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榆带他去睡觉的地方看看,赵大力搬去鸡场了,柴房位置空出来。他跟大川从村里买了一架旧床挪过来,让杨夫郎睡的舒坦一些。
得知床是为他买的,虽然是旧床,杨林心里也感动。以前做工的时候,主家没床的情况下,往往都叫他打地铺,不会特意花钱去买。
他把包袱放在床边,挽袖子就要干活,无非就是做饭洗衣的事,这些都做惯了。
进灶屋才发现,贺家原来还有另一个小娃娃,正躺在他娘背上咿呀咿呀吃手指,看见陌生人来,张嘴就笑。
孙月华逗逗儿子,对杨林道:“他就是这样,生下来就不怕人,谁来了都爱笑。但若是想抱他,他就要憋嘴哭了,假模假样的。”
除了她和大山,团团也只肯让林榆抱,别人一抱就嗷嗷嗓子哭,哄都哄不住。孙月华怀疑这小子就是喜欢漂亮夫郎。
杨林开口道:“是个聪明的,说明知道认人了,以后肯定也机灵。”
他说话好听,孙月华心里高兴,嘴上打趣儿子:“什么机灵,就是看碟下菜的臭小子一个。”
背了一会儿,背上忽然有些热意,肯定是团团又尿了。孙月华把孩子背回卧房,给换了干净的尿布,刚好到了晌午,她解开衣襟顺便喂奶,等团团吃完哄着睡下。
林榆坐在树荫下啃西瓜,杨夫郎在门口探头,欲言又止的看一眼,一句话没说又进去了,切完菜再次跑出来,还是欲言又止。
“杨阿嬷,你想跟我说什么?”林榆其实发现了,没忍住先一步问出口。
杨林在襜衣上擦擦水,试探着问道:“晌午吃什么?我看角落里有长豆,用大酱焖一锅?”
每到一家做工,做饭是绝对不能出错的。吃的不好,主人家要说,吃的太好了,主人家又嫌花钱,他每次都小心翼翼先问清楚。
林榆扶着椅子慢慢起来,肚子沉重,还得用手撑着后腰。杨林有眼力见,赶紧过来扶着他。
林榆进灶房指给他:“东墙有两口缸子,左边是白米,右边是小米。我们家早食是小米粥,晌午就蒸一锅大米干饭。”
“焖长豆不错,就是素了一些。柜子底下有鸡蛋,家里人多,打十颗炒一盘。昨天大川买了两斤肉,正好炒一盘肉片子,我想吃了……阿嫂昨天说想吃凉拌松花蛋,也切两颗。”
林榆一顿说完,杨林瞠目结舌。这得是多丰富的一顿饭,他下意识问一句:“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寻常都是这样吃的,阿嬷只管放心做好了。”林榆冲他一笑。
杨林见识到了,这哪是寻常的庄稼门户,这比县里的门户过的还滋润,小有家底的也不敢这样吃。他不知道贺家卖鸡蛋的营生能赚多少,但贺尧川能一口气答应三百文月钱,肯定有底气。
切肉的时候,他手都在抖。最后还是听了林榆的话,两斤肉全部切完,满满一大盆肉片,炒一锅都足够一家人吃。
林榆刚坐下,又想吃豆腐,就让杨阿嬷炒一盘酱汁豆腐。谁让家里人多,吃这么多也没人说什么。
杨林坐在桌边,一开始不敢伸筷子夹肉,以前给主家做事,吃肉吃蛋向来都轮不上他,只有主家吃不完剩下的,他才夹两筷子。桌子又是肉又是鸡蛋,他没敢碰,一个劲儿吃长豆。
林榆瞧见,给他挑两块厚的,又拨一块炒蛋。“阿嬷快吃,不吃该凉了。”
杨林一顿面色激动,忙点点头埋头吃起来。而一旁的赵大力已经习以为常,来了贺家几个月,贺家人对他那是没得说,即便他连着几次都只夹肉,也没人说他什么。有时候家里杀鸡,炖的鸡块也会让他带一些给家人。
他有分寸,一顿吃几筷子就知足了,肚子里有油水能干活就成,不能真仗着东家人好就一个劲儿吃。
午后贺尧川从县里回来,今天的鸡蛋卖完了,有好几家食肆都想加货。贺尧川没瞒着他们,野鸡蛋数量有限度,今年第一窝鸡仔最早也得秋后产蛋。
夏日炎热,林榆先给他拿一块寒瓜解暑,见贺尧川脖子都是寒,他眼里露出些心疼,又用帕子给擦擦汗水。
“锅里留了饭菜,我给你热一热。”林榆挺着肚子慢慢挪进去。
贺尧川忙拉住他:“你快坐下,热饭我来便是,杨阿嬷也在,不至于让你忙活。昨夜你就没睡好,现在更该多歇歇。”
为了让夫郎分心,他转移话题道:“上月见你在画单子,可要拿去县里雇个人沿街发?”
