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青伶——琴挑[上]

时间:2008-11-12 09:46:57  作者:琴挑[上]

东屋是练功房。宽阔的石板场地四周陈列着一排三层木架,每一层都架着武戏所能用到的兵器:刀、枪、棍、鞭、锤等,均各成一套。场地的右手边立着一个很显眼的朱红漆大排柜,柜门是活动拉开式的,五彩缤纷的各色戏服排列其中,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服装都能在这里找见,柜子里还摆放着金灿灿、银晃晃的饰物,都是按着角色分类成套成套地罗在一个个镂空雕花的匣子中,网巾、甩头、髯口,包头、贴片、头饰,能想到的,能看到的,从老式到新式,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这绝对是一间小型的京昆博物馆,北京城再难找搜罗得如此齐全的场所。
西屋为书房。一进门就见一个大大的书架,整齐地排列了各种类型的书籍,戏曲类的又占了大部分。书架旁放着一个宽阔的书台,上摆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对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对字画,画为陈洪绶的《荷花屏》,画上一高一矮两枝莲花插在青色瓷瓶内,四周衬托着一棵硕大如手掌的莲叶,下还点缀着几朵不知名的野花。一般的莲花画作或取山石,或取池塘,或取水禽作配,可是此画偏偏选了瓷瓶做衬,并以野花相辅,似乎更有深意。旁边则悬一幅字,用正楷题着宋代周敦颐《爱莲者说》中的语句,却不是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竟另辟蹊径,选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八个字。整个书房陈设简洁,落落大方,不见一分累赘。
和整个戏班子堆挤在一块儿的四合院相比,这里实在清幽、舒适得多了。

荀一告诉青伶,这里是他研戏的地儿,离开京城的喧嚣,没有戏台,没有观众,只有这些戏服,行头,唱本,武具,与此为伴。若要学好戏,必须先学会耐得住寂寞,没有听众,就唱给自己。荀一还交待青伶安心住下,生活起居,均已经做了安排,无需牵挂,自有专人照顾,青伶只需好好地琢磨戏。
参观了一大圈,又听荀一罗罗嗦嗦地说了一大堆的话,青伶忍不住问道:
"你给我请的师傅呢?"
"看来你也挺心急的。先住下,师傅的事儿我自会安排。"
又和青伶说了会儿话,就回去了。青伶以为他会留下过夜,如果他留下,他的信誓旦旦就不攻自破,自己也打好了十二分精神戒备。可是他的预料落了空,不曾想,荀一还真是没打算对他怎么样,每天来看看,不过是问问看了哪些书,练了哪些戏,身体好些了没,还带了些滋补的药品,盯着下人煎好了服侍他吃。
这样又过了许多日,身体渐渐好转了,心情也随之好了起来,索先性安心住了下来,看看荀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十章
这天,青伶起了个大早。远离了京城的尘嚣,清晨郊外鲜活的空气源源不断涌入肺中,赶走了旧日的污浊,充溢着清新的氧气。青伶精神为之一振,顿觉神清气爽,和着林间的鸟鸣咿咿呀呀地吊起嗓来--
"咿--呀--,听一言来才知情,怎不叫人两泪淋。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黄梅未落青梅落,白发人反送了黑发人。撩袍端带上龙庭,品级台前臣见君。千层浪里得活命,鬼门关前又复生--"大段大段的水词顺口念来,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自以为中气十足,不禁暗喜。
吊开了嗓,又行至东边的练功房,抚着架子上的各色兵器,想象着它们在戏台上,随着伶人的手上下翻飞,凌空舞动,矫若游龙,灿若飞凤,衬着伶人们是英姿飒爽,豪气干云哪。只有在戏台上,它们才是鲜活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而此刻只能在架子上静静沉睡。想到这,青伶忍不住抽出一把长刀,舞动了起来,刀片与空气碰撞发出了摩擦的响声,刺激着青伶的神经愈发兴奋,一招一式端的是轻灵飘逸,气贯长虹。正舞得酣畅,忽闻"哎呀"一声惊呼,青伶停下动作,寻声望去。
只见一仆人打扮的男童端着茶水立在门口,脸上显现出惊慌的神色,然后快步上前,一声不响地把茶碗放在桌上,眼睛死死盯着青伶手里的长刀,抿着小嘴。
青伶觉得奇怪,被这样的目光盯着,只觉得束手束脚,再无舞刀的兴致,于是转身把长刀放回架上,禁不住问道:
"你是什么人?"
