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绥,我可以同你保证。除了你之外,即便是我的母亲或是兄长,我都不会全心全意信任,更遑论一个想要毒害我的同时拉他父亲下水的毛头小子。”
萧恪从未怀疑过贺绥对自己的心意,无论前世因果如何,终究他手上染了血,也自暴自弃做了不少错事,可只有贺绥到死都在拿命保他。
于萧恪而言,他对亲人或仍挂怀,但全心信任,仅付贺绥一人罢了。
“我之所以看中霍家小子是因为他和我…从前…很像,算是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有些自以为是要给他指一条明路;二则,这小子心思狠能成事,我日后身边有用得着他的地方,而他没有生身父母的牵绊,更好为我所用,回京之后,我也不会留他在府里。前些日子我未及言明,自认为没有伤到阿绥的心,是我的错。”
“我明白了,只是那毒……”
“我有分寸,无妨的。许是从前遭到的暗算太多,那小子身上的药味我头次便闻到了,至于是他专门拿来对付我的,还是早就备下自保用的,等霍奇这事了结,你我再问便知。”程昌年为了自己的安稳富贵自然会选择弃卒保车,而没了霍奇,霍家上下都任由萧恪随便拿捏,更何况霍子溪并非那位宁夫人亲生,宁家人也不会为了这个孩子而出头开罪萧恪。
贺绥点了点头,嘱咐道:“只是下次别这样以身犯险了。无论是何人,都不值得你拿自己的安危来赌。若是你身边缺得力之人,父亲和长姐给我留了侍卫,你若需要可以差遣他们。”
“阿绥身边倒都是能人。”萧恪伸手轻抚了下贺绥面上那张宛若真皮的面具,不由感慨了句。虽然这么说,可心下还是不由疑惑,他这一世见过其中一人,阿绥身边若真有这些能人,而这些人在明知自家少爷受了那么多的伤和委屈,为何前世他未曾见过这其中任何一人露面?
“等回京,我让他们过来拜见。”心结已解,萧恪趁势将先前未言明之事一并道出,“先前同阿绥说待探了程昌年口风之后便言明这事,如今尘埃落定,我也可同阿绥详细道来。”
“你说。”毕竟是涉及他俩及身后两家人的安危,贺绥刚安下心,听到这话又立刻正襟危坐,神情也严肃起来。
萧恪见状噗嗤一乐,伸手在那张伪装的面具上掐了一下,占了便宜却先说起旁的事来。
“这里没有外人,我们明后日便动身回燕州见证霍奇的丧事,这里也无人认得你,这伪装的面具还是摘下来吧。”
“嗯,你在房里等等。”
贺绥去而复返,回来时带了一小壶酒回来。
萧恪瞧着他取了个小瓷罐出来,用其中药粉和酒搅匀了,手指沾了些在脸颊四周擦试了几下。没一会儿勾起一块融化的人皮面具,双手慢慢顺着边缘撕下,露出原本的面容来。只是那面具许是在脸上粘了太久,撕扯下来后两家边缘已有些泛红,干燥的地方还起了皮,看得萧恪有些心疼。
“我回头让裴正买个纱帽之类的来,回京路上你就别糊着劳什子了,再伤着脸。”
贺绥却摇头道:“我擅自出京终究不妥,杜慷虽对你不设防,但此人胸无点墨又气量狭小,难保日后不出什么幺蛾子。再者这一趟事多,还是谨慎些好。你先前说幕后之人害你却帮了你,可是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嗯,但阿绥先答应我不可勉强。”萧恪劝不过,便只能折中让贺绥别勉强来,等着对方应下要求后才说起此行的正事来,“其实也没什么。这人估摸着是对我行事没有把握,所以没把路堵得太死。”
“怎么说?”
“阿绥这么想,如果换了一个人在我这个位子上,且不论他本来为官如何,遇上燕州这回事他会怎么做?”
“同安北节度使商议处置,或是直接带着宁家给的证据回京请陛下圣断?如果安北节度有包庇之心,那…要么买通巡察御史、要么一不做二不休?”
萧恪颔首,随后道:“再添上一条,如果此人发觉宁家递来的铁证之中有霍奇,甚至是程昌年通敌的铁证,带回京城那可是天大的功劳……呵。我想没有人会不动心,可不管动不动心,这人只要知道此事就必定会死。如果来巡之人被所谓的证据钓上钩,那么第二日程昌年就会收到密信,推荐他…截杀御史,带不带得回去,左右都得死一个人。”
“步步为陷,着实阴毒。”
萧恪却笑道:“不,阿绥。这还不算阴毒,若是阴毒便该招招都是杀人诛心,不会像现在这般还有可选的余地。就比方说……以咱们这位皇帝疑心病,北境之行派遣的官员中必有一人是皇帝的亲信,另外一个多半是找个墙头草。虽不顶什么用,但要的就是两人互相牵制,互相猜忌,这也是帝王权衡心术,对么?”