林榆注意力转移成功,回房喜滋滋拿给他看。单子巴掌大一张,图案精致好看,上面有摊子的地址,鸡蛋的优惠,以及他们小摊的名字——贺记蛋铺。
一目了然,只看一眼就能让人牢记。
纸又是贵重东西,拿在手里肯定不会轻易扔了,爱节省的就愿意带回家,每天时不时看一眼,心里就对贺记鸡蛋有个印象。
贺尧川看来看去,拿炭笔划掉贺字,在旁边改成林字,林记蛋铺,读着更顺耳一点。
林榆笑嘻嘻凑上去:“不怕人家说你耙耳朵?”
贺尧川捧着夫郎亲一口,也笑一下:“我乐意,我喜欢,管别人做什么。”他低头亲了个够,等杨阿嬷端着热好的饭菜出来,他才依依不舍分开。
第106章
小摊比铺面还热闹, 早上敲锣打鼓剪彩,林记蛋铺的招牌挂上,旁边小巷子的居民都凑过来瞧稀奇。贺尧川之前就在这里卖, 大婶阿嬷们都认识他,平时有搬搬扛扛的体力活, 只要喊一嗓子贺尧川就会帮忙,他们也照顾生意,隔三差五买几颗野鸡蛋。
他把一尺长的牌匾挂上, 小摊做了顶棚,看上去像模像样, 至少吹风下雨淋不着, 摊子还挂着红色幡子, 喜庆又醒目。
“林记蛋铺。”路过行人念出声, 笑着打趣:“贺老板,怎么用夫郎的名号?”
贺尧川不惧, 扬声宣告:“我们家中夫郎当家做主,摊子自然也该是他的。”
这样说, 几个汉子自觉无趣, 人家夫夫和乐恩爱, 他们还有什么好多嘴的。来都来了, 又被贺尧川一嗓子喊住。
“昨日刚下的鸡蛋, 买两个回去给家里孩子夫人补身体?蒸炸煎煮,随便怎么吃, 比寻常鸡蛋滋味更好。向来听说几位大哥疼夫人,买回去肯定能博得一笑。”
话没说完,蛋先塞过去。有一个算一个,都别空手走。
“还是贺老板会做生意, ”几个大汉笑笑,兜里不缺钱,贺尧川说话又好听,都掏钱买了几个摆摆手离开。
“下次再来,”贺尧川把剩余的蛋筐从骡车上卸下,这两日买蛋的人不多,每天到了下午都要剩一些,他会拿去附近的小食肆问问,若是需要就能卖出去,不需要也带回家,攒满一百颗能送给酒楼。
忙完这些,贺尧川开始正经事。怀里一叠画片,总共画了两百张一模一样的,他拿了二十文钱,雇两个十岁的娃娃在街上分发。
县里的娃娃也要赚零花钱,二十文绝对是一笔“巨款”,来之前按照林榆交待过的,贺尧川一一记下,也教给两个娃娃。
发单子不是见人就发,要看准妇人夫郎,尤其是中等年纪。其次要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比如东西两市,买菜买肉的寻常居民最多,像码头这种地方就不行,来来往往都是商客,谁没事会跑到巷子里来买鸡蛋?