男童眨眨眼睛,怯生生地答到:
"我是伺候爷起居的王妈的儿子,叫小喜儿。夜方才舞的刀,一直是小喜儿负责看管的。大人说,这些兵器都是名角儿用过的,价值连城,损坏不得。方才见爷舞得高兴,担心,担心,担心。。。"一连说了三个担心也没说出下文。
"担心,我把它弄坏了。"青伶接口到。
小喜脸刷地就白了,连忙摇头道:
"不,不是,小喜决无责怪公子之意。只是大人十分爱惜这些物件,每隔几天就要来这儿好好欣赏一番,每把兵器都要亲自擦拭,还吩咐小人,一定要好好保管这屋子里的东西,不能发霉生虫。大人如此爱惜,小喜儿当然要尽心尽力。还请爷别怪罪。"
"你倒有孝心。"
听他说了这些话,请令倒对他刮目相看了,一个不过十岁的小孩儿,就能揣摸主人的心意,还能爱屋及乌,实在难得。青伶走近他,细细端详起来,发现他骨骼匀称,清秀端正,声音明亮,眉眼间依稀浮动着灵秀之气,心想,倒是一块唱戏的好材料。
"喜欢戏吗?"青伶轻轻抚摸小喜柔顺的发顶,温和地问道。
"喜欢!"小戏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以前,大人常在此会友唱戏,小喜也偷偷看过几次。那些唱戏之人不但个个生得俊俏,举止神态都透着精神气儿,而且待人和善,对我也好,从不吆来喝去,小喜儿喜欢他们。"
青伶不紧心生感动,也只有在孩子的眼里,行当才无等级高低贵贱之分吧,有的,只有美与丑,善与恶。不知道多年以后,当他长大成人,还会由衷地说出:"我喜欢他们。"来吗?
"你主子常在这儿唱戏?"
"是啊,大人去外地上任了,这儿就空了,以前人可多可热闹了,后来大人走了,就冷清了。不过,大人又回来了,还请爷您来,就没那么冷清了。"
青伶笑笑:"小喜,我教你唱戏如何?"
小喜扬起小脸,用不可置信的目光望着青伶:
"爷,我没有听错吧,你真的可以教我学戏?"
青伶点点头,说:"真的,只要你愿意,也能吃得了苦。"
小喜一下子裂开了嘴,露出两排参差不齐的牙齿,高兴地说道:"愿意,也能吃苦!"
青伶又摸了摸他的头,万分爱怜地说道:"但是,学戏很苦,你受得住吗?"
小喜连忙点头:"受得住,受得住,小喜不怕苦。爷你教我吧,我也想像爷那样,像大人那样在戏台上唱,当个角儿。"
青伶无奈地笑了笑,心下竟然涌上一丝酸涩。孩子就是孩子,不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不了解伶人生活的艰难,他只看得到化蝶后的美丽,却不知道成蝶前蛹所要承受的桎梏。
"好吧,每天早上,你就来这里,我教你唱戏。至于以后当不当角儿,上不上台的,日后你长大成人了,想清楚后再决定。"
小喜雀跃,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看着小喜的背影,青伶心境复杂。学了戏,就想着出去唱,登了台,就想着成角儿,成了角儿,就得侍奉那些权贵,被摆弄在手心儿里,人不人,物不物的,活得没尊严。只希望自己哪天真能唱得红了,就拼命赚钱,有了钱,开个戏班子,活得还能有个滋味儿。

第十一章
到了晚上,荀一差来一辆马车把青伶接到了京城里。
京城的大街上,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鳞次栉比的店铺,千奇百怪的杂耍,各式各样的小吃,南腔北调的游客。青伶却无暇欣赏这些,心中疑惑。马车终于停下了,青伶下车一看,不是别处,正是两天前才唱砸场过的兰馨坊,眼前立刻浮现出兰馨坊老板那张悲苦的面孔,心中为难,不知道该不该进去。挺了半晌,还是决定调转脚步,不如回小庆喜儿看看师傅。忽听得头顶上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抬头望去,正看见荀一在二楼笑吟吟地正冲自己招手,示意他上去。青伶知道逃不过,只得硬着头皮进了兰馨坊的门。
