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青伶——琴挑[上]

时间:2008-11-12 09:46:57  作者:琴挑[上]
第一章
芳雪落天际,伶人歌楚凄
自古红颜多哭泣,泪落洗菩提
英雄划剑依,歌去人影稀
谁知明日是分离,台上望珍惜
我歌声与君兮,何日再重提
君不闻曲相寄,天下皆足矣
英雄划剑依,歌去人影稀
谁知明是分离,台上望珍惜
唱一曲别离,谁在君怀里
昨日相依,今夜又相离,歌伶笑泪滴
一出悲戏终相离,佳人老矣
唯戏幕里英雄美人再交替
笑谈千年传奇
--摘自《伶人歌》
杜公子杜明曦是杜家的独子。
杜家在山西曾是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据说祖上曾在乾隆年间做过二品官员,家境殷实,宅多田丰。杜家历代香火旺盛,男丁兴旺,子孙后代代代承袭祖上荣耀,均担有官职。宦海沉浮,名利交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杜家一直能在官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没有先祖当初的风光,但能平平安安繁衍生息,且仍保持富甲一方的实力,已是奇事一桩。正所谓一朝蒙圣宠,代代披泽恩。
可是,传到杜明曦的父辈一代,情况就急转直落,先是杜明曦的大伯在官场因为得罪奸人而获罪,被撤掉官职后,发配西南偏远之地,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途中抑郁而亡。杜家倾囊相救,可惜赔了大把的银子,仍不能赎回长子性命。但闻丧子噩耗,杜老爷一口气哽在气管,再也没能醒来。祸不单行,接着是杜君豪的二伯,在经商途中,因为脾气暴躁,与买家一言不合,竟动起手来,拳脚无眼,把对方送上西天的同时,也把自己送进了牢狱。杜家老太太救儿心切四处奔波,卖掉生意,当掉田产,求爹告娘,所幸二伯性命得以保全,为了避祸,不得不远走他乡。接连的打击,杜家早已元气大伤,生意场上更是一蹶不振。再说杜家三子,杜明曦的父亲,从小就是个病秧子,为了冲喜,早早就奉命成了婚,成婚不到半年,就一命呜呼,只留下个遗腹子,是为明曦。大伯无子,育有一女,闺名明月,二伯一生放浪形骸,不喜拘束,因此膝下无子。在杜家的男丁接二连三地遭遇祸事后,全部的希望都落在一个6岁的孩子身上。
或许是遗传了父亲的体质,杜明曦从娘胎里带了些虚症,靠着些滋补品,虚症才得以缓和。相貌却是顶好的,皮肤白皙细腻,眼睛大而明亮,且因为天生有些弱视,观人看物时,总要曲起双目,本来是个缺陷,却因为生得漂亮,反而带了一层朦胧的美感。牙齿也十分细密精致,笑起来,煞是好看,只可惜,他从小就不爱说话,也不经常笑,那样的精致就很少能看到了。
杜明曦很聪明,吟诗作赋,出口成章,并且写得一手好字。只是记性不太好,许多诗词文章,要背上十几遍,才记得下来,但是只要记下来了,就终生不忘了。
都说集聚了杜家十几代人的精华之气,杜明曦被誉为:"颇有先祖遗风,可继承家业大统之上上人选。"
何曾想,时乖命蹇,世事难料,杜家家道急转直下,只剩下一具空壳。孤儿寡母,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聊以度日。"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遭遇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夜里又逢强人,偌大的家业被洗劫一空,杜老太太禁受不住如此沉重一击,没几天便撒手人寰。杜家下人,但凡有点良心的,要么拿出体己贴补少爷小姐过活,要么挥泪告别伺主,踏上归乡之路。良心被狗吃了的,又偷又抢,私下里变卖家财,席卷一空后逃之夭夭,使得本来就风雨飘摇的杜家更是雪上加霜。
更悲惨的是,杜家下人有一个叫良仁的,手脚慢了些,见无物可卖,竟在夜里偷偷掳走了大小姐和小少爷。
良仁心歹,杜小姐被卖入青楼,杜公子则被卖给一个游走四方的戏班子。
看着空荡破败的杜家老宅,杜三奶奶心中悲愤,悬梁自尽。

这正是,
身比金贵,命如纸薄,昨宿公子床,今披红伶装。
纵生得玉雕粉琢样,仍要用油彩遮脸庞。
谁说腹藏万卷气自华?还不是要把曲儿吟唱。
你方唱罢我登场,十年血泪且换台上风光。
莫说戏子如草芥,人生数十载,谁又能名留青史上?

