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殿下三思啊(穿越重生)——雾十

时间:2025-05-02 09:49:33  作者:雾十
  为了不让兄弟们辛辛苦苦的战功变成世家子弟履历上可有可无的点缀,沈老爷子便在某个电闪雷鸣、恍若神明真的降下了什么神罚的夜晚,拾起了他的家学渊源。
  他说,他又梦到武神爷了,武神爷此番降世是来给大家解惑的,但他老人家嫌来回跑的麻烦,就一口气把大家的事都告诉了他,由他来转达。
  那个时候沈老爷子已经凭借战功和武神血脉爬到了从五品的游击将军之位,率兵驻扎在北疆一个常年漫天黄沙的边塞小城,他一开始并不是城内的一把手,但后面打着打着就只剩下他了,那自然是他说什么算什么。
  自此一传十,十传百,信的人越来越多,便总有觉醒血脉的士兵前来投奔解惑。这边人越多,大家自然越信沈老爷子的神异,像滚雪球一样循环往复。
  不少人至今都相信沈老爷子觉醒的血脉就包括和武神沟通呢。
  沈里:懂了,我爷不仅给自己编了个祖先,还给他手下的大家都编了祖先,谁都不白来。
  春华和秋实的祖父是沈老爷子从死人堆里捡来的亲兵蛋子,当兵的时候跟着沈老爷子在沙场上出生入死,后来因为残疾解甲了,无家可回,也找不到事干,便到了沈家府上给沈老爷子当起了大管家。
  老管家记不得自己的姓,就跟了沈老爷子一起姓沈。
  也就是说,春华秋实其实也都姓沈,一个叫沈春华,一个叫沈秋实,这也是一开始七香一听沈里的名字,就以为他是太子妃从沈家带来的人的原因,大部分被沈老爷子收留的世仆都爱跟他姓。
  沈管家一辈子都是个普通人,临到老了反而莫名觉醒了血脉,老头是既茫然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这力量不在他上战场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反倒是老了才来。
  沈老爷子张口就来,说是水神庇佑,希望他能安享晚年。
  别问为什么是水神,沈老爷子编的神仙名一般都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款式,什么火神、灶神、飞天乐神的,都快自成一套神仙班子了。在这些年的加工润色里,被人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都能反过来质疑别人的神仙祖宗不像本地神。
  咳,总之,缺了一只胳膊的沈管家能把清水变成小甜水,那自然祖上得是水神庇佑。
  等后来他的小孙子春华出生,小小年纪就觉醒了能降低存在感的能力,沈老爷子就说了,对啊,你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润物无声,可不就能隐匿信息吗?
  如今秋实也觉醒了,都不需要沈老爷子再来解读,她自己就能硬靠:“水生木,所以我能驱使植物。”
  秋实觉醒的力量,正是那一日在光大殿让兰花重开。
  她一开始意识到太子寝宫那株兰花的变化与自己有关时,第一反应其实是不相信的,毕竟血脉觉醒一事鲜少在女子身上发生,可是:“老太爷说了,水神是武神大人的从神,所以我阿翁才会与老太爷如此投缘,两人在战场上相遇,又在退伍后来到沈家。”
  “武神爷一直在保佑着咱们,先帮大娘子觉醒,再小小地恩泽了一下我。”
  秋实开开心心又现场给沈里表演了一下她的能力,让暖阁盆景中斜干回首式的松柏重新焕发了嫩芽。
  看上去还怪可爱的。
  之前让兰花重开,已经超过了秋实的极限,她后面看起来十分疲惫便是因为能量耗尽,如今经过一夜的努力恢复,身体倒是没事了,只是能调动的力量还是有限,顶多能指挥着枝叶与沈里嬉闹。
  沈里抬起白皙的手指,也是兴致盎然,与这小玩意“打架”打的难舍难分。
  秋实一心二用:“当然,也有可能我是沾了殿下的光。”
  总之,不管是谁的功劳吧,秋实都在为自己能够觉醒血脉而开心,她觉得她终于能对自家殿下更有用了。
  “看不见水神爷就看不见吧,老太爷也说了,武神爷当年是看他可怜,失怙失恃,无人能告知他这些先祖之事,才托梦于他。后来也是奖励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保佑了边疆百姓,才再次降下恩泽。我父母俱全,生活幸福,梦不到也正常。”
  沈里:“……”
  他现在谁都不服,就服他爷的这张嘴,太特么会洗脑了,上辈子干过传销吧。
  一主两仆三人一口气说了很多,多到沈里也是在很后面才想起来问,既然是这样的大好事,又是这个世界人人都知道的事,那秋实之前为什么要搞的那么神神秘秘的啊?不应该直接大张旗鼓的告诉别人吗?