贺绥点了点头。
“先前我猜测这设局之人多半不是为利,是为毁了这江山,亦或是把皇帝从龙椅上拉下来。无论哪一条理由,他最愿意见到的是皇帝的江山乱起来。如果换我是设局之人,我会把证据拆成两份,多的那份给官位低的那个,最关键的证据留给官位高些的那个。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虽然这话放在这儿不完全合适,但道理是一样的,只要心有不平,就会引来争端,如果这个时候再给霍奇和程昌年前后脚通个信儿,适时煽风点火一番,那就一定会有人把命搭在燕州,至于剩下的,最好是留着那官位低的,保他逃回京。到时为了活命、也为了邀功,程昌年和霍奇这个通敌的罪名就会被钉得死死的。至于报信的小官,以咱们那位皇帝的疑心病,只要拉去刑部大牢过一遍,我保准人会死在里面,留一份模棱两可的口供,给皇帝和程昌年来一个死无对证。”
贺绥在旁听着越听越觉得脊背发凉,但他想的还有一层是杜慷手里会不会也有这么一份‘铁证’。
“以皇帝的疑心只能换个心腹之人来当这个安北节度使,但北境由程昌年打理多年,骤然换了上峰,底下人必然不服,也最受不得挑拨,指不定还会出什么乱子。至于程昌年嘛,大不了封个侯爷什么的虚衔。明升实降,先把人弄回京,届时他是死是活可不就是皇帝的一句话。如若程昌年意识到自己领旨回京就是找死,那他就只剩一条路。”
萧恪说着便往北面指了指,贺绥立刻明白,对于程昌年来说,如果真走到那一步,要么死要么叛,倒真应了萧恪说的……杀人诛心。
“北境乱了…如若燕国趁机攻袭,那么长姐他们必会腹背受敌……”
“对。真要说阴毒……所有人都不会有好处的。”萧恪感叹了一句,随即立刻岔开了先前的话茬道,“不过这人多半是出于某些缘故,也许是怕做得太过被我察觉出身份来,又或许是觉得皇帝派了杜慷来,这人成不了气候,才只能借旁人之手引我入局,不敢用那狠毒的法子,倒是给我留了一条路。”
“便是直接杀了霍奇?”
萧恪点了点头。
“我让程昌年自己选的,弃卒保车,只要他不傻,会清楚该怎么选对他有利。霍奇会‘畏罪自缢’,程昌年会给我一个人回京交差,我保他的荣华富贵,他老老实实把他私吞的粮草吐出来,往后顾忌着我在,他就不敢完全克扣牧姐和大哥他们的粮草,这样我们在京中也能安心。”
贺绥静静听着,一切好像都在萧恪一字一句的分析中迎刃而解,至于代价……
“代价是霍奇的性命和他满府家眷的荣华富贵。只要宁家人不傻,破费一些走走程昌年的人脉,到时候偷梁换柱把他家的大小姐接回家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萧恪没有往后说霍府上下其他人会如何,因为再说下去,便会是贺绥最不愿意听到的那些。他方才说的那些互利互惠的好结果全都是对于他们而言的,而真正为此付出代价的无辜之人,只有霍奇的家眷罢了。
于萧恪而言,牺牲旁人便可解大局之困原不是什么值得上心的事,但说出来他怕贺绥会怪他狠心,所以干脆不说。
只是不用他说,贺绥也不是那懵懂无知的孩童,自然能想得到那一府老弱妇孺的下场。
“允宁,被牵连其中的无辜之人……可还有何转圜的法子?”
“阿绥……不怪我这样谋划害人么?”萧恪料到了贺绥会这么问,他其实心中早已想好,但仍是要多问一句。
“自作孽不可活。我是非分明,不为那些为非作歹之人多加辩解。况且以允宁对我的了解,该是已经想好如何安置了。”
贺绥说得笃定,萧恪是真的没想到贺绥会这么说,不由愣了一下,但随即便笑出了声。
“阿绥说得是。我已让程昌年留心了,霍奇的族亲兄弟和他的长子长女仗着他的势力盘剥百姓,这点没得商量。除了霍子溪我要带走,霍家的老三和老五以及两个未出嫁的幼女会跟着他们各自的母亲隐姓埋名度日。”
似乎是料定了萧恪会有安排,贺绥在听到那话之后,发自内心宽慰一笑。
萧恪看得有些痴,凑近了直接歪头枕在贺绥颈侧,没来由地笑了两声,随后便牵着贺绥的手念叨起回京后的事。
“等霍奇一死,我们便带人回京,到时候功劳往杜慷身上一丢,我们关起门来贺你的生辰。”算算日子,萧恪总算紧赶慢在年关前把燕州这边的事情了结,这下可以赶回府里好好庆贺一番,毕竟早两个月就让洪喜预备着,总不能真的在这天寒地冻的燕州把贺绥的生辰凑合着过了。
比起自己的生辰,贺绥更在意的是萧恪的个头。
约莫半年前,萧恪人还只能靠着自己的胸口,这三五个月下来他个子猛地窜了几番,如今已是头能搭在自己肩上了。拿眼神粗略比一比,竟是只差了半个头。
“允宁,你是不是又长高了些?”
