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已经想好了下回再来, 知道了人是在这里久居,那就不怕。
却不想这日回莲觉寺时,薛鸷忽地就在佛前看见了邵妈妈, 她今日似乎是一个人来的,正背对着他与那位了尘方丈相谈甚欢。
薛鸷顿时心跳如擂鼓,他强压下了心里的迫切,没有立即上前,而是等她说完话、拜完香,吃过斋饭后乘上马车离开,他才悄没生息地尾随了上去。
薛鸷不远不近地跟在她后头,等进了东都地界,他的心跳就没有缓下来过,不知为什么,心头那阵喜悦过后,就只剩下了一种没来由的不安与惶恐。
他还记得那日自己心急如焚地追去了鹰栖崖,见他来了,立刻便有土寇将手中的火把往崖下伸去。
于是薛鸷很快便看见了那崖下那截枯枝上挂着的缎带,是浅色的,反衬着橘红色的火光,很醒目。
寨里只有沈琅会用那样颜色的发带绑头发,更何况沈琅身上每一样穿的、戴的,都是薛鸷为他精挑细选置办来的,他不可能认不出来。
有土匪在后头小声嘀咕:“……是不是跳下去了?”
“不会吧,会不会是不小心摔下去的,这里不是每年都要死人吗?不是惯从这里走的人,疏忽之下或许未必能看清底下是悬崖,这道又只有这么点宽,若是金凤儿那小身板背着他走的,失脚踩空下去,也是可能的……”
“够了!”薛鸷怒道,“都给我闭嘴!”
他的脸色逐渐变得铁青,声音也陡然轻了下来:“一定是他又骗我……他这个骗子。”
“以为丢条发带下去,我就会以为他已经死了么……”
他才不会信。
李三见状上前揽住他半边手臂:“大哥,先回去吧……”
他偏头觑了眼薛鸷僵冷的脸色,低声安慰道:“他行走不便。再说一个妇人、一个将将比沈琅大个一二岁的小厮,又能带他跑多远?你要找,等天明了带人下山去,也来得及。”
薛鸷依旧站在崖边一动不动。
瞬间的情绪将他的大脑烧得一片空白,他不信沈琅会蠢到从这里跳下去,他的腿坏成那样了,连站起来也不能……即便他想,邵妈妈和金凤儿也不会让的。
失足?
这条小道是偏一点,途经的哨卡也少,但这几日不雨不雪的,地也并不滑,怎么会失脚踩下去呢?
再一个,若他们一个背着沈琅,一个拿着包袱,以薛鸷对那两个人的了解,无论是谁带着沈琅下去了……另一个也绝不会苟活。
可是崖边并不见被他们丢弃的包袱。
理智告诉他,这条发带十成九只是一个幌子,可薛鸷却仍不愿意走,万一呢……他想,凡事总有个万一。
哪怕这真的只是一个幌子,他也要追到崖底确认这个骗局是否真的只是一场欺骗。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忽然说。
有土寇忍不住劝他:“大爷,您是知道的,这鹰栖崖下是万丈深渊,没路可下去,就是下去了,也上不来了……”
这一处悬崖就像是一座山峰,被天雷给突兀地劈开了一道裂缝,压根就下不去,底下也找不到能进去的路。
薛鸷却不死心,他也不知怎么,脑子忽然就轴住了,谁来劝也不行,就是铁了心地今夜就要让人在山石上打凿子,直到开出一条通向崖底的路。
李三再一次拉住他:“你冷静一点薛鸷,若是凿梯下去,得死多少人,得费多少时间?你想过没有?或许就像你自己说的,他只是故意骗你的呢?”
薛鸷的眼眶忽然红了,他整个人慢慢地蹲了下去,眼盯着那漆黑的崖底:“万一就这一回,他没骗我呢?”
“……”
眼看今夜谁劝他也没用了,一直站在人群里没开过口的仇二终于上前,走到薛鸷身后,吞吐着说:“大哥,那条发带……其实是我丢的,他没事。”
薛鸷闻言站起、转身,看向他。
怕薛鸷以为自己是编谎骗他,仇二又将自己今日送走沈琅三人的事,一五一十地全说了,只是在发带这件事上,他撒了谎。
他说原本是想让沈琅留件信物给薛鸷的,好歹两人好过一场,可回来路上想了想,薛鸷如今也正经地娶了妻,没必要再留着这些挂碍,于是就随手给丢了,没想到竟恰好挂到了底下歪歪曲曲的几截枯枝上。
仇二说着忽然笑了笑,打了圆场:“都回去吧,这事也赖我,丢也没丢好,闹了这误会……”
他话音刚落,薛鸷倏地朝着他的脸就是不留余力的一拳,仇二也没躲开,硬生生受下了。
“薛鸷!”李三叫道。
旁边那些土寇也反应过来,忙上来将两人拉开了。
薛鸷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沈琅不见了,这五个字便已经让他心里像是火烧着一般,怒火中烧,没想到还有仇二在这里等着给他添堵。
“我说他怎么跑出去的,”薛鸷咬牙切齿地,“原来是你,仇二!”