  一旦不涉及到沈老爷子,秋实优秀的智商便再次占领高地,她表示:“因为我想先与您商量一下,我随后的去处安排啊。”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有金手指,那就像读书一样,朝廷是不可能忍着不对此事插手的。
  沈里终于觉得气顺了,这逻辑很中华,异能者又怎么样?异能者也不能不上学啊。
  咳,虽然大家觉醒的血脉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不好梳理归纳,也不好系统总结,但从功能性上笼统的区分出几个大方向还是可以的,更多的也是去学习如何控制并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就像教书一样,各地都有县学,家族里有族学,连宫里都有专门的学宫。
  秋实是沈里的人,既可以去掖庭学宫,也可以回沈家族学,她甚至可以跟着东宫的十卫进学。只不过去不同的地方学习,也就代表了秋实未来会进入的不同体系。
  “好比,如果您想插手宫闱局,甚至是内侍省,那我就适合去掖庭的学宫;如果您想加强与太子殿下的联系,那我就试着走走东宫十卫的关系……”秋实替沈里认真分析着去不同地方,她能给沈里带来的不同好处。
  等她介绍完各处的情况之后,还提出了一个可能——也许隐瞒她的宇岩污能力会更好。
  “这可以当作一个杀手锏来用。”至今还无人知道秋实能够驱使植物,先不说这能力本身就挺少见的,只说秋实是一个女子,就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沈里最不赞同最后一种,没必要,在这个人人都对觉醒血脉趋之若鹜的时代,他不觉得秋实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她理应得到属于她的那一份尊重。
  至于到底要去哪里,沈里其实也没什么想法。
  秋实也猜到沈里会是这么一个反应,并早就准备好了解决答案:“那我给大娘子修书一封,问问她的意见吧?”
  自好几年前起,沈家就一直是沈青起这个主心骨说了算了。
  沈里忙不迭的点头,拥有较强的被管理经验。
  该说的都说了,沈里也差不多凭借多年看小说的经验消化并理解了这里不同的世界观,剩下的细枝末节他打算自己慢慢看书研究,再说下去容易因为缺乏常识而露馅。
  秋实也真的给沈里找来了几本较为浅显的介绍血脉觉醒的书籍,插图特多,而文字很少。
  俗称,少儿读物。
  对于沈里这种看繁体字不太熟练的人来说刚刚好。
  他往暖阁的小榻上一歪,就彻底放松了下来,一边磕着焦香的瓜子,一边好奇地开始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
  脑洞也是越来越多,什么如果一人用火,另外一人用水,两人的力量激烈碰撞,会不会出现高热的水蒸气;或者有没有人的能力是操纵别人的情绪,让自家人欢欣鼓舞,让敌人陷入恐惧;他甚至好奇有没有动物也能觉醒血脉。
  沈里突发奇想,不自觉出声:“有人会讨厌觉醒血脉吗?”
  秋实停下了手中身为女官的活计,不明所以的眨眨眼:“这样天大的好事,为什么会讨厌?”
  沈里揉揉脸:“也是哦。”
  但实际上,还真的有。
  好比此时此刻的闻时颂。
  在意识到自己能看到旁人的身份信息时,闻时颂就明白了,他是觉醒了血脉。
  虽然他暂时还没研究明白自己觉醒的到底是个什么奇怪的血脉,在皇室的记载里从未有谁能看到这些“天书”,但反正他也总算是终于踏入了那个他自小就被拒之于门外的世界。
  但你要问他觉醒血脉是什么感觉,他只能说……
  也就那样吧。
  没有这份力量,他也走到了今天。当他已经不再需要它时,它又擅自出现了,还这么鸡肋。
  可真叫人不爽啊。
  作者有话要说:
  攻:一款讨伐型人格。
  他对于血脉力量的看法目前是,别人会因为没能觉醒而自卑,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有问题,才不被先祖保佑。而他……只会觉得是这个力量有问题,是这个看重力量到畸形的社会需要被毁灭,被重建。
  哪怕是在他也终于得到力量的当下,他想要毁灭世界再重建的决心也并不会变(不是)。
 
第12章 入主东宫第十二天:
  大启皇室作为血脉觉醒的绝对拥趸,世代与觉醒了血脉的世家女联姻,传到闻时颂这一辈,不说所有的皇子公主都能觉醒吧,至少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能够觉醒的。
  并且大多都是小小年纪就展露了天赋。
  其中尤以闻时颂一母同胞的亲皇兄孝贤太子为最,他几乎集合了历朝历代贤明太子的所有优点,出身中宫,德才兼备,在虚怀若谷的同时还长得格外好看,更不用说他还觉醒了与开国太祖十分相似的龙神血脉,可以御风化龙,是哪怕在一众强大的血脉中也十分突出的能力。
  老皇帝不知道对这个嫡长子有多满意、多骄傲,他的喜欢明晃晃就体现在对东宫的放权上,层层加码,体系完备,已俨然如小朝廷一般。
  可惜,孝贤太子意外身死,成为了老皇帝乃至是满朝文武心中永远的遗憾。