我乃伶人身,翎摇裙舞,剑走长空。
我乃贵族心,笑泯悲苦,唱弹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纵有千帆过尽,我愿用这笑作泪,还你一颗戏子心。

第二章
小庆喜戏班,原本是众多靠游走于城乡之间表演赚钱的民间戏班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由于班子没有台柱撑门面,演员只能演上有限的几出,靠洒狗血①迎合平头百姓的低俗趣味。因此,小庆喜是在优伶的行当中,还要在九流之下的戏班子。
小庆喜就在八大胡同的弯齿胡同,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儿,门口挂着块儿破旧的木牌,用红漆写着:"小庆喜戏班"五个字。
据马班主说,二十年前,小庆喜是辉煌过的。
那时的小庆喜规模比现在要大好几倍。红极大江南北的名角林雨楼作顶梁台柱,曾家兄弟作四台四柱②,连底围子③也是个个精挑细选,功夫了得。那时的小庆喜,专门给京城的大官宦和皇族唱戏,几乎成了皇家御用的戏班。即使偶尔在民间开演,也是捧场的络绎不绝,场场爆满。
林雨楼唱的是旦角儿,主攻青衣。
他的青衣扮相儿,稳重中透着灵秀,朴素中又带着雍容,是绝对的大家风范。 出师后戏园子里,演了不过三场,就已经挂头牌了。虽然唱的是青衣,可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文武昆乱不挡④,六场通透⑤。扮相也是一流的,他本人生得修长,个子偏高,可是身段儿窈窕灵活,在场子上,一点儿都不觉得笨拙,反而是贵气十足。听他的戏,绝对要疯狂的。据说,只要是林雨楼出演的贵妃醉酒,这边鼓签抬落之间,台下就叫好声一片,这边莲步轻移,那边已拍掌相和,这边犹抱琵琶,唇齿轻碰,那边就耐不住性,群跃而起,这边裙裾舞动,水袖翻飞,叫绝叫好声就已震落了墙壁上的牌匾。迷得京城的大片名流,上至皇家妃子、公主,官宦小姐等一干名门闺秀,下至平头百姓家的小家碧玉,无不竞相追捧,迷得一大干男票七荤八素,个个想揽佳人入怀。本是最低贱的戏子,却众星捧月般,不知那时的林雨楼又该作何心绪?
偏偏这个林雨楼是个不识相的主儿,虽说干的是下九流的行当,可心气儿却高,对那些马蜂蝗蝶从来不假言色。树大招风,人红招祸,据说林雨楼得罪了某个大官,竟与其姨太太有染,差点招来杀身之祸。此事闹得满城风雨,林雨楼再无立足之地,无法继续作伶人,终于在某一天夜里突然销声匿迹。墙倒众人推,头牌倒了,戏班子的生意也每况愈下,接连走了许多人,渐渐到了青黄不接,无人问津的地步。
小庆喜就这样衰败了下来。
马班主在小庆喜最低谷的时候,接管了戏班子,这时的小庆喜已是底流之列了。
马班主一心想要重振小庆喜,而重振小庆喜的首要条件,就是找到林雨楼那样的红牌给戏班撑门面。最快捷的途径,无疑是花重金聘请现成的名角儿。眼前,业界最红的四大名角,分别是福园的柳残月,唱青衣的;梨春台的冷子寒,攻刀马旦的,丰庆苑的胡戎山,唱须生的,还有一位不是专业的伶人,从不拿出场费,演戏唱戏全看心情的荀一,擅小生的。这个荀一原是吏部尚书大人的小公子,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纨绔子弟。他自封荀一,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的含义深广,有全、整之意,又有独此无二之情,他就是爱这个字能容天地的胸气,和从一而终的执念。荀公子的真名叫荀邑轩,老父一直殷殷期望儿子能读书明理,将来考取功名。可惜荀公子,年方十六,生得一表人才,正值青春好年华,却不喜读书,素喜游荡,纨绔子弟的一套样样俱全,尤其喜好玩票。戏子低贱,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而堂堂尚书大人的公子听听戏曲也就罢了,竟然发展到去当戏子,还乐此不疲,任凭老父如何打骂,仍不改好龙之癖,尚书大人抱着儿子年纪尚幼,年龄稍长也许会转性的侥幸心理,也就放任自流了。如此一来,荀公子更是变本加厉,频频出入梨园不说,竟还和戏子有染,做出一干风流韵事。尚书大人用尽手段,软硬兼施,还是难改儿子恶癖,只好把他软禁在家,逼其考取功名,希望能慢慢让其转性。