扣住他两只臂膀的那两个土寇险些要抓不住他。
仇二伸手碰了碰自己疼得发麻的半边脸,嘴角似乎裂了,有一点血迹蹭在他指骨上。
“我以为你娶了那个付悠悠,从此以后就要做个‘正常人’,过正常日子了,他留在这里又有什么用?他要走,让他走了便是了……”
“你闭嘴!”薛鸷怒道,“那是我的事、我的人,你凭什么管?”
“我早该打死你。”
仇二头一次听他对自己说这样重的话,气得眼眶也红了:“你打死我,来,打死我!”
李云蔚皱着眉,在旁边劝说了半天,可两人还是吵得不可开交,谁劝和都是徒劳。
很突然的,他也难得发了通火,他上前一把抓住薛鸷的肩膀,大声道:“薛鸷!好歹知道沈琅人没事,还活着,也算是好事了!不是吗!”
“况且人还没找到,你们两个倒先内讧了起来,”李三到最后几乎是怒吼了起来,“干脆就在这儿吵上一年,沈琅他们也早跑到天南海北去了,一辈子也别见了,倒更好了!”
听见他的话,薛鸷反而比仇二更早噤了声。
……
正当他走神时,前面的马车忽然在一处画阁朱楼之前停下了,邵妈妈从马车上下来,叫了两声,那朱红色的大门便被人从里打开了,来应门的不是金凤儿,而是个眼生的小厮。
等门关上,薛鸷才下马来到楼前,那牌匾上的三个字他难得全都认得——抱月楼。
这里不似一般酒楼,倒像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宅院。
连邵妈妈也有钱雇马车来回……薛鸷曾以为他会过得很不好。一开始,他对这个人又气又恨,想着等抓住他时,一定要将他看管起来,甚至锁起来。
最好再冷他一冷、晾他一晾,他就是对他太好了,千依百顺地哄着,可最后换来了什么?他一声不吭地杀了人,然后一声不吭地就跑了。
可到了后来,薛鸷日夜寻他不见,日思夜想他回来,他发觉自己想念这个人已经到了要发疯的地步。
他又开始担忧、开始发愁,怕他那样一个病病歪歪的瘫子,说不定现在正在哪里受人欺负……金凤儿是个骨头软的,邵妈妈又是个妇道人家,这两个人,没一个是能护住他的。
每次想起这个人的名字,薛鸷总是百感交集、辗转反侧。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想通了,可大多数时候,他都觉得自己想不通,一辈子都想不通,也放不开手。
他大可以去找别人,男人、女人,这世上也不止沈琅一个漂亮的人,甘愿的他就以礼相待,不甘愿的他就强抢过来,也没什么难的。
可偏偏他心里只有沈琅,也只想要沈琅。
第52章
薛鸷是在抱月楼附近的小巷里过的夜。
昨晚上邵妈妈进去后约莫两盏茶的功夫, 薛鸷才终于做足了准备上前叩门,来应门的仍然是方才那个面容清秀的小厮。
这小厮先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衣着朴素, 又戴着一顶很旧的大幨帽, 深颜色的掩面巾覆住了整张脸, 看着便有种风尘仆仆的穷酸味。
但见他身材高大、猿臂狼腰, 又怕他是来寻衅闹事的, 因此他还算客气地说:“抱月楼今夜不待客, 您请回吧。”
说罢他便急匆匆地就要将门关上,薛鸷却忽然挤上门阶, 用手臂横挡在了门沿上,紧接着上半个身子也强挤了进去。
那小厮见状登时便急了起来,转头往里喊道:“快来人, 这里有个泼皮要强闯!”
里头立即便应声出来了几个堂倌, 手里都抄着刀棍,看着都是颇会些拳脚功夫的。
这守门的小厮见他们来了, 胆子才大了起来, 他瞪着薛鸷道:“你这贼人, 还不赶快松手滚出去, 否则我就叫他们将你绑了, 扭送官府处置!”
薛鸷仍然不肯松手, 他目光看向里面:“我来找人。我要找沈……”
他话音未落, 前头的一个堂倌便抄着木棍狠狠地打在了他左手小臂上,接连打了两三下, 薛鸷才终于收回了手。
还不等他反应,里边那些人便将大门“砰”一声关上,放下门栓紧闭了起来。
薛鸷听见里头的人说:“定然又是那醉霄楼的使银子派人过来捣乱的, 咱们主家又不和他们抢生意,有必要这么恨我们抱月楼么?”
