关于高考的新闻又受刺激,崔父却说大不了播到就调走,虽然这时候电视能换的台不多。
为了一个不能贡献劳动力,四处乱跑还要操心他的十八岁青年,崔家父母对崔和平简直是偏爱到了极点。
崔何平快速眨了眨眼,更加坚定要改变全家人命运的决定。
如此过了几天,崔何平果然乖乖地待在家里看电视,不再出门。
村里的娱乐确实太少,他已经开始想念手机和游戏,也就看电视能打发下时间。
家里另外两个孩子其实也很想看,他们在田间的劳动更勤快也更有动力了,就为了早点回家,吃完饭能看看电视。
一天,小妹提前回家煮饭,进了院子却发现崔何平站在井边,吓得她连忙跑过来。
却发现崔何平只是站在井边打水倒进盆里,蹲在一边揉搓衣服。
崔何平早就受不了身上那件穿得黝黑的白衬衣,洗完澡后顺带把衣服也洗一洗。
但在小妹看来,大哥自从疯傻以后,从来不肯主动换下代表知识分子装扮的衬衣,每次想给他换衣服,全家都要费很大劲。
所以就算衣服脏了,大多数时候也只能任他脏着。
此时的大哥却换上了以前穿的旧衣服,在自己洗衣服。
崔何平抬眼看向她,温柔地打招呼道:“小妹,回来了?”
那一双眼睛,再无往日的混沌模样,眼神恢复了光华与神采。
“先回屋休息会儿吧,饭我已经做好了。”
崔何平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饭菜还是会做的,但是他那时候已经都用电磁炉做饭了呀!
光抱柴烧火,崔何平自己就折腾了快一个小时,太难点着了……
小妹呆愣愣看了他半天,突然扔掉锄头,朝着外面跑了出去。
第31章 第一桶金
一个村子里八卦就是传得快, 崔何平恢复正常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村子。
而他本人也被一家人围在中间,小心翼翼观察着。
崔何平不好意思地笑笑:“爸妈, 二弟小妹, 我真的好了。”
细究起来也不难圆, 崔何平表示自己那天送爷爷去就医时摔了一跤磕到头, 那时候脑子就清醒了一瞬。
后来过了几天, 在家看看电视, 他自己慢慢地想通了,脑子也就不糊涂了。
崔父崔母听得热泪盈眶:早知道买台电视那么有用,他们早就该买了!
圆了谎后,崔何平以后就可以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了。当天他便表示要和家里人一起下地干活,哪有成年男人天天在家干吃不做事的道理。
父母本意是让他再休养几天, 奈何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崔何平兴致勃勃拿着镰刀跟家人出去割稻谷, 八十年代虽然农田包产到户各干各的了,但淳朴的村里人还是会在各家农忙时互相帮助,一起行动。
崔何平下田农作, 就像以前知青下乡第一次干活一样让人新奇, 村里人路过或是来帮忙都小小围观了一下, 笑着调侃他。
崔何平也大大方方跟人寒暄, 存了想表现的心思, 稻谷割得很卖力。
然而没过两小时, 他就有些受不了了。
他本以为自己小时候也是在村里长大, 对农活很熟悉, 很快就能适应,至少不会落后太多。
结果他只有最开始速度敏捷, 中期渐渐感到乏力,后来开始腰酸腿酸,想要休息;但偷偷看了看身边人,一个个干活猛如虎,他负责的区域落后太多,崔何平只能咬牙坚持。
赵风闲叹气:“虚啊。”
崔何平:“……”
一直干到大中午,太阳移到头顶上,小妹春花终于来送饭了。
崔何平跟着父母兄弟坐在田埂上,拿着盒饭狼吞虎咽。
吃完饭歇半个小时又开始干,还好几十年前农村温度不算很高,但也还是在太阳底下干了一天,直到天快黑才回去。
崔何平泡了个脚,躺在床上的时候感觉身体像损坏的机器零件,哪里都酸。
赵风闲开口:“这不是种田剧本哈,你可不要太沉迷,还是得想想生财之道。”
崔何平嗯了一声,他其实有一些想法,但前提是要有本金。
哪怕他要去海城,也得装点过路钱吧!听说华夏有些地方的人出去务工可以一条扁担走天下,兜里不装钱,一边走一边谋生,直到到达想去的城市。
但他承认他没这样的本事和决心,他怕自己在路上饿死或是出啥意外,兜里有钱才有安全感。
可是,家里才买了电视,崔何平实在是张不开口问家里剩多少钱,能不能交给他,他会带家里致富……这也太自大了吧!
赵风闲再泼冷水:“其实你如果走稳定路线,去海城还得弄到那里的暂住证,因为目前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让城市和乡村人口自由流通,你没有相关证明就想去别的城市,叫做偷渡。”
这个年代因为规章制度等还不够全面,下海经商的一批人多数钻了空子,偷渡去赚钱的并不少。
其实想要突破,有时反而需要一些冒险精神,可见勇敢是人类最稀缺的品质。
当然赵风闲并不是撺掇崔何平去做不合规的事情,而是给他提个醒。如果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提前打算。
崔何平枕着满腹心事入睡,不知过了多久,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
他猛地惊醒,只见外面天色才蒙蒙亮。崔何平打开门,没想到站在外面的是崔父崔母。
他连忙把父母迎了进去,三人坐在一起面面相觑半晌,主要是儿子成年了亲子聊天有点不好意思,不像小时候啥都好说。
正当崔何平忍不住询问父母来意时,崔父突然从裤兜里掏出皱巴巴的一堆零钱,摆在书桌上。
26/65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