一边发一边还要说,贺尧川找了两个嘴皮子机灵的,说话十分中听,笑起来也乖巧。
这是卖给散户的宣传法子,酒楼食肆又是另一种办法,这里头有门道,要拖关系搭人情,云溪县虽然不大,但是各行各业都有行会。你自己想悄悄赚大钱,人家看了就要眼红,独门独户是做不大的。
行会那边,陈老板拍拍胸脯答应了,愿意给他们引荐行会里的人。真正的大商户,每月赚的流水至少几百两,他们这几两十几两银子人家不放在心上,也就是递个投名状。
等做大了,会费肯定要交,这是不成文的规矩。花钱是花钱,也能得行里的保护。
单子发出去,现在只等效果。夏日天热,过了晌午外出买菜的人不多,他收了摊子准备回家。
在路过靠近河边那一条贫巷时,贺尧川下意识侧目一看,在露天的死胡同里看见一群乞丐。这是县里最混杂的地方,地头蛇小混混乞丐都聚在这里,巷子脏污恶浊,那些人就躺在破草席上,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虱子都能满身跑。
在这个分三六九等的时代,他们就是最下等的,做苦工也没人要。这些人也懒散惯了,或偷或抢,没被人发现最好,发现了被打残那也只能怪运气不好,再不行就要饭,吃了今天没明天。
贺尧川鬼使神差停下脚步,终于让他找到停留的理由,他在一群混混乞丐中看到熟悉的人,周鹏。
上次告官那件事情以后,他笃定周鹏再也猖獗不起来,只保证他不会再欺负吴慧,别的事情贺尧川没闲心打听。
现在一看,周鹏差点叫他认不出来,以前还长袖长衫有个读书人的样子,嘴里也能蹦出两句之乎者也。如今蓬头垢面躺在破席上,瘦的皮包骨,一件脏衣蔽体,一个缺碗要饭。
周鹏仿佛三魂没了七魄,也没看见贺尧川。贺尧川不再管他,只看一眼便离去。
午后的山林热风滚滚,林榆翻身睡不着,起身到大嫂房间里逗团团。小孩子真是一天一个样,模样变化很大,个头长的也快。
杨林无事的时候跟在林榆旁边伺候,看见房里换下来的尿布,他随手帮着洗了。孙月华怪不好意思,杨夫郎是二弟给榆哥儿请来的,倒来帮她做事了。
“举手之劳,来之前东家就说了,家中杂事也帮着照料。”贺尧川给的月例多,他就该多做事,不然拿了钱心里不踏实。
林榆跟大嫂说会儿话,团团忽然哭起来,肉乎乎的手不停揉眼睛,孙月华嘘一声:“想睡觉了,每日下午都要睡一个时辰。”
林榆慢慢挪起来,“大嫂哄他睡,我也去鸡场那边看看。”
“天热别去太久,记得回来,”孙月华叮嘱他。
林榆点点头说知道了,鸡场离家不远,还有杨阿嬷扶着他,路上并不担心磕磕跘跘。
今年孵的三窝鸡仔全部长大了,两百多只数目不少,有在山坡上啄食的,还有树下纳凉的,棚里也歇了不少,树林子里最多,跑来跑去抢虫子吃。
今年挪了新地方,野鸡个头比去年长的更快,到了年底应该能早点出栏。赵大力照顾的很用心,有时候半夜醒了,也要过来看看。
他一个人住茅屋,比在贺家柴房里更自在一些,茅屋陈设很简单,一张架子床,一张吃饭的桌子,有时候在贺家打了饭直接回来吃。竹帘后面是洗澡桶,一人足够了,衣裳也没几件,能有换洗的就行。
林榆没进茅屋坐,而是直奔鸡棚,里面有几只好斗的公鸡,戴了鸡眼睛也没用,赵大力只能把它们单独关押,也不能放出去,怕伤了其他鸡。
林榆点点头,知道他做事是尽心尽力的。鸡食的调配比例他教过赵大力,玉米高粱小麦这些都必不可少,饮水每天换两次,用煮过的热水放凉再喂。