进了门后,青伶低着头一路上了二楼,看见靠窗的位置坐着两个人。一个青袍黑裤,正是荀一,一个鹅黄长袍,系着淡绿色束腰,月白色底裤,脚上一双同色小靴。此刻,正端着一只大碗酒杯往嘴里送,碗沿儿挡住了他的大半张脸,青伶看不清他的面容。等到他一口气干完了酒水,青伶坐在他身旁,方才有机会仔细端详起来:圆脸上长着一对柳叶眉,两只丹凤眼,面容安详沉静,雍容富贵,看上去温柔可亲,让人不自觉地想要亲近。
"青伶,这是福园的柳残月,名角儿,想必你听说过的。柳兄,这就是我和你常提起的杜青伶,人称‘青莲公子',也是在兰馨坊唱过的。"
青伶有些吃惊,没想到,当年京城的四大名角儿之一就坐在身旁,虽然那时自己还小,但后来不知听师傅说起过多少次,若是小庆喜能请到柳残月那样的角儿来撑门面,一定能成为京城第一大戏班。
在青伶仔细打量柳残月的同时,柳残月也同样在打量着他。只见他,身材修长挺拔,五官精致俊秀,妩媚中透着英气,清丽中透着刚强,最是那眼神儿,盯着人看的时候,一点点地傲气,一点点地倔强,看得久了,心中倒是被看得惭愧起来眼皮儿低下去的时候,又楚楚可怜。
柳残月探过身去,悄悄在荀一耳边低声说道:
"你是怎么把这等宝贝弄到手的?"
荀一一听,禁不住得意起来,看着青伶的眼里盛满了怜爱,抚在柳残月耳边说道:
"不容易,可费了我不少的劲儿。"
柳残月微微一笑:"你还是死性不改啊,怎么着?打算养着了?"
"养是养着了,可没打算当雀儿,想好好栽培他。"
柳残月一眉头,莞尔一笑:"看不出,你当了几年官儿,还转了性,做起伯乐来了。不过,这样的可人儿,放在身边,你可有得熬了。"
"残月,我可是想认真为咱们京戏干点事儿,你别总把我想得歪了,好像有根子没脑子的蠢物儿。"
柳残月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荀一也跟着笑起来。
"来,喝酒!"
杜青伶看着两人,一会儿亲密低语,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推杯换盏,一会儿畅谈人生。两个人都对自己视而不见,半天也不理会,好像自己是个局外人。心里憋气,就想起身离开。刚走了一步,就被荀一喝住:
"坐下!"
青伶不由自主地站住,看了他一眼。
"既然没我的事儿,我回小庆喜看看去。"
"回什么小庆喜儿,戏不是还没看呢吗?坐下!"
青伶不动。
柳残月一看两人僵住了,连忙摆摆手,对荀一说:"算了算了,大家都坐下,心平气和说话。"拍了拍荀一肩膀:"你也是,他还是个孩子,跟他置什么气?"
又拉青伶,让他坐下,青伶闷声不响地坐下了。
荀一转过头对柳残月说道:
"残月,想当初你拜师的时候,也是费了不少脑筋吧?"
柳残月点点头:"成角固然难,但有了好师傅往往会事倍功半。因此拜师也是必须十分重视的。我的天资并不算最好,开始师傅并没打算收我,后来看我心诚,才勉为其难地收下我。"
荀一用眼瞄了青伶一眼,继续说道:"是啊,要心诚啊?"故意把"心诚"两个字音拉得很长。
杜青伶知道荀一在指桑骂槐,白了他一眼,知道他大老远把他拉到兰馨坊,就是要他拜柳残月为师。既然要拜师就明说,还拐了老大的圈子,心里不痛快。
三人各怀心事,酒桌上一下子沉默了起来。正在这时,几声清脆的叫板,紧跟着响起了鼓乐胡琴,戏台上热热闹闹上来一群人,仔细一看,方知唱的是《穆桂英挂帅》。三人全神贯注地看了一会儿,正唱到快板处,众人均为之一振--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敌血飞溅石榴裙。
有生之日责当尽,
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
番王小丑何足论,
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我不挂帅谁挂帅,
我不领兵谁领兵!