  为了稳定局势,老皇帝又匆匆立了嫡幼子为太子。可闻时颂今年已经二十了,仍未有任何觉醒血脉的征兆。
  就这么说吧,他是除了年幼的皇子公主外,唯一一个至今还没有觉醒血脉的。
  闻时颂和他的白月光皇兄就像是两个极端,是所有皇子公主中的异类。
  以前在提到这位元后幼子时,人人都会说,小殿下矜贵自持,才智过人,虽没能觉醒血脉,但再多的力量对于他这个身份来说也不过锦上添花,他的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兄长在未来也会是皇帝,太子孝悌仁善,绝不可能放亏待了自己的亲弟弟。
  闻时颂当时没能觉醒血脉,甚至是个好事,能让太子在放心喜欢这个弟弟的同时,还不用担心地位受到冲击。
  可如今当闻时颂成为太子之后,大家对无法觉醒的他,就有太多的不满与无法接受了。
  每个人看着他的眼神里都写着“唉,可惜了,不管脑子与手腕如何,终究是没有觉醒”。
  在这种极大的压力下,一般人的选择要么走向极端,疯狂追求能够觉醒血脉的办法;要么极度自卑以至于自傲,扭曲忌妒一切血脉觉醒之事。
  但闻时颂不一样,他就像个天生的反派,面对困难只会笑着说“事情终于变得有趣起来了”。
  他真的非常享受这种以弱搏强,和众人斗智斗勇的感觉,尤其是在他以普通人的身份,打败了那些血脉觉醒之人的时候,他会感觉非常非常的爽。
  直至今天,闻时颂这种“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隐晦乐趣,被他自己的觉醒亲手打破了。
  闻时颂大概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吧,就大概搞清楚了他觉醒的这份血脉力量是何作用——他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身份信息。
  姓名,年龄,觉醒血脉,立场以及野心程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只要闻时颂想查看,他就能够看到,若不想看了,这些缺胳膊断腿的文字也能如臂使指的随时消失。
  这也让今天早上站在无为殿上参加常朝的他,感觉自己就宛如一个正在户部籍库清点编户的小吏,亦或者站在城门口负责挨个查看别人路引的士兵。
  真的很没有意思。
  这些人姓甚名谁、有什么血脉能力,只要闻时颂想,他掌握的庞大情报网随时都可以为他拿到。哪怕是这些人的立场与野望,闻时颂在心里不屑地想着,我又不是自己没有脑子,难道没有这份力量,我就判断不出来了吗?
  事实上,此时朝上大部分人的立场,和闻时颂此前对他们的判断并没有什么区别。
  皇子公主虎视眈眈,群臣在侧不怀好意,就连他的父皇都好像另有打算……这些他早就知道了啊,如今不过是站在这里对答案,都没能对出什么惊喜。
  闻时颂以袖掩面,打了个闲闲的哈欠,无聊,实在是无聊,不管是他觉醒的所谓血脉,还是如今朝堂之上各怀鬼胎的人心。
  每个人都好懂得就像是一本翻开的书。
  好比清流一派一再提出的民生疾苦,希望能适当减轻税赋。出发点听起来挺好的,直接就站在了一心为民的道德制高点,但他们真正想说的是百姓身上的税赋吗?不是的,他们只是想曲线救国,引起皇帝对北疆粮草度支的重视,意识到三司为这场战事已不堪重负,不能再继续穷兵黩武下去。
  至少这些文臣觉得朝廷有重武轻文的征兆,为了把事情扳回“正轨”,他们必须得说对北疆蛮族的用兵是穷兵黩武,是毫无度量之举。
  说白了,就是文武之争。
  除了清流一派和武将之间的矛盾,在临近新春的这个冬天,朝堂上吵来吵去的还有不少事,什么清河公主杀夫案,到底该如何收场才能给天下一个交代;春闱在即,要怎么规避上一届科举舞弊所带来的糟糕影响。
  前者是朝臣以礼教为名对皇权的施压,后者则是世家和寒门之间在取仕上的又一次交锋。
  汲汲营营,殊为可笑。
  闻时颂冷眼旁观,只在心里无聊的计数,等着看这把火什么时候才会再次烧到他的身上。
  这些人也果真没让太子“失望”,很快的,就有察院的监察御史出列,高举手中所持的竹木笏扳,当面弹劾当朝太子。
  也就是说,这位御史参了闻时颂一本。
  参什么呢?
  参他不孝不悌,太后病重,东宫竟毫无表示。
  弹劾高级官员,理论上是需要先进行书面弹劾,由御史台大佬在奏疏上多方署名,等通过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联合审核后,才能递到御前。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老皇帝在前些年刚取消了御史台联合署名的规定。
  这也就导致了御史台这几年的弹劾混乱,有些非高级官员也走书面弹劾的流程,有些管你是谁,哪怕是当朝太子也要当面弹劾。
  闻时颂今天遇到的就是这样的莽夫,揪住不放的还是老皇帝比较在意的孝悌问题。
  满朝文武无人敢言,只躬身等待圣断。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