这四位,除了荀一之外,都是科班出身的京城名角,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即便是重金聘请,人家也不见得跑到你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戏班子来,何况,马班主根本拿不出这笔"重金"。既然找现成的台柱行不通,就决心栽培一个出来。
杜明曦就是他要栽培的人。当他第一眼看到被拐来的杜家小公子杜明曦后,当即决定买下他,二百大洋,他觉得值。
此时,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中央,用手指划着地上的泥土。马班主想起了刚刚的情景。这个孩子,单从长相来说,绝对是万里挑一。这眉眼儿,这身段,即使是阅人无数,看遍天下名角的顾老板,看到这孩子的时候也是啧啧称奇,连拍了马班主三下肩膀,连说了三个好,最后还说:你得了个宝贝。说得马班主心花怒放,好像真是白捡了个稀世珍宝似的。顾老板是马班主的发小,原来也是唱角儿的,后来不唱了,干起了贩人的营生,就是负责到各地采买资质高,容貌好的孩子送到各个戏班,供其挑选,从中赚取人头费。有了老朋友的肯定,马班主相信自己确实挖到了宝贝。可惜这孩子外貌虽好,却不爱说话,若让他开口,恐怕还得费一番工夫。这块藏在石头里的玉,若是好好雕琢雕琢,不怕没有现世的一天。
他决心把他培养成第二个林雨楼,不,甚至要超过他!
马班主看着院子里蜷成小小一团的男孩,似乎看到了十年后,在戏台之上,长身而立,身着七彩戏服,面着五彩油画,一亮相,再亮嗓,端的是技惊满堂,艺奇列座的大好儿郎。
小庆喜有救了,十年,再等十年,十年以后,梨园定会盛开一朵奇葩!
签了字据,按了手印,杜明曦就成了小庆喜的人了,出师前,从此再不得与外人相见。
马班主来到院子,看到男孩身旁郁郁葱葱的青色一片,突然灵光乍现。
"孩子,你过来。"
男孩儿磨蹭好半天,极不情愿地挪了过来。
"从今儿起,你就叫青伶,以前的事儿都得忘娄,专心在这里学戏。你这辈子,出路只一条,那就是成角儿,成北京城最红的角儿!为了这个,什么苦都得咽,是打死是吊死,全凭自个儿的造化,是生是死也各由天命了!"
男孩眯着眼睛,抿着小嘴儿,似懂非懂的,有点怯,又有点倔强的神情儿,让马班主看着,有些担忧,他这股子倔强的脾性儿,恐怕日后也有的磨了。
不过一想到小庆喜今后的辉煌,又斗志昂扬了。
从此,名门望族中少了一位叫杜明曦的翩翩佳公子,梨园戏曲界则多了一个叫杜青伶的清俊美男伶。

第三章
光阴荏苒,十年弹指一挥间。
当下的京城,民间艺术恰逢盛世,民间艺人的身影遍布在街头巷尾里,酒间饭馆前。吹拉弹唱的,杂耍弄拳的,装鬼扮怪的,飞文舞墨的,十八般武艺,只要有一样精通,耍得好看的,有捧场的,就能在京城的某一个角落里顽强地扎根。
一时间,什么京胡月琴,堂鼓小锣的吹拉敲打乐,什么昆曲秦腔,西皮二黄的咿咿呀呀调儿,也在京城的各个烟花繁柳地,温柔富贵乡中不绝于耳地响彻起来。