萧恪此刻笑得像只偷腥的猫儿,对于自己个头即将赶上贺绥,并变得更有男人味儿这事表现得十分开心,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有几分傻气。
“嗯?有么?”
第八十九章
霍奇死在了自己房里,被家仆发现的时候,人被一条白布挂在了梁上。
程昌年第二日便赶到了燕州,处理下属的丧事之余,还发现了霍奇留下的‘遗书’,书信之中将所有的罪行都写明了,直言是被曾经提拔自己的上峰程昌年冷落自己而心生不满,在自己罪行即将败露之际,不惜找来善于模仿他人字迹的书生伪造了程昌年笔迹意欲构陷,曲摇的死、以及那封递到京中的奏折也恰恰印证了霍奇的罪行。
霍奇已死,至于其家眷,程昌年秉着昔日情谊只重罚了其中为恶的十数人,至于霍奇的家眷,除了已被查证有罪的几人,其余并未遭受牢狱之灾,而是在抄了霍府财物充公之后被赶出了宅邸,年幼无处可去的孩儿跟着继夫人被宁府接了回去,大些的则有的不知所踪。
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要说最糊涂的只有被药倒躺在床上起不来身的杜慷。
听到自己中毒不起是霍奇为了杀人灭口而给他们下毒的消息时,杜慷人靠躺在床榻上,气得挥舞着双臂,叫嚣着要回京呈禀皇帝重罚。不过在听到霍奇已畏罪自缢时,先是愣了下,随后大口喘着气,连说了好几声死得好。
萧恪将拟好的折子和霍奇的遗书以及其他供词都放在了杜慷盖着的被子上。
“王爷这是?”
“杜大人是察觉了霍奇的不臣之心才受此戕害,也恰恰是因为杜大人福大命大,霍奇才深觉无望愤而自尽,所以这个功劳该属杜大人。待回京了,婕妤娘娘也会为了杜大人欢喜。陛下这两年为国事操劳,该有几件喜事冲一冲晦气,至于咱们这些做臣子的私事也就别拿出来给陛下添堵了。”
杜慷本来就是来捞功劳的,先前他还觉得自己这一趟来得亏了,如今功劳突然砸在自己头上,可谓欣喜若狂。本来在朝为官,他最在意的就是自己商人的出身,先前总惹得那些穷读书的人挤兑,如今拿了功劳回京,升官发财自然不在话下,宫里的女儿也能腰杆更硬。他自然明白萧恪话中的意思是什么,无非是拿功劳换他闭嘴不提对方纳了两个男妾的事。
“王爷放心,下官心里头有数、有数哈哈哈!”
“本王自然是信杜大人的。回京的日子定在了明日,杜大人的身子受了毒害,这北地虽也有名医,但到底不及宫中太医,本王想着还是早些回京,杜大人也好让婕妤娘娘请了宫中圣手诊脉也好安心,千万别留什么病根在身上。再说婕妤娘娘估摸着年节前后便要诞下龙子,杜大人总得在京中守着婕妤娘娘和未来的大外孙才是。”
杜慷扎扎实实把萧恪的话记在了心头,一方面又是听萧恪左一句龙子又一句外孙子,喜笑颜开频频点头道:“是是是,王爷说得正是!下官这一路没帮上王爷什么忙,又受王爷如此恩惠照顾,实在是感激。待婕妤娘娘诞下龙子,必定认王爷……”
客套话说得多了难免也会咬舌头,杜慷本想着说让小殿下认个亲,话说到一半才突然想起,萧恪本就是皇帝的亲侄儿,那他女儿生下的儿子就是萧恪同宗的堂弟。自己险些嘴一秃噜说成认干爹,还好这荒唐话收住了,只嘿嘿笑了几声装作无事发生。
萧恪看破不说破,只道:“婕妤娘娘的孩儿也是本王的亲堂弟,既然是一家人,哪有不帮的道理。”
“啊对!对对!一家人、一家人……”
要办的事和要交代的事已说清楚,萧恪也懒得同杜慷多啰嗦什么了,起身随便扯了个由头便告辞出去了。只不过刚回院子,院门口就站着两个人,显然其中一个是专门来堵他的。
后面那个高些的见萧恪回来先行躬身行礼禀报道:“王爷,霍公子一定要来见您一面,属下劝不住就陪他过来候着了,贺护卫在房中等您。”
萧恪瞥了眼霍子溪,这些日子他一直把人晾着,总是在暗示的边缘反复折磨对方身心,霍子溪到底没有那许多阅历,论忍耐力还是差了些,霍奇一死,霍家散了却仍没有人对他进行任何处置,心中忐忑不安。再发觉萧恪一行收拾行装准备返京时,少年人一下子就慌了,终于耐不住杂乱的心绪找上了萧恪。
而这原本就是萧恪的磋磨人的手段罢了。
“随本王进来,砚秋也一起。”
霍子溪这几步走得格外沉重,仿佛前有狼后有虎一般,明明没人强迫自己,可看着被带刀侍卫把守严实的屋子之后,他莫名生出了些胆怯,不敢提步埋进去。
61/130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