前几天刚给鸡群剪完羽翅,明天又得把公母都分开养,琐琐碎碎的全部都是事。林榆怀了身子行动不便,事情就交给大川他俩。
他有些困乏,打着哈欠往回走。昨夜宝宝折腾的他睡不好,一双小脚在肚子里猛踢,刚开始林榆害怕的很,后来就习惯了。
躺在床上帷幔放下,林榆轻轻拍打蒲扇,凉风阵阵吹来,眼皮也渐渐沉重,扑打扇子的手停下,搭在肚皮上不动了。
夏日睡觉总是迷迷糊糊,林榆睡梦中又困又热,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只记得身上忽然凉快了,持续不断的微风吹来,还有一只手轻轻摸他头发。摸着摸着就不老实,低头又亲又闻,从眼角一路到嘴角,黏黏糊糊的不肯分开。
他亲的时候林榆已经醒了,就是不愿意睁开眼,直到一双不安分的手摸进衣领。
“玩够了?”林榆微笑看他。
贺尧川恋恋不舍抽出手,“这小崽子什么时候出来,霸占你几个月了,等他出来饶不了他。”
林榆敲他额头一下:“怎么还跟孩子计较,若不是你的功劳,他能在我肚子里待上几个月?”
说完,他俩脸颊各自一红,都不约而同想起什么。贺尧川到底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正是火气最旺的时候,一天到晚使不完的牛劲,这几个月都憋着没行房,真是一句话都提不得。
他装作若无其事干咳两声:“今日天气好,想不想洗头发,我烧一锅热水给你洗洗。”
“也好。”
坐在院里,林榆躺在贺尧川腿上,这个姿势能避开肚子,贺尧川兑一瓢温水往下淋,轻轻打湿头发,把皂荚搓开抹上去。乡下人都这样洗头发,不如澡豆清香,洗出来的头发却很顺滑。
也有别的土方洗头,比如新鲜的芝麻叶,或者艾草无患子侧柏叶。他们这里没人种芝麻叶,不然也能给林榆试一试。
洗完一遍院里起风了,贺尧川用帕子包好,不让林榆坐在太阳底下晒,这样容易受风。最热的夏天,他也烧一盆炭火,用烘烤的帕子慢慢擦头发,不一会儿就干了。
换下来的衣物放在一旁,杨阿嬷进来看一眼,都装进盆里拿去河边洗。他勤快,主家的衣裳都是每天清洗,做饭味道也不错,很合全家人的心意。
贺尧川回房里陪林榆,道:“杨阿嬷做的不错,连团团也能抱在手里哄,带孩子很有一套。我想过,不如问他愿不愿意长期做工,以后专在家中带孩子,这样你也轻松一些,不必家里外面两头兼顾。”
林榆翻身看他:“这样家里就有三个长工,会不会太多?”
“再请一个也不算多,今年营生做大了,秋后野鸡蛋数量翻倍,往酒楼食肆一送,收回的银子很不少,两个长工请的起。”贺尧川笑着捏捏林榆嘴角,半哄半劝地说:“有人给带孩子还不好?你只管做生意,每天躺在钱堆上数钱。”
他把林榆说美了,林榆乐呵呵笑起来。
两个人并肩躺在床上,慢慢规划以后。宣传单子发出去了,林榆闲了继续话,多发几次就能看看效果。若是生意能做大,赚了钱他俩想建新院子。
现在的院子太狭窄,一家七口三个房间。溪哥儿年纪大了,不能再跟爹娘一起竹,要有单独的房间。他跟大哥也有孩子,等孩子大一些,小小几间茅草屋真就挤不下去。
青砖瓦房是最好的,刮风下雨都不用怕,就像镇上那样的民居,用石砖砌墙,不再用泥土木头,气派又结实。三间卧房足够了,他俩住一间,娃娃再住一间,若是以后再多生一个也能住下。
74/79 首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