他低头看了眼自己那只小臂,被木棍打过的地方已经红肿了起来,薛鸷不死心,又抬起另一只手“哐哐”地砸起了门来。
“我找沈琅,你们去叫他出来见我!”
“什么沈琅?我们这里并没有这号人,你再吵吵闹闹,我就真要叫官府差役来了。”
他这样的身份,自然是见不了官府的,薛鸷在门前干站了会儿,终于还是罢了手。
薛鸷坐在巷子里默默想了整整一夜,那门内的小厮说不认识“沈琅”,一个可能性是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故意骗自己。
二是沈琅故意隐姓埋名,也说不准。至于第三个……兴许沈琅真的不住这里,或许只是邵妈妈一个人在这抱月楼里当差,沈琅和金凤儿两个都另在别处。
纵使是夏夜里,到了深夜,夜风仍然显得有些微冷,坐在漆黑而幽深的巷尾中,薛鸷心里忽然浮起几分“近乡情更怯”的茫然之感。
若是沈琅果真对他毫无情意……他想,那么再度相遇,他或许会冷漠地将自己举发给官府。
在天武寨之外,沈琅是良民,而他薛鸷却是只见不得光的臭耗子。
薛鸷自认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倘若沈琅真的一点也不顾念旧情,他也认了,可他只要一想到沈琅冷冰冰或是厌恶的眼神,就觉得心要碎了。
第二日巳时初刻。
抱月楼终于有了动静,开始开门迎客。
薛鸷发现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衣着光鲜的客人,于是他干脆将身上所剩无几的盘缠都拿了出来,去附近成衣店里买了一身还算体面的衫子。
他穿着其实有些小了,不大合身,可其他的那些定价又太高,他也买不起。
换上新衣、摘下眼纱,再一次来到那抱月楼门前,那小厮抬起头看向他,打量一眼后才道:“客人看着眼生,可有熟客引荐?”
薛鸷摇头。
小厮于是露出几分歉疚的笑意:“抱月楼内桌椅有限,主家也不喜喧哗吵闹,所以还请您谅解,我们暂不接待生客。”
薛鸷看了眼他,而后忽然不发一言地转头看向门里。昨夜天太黑了,那门里只点星几盏灯笼,他没怎么看清楚门内的环境。
这会儿向内望去,只见门内花木庭台,几多台榭,移步似又有曲水方池、青竹绿墙,一眼看不尽,也望不透。
他草莽出身,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地方。
薛鸷忽然就有些露怯了,他觉得自己身上穿得还是太寒酸了些,早知道……他就多带些银子来了。
“客人?”
……
昨夜曾有人来闹过事,这事邵妈妈也听说了,但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这里是东都城内最繁华的地界,寻常夜里也会有些个醉鬼吃懵了来砸门,再说她听闻也没闹出什么损失来,因此邵妈妈也就没和沈琅提起。
沈琅昨日一早又犯了头疼的毛病,夜里吃了一碗安神的药,很早便睡下了。
今日晨起时还是有几分隐痛,身上也有些低热,沈琅没和人提起,怕邵妈妈和金凤儿两个又大惊小怪地要去延请郎中。
他起得稍晚了些,今日抱月楼有一场“文会”,豫王今日也要亲来。
沈琅起来便催促厨下另外预备下了一套好酒好菜,以防豫王今日要在这里用饭。等客人们陆陆续续地到了,他便从一扇暗门进了那间放着古琴的雅致小室。
今日是豫王点的曲,先一首《长清》,后一首《楚歌》。
沈琅正抚弦时,室外茶厅里的宾客又争执了起来,还是为鞑靼屡次犯境的事,上京城里主战的官员仍然是少数。
如今国力衰微,若要正面迎敌,一要招兵、二要买马,武器、战甲、粮草,哪哪都需要银子。大宁朝算起来倒是有些散兵游勇,可是又没首将,兵微将寡,去了也是白白送死。
况且一旦在那些鞑靼面前露了怯,恐怕他们更要肆无忌惮地直攻进上京城。
这些人义愤填膺,声量一个比一个要高:“上京城若守不住,他们必然要往咱们东都退,可倘若那些鞑靼贪心不足,还欲吞下整个中原呢?”
“鞑靼如今还在试探,若是咱们大宁能派个强悍的将领去震一震,将那些鞑子吓退了,岂不是就相安无事了?”
“你说的轻易,如今大宁无一名将,兵部也是一群吃白饭的废物,派谁去,难道派你去?”
这些人一旦论辩起来,便有要挽袖动手的架势,只是碍于今日有豫王在,他们才勉强收敛了几分。
也因有他们的争执声遮掩,沈琅没能听见楼下的骚乱,外边那些争得面红耳赤的客人们自然也没有。
42/70 首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