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
抱帅印到校场指挥三军。
。。。。。。
戏台上,看那穆桂英,身披紫金甲,头戴花羽翎,飒爽英姿,意气风发,剑眉星目,身段轻灵,实乃女中豪杰,巾帼赛须眉。一举手一投足,一亮相,引得是戏台之下,叫好连连,掌声雷动。
杜青伶默默地看着,看得眼花缭乱,心中波涛汹涌的,只觉得唱的很好。没注意到一旁的柳残月与荀一安安静静地坐着,冷眼旁观,然后十分默契地同时转头,相视一笑,柳残月说道:
"快了。"
荀一点点头,也说道:"是快了。"
杜青伶对二人的话感到不解,忍不住问道:
"什么快了?"r
柳残月慢悠悠地说道:"动作快了,虽然看着流畅,好像是一气呵成,但每个动作停顿的时间都快了一点点,为了求快,反而失去了该有的力度,显得轻浮了。"
青伶这才恍然大悟,仔细一想,果然如柳残月所说,似乎真的是快了些,自己却没看出来,不禁对柳残月佩服起来。
刚要说些亲近话,只见柳残月把剩下的半坛酒径直干了下去,然后在青伶惊愕的表情中,向荀一和杜青伶拱了拱手,晃晃悠悠地走下了扶梯。
看着他摇摇欲坠的背影,青伶有些担心,问荀一:"柳师傅要去哪儿?"
荀一若有所思地笑着:"上场。想让你看好戏。"

第十二章
台上《穆桂英挂帅》在众人的叫好声中热热烈烈地退场了。
中间休息过后,突然整个戏园内的火烛一下子被熄灭,只留下中央戏台的一块,用红色的灯笼围满四周。台下瞬间安静了下来,在红烛的映照下,戏台犹如四周缀满鲜红石榴石的硕大水晶,红色折射其中,变幻出艳丽的色彩。
伴随着弦乐声起,戏台上,红色的帷幕缓缓拉开,只听环佩叮咚,金玉作响,袅袅婷婷,裙裾轻摇,一步三顿地行出一位妙人。先看她:身着百鸟朝凤刺绣锦缎袍,头戴珍珠宝石五彩凤冠,柳叶弯眉,丹凤杏眼,颊染红云,唇灌朱丹。再看她:体态丰腴婀娜,目露微醺。只听她唱道:
闻奴的声音落花荫,
这景色撩人欲醉,
不觉来到百花亭。
通宵酒,啊,捧金樽,

又念道:"高裴二士殷勤奉啊!"旁边高裴二力士连忙奉上美酒。柳残月接过酒杯,缓缓唱着:"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 十指丹寇玉华,轻扣着一金色方樽,水袖一扬,遮住半张面容,嘴上叼着酒杯,身体缓缓向后仰去,竟是下腰的功夫,随着就好声响起,越下越低,身子软得不得了,台下和着节奏拍起巴掌来,柳残月又起身甩开了酒杯。摇摇晃晃,脚步看似凌乱,却在将倒未倒时,一下转了方向。唱到结尾处,就是最见功力的转功,几十圈连续不停地旋转,没有个十年的功力,也是做不好的,钗环裙袖都飞舞了起来,转得整个戏院也飞舞了起来。
整个戏台,不,整个戏园因为有了如此雍容华丽之妙人,浑厚卓绝之嗓音而艳光四射,华美异常。直把台下之人看得是神飘梦绕,垂涎欲滴,竟丢了魂儿。
杜青伶呆住了。
只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方才还在饭桌之旁与荀一觥斛交错,大碗海饮,连走路都走不稳的柳残月,到了戏台上,俨然变了一个人。青伶见过许多人的贵妃醉酒,但是,要么唱功不错,但身段扮相欠佳,要么扮相贴合,身段儿也好,但唱功不足,像柳残月这般外形如此切合,底蕴深厚,神态举止恰到好处,不差分毫的贵妃醉酒,他是第一次看到。他暗自庆幸,刚才没有一时意气就走了,否则,这样精彩的戏,肯定要错过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