锦绣阁今儿晚上热闹得像过节。
二层小楼里外外挂满了红绸彩带,锦囊绣球。大片大片的"好啊,再来一个"的吆喝声,不断地从雕梁画栋的木质小楼里鼓塞而出,在楼前热闹的石板街上充斥着过往行人的耳膜,引得路人竞相朝里窥探。
原来是锦绣阁的老鸨姑娘们,嫖客赌徒们笑着叫着,打着情,骂着俏,闹得不亦乐乎。今儿也不知刮得哪门子的东南西北风,吹得锦绣阁的老板娘兴起,非要搞个花魁大会,请了不少京城的民间艺人,到锦绣阁助兴。台上演得火爆,台下瞧得热闹,正乱哄哄闹嚷嚷,七倒八歪混作一团,突然三声清脆的夹鼓一响,紧跟着"咿--呀--"一声清亮的叫嗓儿,大堂里一下子鸦雀无声。
这时,随着看台侧旁的门帘一挑,款款袅袅地行出一人。
只见他,两弯柳叶吊稍眉,一双水银杏核眼,面若中秋之月,唇如绛珠含丹。肌肤盈盈胜雪,颊生红霞片片。头戴水钻边花钗头凤,身着水粉牡丹褶花裙。玉指葱葱,泪光点点。顾盼间神采飞扬,行走似柳拂莲开。朱唇未启,先见花生笑靥。
众人暗暗叫道:"好一个绝代风华的杜丽娘!"
签儿鼓儿一抬,丽娘甩了甩水袖,清亮亮的嗓子流动了起来--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
唱的正是昆曲《游园》。
台上的人,嗓音明亮,好似一条奔腾的溪流,忽低忽高,忽疾忽缓,忽而潺潺作响,忽而叮咚欢快。扮相儿明明是清雅的,可那忽明忽暗的眼神儿,水葱儿似的玉指掐着水袖儿边,半遮半掩的,眼皮儿缓缓抬起,流转至看台中,顿时把人的心肝就吊了起来。又是清雅,又是妩媚,怎么就那么水儿,怎么就那么艳?

一曲唱罢,款款谢幕,台下寂静无声,伶人眉头微微一皱,转身欲待离去。
还没走两步,忽闻身后掌声雷鸣,叫好声此起彼伏。伶人顿住,裙飞带舞,
面对台下时,已是眉头舒展,绝美的容颜在百十张面孔的热切注视下,如春花般绚烂。
"成了!"杜青伶在心中笑念。
"成了!"马班主差点打翻茶杯。
没错,台上那个婷婷而立,技压全场的美优伶就是原来的杜家公子杜明曦,小庆喜戏班的准台柱杜青伶。
所谓十年磨一剑。
为了把6岁的青伶培养成北京城最红的腕儿,马班主耗费了十年的心血。练人又与磨剑不同,剑可以随意摆布,人却是活的。要让一个6岁的幼童乖乖练习唱、念、做、打,十八般舞艺,怎是一个难字了得?
何况,这不是一般的孩子,他的血液里仍然流着家族的血统,古老而高贵的血统。天生的傲骨怎能靠外力掰弯?打、骂、禁、罚,凡是能想到的手段,马班主全都用在了他身上,为了让他听话,为了让他爱上戏子这个行当,马班主使出了浑身解数。就如长年负重的马匹,一旦放逐草原,就会脱缰而驰。他想,如果不是上天让他遇到青伶,他这匹老马,恐怕已经忘了在草原上驰骋的快感。
青伶的眼睛有些弱视,练眼神儿就成了第一大难题。
所谓美目传情,杜青伶的眼睛长得很美,可美则美矣,不能上台总是瞪圆了,或眯曲着,这样就少了神采,少了活分。因此,马班主弄了一堆儿雀,养在一人高的大铁笼子里,让他每天数雀儿的只数,找出雀儿间的异同。还让他点上香,眼睛就盯着红红的香头儿,香头儿动,眼珠子也得跟着动,烟熏火燎地,眼泪儿刷刷往下淌,也不许放下香。时间久了,眼神儿渐渐练了出来,瞅样儿东西,不用张嘴,也能见出七情七感来。这样,眼睛算是完整了,又是美,又是灵秀,会说话似的,亮相时就更是摄人心魂。
再就是记性差。
青伶的记忆,限短不限长,轻易地记不住什么,可一旦记住了,那就是一辈子的记住,刻骨铭心,再忘不了。所以开始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背不下那些个繁冗的戏词儿。传统京剧,都是些英雄美人,才子佳人的,小儿又哪里懂得?就那么硬生生,干巴巴地记些自己不能理解文字,背不下来,或者背错背忘。不知道被马班主打了多少下手板儿,扇了多少个耳光,有一次还打掉颗门牙,才一点点儿地背了出来,小脑袋瓜儿里,被强行塞进的那些风花雪月,古往今来,想扔出去,都难了。
到了十四岁,就要面临每个伶人都要面临的坎儿:倒嗓儿。少年的变声期,至少有两年的时间不能唱戏,马班主就利用这些时间,让他专攻做和打,舞蹈,武术,把子功,毯子功,都得练成个样儿,身子骨儿软了,掰得顺了,有了曲线,有了风采,才出落得像个旦角儿了。其次,也要学些诗书礼乐,通通文墨,存存内货,否则光有个好皮囊,也是徒有其表,人物的神,就把握得不准了。青伶本就有些底子,马班主又不遗余力地找了好些个文学书籍给他看,虽不到破万卷的地步,但底蕴却是填到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